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nèi)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wǎng)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guī)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shè)為首頁 設(shè)為首頁   

社科文庫>>哲學

馮友蘭:中國哲學定會大放光彩

許全興  2012年04月17日16:48  來源:北京日報

馮友蘭:中國哲學定會大放光彩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一方面是無產(chǎn)階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發(fā)展,形成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這是主流;另一方面,產(chǎn)生諸多融合中外哲學的非馬克思主義哲學,其中主要有梁漱溟的文化哲學、熊十力的新唯識論、馮友蘭的新理學、金岳霖的道論和知識論、賀麟的新心學等。這些非馬克思主義哲學,雖非主流,但同樣不可或缺。它們各有其特點和價值,從不同側(cè)面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需要和解決所面臨歷史課題的方案。在諸多非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中,馮友蘭是出類拔萃者。

  ■“三史釋今古,六書紀貞元!边@是馮友蘭對自己學術(shù)成就的概括和總結(jié),研究馮友蘭哲學,自然要以此為綱

  馮友蘭重要的哲學成就是創(chuàng)立了新理學。新理學是一個龐大的哲學體系,包括《新理學》(1939年)、《新事論》(1940年)、《新世訓》(1940年)、《新原人》(1943年)、《新原道》(1944年)和《新知言》(1946年)六書,簡稱“貞元六書”。新理學把中國傳統(tǒng)哲學恢復(fù)起來,在當時激發(fā)了人們的愛國思想。新理學雖然是接著程朱理學講的,但它吸取的中國古代哲學并不限于儒家,還兼采了道家、佛家等。新理學面向世界,不僅吸取新柏拉圖主義、新實在論、實用主義和邏輯分析方法,而且還吸取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部分內(nèi)容。它融合中西,貫通古今,體系宏富,別開生面,成一家之言。受時代的局限,新理學未能擺脫程朱理學的保守性,具有保守與革命的兩重性。新理學自誕生以來,盡管人們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普遍公認(包括對它持批判者),就體系之完備、內(nèi)容之豐富、影響之巨大而言,在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新理學獨領(lǐng)風騷,冠蓋群哲,無有出其右者。以今日中國傳統(tǒng)哲學現(xiàn)代化、西方哲學中國化之視角看,新理學為當代中國哲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有益的經(jīng)驗和借鑒。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fā)展,新理學雖已成為歷史,但我們?nèi)阅軓闹屑橙∑溆袃r值的內(nèi)容,以利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

  馮友蘭在哲學上的最大成就是對中國哲學史的研究,出版了“三史”(《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和《中國哲學史新編》)。在上世紀30年代,他出版了兩卷本的《中國哲學史》,以此成名于學術(shù)界。無論從哲學觀、歷史觀和方法論上講,還是從內(nèi)容和體系上講,他的中國哲學史都比胡適“五四”時期著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大大前進了一步,是以現(xiàn)代的新史觀和新方法撰寫的第一本完整的《中國哲學史》,有諸多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的創(chuàng)見。1946年,馮友蘭應(yīng)邀到美國講學,用英文寫作了《中國哲學簡史》!吨袊軐W史》和《中國哲學簡史》曾被譯成英、意、韓等多種文字出版,是國外學習和了解中國哲學史的重要參考書。向世界介紹、傳播中國哲學是馮友蘭的一項重大貢獻。就此而言,馮友蘭哲學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新中國成立后,馮友蘭全身心地致力于中國哲學史的研究,真心實意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努力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寫出一部新的中國哲學史,以別于新中國成立前著的舊著。四十年間雖有坎坷曲折,尤其是“文革”的磨難,但他矢志于中國哲學的初衷不僅不改,反而老而彌堅,視中國哲學為生命。在他生命中最后的十多年里,他在“耳目喪其聰明,為書幾不成字”的情況下,以驚人的毅力,最終完成了《中國哲學史新編》,共七卷,計百萬余言。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他在思想上、精神上得到了解放,“吸取了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我只寫我自己在現(xiàn)有的馬克思主義水平上所能見到的東西,直接寫我自己的現(xiàn)有的馬克思主義水平上對中國哲學和文化的理解和體會,不依傍別人!彪S著整個社會思想解放運動的不斷深入發(fā)展,馮友蘭亦與時俱進,尤其在寫到近現(xiàn)代的第六、七卷時,提出了諸多不易為時論所接受的“非常可怪之論”,達到“海闊天空我自飛”的境界。

  ■“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對馮友蘭精神的研究應(yīng)是馮學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

  研究馮友蘭,不僅要研究馮友蘭的學說,而且要深入研究、體味其內(nèi)涵的精神。馮友蘭精神內(nèi)涵豐富,其主要是愛國精神、獻身哲學精神、與時俱進精神、中庸精神等。他從青年時起就有宏大的哲學志向和抱負。他不甘心于講哲學史,講他人之哲學,而是要講自己的哲學,創(chuàng)建自己的哲學。新中國成立后,馮友蘭主動接受馬克思主義,努力用馬克思主義來改造自己,悉心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學術(shù)研究,以為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設(shè)服務(wù)。盡管接受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有一過程,中間難免有誤解和波折,但他的心始終是熱烈而真誠的。從這一點講,1949年以后的馮友蘭的哲學思想雖然同此以前的有聯(lián)系,但兩者畢竟有本質(zhì)的不同。他晚年自書的“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的對聯(lián)是他本人精神和境界的自我寫照。他深信中國古典哲學蘊含著豐富的珍貴寶藏,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重要思想來源;深信中國哲學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對人類作出重要貢獻。還在1987年3月,他就認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藍圖已經(jīng)可約略地看到了,它將是以“和”為中心的中國文化的繼續(xù)和發(fā)展,這個繼續(xù)和發(fā)展將是中華民族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對人類的大貢獻。盡管筆者一向?qū)Α昂汀钡恼軐W持有保留,但仍不能不佩服馮友蘭確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預(yù)感,“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提出似乎證實了他的先知。耄耋之年的馮友蘭對現(xiàn)代化和建設(shè)社會主義的“新命”傾注了全部生命和心血。對馮友蘭精神的研究應(yīng)是馮學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亟須加以提倡和鼓勵。

  ■如何看待對馮友蘭哲學的爭議

  自上世紀30年代起,學界對馮友蘭哲學就存在著不同的爭議,對此馮友蘭本人十分清醒:知我罪我者均有。其中少數(shù)學者對馮友蘭的哲學思想和人格持有某些偏見與成見,這是我所不能茍同的。當然,這絕不是說馮友蘭及其哲學沒有缺點、不能批評。事實上,馮友蘭同歷史上一切哲學家一樣,都有時代的局限性。因此,若對馮友蘭哲學缺乏全面的、客觀的科學分析,看不到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妥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尤其是程朱理學,輕視甚至否認物質(zhì)利益,輕視甚至否認個性自由,嚴重禁錮了個人發(fā)展。馮友蘭的新理學未能擺脫程朱理學的保守性,因而沒有人權(quán)、個性自由的思想。他注重人的覺解,提倡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有其學術(shù)價值和社會意義,但他夸大道德自覺,把個人完全合到社會、宇宙之中,否認個人價值和個性自由,則是明顯的缺失。為此他的“境界說”在提出的當時就受到學術(shù)界的尖銳批評。中國哲學注重人生問題,注重人生修養(yǎng),是為己之學,這是顯著的優(yōu)點;但認識論不夠發(fā)展,與西方哲學相比,則成明顯的不足。馮友蘭強調(diào)哲學是人生的反思,旨在提高人生境界,這繼承了中國哲學的優(yōu)點,自然有其價值,尤其是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今天。但他對認識論的忽視則是一個缺憾。馮友蘭強調(diào)西方邏輯分析方法對中國哲學的貢獻是很對的,但他忽視了西方哲學的價值論和認識論對中國哲學的意義,則是不足。加強認識論和價值論的研究依然是當代中國哲學所需要的。本人提出馮友蘭哲學的某些不足不在苛求先輩,而是旨在提請當代中國學界應(yīng)注重這些方面的研究,以促進中國古典哲學的當代化?傊,海內(nèi)外學界,對馮友蘭及其哲學仍將會有不同的認識和評論,這是正常的。當然在評價時要力戒成見與偏見,保持理性與科學的態(tài)度。對馮友蘭哲學應(yīng)同對一切哲學家的哲學思想一樣,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闡揚和吸取其積極成果,克服其消極方面,以有益于當代中國哲學的發(fā)展。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原院長)

  學人名片

  馮友蘭(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河南人,中國哲學家、哲學史家。早期確立了新實在主義的哲學信仰,并把新實在主義同程朱理學相結(jié)合,構(gòu)成了富于思辨性的哲學體系。20世紀50、60年代是其學術(shù)思想轉(zhuǎn)型期,接受馬克思主義,開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中國哲學史。主要著作有《人生哲學》、《中國哲學史》、《貞元之際所著書》等。

(責編:秦華、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
桂林市| 镇原县| 东乡县| 正定县| 玉林市| 策勒县| 兴仁县| 行唐县| 安泽县| 阜阳市| 金门县| 清河县| 什邡市| 图片| 响水县| 琼结县| 阳东县| 上思县| 罗甸县| 茶陵县| 象州县| 乃东县| 故城县| 阿巴嘎旗| 凌海市| 石柱| 西华县| 穆棱市| 鹤庆县| 明星| 玉环县| 开江县| 措美县| 梓潼县| 新乡市| 肇州县| 雷波县| 盈江县| 长白|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