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張志剛教授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理性與信仰的沖突——西方宗教哲學史基本矛盾研究”,于1996年立項,2003年10月結項。其最終成果是兩部專著:《理性的彷徨——現(xiàn)代西方宗教哲學理性觀比較》,31.7萬字,東方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宗教哲學研究——當代觀念、關鍵環(huán)節(jié)及其方法論批判》,56.9萬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F(xiàn)將這兩部專著的基本情況簡介如下:
一、關于《理性的彷徨——現(xiàn)代西方宗教哲學理性觀比較》 這部專著共分5部分(18章)。第一部分:科學主義、實用主義和宗教現(xiàn)象學;第二部分:邏輯實證主義與宗教語言哲學;第三部分:新正統(tǒng)神學與新托馬斯主義;第四部分:現(xiàn)實主義、新約解釋學和歷史神學;第五部分:普世神學與文化神學。
理性與信仰的關系問題,可謂“宗教哲學史的根本線索、主要矛盾或基本張力”,從古到今一直引導、促使乃至逼迫著人們來反思宗教信仰的本質和意義;而理性與信仰在現(xiàn)代文化背景下的劇烈沖突,則使該問題再次成為國際宗教哲學論壇上的爭論焦點,其重要性可從兩方面來判斷:就理論而言,這場爭論關系到能否或如何探討信仰;對實踐來說,則涉及應否或為何信仰宗教。本書抓住這個重大的前沿問題,并基于作者多年來的研究成果,根據豐富的一手材料,運用比較的方法,對晚近的學術爭論進行了深入的方法論評析,以期為今后的研討發(fā)現(xiàn)“問題”并開拓“思路”,像現(xiàn)代最有影響的哲學家或神學家主要是從哪些角度展開爭論的,重大分歧何在,問題癥結何在,理論得失何在。更重要的是,現(xiàn)存的爭論和分歧提供了哪些值得深究的背景、線索、命題、范疇或概念等。
該書從整體上、用比較方法來梳理出上述“問題”和“思路”,這在國內外宗教哲學界尚屬第一次嘗試。這種嘗試有助于克服以往爭論里的一些主要缺陷,如概念上的簡單化和歧義性,論點上的片面性或主觀性,以及整個研討里的偏差或盲點。
二、關于《宗教哲學研究——當代觀念、關鍵環(huán)節(jié)及其方法論批判》 這部專著力求從基礎理論上來推進“宗教哲學”的學科建設,即以“理性與信仰的關系問題”作為“根本線索、主要矛盾或基本張力”,來反思宗教哲學研究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全書由六章構成:“上帝存在證明”、“罪惡問題研究”、“宗教經驗問題”、“宗教語言問題”、“宗教對話問題”和“理性與信仰的關系問題”。
第一、二章研討的是“宗教哲學里的首要問題”——信仰“神或上帝”,到底有沒有“理由”或“證據”呢?這個問題可稱為“用哲學理性來反思宗教信仰的起點”,自古至今久爭不休。所以,這兩章分別是從“正反兩方面”展開評述的:一方面是古今學者提出的大量“有神論論證”及其批判,另一方面則是圍繞“一個最重要的否定角度”——世界上的罪惡現(xiàn)象所展開的爭論。
第三、四章可理解為“從古典問題到現(xiàn)代觀念的轉折或過渡環(huán)節(jié)”。晚近的大多數宗教哲學論著都把“宗教經驗研究”劃歸第一章的主題,即認為這是“一條證實神或上帝存在的新途徑”。這從“信教的宗教哲學家”角度來看不無道理。但作者認為,若能全面地反省相關的學術背景,這個重大課題的提出實質上反映了“一場事關全局的方法論觀念轉折”,即對啟蒙運動以來的理性主義思潮的反省。因而,無論就學術傾向的多樣性還是理論問題的復雜性而言,該課題都值得專列一章,深入研討。“宗教語言研究”則屬于一個既“古老”又“現(xiàn)代”的基礎課題,因其涉及“宗教信仰的表述、闡釋和證明”而與前后研討的其他問題都有密切關系。所以,第四章里將其作為一個既有“歷史連續(xù)性”又有“理論間斷性”的過渡環(huán)節(jié),加以全面的考察梳理。
第五章“宗教對話問題”在當今宗教哲學論壇上的重要性似乎怎么夸大也不為過。譬如,可看成“實現(xiàn)當代宗教哲學觀的唯一途徑”,可比作“晚近宗教哲學探索的最前沿”,可稱為“目前宗教哲學家開口必談卻最有爭議的話題”……這一章深及相關的歷史、文化和學術背景,對現(xiàn)有的4種主要的宗教對話觀——排他論、兼并論、多元論和兼容論進行了深刻的方法論批判。
最后一章用來深思“理性與信仰的關系問題”,旨在闡發(fā)其“恒久恒新的思考價值”:該問題應理解成整個(不僅西方的而且包括東方的)宗教哲學史的“根本線索、主要矛盾或基本張力”。所以,歷代的“大宗教哲學家”,無論信仰什么或屬于哪個學派,都不得不在新的境況下首先處理這個矛盾,就二者間不可消除的緊張關系重新做出“種種有分寸的權衡”——或倚重理性,或偏向信仰,或企求中立,或在這三種基本類型當中變異出其他微妙的選擇態(tài)度,于是也就有了不同時代的諸種立場以及對其他主要問題的異樣回答。
總之,就內在邏輯而言,一部宗教哲學史也就是在不同的歷史、文化和學術背景下,重新思考“理性與信仰”的歷史。深入研討理性與信仰的關系問題,將有助于“回首并續(xù)寫宗教哲學史”。
(責編: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