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wǎng)站入口

站內(nèi)搜索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學術期刊評價體系?

記者  張春海2014年01月16日09:05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學術期刊評價體系?

  在建構(gòu)中國特色學術話語體系、推動中國學術走向世界的歷史進程中,學術期刊猶如一面旗幟,承擔著引領學術發(fā)展、推動學術進步的重要功能。那么,什么樣的學術期刊才是好的期刊、才能發(fā)揮這樣的作用呢?換言之,我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呢?就此話題,記者近日采訪了多位學術期刊的主編以及長期從事期刊評價實務與研究的部分學者。

  “兩面”看待期刊評價

  當前,一個現(xiàn)象惹人關注:一方面,學界期待學術期刊在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和學術進步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學界對現(xiàn)有的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又頗為不滿,一些評價標準屢屢被質(zhì)疑、被抨擊,似乎不知道怎樣評價學術期刊的高下。其實,被質(zhì)疑者主要是以下幾點:

  其一,唯“洋”索引馬首是瞻。

  “洋品牌”往往被視作“高級貨”,以SSCI等為代表的“洋”索引在我國學界一些人心里堪稱“金字招牌”。其實,國內(nèi)頗具影響的期刊在SSCI等國外評價系統(tǒng)中時常表現(xiàn)不佳。因為這些評價系統(tǒng)主要收錄英文期刊,而非英文期刊在其中處于劣勢。

  一些人在呼吁,“期刊評價要‘與國際接軌’”。而事實上,他們對國外情況則不甚了解。被訪學者認為,借鑒西方國家的期刊評價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所謂“接軌”,首先需要有一套國際通行的“軌道”標準,但僅這一點,各國及地區(qū)之間就存在較大差異;其次,西方評價標準體現(xiàn)了他們的意識形態(tài)、文化傳統(tǒng)、語言習慣等。拿這些標準來評價我們的期刊及成果,顯然不適合。

  國際知名科學計量學家羅納德·魯索在得知中國學界的一些人對SSCI等如此癡迷、崇拜后,先是面露驚異,然后毫不猶豫地向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都應構(gòu)建自己的評價體系,不能唯西方特別是美國體系馬首是瞻!安荒軐SCI當作評價的‘唯一標準’,不應夸大其作用!

  其二,以定量“論英雄”。

  目前,期刊評價標準中影響較大、被使用較多的是定量評價標準。這種方法被廣泛采用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其中也有天生的缺陷與局限。由于被引用情況復雜多樣,如基礎性強的資料、負面引用等在定量標準中難以被識別出來,單純或主要以定量而非定性標準來評判論文乃至期刊的高下,其片面性是明顯的。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常務副主編王興國稱,以所謂“量化的影響因子”等為評價指標,忽視了評價對象的精神內(nèi)涵以及其所產(chǎn)生的精神性等內(nèi)容。我們必須了解各種評價體系與標準的邊界與限度、可能的價值與先天的缺陷及其在運行中的不足等。

  其三,盲目夸大“核心”功能。

  在某種程度上,“核心期刊”代表著學術期刊的水準,也是學者特別是青年學者發(fā)表研究成果的理想平臺。

  不過,盲目追捧“核心”的風氣應當予以糾正。據(jù)了解,“核心期刊”原非期刊評價標準。該概念來自西方,其本意在圖書情報意義上,首先是給讀者閱讀時提供參考,其次為圖書管理部門與圖書館在購買圖書、訂閱報刊時提供參考范圍。由于尚無被普遍接受的期刊評價標準,所以一些科研機構(gòu)、管理部門等將其直接作為“準則”,這種“圖省事”的方法,放大了核心期刊的功能,同時產(chǎn)生了一些不合理的觀念。

  相應地,“核心期刊”應在學術質(zhì)量上下功夫,切實刊出令學術界認可、引領學術發(fā)展的優(yōu)秀文章,而不是盲目追求“核心”的標簽。

  在質(zhì)疑聲中,中國的學術評價體系在進步、在發(fā)展,目前已形成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計量與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北京大學圖書館等推出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等多個評價系統(tǒng)。面對數(shù)量眾多的評價系統(tǒng),一些人認為這有“資源浪費”之嫌。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總編室主任魏長寶表示,相較過去,這體現(xiàn)了我國學術期刊評價的進步。以前并沒有專門的期刊評價機構(gòu)、專業(yè)的評價標準,或單純以行政級別作為標準,而現(xiàn)在出現(xiàn)多個標準、機構(gòu)、體系并存的局面,有勝于無;有專業(yè)的、學術性的標準,強于只有非學術標準。此外,多位被訪學者認為,只有存在科學的評價系統(tǒng),才更符合學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保障學術評價的客觀性、科學性。

  構(gòu)建適合國情的期刊評價體系

  在許多科研單位,學術期刊的評價與實際利益掛鉤,造成一些評價標準和結(jié)果常被異化使用。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沈固朝表示,其中的許多問題均發(fā)源于評價體制,體制的弊端反過來又放大了工具的缺陷,不應僅“盯著”工具。此外,學術期刊評價中亂象與蔓延于學界乃至社會上的急功近利的浮躁風氣有關。因此,只有“消除異化”,恢復學術期刊評價中的原貌,才有可能肅清學術亂象,營造生態(tài)和諧的學術氛圍。

  有學者表示,我國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在建設之初,借鑒、學習西方期刊評價體系,特別是西方自然科學的評價體系,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應積極應對、解決其間出現(xiàn)的問題,抓緊構(gòu)建適合國情的學術期刊評價體系。

  記者了解到,多家學術期刊評價機構(gòu)目前正在調(diào)整、完善中。各種期刊的評價工具也在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另外,國內(nèi)學術期刊界的知名刊物也在努力擔負引領學術使命,打造學術品牌,共同推進學術期刊評價事業(yè)的科學化進程。

  2013年11月3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主辦,以“學術期刊與學術評價”為主題的“第二屆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高層論壇”在無錫召開。與會學者強調(diào),學術期刊要把注意力切實放在內(nèi)容上,切實提高辦刊質(zhì)量,才能真正發(fā)揮學術期刊在理論創(chuàng)新和學術進步中的評價、引領、推動作用。這也是學術期刊評價應該突出的理念。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于2013年12月26日揭牌成立。該中心直屬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由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聯(lián)合負責建設和管理,按照工作計劃,將定期對我國學術期刊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評價,發(fā)布相關評價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黨委書記、副館長莊前生認為,學術期刊評價是期刊優(yōu)化發(fā)展的客觀需求,是必要的,但它的導向作用又是一把“雙刃劍”,片面使用會出偏差?商岢鰞蓚治理方向:一是科學構(gòu)建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定性與定量相結(jié)合的系統(tǒng)平臺,而非簡單地以量化指標作為通用標準;二是科學合理地使用期刊評價體系。科研管理部門的“指揮棒”作用有時是決定性的,這就要求科研管理部門不要簡單地用單一的、“一刀切”的方式處理復雜的評價對象。

  王興國表示,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及其標準的構(gòu)建,必須始終圍繞著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自身的本性、特征與其學術精神。

  《中國國粹》主編、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余悅表示,立足中國國情和學科發(fā)展,構(gòu)建更為合理的期刊評價體系,同樣是科技創(chuàng)新、學術創(chuàng)新的一部分。中國的期刊評價機構(gòu)需要在國際上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使國際學術界認識到我們在中文學術期刊評價方面能夠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責編:秦華)
太和县| 宝清县| 凤山市| 桐城市| 安远县| 长海县| 张家界市| 侯马市| 葵青区| 桐庐县| 安仁县| 区。| 上饶县| 江陵县| 十堰市| 尤溪县| 沙湾县| 铁力市| 凤城市| 永昌县| 张家界市| 铜川市| 阳高县| 沙湾县| 镇雄县| 黑河市| 南川市| 四子王旗| 定边县| 天津市| 佳木斯市| 金门县| 句容市| 浑源县| 龙里县| 安义县| 黔西县| 隆林| 华安县| 柘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