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清代西北邊境地區(qū)中俄貿易

——《清代西北邊境中俄貿易的演進及其結局:從道光朝到宣統朝》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5日16:40

  南開大學米鎮(zhèn)波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近代中俄西北部邊境貿易和新疆經濟的發(fā)展》(批準號為02BZS030),最終成果為《清代西北邊境中俄貿易的演進及其結局:從道光朝到宣統朝》。課題組成員有:衣長春、張松、劉秉賢、楊煥云、許軍。

  一、研究方法、結構安排和主要內容

  清代中后期是中國社會經濟的一個轉型期,長期形成的自然經濟結構由于中國內部的和外部的原因,正在發(fā)生著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從中國所處的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講,已經面臨著列強搶占中國市場的局面,這同時也是一個新歷史時期的到來。從中俄關系的基本狀況來講,俄羅斯方面一直要把中國西北地區(qū)看作它的勢力范圍或者說是影響力范圍。加上中亞地區(qū)一直也是俄羅斯與英國角逐的地區(qū),所以俄羅斯搶先一步,先于英國對該地區(qū)的民間自然貿易狀況加以調查分析,采取的國策是把該地區(qū)民間貿易變成政府間有協定的正式貿易,以便給俄羅斯的新型紡織工業(yè)找到更廣闊的市場。由于中俄兩國之間很早就存在著恰克圖貿易,俄國從中獲得了很大的利益,這是中俄兩國睦鄰關系的基礎之一,因此俄羅斯在開辟中俄西北部地區(qū)邊境貿易的時候,采取的是比較溫和謹慎的方式。而當時清王朝內部正在對西北地區(qū)加以治理。該成果研究的時間跨度為從道光朝至宣統朝,從道光經咸豐、同治、光緒到宣統,時間近百年。按照這個時間順序,課題組先做資料長編。做資料長編的原則是以時系事、事以類從。搜集史料的范圍集中在中俄雙方就開展邊境貿易所進行的交涉,交涉后所簽訂的條約,在這種條約中所體現出的清政府相關貿易政策的變化軌跡,在不同的時期雙方貿易的具體內容,特別是在光緒七年以后系新疆建省以后的貿易具體數字、貿易額、中國所損失的稅額,入超與出超的對比、雙方貿易的品種等等。凡同類的事務均按照類別歸入同一類,并以時間的先后加以系年。通過對史料的梳理,搞清了該地區(qū)中俄貿易發(fā)展的客觀歷史進程脈絡,包括背景、邊境貿易開展的復雜曲折過程、正式開展的標志和時間、貿易繁榮的真實情況、中國長期處在入超的不利地位、俄羅斯在該貿易中所獲取的利益和所處的有利地位、《中俄伊犁改訂條約》中的不合理條款、清政府為改變在貿易中的不利地位所作的努力等。

  道光皇帝時期在西北地區(qū)經過大規(guī)模的張格爾叛亂,所反映出來的地方官僚集團腐敗,民心離散,民生凋敝,經濟不景氣,中央和地方的關系緊張,民族問題突出,導致了道光皇帝采取措施對西北地區(qū)進行大規(guī)模全面的治理,該成果對這些措施給予了全面地闡述,并給予了客觀的評價。該成果研究認為,這一切措施都體現了清政府的以民為本的邊政思想。雖然這些措施不是直接為了開展貿易,但這種民本的思想最終將成為開展邊境貿易、發(fā)展經濟、豐裕民生的基本思想。該成果研究認為,這一時期應該被看作是西北邊境貿易開展前的準備階段,也可以看作是背景。道光朝后期中國社會進入了近代社會,以英國為首的列強對中國采取了用武力打開市場的炮艦政策,為了抗衡英國,維持恰克圖貿易開展以來俄羅斯商品在中國北方市場上的統治地位,1845年俄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柳比莫夫化裝成中亞商人,到我國西北邊境地區(qū)作了一次考察。該成果詳細披露了柳比莫夫考察報告的內容,和他給俄外交部的建議,即把彼地的民間自然形態(tài)的貿易,變成政府間有條約保障的正式貿易。此后俄方就此開展了積極的對華交涉。事實證明,中俄雙方當時在我國西北邊境地區(qū)所采取的政策和期望值、價值取向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對開展邊境貿易的訴求,顯然俄羅斯方面更迫切。中國方面雖不迫切,其原因決不是自然經濟的結果,而是大規(guī)模治理的實際需求,是為了尋求一種穩(wěn)定的邊境局面,這是開展邊境貿易的首要條件。咸豐朝《中俄伊塔通商章程》的簽訂是西北邊境中俄貿易有限度定點開展的標志,但仍然處在初級階段。在這個時期更重要的卻是《中俄路陸通商章程》的簽訂,它直接導致了恰克圖貿易的重新繁榮。俄羅斯在華貿易口岸的布局在《中俄伊塔通商章程》簽訂之后,并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同治朝清西北邊境貿易呈現出時斷時續(xù)的基本特點,貿易還不具規(guī)模。光緒初年左宗棠受命帶兵收復新疆,該成果對此進行了深入地敘述和分析,特別關注左宗棠如何處理對俄羅斯的關系,南北疆收復后,清政府允準左宗棠的建議,即在伊犁收回之前清政府不同意開展西北邊境貿易。該成果對左宗棠受命帶兵收復新疆時期的地方上貿易的具體情況,作了較具體深入地闡述和分析,概括了這一時期貿易的特點。

  該成果研究認為,1881年《中俄伊犁改訂條約》的簽訂是清代西北邊境貿易的正式開始,其具體標志則是新疆設省。該成果對光緒9年至18年的十年間,新疆伊塔道、鎮(zhèn)迪道、喀什噶爾道、阿克蘇道每年春夏秋冬季的進出口貿易狀況,列表作了細致具體的說明。內容包括商品的品種、價格、數量、進口額、出口額、貿易總額和出超或入超。事實證明,中國提供的主要是棉花、羊毛和駝毛等工業(yè)原料;俄國向中國西北地區(qū)出口的主要是棉紡和毛紡織品。

  該成果指出了這種貿易的不健康性,對中國特別是新疆地區(qū)的嚴重損害,成果還對1881年《中俄伊犁改訂條約》中的免稅條款對中國的損害作了深入地剖析。最后,本成果對宣統朝成立的新疆外交研究所、該所提出的修改1881年《中俄伊犁改訂條約》中的免稅條款方案,清政府為此所作的努力等,均作了客觀公正的分析,結論令人信服。

  二、主要研究結論

  第一,清代西北邊境中俄貿易從19世紀上半葉開始,經歷了五個演進階段,即道光朝的客觀準備階段;咸豐朝的有限定點開展階段;同治朝和光緒初年的停滯階段;光緒七年《中俄伊犁改訂條約》簽訂,特別是新疆建省是正式開展的標志,隨之有一個大的發(fā)展;光緒末到宣統朝清政府決心治理,與俄國談判以失敗告終的階段。

  第二,新疆需要與俄羅斯開展貿易、需要開放。但是從本課題所考察的近一百年中來看,西北邊境的中俄貿易是不健康的。對西北邊境地區(qū)有極大地損害,特別是中國新疆地區(qū)作為后發(fā)展地區(qū),它已經成了俄羅斯的紡織品市場和原料供應地?偟膩砜矗袊翘幵谫Q易中的弱勢和屈辱地位。但是作為政府并不是不能有所作為的,充分利用外交手段和加大對國內商業(yè)政策的調整,都可以使該貿易逐漸走上健康發(fā)展的軌道。

  第三,這種弱勢和屈辱地位的形成和《中俄伊犁改訂條約》簽訂有直接關系。該條約中的暫不納稅條款,不僅造成了中國稅收的流逝,也造成了中國的長期入超。

  第四,對新疆在行政版圖上的轄制,與在該地區(qū)經濟和貿易管理上的不力,這種矛盾現象自新疆建省以來變得更加突出,造成了新疆地區(qū)的局勢長期不穩(wěn)和新疆市場與中國內地市場割裂。在今天的西部大開發(fā)中,這一歷史教訓值得注意。要在開放中永遠保持新疆市場和中國內地廣大市場的完整性。

  三、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該成果遵從“以時系事、事以類從”的治史方法,輔之以對史料的比勘,征引了大量未發(fā)表過的檔案史料,作為立論的基礎,也成為該成果的最大特色;對求歷史之真和面向現實這兩者關系處理得較好,有著強烈的現實關懷;在完整、真實、清晰地梳理了清代西北邊境貿易發(fā)展的歷史脈絡的同時,將與之有關的各種問題,如清政府西北地區(qū)開放政策的沿革、中俄之間就貿易問題的一系列條約及其作用、中俄西北地區(qū)貿易與恰克圖貿易的比較、中俄邊境貿易對雙方的不同影響等進行了較為深入分析,并把宏觀的審視和微觀的探求有機地結合起來,學術視野得到拓展,增強了歷史感和學術厚重感。
(責編:陳葉軍)
湘阴县| 甘孜县| 石台县| 都兰县| 中卫市| 全州县| 顺平县| 旬邑县| 塘沽区| 兴山县| 镇安县| 温泉县| 惠来县| 建湖县| 西宁市| 遵义市| 永新县| 资中县| 沙湾县| 江门市| 望奎县| 岚皋县| 新建县| 老河口市| 尚志市| 林甸县| 舒兰市| 凌云县| 镇江市| 镇巴县| 临漳县| 滨州市| 仲巴县| 扎兰屯市| 淮安市| 古田县| 宿迁市| 北海市| 定日县|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