社科要聞學壇新論工作動態(tài)通知公告最新成果集萃資助學術期刊學者傳真學者專欄機構設置聯系我們
項目申報與管理項目動態(tài)成果管理成果發(fā)布經費管理各地社科規(guī)劃管理項目數據庫專家數據庫歷史資料
國家社科基金作為我國目前唯一的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資助項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近日,我們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黃長著研究員,請他談談相關方面的問題。
記者:您主持過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重點課題和委托課題,結合您的經歷,請首先談談國家社科基金對學科發(fā)展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黃:由于國家社科基金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其立項課題和研究成果對學科和事業(yè)的發(fā)展產生著重要作用。西部項目和后期資助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拓展了資助的范圍,推動了學科和事業(yè)的發(fā)展。
以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學科為例,在1993年以前,由于沒有建立學科評審組,也沒有課題指南,各省市很少受理圖書館學情報學學科的項目申請。因此,在1987-1992這6年間,一共才立項12個課題,1992年連一項都沒有。但自從1993年建立學科評審組以后,項目申請數和立項數呈逐年穩(wěn)步上升的態(tài)勢。進入21世紀以后,我們這個“小”學科受惠于整個國家社科基金事業(yè)的發(fā)展,也獲得了相應的發(fā)展。特別是近年來,無論是申報數還是立項數都在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23個學科中排在中間偏前的位置。其成果對推動學科和事業(yè)的發(fā)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記者:能否根據您自己多年來參加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評審的一些體會,談談填報項目申請書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黃:首先要仔細閱讀當年國家社科規(guī)劃辦公布的課題指南。論證前注意做一些預備性工作,如相關領域研究現狀的國內外文獻調研;不要為申請而申請,一定要選擇自己有學術積累、有前期研究成果、熟悉該領域國內外研究進展,且自己最擅長和最有可能研究好的題目,不必扎堆兒去研究熱點問題;盡量與指南題目結合起來,萬一從指南中選不出合適題目,也不排斥自選課題,我們每年都留有一定的選擇空間,使那些學有專攻的學者的研究也有機會獲得資助;有些個人已完成或接近完成的研究成果,如果質量好,還可按規(guī)定申請后期資助。
認真論證是很重要的,應嚴格按申請表要求填寫,在論述研究現狀及自己的創(chuàng)新之處時,注意不要為了抬高自己而貶低前人或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確定完成的時間要留有一定余地,既要抓緊,又不可定得過死,以免到時完不成而不斷申請延期;要組織好研究團隊,注意知識結構和學科結構的合理性,跨地區(qū)的團隊不宜跨得過多、過大,以免增加組織工作的難度和工作量;應用對策性研究課題一定要重視實證性和可操作性,要重事實、重實踐,絕不能偽造數據,這是學者應有的學術良心和基本品質,不能違背,否則,研究的結果不僅不會有價值,嚴重的還會誤國誤民。
還要處理好大題目與小題目之間的關系。選擇題目不宜過大,要自己能夠駕馭。作為國家一級的基金,大題目和宏觀性的研究不能沒有,但似應控制在一個很小的范圍,比如重點或重大課題。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到90年代初,我曾經有機會與老一輩知名學者如季羨林先生、許國璋先生、王佐良先生、王宗炎先生等一起評審國家社科基金的外國語言文學項目,他們幾乎是無一例外地對那些大而無當的題目持否定態(tài)度。著名老一輩語言學家丁聲樹先生提倡的“雄獅搏兔”的精神,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我們在申請課題時是不是也應堅持呢?
記者:作為國家社科規(guī)劃辦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學科規(guī)劃評審組組長,您對于評審工作有何希望和建議?
黃:從評審專家這方面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必須秉持公正原則,堅持學術自覺。對那些與自己學術觀點不一致的申請,更不要輕易否定,在學術上要有容納不同觀點的思想境界。這一點在通訊評審中尤其顯得重要,因為評審專家無法與其他專家交換意見,大筆一揮,就有可能左右申請人的成敗。
關于評審工作,目前初評采用匿名通訊評審(盲評)的辦法其實是一種利弊互見的辦法,總體上是好的,也是國際上采用的一種通行的評審方法。它的最大優(yōu)點是可以減少評審中的人為因素,從而增加評審的客觀性。但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發(fā)現它也有一些缺陷,比如可參照的要素很少(團隊的結構和研究力量強弱不清楚;研究基礎如何不清楚,等等),不利于做出綜合判斷,F在增加了一些要素,但又容易從匿名走向半匿名甚至公開,因為有專家告訴我,只要按某些要素在網上一搜索,就能基本準確地知道誰是申請人,圈內專家甚至不上網搜索也能猜出幾分,真是兩難!
更重要的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時選擇真正的同行專家很困難,于是不能完全排除非同行專家評真正的專家的可能。如果五個專家中有兩三個人都是這種情況,那就可能出現好項目被埋沒的現象。這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建議可否適當增加上會復審的項目數量,以使復評時選擇的余地更大一些。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