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要聞學壇新論工作動態(tài)通知公告最新成果集萃資助學術期刊學者傳真學者專欄機構設置聯系我們
項目申報與管理項目動態(tài)成果管理成果發(fā)布經費管理各地社科規(guī)劃管理項目數據庫專家數據庫歷史資料
2011年2月19日,在復旦大學光華樓舉行了由姜義華教授領銜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資源整理與數據庫建設研究》(批準號:10zd&097)開題報告會。參加本次開題的專家有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學科評議組副組長、北京大學梁柱教授、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主任榮躍明教授、上海社科院歷史所所長熊月之教授、復旦大學文科科研處處長楊志剛教授、副處長葛宏波及左昌柱老師,子項目負責人歷史系章清教授、金光耀教授、吳景平教授、傅德華教授和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主任黃顯功、復旦大學軟件學院李旻、上海強然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華翔副總經理等單位的眾多專家也參加了開題報告會。
開題報告首先由項目首席專家姜義華教授做開題報告,他指出該項目經過28年的積累,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在學校和校內外各合作單位的支持與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專家評審組的高度評價,使本項目得以立項。因為這是一個跨單位、跨學科的綜合性項目,沒有各單位的支持和通力合作,是很難進行下去的,還要特別感謝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和校文科科研處的大力支持。
姜義華教授指出,這個項目本身,原來歷史系也花了多年做“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的索引,有了一定的基礎。這個項目在申報評審過程中,我們復旦文科科研處給了非常大的支持,力推這個項目參與全國社科重大項目的申請。尤其在評審過程中間,評審組給這個項目相當高的評價,認為它有價值可以做,包括在經費方面給了很大的支持,在這次評審中是最好的,而且注明了第一期工作做得好,以后再追加。所以我們在評審過程中,評審組的全體同志給了我們下一步怎樣更好地開展這項工作,使之更加切實可行并且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提出了非常寶貴的意見,也就是材料之二里面評審組的意見,以及我們回來落實,使之工作進度和計劃更加切實可行,在這方面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
首先特別感謝梁老師、熊老師以及評審組的全體成員,也要感謝上海市規(guī)劃辦榮主任、復旦文科科研處各位同志給這個項目以大力支持。
其次,這個項目本身工作量非常之大,我們歷史系從系主任、黨委書記到許多老師,他們工作非常忙,在國內外都有重大影響項目的專家能積極參與這個項目,使我們工作順利開展,畢竟希望它有一個好的成果且有一個有力的保障。
第三,這個項目是跨單位跨學科的一個綜合性項目,除了復旦大學之外,還有上海圖書館,復旦大學除了歷史系之外,因為做數據庫,軟件學院給了很大的支持,還有其他相關的,其他學術單位也參與這個項目,尤其在數據庫建設中間,涉及的大量報刊,僅有復旦大學、上海圖書館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其他許多單位, 沒有他們的大力支持,這個項目很難進行下去。所以,作為這樣一個大型的合作項目,我們感謝國家社科基金及規(guī)劃辦,上海規(guī)劃辦,包括復旦文科科研處在各個方面的支持,積極協調各方面關系,使這個項目順利完成。
熊月之教授通報專家評審組的意見,指出該項目具有工具性、基礎性和公益性三個特點,在申報過程中論證非常充分,研究隊伍比較整齊,前期研究成果厚實,因而評審組一致支持該項目立項,同時還建議增加子課題俄羅斯(含前蘇聯)部分,專家組的意見,有幾點,第一個講這個項目具有前面提到的“三性”特點,這是對我們這個項目很好的評價。為什么呢?因為有些項目研究價值很高,但是如果不屬于公益性的東西,資助方面相對來說就考慮稍后一點。第二,論證很充分,姜老師自己去了,在會上表述得也很好,隊伍很整齊,前期研究成果基礎很厚實。他說,在會上其實有些人的隊伍也很整齊,研究也不錯,但論證態(tài)度不是很認真,有些表述也不怎么樣,在會上意見也很多。有些很有名的單位,實力都很強,到后來投下來就沒中。所以說,論證非常要緊,尤其是首席代表態(tài)度很要緊,姜老師到了那里拿到稿子非常認真,這個給專家組很好的印象,就覺得這個單位對這個項目很重視。所以呢,投票的時候,各位都是很認可的,其中談了些意見,增加了俄羅斯的部分,大家都知道俄羅斯在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方面的重要性。還有呢,原來我們論證時,可能把很多論文都收進去了,現在建議如果把論文收進去,它的量就太大了,比如說關于毛澤東、周恩來或者誰,就有很多很多的論文,這個其實是為了你們操作起來更方便,那些論文就不用全部收進去。(詳見會議錄音整理材料第1頁)。
隨后,軟件學院李旻向與會專家匯報數據庫建設情況,并提出了三種方案供專家組討論。他發(fā)言說,整個技術報告大綱包括這樣一些內容,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前期技術工作,然后分幾個方面說一下工程問題可能涉及到的一些問題,如全文數據庫、 基礎數據架構的簡單說明、對于最后用于呈現或使用的展示系統相關內容,然后就是涉及數據處理的一些相關問題,最后涉及到開放性的相關問題
李旻老師首先介紹前期技術工作,把數據庫命名為20 Century Chinese Biography Datebase,簡稱CCBD2010。還對體例進行了定義,根據現有的四大本的文字版的索引系統,要建立一個索引數據系統,通過索引數據系統也可以作為這個項目建設的基礎,最后是數據處理問題和開放性問題我們都做了些分析。
李旻老師現場展示了系統模型,將整個系統劃分為三個子系統,第一個是檢索子系統,它用于在整個展示系統中快速定位整個需要檢索的內容。第二個是導航子系統,導航子系統是用于在內容和內容之間建立關聯,第三部分是對于一個具體的主體性信息的篇目,這里決定了我們的基礎數據以怎樣的方式去準備和呈現。
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李旻提出三個方案,包含三個方面的因素。一部分是圖像 ,因為圖像涉及到了原來掃描的圖像,第二種是允許帶格式的文本,如字體信息、大小信息,手段方式有很多種,最常用的是以網頁方式出現;第三種是結構文本。
方案一包含了圖像和文本的同時呈現,左邊是圖像,按頁顯示,右邊是文本,同樣按頁顯示,嚴格或者盡可能保存原來圖像的版式,原來是橫排的現在是原來是豎排的。方案二跟方案一很近似,主要方案是一樣的,只不過不保留所謂的豎排或者橫排版式。方案三,它在圖里面仍然保留原來的方式,我們看到它里面有導航,當然現在只是演示,可以在各個頁進行切換。從文章角度來說,它就是一篇經過整理以后不包含分行分頁,只不過根據內容自然分段的一種方式。
與會專家紛紛對三種方案提出意見,重點指出該項目需要重視基礎性、資料性的內容,首先要確定體例問題,劃定收錄人物傳記資料的范圍和標準,使數據庫形成一定規(guī)模后逐步加以完善。
子項目負責人傅德華教授匯報了下一步重點搜集學術界急需的1949年前的人物傳記資料設想,并根據已整理出來的解放前出版的專著、報刊和論文集的資料,在寒假及春節(jié)期間在浙江省圖書館古籍部進行了調研的情況。他指出,通過實地摸查結果,發(fā)現了許多新傳主和新資料,同時感覺要將1949年前的資料收全知易行難,難就難在不少報刊由于年份久遠,紙質很差,字跡模糊難辨,這給翻拍和識別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盡管如此,此部分爭取用二年的時間完成。
梁柱教授指出該課題研究是多學科的,服務對象涉及整個社會,整個項目工程非常浩大,難度很大,但意義和價值也很大。具體工作體例要明確,采取不斷完善的方法使數據庫建設完成后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
梁柱教授指出,這個課題能夠建這樣一個數據庫是非常有意義的,作為課題研究來說是多學科的,而且從研究的對象來說也是很少有的,幾乎包含各行各業(yè),各個學科,服務對象也不是有一個特定的服務群,涉及到整個社會,誰都需要這個,就像《辭!贰ⅰ掇o源》一樣,要找人物能在這里找到。工作小組好像應該有個大體的凡例,因為還是分幾次課題嘛,要有個大體的遵循的標準,什么該收,什么不該收,劃一條什么樣的線,收的內容究竟包括哪些,這恐怕要有一個大體的標準,以便各個組遵循。如果要求全的話,可以通過逐步建設力求在我們目前條件下能夠收到的而不遺漏,有就有,沒有就缺了,缺的以后能補就補,不能補就算,這樣就主動一點,讀者也能夠理解。
榮躍明教授指出該課題與傳統社科項目不同,是此次中標項目中唯一一個需要建立數據庫的項目,是人文社現代化的標志性產物,具有工具性、基礎性、公益性的特點,不能一步到位,不能求全,需要不斷建設補充,還要探討怎么運行和管理,探索數據庫的建設運行管理機制以及日常運行和維護的問題。他說,該項目牽涉到三個方面,一是技術層面的架構問題,二是關于內容的分類標準、信息類型的問題,三是涉及到社會應用層面的問題。希望這個課題創(chuàng)造一個標桿性的模式,為其他社會科學方面數據庫建設提供范例。
榮躍明教授指出,這個課題跟傳統的我們的社科基金項目有很大不同,因為它實際上是一個數據庫建設,是我們人文社科研究現代化或者說是走向國際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課題評審過程中,給它的定位:工具性、公益性、基礎性,這三條東西,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基本的原則。將來這個課題在做的首先要考慮它的公益性,這條是非常非常關鍵的。作為一個數據庫來說,跟傳統課題不一樣,上來先把基本的架構做出來就行了,將來逐步逐步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建設不斷擴充,使它越來越強大,功能越來越強大,是這么一個過程。我們去年專題研究中,專門有一個要研究現代人文科學數據庫建設,怎么建,怎么運行,怎么管理,所以這個項目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說通過這個課題的研究,要探索數據庫建設使用管理的基本模式,這個過程中要探索一種機制,將來正常的運營就包括數據庫的管理和日常維護。我們這個課題就是要創(chuàng)造一個模式,規(guī)劃辦提供服務,我們就是幫助大家傳播、宣傳這個成果,而且要改變很多研究單位領導的觀念,就是要他重視數據庫是怎么回事,就是建成之后要變成日常工作的部分,將來經費的安排使它長期維持下去,我們要做這樣一個宣傳工作。實際上,數據庫建設其實有三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技術層面的架構問題,第二個是關于內容的,標準是什么,信息的類型有不同版本,包括圖片等等,關于體例,關于范圍, 關于整個內容的架構。第三個問題,是社會應用層面上遇到的問題.
楊志剛教授首先感謝與會專家對該項目的支持,指出該項目對今后人文社科發(fā)展和數據庫建設有重要意義,創(chuàng)新是一個系統的復雜工程,首先需要最基本的工作作為基礎,歷史系在這方面的學科建設取得了很大進步,學校將會大力支持。具體工作中應有繁有簡,需要在體例上做到平衡兼顧,架構上具有前瞻性,在數據庫建設方面做出標桿性的成果(詳見會議錄音整理材料第16-18頁)。
楊志剛教授指出,現在我們講學術研究的發(fā)展尤其是創(chuàng)新,其實是一個系統的復雜的工程,這種創(chuàng)新,每一步的往前的推進,它牽扯到方方面面,包括一些最基礎的工作,如果沒有這些基礎的工作,包括資料的搜集、發(fā)掘、整理,尤其是我們現在提到的數據庫的建設。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充分重視這種看上去是基礎性積累性的工作,但其實它的學術價值一樣,等量齊觀。也是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學校也好,院系也好,都要給予相應的重視。這個要納入到我們學校整個的文科的學科規(guī)劃中,也納入到歷史系學科建設規(guī)劃里面。第一是在現代人物傳記的搜集方面,在一定的范圍內是有限定的,它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這是可以吸引人的。第二,難得的是大家有決心做PDF,有圖像。使用原始資料的照片圖像來發(fā)布,然后推動研究。從體例上面做到一個平衡和兼顧,這個大概是發(fā)凡起例里面要重點強調的。然后就是相應的計算機技術方面有一個好的架構,在版式上面要有前瞻性,盡可能領先一步。剛才榮主任特別是從數據庫的高度來看我們的課題,希望我們能做成一個標桿性的東西,那么我們文科科研處也是同樣有這樣一個愿景,我們也愿意在這樣一個方面盡我們的努力,給予配合,給予支持,學校的經費就是要向有準備的院系傾斜。
姜義華教授最后向與會的專家學者表示感謝,項目組將消化吸收各位專家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首先制定好體例,劃定所要收錄的人物范圍,在數據化的技術層面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把數據庫建設好,在內容方面加以充實,在實踐過程中加以完善,使之能夠長期運行下去。
(責編:高巍、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