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wǎng)站入口

站內(nèi)搜索

漢語水語的歷史關系及相關問題

2011年05月15日16:51

  南開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曾曉渝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漢語水語關系詞的歷史層次”(批準號為00BYY026),于2004年6月結項,最終成果為22萬字的專著《漢語水語關系論——水語里漢語借詞及同源詞分層研究》。

  該成果在對貴州、廣西的水族、布依族、壯族聚居地區(qū)進行田野調(diào)查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力求通過漢語水語關系的典型性研究來解決如何在漢藏語言研究中區(qū)分同源詞和漢語老借詞的問題。其主要觀點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一、漢藏語言關系的全景圖所呈現(xiàn)的不是單純的“樹”形,其中還交織著“網(wǎng)”狀

  成果認為語言之間始終存在著四種基本的關系模式:

  ——重疊式。主要就相對獨立統(tǒng)一的民族語言而言,其古今傳承關系清楚,如古今漢語、藏語、緬語等等。

  ——分化式。由同一原始部族分化出的各民族語言關系,比如由古駱越部族的原始侗臺語分化出臺語、侗水語,再由早期共同侗水語分化出侗語、水語諸語言。

  ——融合式。因不同民族的共同生活,兩種或多種語言長期深刻接觸而產(chǎn)生出“混合”型語言。例如藏語、漢語融合成的四川甘孜“倒話”,青海五屯話;侗臺語、漢語融合成的廣西五色話,等等。

  ——交織式。有共同祖先的各民族雜居共處,他們的語言同源分化后又互相影響,從而形成交織關系。例如,廣西非壯族的少數(shù)民族往往是壯語和本族語雙語交際,他們的本族語言里(如拉珈語、仫佬語、侗語、毛南語等)滲入了不少壯語成分,而這些語言都屬于壯侗語族,源于共同的原始母語。

  這四種基本模式不是截然分立的,就更大范圍的若干語言關系看,它們往往反映的是全景中局部性的關系狀況;而就語系、語族或語支諸語言之間的關系而言,則很可能是這幾種基本模式的層疊交錯,從而構成更為錯綜復雜的語言關系。語言關系模式的古今概念是相對的,不同語言間的關系,所指的具體時間階段不同。例如,就原始語而言,原始漢藏語可能存在于遠古時期,而原始侗水語則可能存在于上古后期。

  二、“關系詞分層法”有助于辨別同源詞與老借詞

  所謂關系詞,是指不同語言之間在語音和語義上有對應關系的詞(或語素)。與印歐語言歷史發(fā)展的社會語言環(huán)境相比較,漢藏系諸語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漢語化”。因此,就漢藏系諸語言而言,關系詞既包括同源詞,也包括老借詞和新借詞。漢藏語言同源詞與老借詞很難分辨,多年來,學者們一直探尋著解決這一難題的理論方法。鑒于“語義學比較法”(邢公畹1993)仍然存在同源詞與老借詞的辨別問題,而“關系詞階理論”(陳保亞1996)雖能肯定語言間的接觸關系,但不能據(jù)以否定其久遠的可能存在的原始同源關系,實際上仍不能繞開同源詞與老借詞的問題。因此,針對研究漢藏語言中那些交織狀的語言關系,該成果學習借鑒“歷史層次分析”(潘悟云1998)、“借詞分層研究”(沙加爾2000),進而提出并運用了“關系詞分層法”。

  ——“關系詞分層法”的基本思路。從少數(shù)民族語言里的漢語借詞入手,充分利用民族史、民族語言史、地方史的文獻典籍資料,以漢語語音史歷代的構擬音系以及相關民族歷代聚居區(qū)的漢語方言史為重要參照,分析出少數(shù)民族語言里不同歷史層次的漢語借詞,明確各層次借詞與原詞的語音對應規(guī)律。而那些不能納入借詞范圍之內(nèi)(不符合各借詞層次語音對應規(guī)律的),而又反映出漢語與少數(shù)民族語言之間古老的音義對應關系的“關系詞”,可以認為是同源詞層次。

  ——“關系詞分層法”的基本原則方法。(1)同一借詞的兩個或多個語音形式,反映了這一借詞不同歷史層次的讀音。(2)借詞的一個語音形式,其音節(jié)的聲母、韻母、聲調(diào)的對應規(guī)律處于同一歷史層次。(3)當一個借詞的聲母、韻母、聲調(diào)三者之間的層次出現(xiàn)矛盾的時候,一般以聲調(diào)的層次為主。(4)從理論上講,借詞可以分為三個大的層次:一是語族共同語時期借入的,二是語支共同語時期借入的,三是各現(xiàn)代語言分化后借入的。因此,一般說來,水語中的漢語借詞,如果是侗臺語族里共見的,那么應早于那些只是侗水語支里共見的。(5)構詞法的判別!罢笔撬Z本族詞的一個構詞特點,早期的漢語借詞(多為單音節(jié)的)進入水語之后,往往作為一個語素按“正偏式”構詞。(6)漢語上古音和中古音的構擬音系、水族聚居地以及周邊地區(qū)的現(xiàn)代漢語方言音系,是確定借詞古今歷史層次的重要依據(jù)。

  三、漢語與水語的關系是歷時的、動態(tài)的,是同源-分化-接觸的發(fā)展過程

  運用關系詞分層法,該成果將水語里的漢語借詞分為上古、中古(又分早期、晚期)、近代(又分前期、后期)、現(xiàn)代若干層次。其中,中古層次和現(xiàn)代層次的漢語借詞數(shù)量很大,是主體層次,而且現(xiàn)代借詞層呈開放勢態(tài),隨著漢語對水語的影響與滲透,水語里的現(xiàn)代漢語借詞將越來越多。

  對于那些不符合各借詞層次語音對應規(guī)律而又反映著漢語水語之間古老的音義對應關系的詞,該成果參照其他侗臺語的材料,同時利用泰文、藏文以及原始侗臺語、原始南島語的擬音系統(tǒng),論證了“首(頭)”“矑(眼睛)”“股(腿)”等44條水語漢語同源詞。

  基于關系詞的歷史層次分析,漢語與水語之間既有同源分化的發(fā)生學關系,也有影響借貸的接觸關系。長期以來,學界關于漢語與侗臺語的關系往往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似乎肯定了接觸(聯(lián)盟),就否定了同源,以為二者的同源或接觸關系是對立的,從漢語與水語的關系看,這種觀念與語言事實是有出入的。

  四、少數(shù)民族語言里不同歷史層次的漢語借詞,是研究漢語史及少數(shù)民族自身音系歷史演變的重要材料。

  少數(shù)民族語言里各個歷史層次的漢語借詞,是洞察了解漢語語音史的一扇窗口。例如,由水語里上古及中古前期漢語見母借詞所反映出的三等與非三等聲母讀音上的類別差異,引發(fā)反思以往構擬的見母上古音值,在進一步考察了苗語、白語、突厥語等民族語言里古見母借詞讀音之后,該成果提出:見母的上古音值有可能包含小舌塞音*q-(非三等)和舌根塞音*k-(三等)兩個音位。

  借助于古漢語借詞的讀音,可以探尋少數(shù)民族語言自身的歷史音變規(guī)律。例如,根據(jù)水語里中古漢語借詞心母字讀h-,生、書母字則都讀s-的特殊現(xiàn)象,并通過對原始侗水語支聲母*s-擬音的檢討,由此可以得出:現(xiàn)代水語的部分h-聲母字是在中古時期由s-演變而來的;由于s->h-的音變,又導致了水語聲母系統(tǒng)內(nèi)部的鏈移式歷史音變:?->s- → ?->ts-。成果進而對水語里中古漢語借詞心、生、書母字聲母與中古漢語讀音相反的現(xiàn)象作了理論解釋。
(責編:陳葉軍)
高碑店市| 措美县| 大埔县| 贡嘎县| 陇南市| 榆中县| 石城县| 翼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军事| 赤壁市| 高陵县| 临沭县| 迭部县| 新源县| 怀宁县| 兴义市| 合作市| 东光县| 三门县| 顺昌县| 宁都县| 库伦旗| 佛坪县| 江川县| 将乐县| 仁化县| 镇沅| 赤峰市| 修水县| 海南省| 长顺县| 红原县| 许昌市| 宿迁市| 玉门市| 怀远县| 恩平市| 东港市| 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