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nèi)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wǎng)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guī)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shè)為首頁 設(shè)為首頁   

成果選介>>項目動態(tài)

2010年度重大項目(第二批)開題報告之十八:中國古代的族群凝聚與國家認同研究

  2011年07月22日15:43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所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2010年重大項目“中國古代的族群凝聚與國家認同研究(批準號:10ZD&082)”,于2011年3月19日在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學術(shù)報告廳舉辦了開題論證會。參加會議的除了該課題組的全體成員(教授7人,副教授2人,博士生3人)以外,還有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馬戎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的菅志翔教授,以及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中央歐亞研究系的Elliot Sperling教授,北大社科部負責課題管理的耿琴副部長和北大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鄧小南教授也都到會,還有一些對該課題有興趣的研究生前來旁聽。
  項目首席專家羅新教授首先介紹了課題投標、答辯及專家意見等情況,針對投標時一些思考不周的問題做了新的解釋和補充。課題組認識到,這個課題之所以獲得立項,是因為所要研究的族群凝聚與國家認同的問題,不僅具有重大的學術(shù)價值,而且具有十分緊迫的現(xiàn)實意義。中國歷史顯示,即使在局部時期和局部地區(qū)存在著族群與國家認同間的緊張,但中國政治與文化內(nèi)涵著一種化解這一緊張的悠久傳統(tǒng):無論是在觀念層次,還是在法律與行政的實踐層次,古代數(shù)千年歷史已經(jīng)提供了寶貴和豐富的經(jīng)驗,值得今人認真總結(jié)、學習和應用。順利完成本課題,不僅需要我們具備足夠的史學追求,而且還需要我們對于現(xiàn)實社會的民族問題有足夠的關(guān)心和思考。
  馬戎教授作為特邀嘉賓強調(diào)指出,費孝通先生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提法仍然有重要的指導價值,這個思想本身是具有歷史深度的。他說:我覺得研究歷史,除了核實、驗證歷史事實外,還需要探索、理解歷史的宏觀脈絡(luò),歷史學也是出理論的,不僅是考據(jù)。談古代民族史,中國的民族交往史有三千多年,是可以劃分歷史時期的,不僅有“量變”,也有“質(zhì)變”。要抓住“質(zhì)變”的特征和影響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他時期的“量變”。他認為1840年到1949年,是中國民族關(guān)系的質(zhì)變期,折射、反襯出之前中國民族關(guān)系的許多重要特點,而這些特點在過去歷朝被認為是“常態(tài)”而忽視。社會學關(guān)注群體(族群)關(guān)系的結(jié)構(gòu)分析、制度分析,這個視角可供課題組參考。
  在馬戎教授介紹了中國學界引入和使用“民族”等概念、以及50年代的民族甄別實踐等情況以后,菅志翔教授介紹了她在新疆就烏斯?jié)M的口述史進行田野調(diào)查時,對基層民眾的國家觀、民族觀等問題所獲得的新認識。她建議課題組充分吸收近年民族學、人類學的新進展,用于認識和理解古代的民族狀況及民族關(guān)系,特別是各民族基層社會與國家之間的關(guān)系。藏學專家Elliot Sperling首先肯定了這個項目的學術(shù)意義,然后介紹了近年來西方人類學有關(guān)族群、民族問題的觀念對歷史學研究的影響。課題組成員也紛紛發(fā)言,就課題的意義、可行性、研究工具和成果預期 ,表達了各自的觀點,總的來說,大家對按時保質(zhì)完成課題有充分的信心,大家還設(shè)想通過這一課題摸索一條人文研究參與社會發(fā)展的新路。在民族地區(qū)生活多年、來自新疆的朱玉麒教授還對該課題的現(xiàn)實意義進行了生動深刻的闡發(fā)。博士生胡鴻從概念辨析入手探討了本課題展開后可能的理論創(chuàng)新。北京大學社科部耿琴副部長代表北大校方表態(tài)全力支持課題的順利進行。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
冀州市| 台前县| 武清区| 旌德县| 五峰| 塔城市| 荃湾区| 进贤县| 山东省| 四会市| 建始县| 长海县| 新化县| 敖汉旗| 南投市| 普定县| 咸宁市| 蓬安县| 新疆| 孟津县| 泸溪县| 青铜峡市| 芦溪县| 贵港市| 海盐县| 厦门市| 阿勒泰市| 长沙市| 闽侯县| 宁陵县| 长寿区| 三江| 勐海县| 南投县| 会理县| 鄱阳县| 扶风县| 黔东| 哈巴河县| 黄大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