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wǎng)站入口

站內搜索

“《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B卷)”工作簡報第1期

2015年06月17日14:28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目錄

開題報告會

開題報告會議程

“《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開題報告

上海交大校領導致辭

專家評語

“《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開題報告會綜述

相關報道

工作進展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作家手稿研究中心合作協(xié)議順利續(xù)簽

子課題成員及分工

各館所藏翻譯手稿篇目調查

國家圖書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

紹興魯迅紀念館 

第一部分:開題報告會

《魯迅手稿全集》整理與研究

開題報告

一、本課題總體研究框架和子課題構成

對魯迅手稿進行全面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對于推動21世紀我國文化大繁榮與大發(fā)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也必將促進中外文化的進一步交流與合作。魯迅手稿整理與研究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①魯迅手稿文獻資料分散各地,檢索不便,亟需學術部門整合與整理;②自上世紀70年代文物出版社出版《魯迅手稿全集》以來,近幾十年來魯迅手稿有許多新的發(fā)現(xiàn),對于手稿的觀念也有了很多改變,雖然其間也有人編輯出版過幾種手稿集,但總體上是比較散亂的,不僅沒有一部更完整的魯迅手稿全集,就是新發(fā)現(xiàn)的手稿,也沒有得到比較集中的收集和整理;③與國外研究相比,魯迅與中國現(xiàn)代作家手稿研究缺乏理論自覺與方法意識,手稿的研究價值和理論意義沒有得到充分重視。

本課題針對以往魯迅手稿整理搜集不全面、研究不系統(tǒng)的問題,擬從手稿搜集整理、手稿研究與理論構建、手稿資料編目三個方面著手,原擬設置六個子課題:分別是收集與整理包括?保斞篙嬓9偶淌指逖芯、魯迅外文和翻譯手稿研究、魯迅創(chuàng)作手稿研究、魯迅與手稿批評理論建設、魯迅手稿文獻資料索引。

經(jīng)專家評審,因資源整合需要,建議我們做其中魯迅外文和翻譯手稿研究、魯迅創(chuàng)作手稿研究、魯迅與手稿批評理論建設、魯迅手稿文獻資料索引等四個子課題。我們課題組經(jīng)認真研究專家意見,并按照專家意見,調整整體課題研究方案。同時,吸收各方意見,對整個課題和各子課題的框架和內容作了調整,更加注重有限目標和操作性,并對實施方案也進行了調整,一方面適應新的情況,一方面使之更具有可行性。調整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取消原來的收集與整理、魯迅輯校古籍石刻手稿研究兩個子課題組。為研究所必要的魯迅手稿收集工作由協(xié)調小組承擔。

第二:對原創(chuàng)作手稿研究、外文和翻譯手稿研究、手稿批評與理論建設、文獻資料索引等四個子課題的設計作一定的調整,使之更符合有限目標和目前的情況。

目前的子課題情況如下:

(一)魯迅外文、翻譯手稿校勘與研究:通過對魯迅的外文寫作和翻譯手稿的?迸c研究,全面、準確地把握魯迅的翻譯選擇與翻譯方法及其對魯迅精神世界與文學世界的影響,并且通過外文寫作的雜文和書信手稿的分析,細致、深入地了解魯迅的翻譯方法及其譯介思維過程。(具體請子課題負責人介紹)

(二)、魯迅文學創(chuàng)作手稿校讀與研究:以魯迅的全部文學創(chuàng)作手稿為研究對象,通過與初刊本、初版本、全集本的對校比勘,對魯迅文學創(chuàng)作手稿文本展開系統(tǒng)研究。在考證稿本性質、建構稿本譜系的基礎上,著重探討文學手稿與魯迅的創(chuàng)作淵源、寫作技巧、修辭藝術、文化語境、精神品格等問題。

(三)、魯迅手稿研究與手稿批評理論:以魯迅手稿研究史的梳理為線索,總結中西方手稿理論,建立中國新文學的手稿理論批評,重在方法論意識的確立,探尋手稿規(guī)律,總結魯迅手稿研究中的理論問題,在此基礎上梳理出魯迅手稿研究史的脈絡。

(四)、魯迅手稿文獻資料索引:以索引學、目錄學文獻學理論為基礎,以魯迅手稿文獻資料為對象,通過分析、歸類,采用科學合理的排檢法,整合魯迅手稿文獻資料,完整呈現(xiàn)當前魯迅手稿文獻資料的保存、研究和出版現(xiàn)狀,揭示其內在規(guī)律,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手稿的保護利用提供依據(jù)。

本課題最終成果為:

① 編輯《<魯迅手稿全集>補遺》,主要收集目前尚未收入《魯迅手稿全集》的各類魯迅手稿。

② 《魯迅手稿研究》叢書,包括《魯迅文學創(chuàng)作手稿研究》、《魯迅外文、翻譯手稿研究》、《魯迅手稿研究史述論》四種研究專著,總計約100萬字。

③ 《魯迅手稿文獻資料索引》,包括如下四種索引資料:《魯迅手稿篇目索引索引》《魯迅手稿收藏索引》、《魯迅手稿出版版本索引》《魯迅手稿文獻和研究資料索引》。

二、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全面搜集整理魯迅手稿,為文本研究和研究史的梳理提供可靠文本和依據(jù),并為編輯出版新的《魯迅手稿全集》提供資料準備。

為了開展各子課題的研究,必須全面收集魯迅手稿。因為不收集就無法開展研究。因此,本課題盡管不承擔搜集手稿之責,但是我們仍將開展魯迅手稿搜集工作。考慮到課題組的整體狀況,也為了更集中在魯迅經(jīng)典文本的研究,而不拘泥于一些瑣碎的片紙只字,避免瑣碎化,我們決定在文物出版社的《魯迅手稿全集》的基礎上,將近30年里新發(fā)現(xiàn)的魯迅手稿,盡可能加以搜集。之前沒有能夠收錄到“全集”中的魯迅翻譯手稿,以及其他魯迅手稿,我們也將盡可能加以搜集整理。尤其是本課題組研究范圍內的新發(fā)現(xiàn)文本。此外魯迅在南京求學時期的《水學入門》、《開方》等,日本留學時期的《醫(yī)學筆記》、跟章太炎學習古文字的《說文解字札記》、家用帳、題跋等,都是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珍貴文獻,對研究魯迅的生平思想均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也不應摒除在我們的視野之外。這樣,以后如有條件時重編《魯迅手稿全集》時就可以將新發(fā)現(xiàn)的文本補入,使“全集”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集。

2、融匯傳統(tǒng)校勘理論,對魯迅手稿進行全面?焙驼。?笔鞘指逖芯康幕A和前提,實際上也正是研究的一部分,是與文本研究、文字研究、內容研究密不可分的。本課題擬在中西方校勘學理論及手稿批評理論的基礎上,在具體研究實踐的基礎上,從?比胧郑趨R、借鑒中西方?睂W,從對手稿文本的?比胧,可以用一種更為自覺的方法論意識,更科學、更準確、更精細地開展魯迅手稿整理工作。我們的?惫ぷ鲾M分別由文學創(chuàng)作手稿研究子課題組和外文與翻譯手稿研究子課題組在研究中開展。

3、借鑒西方現(xiàn)代文論,結合傳統(tǒng)實證方法開展手稿文本研究。主要研究魯迅文學創(chuàng)作手稿和外文、翻譯手稿文本中文本問題。文學創(chuàng)作手稿研究著重探討文學手稿與魯迅的創(chuàng)作淵源、寫作技巧、修辭藝術、文化語境、精神品格等系列問題,外文手稿研究魯迅的外文知識與能力,外文表達的寓意與內涵,外文寫作的過程與技巧等,翻譯手稿研究主要就翻譯淵源,母本選擇、底本比勘、翻譯技巧等開展研究。

4、實現(xiàn)魯迅手稿文獻資料快速檢索和資源共享。目前魯迅手稿缺乏全面系統(tǒng)整理和研究,文獻資料比較散亂,查找為難,檢索渠道嚴重缺乏。因此,本課題認為當務之急應編撰一套《魯迅手稿文獻資料索引》,包括《魯迅手稿篇目索引》、《魯迅手稿出版版本索引》、《魯迅手稿研究資料索引》以及《魯迅手稿收藏索引》。這套書編成后,將給魯迅手稿研究帶來極大便利,成為魯迅研究者的重要工具書和魯迅手稿研究的必備書。擬同時推出紙媒版和數(shù)字版,以使更多的讀者和研究者能夠方便地閱讀和檢索,獲得關于魯迅手稿的更多信息。

(二)創(chuàng)新之處

1、首次對魯迅手稿進行系統(tǒng)性理論研究。迄今為止,國內學界還缺乏全局式的手稿研究理念與意識,本課題開創(chuàng)性地對魯迅手稿的收藏史、發(fā)現(xiàn)史、研究史進行重新梳理,并編撰相關研究目錄。本次課題研究,將向中國傳統(tǒng)文獻學和西方手稿批評學尋求學術資源,吸取養(yǎng)分,從而建構本土化的手稿理論,這是國內理論研究的一個新的生長點,理論上的突破將為手稿研究開辟一片廣闊的天地,也將為新文學研究填補一項空白。

2、首次對魯迅手稿相關文獻進行全面系統(tǒng)梳理,編出多種索引。迄今魯迅手稿文獻和研究資料呈現(xiàn)較為散亂的狀況,對于學術界研究相當不便。以往出版的幾套手稿集質量參差不齊,不成系統(tǒng);手稿記載不清,并缺乏全面整合,研究資料更加雜亂,良莠不齊,更無檢索系統(tǒng),查閱為難。通過本項目,將第一次加以全面的梳理整合,建立起完善的檢索系統(tǒng),極大地方便研究。

(三)重點難點

本課題的重點有兩個:

1、魯迅手稿文本的系統(tǒng)研究。鑒于魯迅手稿涉及的范圍較廣,因此我們把手稿研究分為兩個塊面:文學創(chuàng)作手稿(不包括日記、書信)、外文和翻譯手稿(包括用外文寫作的手稿和用中文翻譯外文的手稿兩個部分),兩個塊面分頭并進,有共同的研究方向,也兼顧各自研究的不同特點;

2、魯迅手稿研究史料的梳理。考慮到魯迅手稿理論研究應緊密結合手稿本體,脫離手稿本體研究手稿理論可能與本課題的目標和要求不盡相符,因此我們對原來的子課題思路進行了調整,擬緊扣手稿,把手稿批評理論落實到手稿研究史的梳理上,在梳理中評述,最后形成一部魯迅手稿研究史述評,這樣更有梳理的脈絡。

本課題的難點有三個:

1、 收集和整理。魯迅手稿量多,收藏分散,涉及范圍廣,因此整理和研究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盡管本課題組不承擔收集之責,但是要對魯迅手稿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研究,不進行收集是無法開展研究的。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要收集,靠現(xiàn)有幾個子課題組各自去收集將會是困難的。因此還是需要組織力量去進行收集,目前已取消了收集子課題組,但因仍須搜集手稿資料,需要產(chǎn)生協(xié)調機制。

2、協(xié)調問題。本課題組集中了國內本研究領域代表性研究力量,成員來自多地,人數(shù)眾多,是一個大型團隊,在組織協(xié)調上、進度推進上、內容把握上,都有相當?shù)碾y度。此外,由于首席專家在交大屬于兼職性質,同時供職于上海魯迅紀念館,操作核心團隊有上海魯迅紀念館和上海交大兩支隊伍,兩支隊伍之間如何保證有效運轉,包括財務管理、分配方法、資源共享等方面,都有需要協(xié)調的問題。

3、 空白點探索。本課題將對以往基本沒有涉及的魯迅外文作品和翻譯手稿進行文本研究,并開展魯迅手稿理論研究探索,并首次開展多種魯迅手稿索引編制,這些都是填補研究空白點的,具有創(chuàng)新價值。對這些空白點的探索,都具有相當?shù)碾y度。例如魯迅外文與翻譯手稿方面,因涉及日語、德語、英語、俄語等多種語言,往往魯迅翻譯時用某一個底本,同時參考其他語種的本子,或者翻譯后又用其他文本來?薄R虼,在文本整理中,就需要搜羅魯迅所用過的本子,一一進行對校,這對于研究者的外語水平和魯迅研究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在理論的梳理上,由于手稿學研究在中國學術界還在起步階段,雖然我們經(jīng)過調整,定位于以梳理史的線索為歸結,但是我們也希望在理論上有所探索和建樹,因此我們確定最終成果為《魯迅手稿研究史述論》,但是我們仍希望這一課題的研究在理論上能夠有所突破和建樹。

(四)、操作方法。

1、人員的協(xié)調。

如上所述,本課題組團隊人數(shù)多,涉及方面廣泛,存在協(xié)調上的困難。解決的方法,我們考慮有如下幾個途徑:

一是組建一個協(xié)調機構,由首席專家、各子課題負責人,以及上海魯迅紀念館、上海交大人文學院相關人員組成,承擔協(xié)調之責,保持密切聯(lián)系,協(xié)調推進。

二是擬建立一個QQ群,有問題及時在網(wǎng)上交流;

三是建立年度計劃進度協(xié)調會制度,每年舉行一次由首席專家和各子課題負責人及協(xié)調組主要成員參加,確保進度并研究解決課題研究中的疑難問題。

2、研究的展開。

(1)手稿收集。由于魯迅手稿目前未充分得到系統(tǒng)整理,尚有大量手稿未經(jīng)整理公開,整體面貌不夠清晰,且一切研究需要在充分收集,全面掌握手稿完整面貌的情況下開展,我們的研究才能避免以偏概全,見木不見林,因此首先需要收集。由于各子課題在收集手稿方面,由于信息資源、行政資源、人脈資源等方面的局限,單獨去收集都會有困難,不是有效方法,必須有一個專門團隊來進行收集。由于取消了收集子課題,我們擬由上述協(xié)調小組負責收集手稿這一工作,其他相關子課題和人員配合。

(2)協(xié)同運作。由于本課題各個子課題組之間具有相關性強、相互牽制的特點,研究的開展互相制約、互相影響,必須采用協(xié)同作戰(zhàn)的方法,才能有效運轉。手稿收集除了對于文本研究和理論研究具有文本源、信息源的意義,具有極大的牽制和推進作用以外,對索引編制更具有不可或缺的必要性。沒有完整的手稿文本,就難以全面開展研究,有的課題例如索引組甚至幾乎無法開展。因此,我們考慮,上述的協(xié)調小組,除了承擔收集之責,還應承擔整個團隊運轉協(xié)調之責。協(xié)同作戰(zhàn)。由協(xié)調小組與各小組協(xié)同整理出手稿征集目錄,然后一方面由協(xié)調小組收集手稿提供各小組進行研究,一方面各小組深化細化研究,在研究發(fā)現(xiàn)新的線索提供給協(xié)調小組,或需要進一步征集手稿,或提供相關子課題利用和開展研究。各小組的進展報告也由協(xié)調小組收集整理并轉發(fā)其他小組利用研究,協(xié)調進度,督促各子課題研究的開展。協(xié)調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并每年召開進度會議,由首席專家、各子課題負責人及協(xié)調小組主要成員參加,交流情況,協(xié)調進展,探討和解決疑難問題。

(3)年度研究成果和中期報告的提出。各子課題每年通過協(xié)調小組向首席專家提交年度成果報告,由首席專家認可后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管理辦公室提交,并交上海交大和上海市委宣傳部備份。同時尋求在報刊上發(fā)表。每個子課題每年至少提交一篇研究報告。項目開展兩年后,即在2014年10月前,各子課題提交中期進度報告。

3、進度節(jié)點。

2012年報12月召開開題報告會,各子課題討論確定研究進度計劃,隨即開展初步研究,包括收集、整理相關文獻和研究資料.

2012年底前提出手稿征集目錄。文學創(chuàng)作手稿研究子課題和外文、翻譯手稿研究子課題要提出本子課題的征集目錄,交由協(xié)調小組開展征集。同時就現(xiàn)有資料開展研究,以便深化對手稿的了解和理解,并深化認識,細化研究大綱。。

2013年1月-12月:起步階段。著手實地調研與前期資料搜集,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撰寫調研報告。2013年上半年初步完成第一批征集工作,交付各子課題。各子課題根據(jù)征集得的手稿情況,結合先期研究進度計劃,對課題框架和進度計劃進行一次調整。年中召開一次“魯迅手稿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并于2013年10月前提出第一批年度報告。2013年10月協(xié)調小組開展2013年度研究進度協(xié)調會。

2014年1月-12月:取得初步成果階段。根據(jù)計劃完成魯迅手稿搜集的工作,開始手稿的校勘與整理。初步開展魯迅手稿研究,發(fā)表若干階段性成果。2014年10月召開第二次年度研究進度報告會及協(xié)調會。

2015年1月-12月:完成一半以上的任務。完成整理校勘工作,對部分成果予以整理發(fā)表。完成《魯迅手稿文獻研究資料索引》的2個子項目。在魯迅手稿研究與手稿理論研究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在核心刊物上發(fā)表論文若干。召開課題學術討論會1次,進行交流。

2016年1月-12月:基本完成本課題的任務。完成手稿文獻資料索引編目,完成預期研究目標。召開“魯迅與手稿批評理論建設”高端學術論壇1次。完成“魯迅手稿研究”叢書初稿。

2017年1月-10月:完成課題最終成果,組織專家論證會,聽取意見。修改完善各子課題最終成果及大課題最終成果。最終完成所有工作計劃和任務。申請項目結項鑒定。

具體還要根據(jù)實施情況做出適當調整。

以上,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2012年12月1日   

開題報告會綜述

2012年12月1日,由上海魯迅紀念館館長王錫榮研究館員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批準號:12&ZD167)開題報告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行。中國人民大學陸貴山教授、中國文聯(lián)前任副主席、中國傳媒大學影視學院院長仲呈祥教授、吉林大學前任校長劉中樹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趙稀方研究員、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胡亞敏教授等五名專家擔任開題評議專家。湖南文藝出版社前任總編朱正先生、北京魯迅博物館前任副館長陳漱渝先生、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張夢陽先生等魯迅研究專家及子課題負責人、課題組成員35人出席開題會。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李建強主任出席了本次會議并致辭。

首席專家王錫榮教授就課題的總體框架和子課題構成、基本思路和方法、重點難點、進度計劃等方面做了匯報,特別是介紹了子課題的調整情況。他指出:作為躋身世界之林的重要作家,魯迅手稿正如莎士比亞、托爾斯泰、雨果等世界級文學大師的手稿一樣,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魯迅的手稿,不僅是民族的財富,也是世界的瑰寶。對魯迅手稿進行全面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對于推動21世紀我國新文化大繁榮與大發(fā)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也必將促進中外文化的進一步交流與合作。正是基于對魯迅手稿價值的充分認識和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上海魯迅紀念館和上海交通大學合作,于2012年初提交了“《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的課題申報書。本課題原先的設想是,針對以往魯迅手稿整理搜集不全面、研究不系統(tǒng)的問題,從手稿搜集整理、手稿研究與理論構建、手稿資料編目三個方面著手,設置6個子課題,開展全方位的研究。現(xiàn)出于資源整合需要,根據(jù)評審專家的建議,對整個課題和子課題的數(shù)目做了調整。經(jīng)過調整后,整個課題重點更加突出,但是要對魯迅手稿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研究,要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不進行收集是無法開展工作的,因此課題組仍將開展魯迅手稿搜集工作。在搜集的基礎上,融匯繼承傳統(tǒng)?崩碚,借鑒西方現(xiàn)代文論,對魯迅手稿進行全面的校讀研究,用一種更為自覺的方法論意識,更科學、更準確、更精細地開展魯迅手稿整理和研究工作,力爭在魯迅創(chuàng)作手稿研究、外文和翻譯手稿研究、魯迅手稿理論研究等方面取得開創(chuàng)性的成果,為魯迅研究開辟一片新的天地。

課題顧問陳漱渝、朱正、張夢陽根據(jù)自身長期研究的體會,對魯迅手稿的整體思路方法給出建議。陳漱渝先生認為,研究手稿,首先要厘清手稿的概念,魯迅的手跡不等于手稿,魯迅手跡的研究自有其研究價值,但二者不能同等對待,要對魯迅手稿有個界定。對魯迅手稿研究在理論上不能重西輕中,要從魯迅手稿的實際出發(fā)。朱正先生回顧了當年《魯迅手稿管窺》寫作的過程,并對建國后魯迅手稿的出版做了回顧,指出魯迅手稿出版還不全,魯迅手稿的研究還有可以進一步深入挖掘的地方,有許多工作需要后人繼續(xù)努力。張夢陽先生認為魯迅手稿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他提議,魯迅手稿除了分類,還可以做個編年,按照年月日將手稿手跡將魯迅手稿手跡全部加以編排,這樣會更有意義。

子課題負責人張中良、符杰祥等分別就研究內容、重點難點、思路方法、前期準備等問題做出陳述。張中良教授對魯迅外文與翻譯手稿的研究提出自己的思路,認為首先要做的是考察對象的厘清工作,他指出魯迅翻譯手稿可分為:①日文書信;②書贈日本友人的條幅(抄錄別人的也表明了自己的心跡,包含了思想感情和心理背景);③作者給日本雜志寫的稿子(后來翻譯成中文后的細微差別,可以看出魯迅怎樣被接受);④魯迅日文小說的中文翻譯(反映了魯迅對自己小說的理解,例如為什么《朝花夕拾》集子里只翻譯了《兔和貓》一篇;)⑤ 魯迅翻譯外國文學作品,一種是獨立翻譯,一種是他人協(xié)助下的翻譯,比如《小約翰》、《小彼得》都是協(xié)作翻譯。⑥校譯,如《俠女奴》等。其次對魯迅翻譯手稿,他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來考察:其一是通過手稿,來看魯迅的心靈軌跡。例如稿件中有一些筆誤,魯迅作品中為什么有這些筆誤。手稿有時候很工整,有時候寫得很草,也能反映魯迅的心情。其二是可以考察魯迅的魯迅翻譯觀,從手稿可以看出他到底是怎樣直譯的。張教授認為,魯迅的直譯是復雜的,起初是針對林紓的曲譯,從《域外小說集》開始的翻譯觀,但魯迅后來的翻譯也有很多意譯,比如《表》,非常質樸,容易懂,《小約翰》翻譯得非常優(yōu)美通達。因此魯迅的直譯不能跟梁實秋批評的硬譯相等同。魯迅的硬譯主要是在蘇聯(lián)理論的翻譯方面,這其中有日文轉譯的問題,也有其他因素。此外還可以開展引申性研究。子課題負責人符吉祥副教授對魯迅創(chuàng)作手稿的研究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手稿文本研究相對別的研究還很薄弱。事實上魯迅的文學手稿非常復雜,魯迅前期手稿很整齊,改動少;晚年手稿非常凌亂,改動很大,有些是全部涂掉。比如《三月的租界》最后一段全部刪掉了,這樣文章更含蓄,也可以看出魯迅對左聯(lián)同人的極端克制。魯迅創(chuàng)作手稿的劃分,可以從版本學來分,從創(chuàng)作期來分,從文學種類來分,也可從稿本來看作者的心態(tài)、修辭藝術等。

陸貴山、劉中樹、仲呈祥、胡亞敏、趙稀方等各位專家分別針對該項目所涉及的課題分工、文獻整理、研究方法等方面做了指導性的建議。評審組專家一致認為:“《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學術價值極高,思想意義重大,承擔本課題的上海學術團隊實力強大,值得信任,希望課題組全體成員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與自信面對研究對象,充分挖掘魯迅手稿這一民族文化精神資源,在?彼饕确矫娴墓ぷ饕J真細致,并力求在手稿學研究方面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對于如何進一步開展本課題研究,取得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專家們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要明確魯迅手稿整理與研究的指導思想。魯迅手稿研究不是一個技術性的工作,是魯迅研究者的一個高境界、高水平的學術工作。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體系,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這個項目就是傳承體系,發(fā)掘、尋找、塑造、表現(xiàn)、弘揚魯迅精神,是這個課題的內驅力所在,課題組要站在這樣一個高度來開展研究。陸貴山教授指出:我們中華民族需要魯迅精神。要把材料里所蘊含的在魯迅先生身上所存在的我們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和風骨挖掘出來,要把魯迅精神作為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的文化思想理論資源。無論在世界文壇還是思想界,魯迅都是相當偉大的,無人替代的,他的意義就在這里。千萬不要在材料的整理爬梳過程中忘了這一點,相反要滲透貫徹這一點。要注意反對兩種傾向:既反對神化的傾向,也反對妖魔化的傾向。魯迅不是神,但他身上也有不少神性;魯迅是人,又不是一般的人,是偉大的人。所以在材料概括過程中,能不能對這兩種傾向做出好的回答,關系到我們的研究能不能達到高境界高水平。仲呈祥教授指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來整理魯迅手稿,這不是一句空話,“自覺”就是要看到在中華民族當代的精神建構當中,以及在民族軟實力的建設過程當中, 魯迅先生和他的手稿始終是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魯迅作為一個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他至今是一個思想庫,還沒有人可以跟他比肩。研究者要認識到,魯迅先生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取向,真正是為了今天增加民族的軟實力,我們去向魯迅先生討教,去配置他這個精神資源,去發(fā)掘他的精神能量,要從這樣一種自覺的高度,使魯迅先生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chǎn)煥發(fā)出永生的魅力。

第二,整理文獻要有高度的理論自覺。既要吸納西方理論,更要通過具體研究,概括出我們自己的中國特色的理論。仲呈祥教授指出,我們今天研究魯迅,一定要從文化自覺延伸到理論自覺,理論自覺的核心是哲學思維的自覺,要總結出他手稿中的哲學思想,要認識到魯迅思想是中西方文化整合的結果,要防止走極端,一是硬套西方理論,二是把西方研究成果一概排斥在外。劉中樹教授希望,這次的魯迅手稿課題研究,爭取資料上能夠更全面,在資料的選擇和研究上更準確,在分析上更深刻,通過魯迅的手稿研究開拓出我們的中國化的手稿思想和理論,要注意不要生搬硬套西方理論,要接受、吸納西方理論,但更要立足自己,概括出我們自己的獨特理論。陸貴山教授指出,材料本身也在說話,理念、觀點、學說都是從材料里提煉出來,在利用材料上,要重視三個關系問題:其一是材料與理念的關系。理念要統(tǒng)一,不同材料大家的看法是不一樣的,統(tǒng)一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要處理好材料本身主導因素和各種觀念的關系。其二要處理好材料本身的史和論的關系,是以史代論,還是以論代史?首席專家這方面要總體把握,要做到史論結合。其三是材料的整理爬梳要牢記弘揚魯迅精神這一主旨。

第三,研究工作要更細致,思路上要更明確。魯迅手稿研究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魯迅研究的前輩如朱正等在這方面做了許多細致的工作,課題組要繼承他們的治學精神,把工作做得更細致踏實,以更好實現(xiàn)目標。胡亞敏教授和趙稀方研究員對研究中的具體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胡亞敏教授指出,手稿批評理論,需要進一步明確其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究竟是文本研究,還是研究史的研究?對國外成熟的手稿理論要加以考察吸取,對過去國內的手稿研究,要考察當時用了什么方法,什么角度,在繼承融匯的基礎上來建構理論,在此基礎上希望能看到魯迅手稿研究有大的突破,能夠提煉出中國的手稿研究理論。趙稀方研究員結合自己最近的研究,指出魯迅的翻譯研究,如《域外小說集》的研究,通過與英文原文對比有不少新的發(fā)現(xiàn),如果能看到手稿,很可能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因此,魯迅手稿的整理和研究這個課題值得期待。

鑒于本課題分為北京、上海兩個組,專家們衷心希望,兩個手稿課題組協(xié)作互補,互相支持,開展兄弟般的友好協(xié)作。高質量的研究需要聯(lián)合,需要互補,希望上海北京兩個課題組在分工合作的過程中把課題完成好,精誠團結,共建偉業(yè)。

最后,仲呈祥教授宣讀了同意開題的決議。王錫榮研究員代表課題組全體成員對各位專家的評議表示感謝,同時表示要努力吸收各方意見貫徹到課題具體研究之中。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王杰院長、上海交通大學文科處蔣宏處長做總結發(fā)言,代表上海交通大學表示,今后五年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提供全力支持,希望課題組以對國家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全力投入課題研究,力爭拿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下午,由首席專家王錫榮主持,召集子課題負責人、課題組核心成員就如何具體開展課題做了深入討論。復旦大學郜元寶教授指出,魯迅與手稿批評理論這一子課題受到追問和質疑是不難理解的,首先,理論要在完全的研究基礎上,才有理論。理論是全書完成后進行提煉的結果,取決于對文本本身的深入研究,而不是空泛的就理論談理論。因此,要從文本研究著手,共享手稿,共享校記,是研究的前提。其次,魯迅的手稿研究跟東西方的手稿研究有什么特別之處?這是本課題需要思考的。一方面可以說古籍沒有手稿,古籍文獻研究的對象主要是版本,當然也有稿本、抄本、修改稿本等,但畢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西方手稿理論的內容,如果納入我們課題,也可能變成另外一張皮,很難拼接起來,最多是我們研究中的獨立一章,在最終研究成果上泛化了,這是很多課題的做法,但是我們不想這么做。所以關鍵是有怎樣的連接點。就目前來看西方手稿學跟魯迅手稿貼合起來有不小的難度,二者之間建立怎樣的連接點,還需進一步探討。

復旦大學古籍所蘇杰教授曾較為系統(tǒng)地譯介了西方校勘學理論,他指出,西方?睂W,包括現(xiàn)代文獻?睂W,有相當成體系的理論,可以對中國現(xiàn)代作家手稿研究有所啟示。古典文獻研究和現(xiàn)代文獻研究面對的問題有著根本不同,古典文獻研究主要的任務是尋找或重建作者失落了的手稿,現(xiàn)代文獻則不同,有大量的文獻存在,從草稿、謄改本、校樣到修訂本等等,現(xiàn)代手稿文獻形態(tài)更為復雜,這跟古典文獻研究有根本不同。但是二者也有相同之處,都是在存在大量異文的時候,需要確定哪一個異文更有權威性(authority),哪個更有可能是作者要表達的意圖。蘇杰教授介紹了西方關于現(xiàn)代文獻整理的兩種理論——作者最終意圖理論和文本社會學理論,指出手稿研究對于判定作者最終意圖是非常重要的,手稿是非常重要的物證。在這個意義上,魯迅手稿研究這個題目意義非常重大。

郜元寶教授認為,通過這樣的研究,將打破一般讀者心目中的定本的概念,在某種意義上消解了定于一尊的權威版本,使之成為懸浮的文本,但這可能反而更近于真實狀態(tài)。文學文本的存在方式,在不同社會條件下有不同方式,后世把它凝固下來,看不到文本的豐富性。魯迅手稿的研究,強調復數(shù)文本的概念,可以讓讀者看到,文學作品的最終存在方式不是只有一個定本,魯迅的文本是深度的,立體的,有發(fā)生的過程。他的作品,也是他的歷史,通過研究完全在我們眼前復活,這是值得向往的。

子課題負責人張中良教授、符杰祥副教授及核心成員都發(fā)表了各自的觀點。王錫榮教授做了總結發(fā)言,對以后如何具體開展工作進行了說明。經(jīng)過討論,最后課題組形成共識:魯迅手稿研究毫無疑問要進行校勘工作,也就是要將手稿,即大量出版前的文獻進行?北葘Γㄟ^進行前文本的研究,對提綱草稿、中間涂改等加以辨析研究。首先課題組要開展匯校工作,第一步匯校出異文,第二步追尋異文的意義,考察所有的異文從哪里來。每個異文都有它的合法性,都體現(xiàn)著作者某個階段的想法,研究者可以從中梳理出脈絡來,從而清楚地呈現(xiàn)出一部作品是怎么從一個想法變成一個作品的。在這樣一個思路的基礎上,各子課題進行了初步的分工,預期在明年9月中國魯迅研究學會的年會召開前能夠發(fā)表第一批成果。

(撰稿:喬麗華)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開題報告會舉行

【上海交通大學網(wǎng)站】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開題報告會暨項目啟動儀式于12月1日上午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qū)錢學森圖書館舉行。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有關評審專家、來自中國社科院、國家圖書館、北京魯迅博物館、上海魯迅紀念館、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科研單位的多位專家學者,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李建強、文科處處長蔣宏、人文學院院長王杰,各子課題負責人、核心成員代表出席了會議。

會議第一階段由上海交通大學文科處處長蔣宏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李建強主任首先致辭,他對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中文學科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表示熱烈祝賀。李主任回顧了上海交大跨越三個世紀的光輝歷史,列舉了上海交大近年來在科研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重申了上海交大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他指出,魯迅作為現(xiàn)代中國最偉大的文學家與思想家,影響深遠,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在上海交大立項啟動,對推動交大文科建設、弘揚魯迅精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文科處處長蔣宏教授隨后也以詳實的數(shù)據(jù)指出,上海交通大學目前在文科建設方面發(fā)展迅猛,勢頭良好,多個學科排名趨于全國前列。王錫榮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獲得立項,意義重大,必將有力推動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科的發(fā)展與科研梯隊的建設。

人文學院院長王杰教授發(fā)表致辭,對“《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這項十分重要也十分有意義的學術工程的正式啟動,對王錫榮教授及其學術團隊表述熱烈的祝賀。2011年11月,上海交大人文學院與上海魯迅紀念館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共同發(fā)起成立“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文獻研究所”,希望通過雙方全面合作,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在合作雙方的積極努力下,2012年10月,由王錫榮館長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獲得批準立項,這標志著上海交通大學的現(xiàn)代文學研究開始了一個新的階段。

領導致辭后,所有參會者集體合影。會議第二階段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評審組副組長、中國人民大學陸貴山教授主持。

作為躋身世界之林的重要作家,魯迅手稿正如莎士比亞、托爾斯泰、雨果等世界級文學大師的手稿一樣,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魯迅的手稿,不僅是民族的財富,也是世界的瑰寶。對魯迅手稿進行全面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對于推動21世紀我國新文化大繁榮與大發(fā)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也必將促進中外文化的進一步交流與合作。正是基于對魯迅手稿價值的充分認識和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文獻研究所”聯(lián)合上海魯迅紀念館等機構的資源力量,于2012年初提交了“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的課題申報書,被列入201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第三批)的招標計劃,并于2012年10月順利獲得批準立項。

報告會上,首席專家王錫榮教授就課題的總體框架和子課題構成、基本思路和方法、重點難點、進度計劃等方面做了匯報。隨后,課題顧問與子課題負責人陳漱渝、朱正、張夢陽、張中良、郜元寶、符杰祥等分別就研究內容、重點難點、思路方法、前期準備等問題或給出建議,或做出陳述。陸貴山、劉中樹、仲呈祥、胡亞敏、趙希方等各位專家分別針對該項目所涉及的課題分工、文獻整理、研究方法等方面做了指導性的建議,與課題負責人做了嚴肅認真的討論,最后一致認為:“《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學術價值極高,思想意義重大,承擔本課題的上海學術團隊實力強大,值得信任,希望課題組全體成員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與自信面對研究對象,充分挖掘魯迅手稿這一民族文化精神資源,在?彼饕确矫娴墓ぷ饕J真細致,并力求在手稿學研究方面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最后,陸貴山教授宣讀了同意開題的決議。

王杰院長致辭感謝,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開題報告會圓滿結束。

   (撰稿:符杰祥)

 

開辟我國手稿研究的新方向 “《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研討會舉行

【《文匯讀書周報》2012年12月7日】本報訊 由上海魯迅紀念館、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共同主辦的“《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研討會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劉中樹、仲呈祥、陳漱渝、張夢陽、朱正、王錫榮、陳子善、郜元寶、張中良、符杰祥等國內魯研專家參加了會議。

據(jù)上海魯迅紀念館研究員喬麗華介紹,“《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被立為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該研究項目力圖以全新的視角和概念,對魯迅手稿進行一次全面系統(tǒng)的整理與研究,其成果具有重大學術創(chuàng)新價值和文化傳承意義。首先,魯迅手稿文獻全集總匯作為預期成果,將會成為海內外中國新文學研究的重要學術資源,意義重大,無可替代。其次,在新文學研究開始強調“回到根本”、注重版本研究的今天,對20世紀中國最有影響的文學家魯迅手稿的文獻整理與研究實踐,有著超越自身的啟示意義與示范價值。對作家手稿文獻的重視,可以引領、推動中國新文學研究走出現(xiàn)有的狹隘格局,開辟手稿研究的新方向與新領域,對推動國內手稿學的理論批評發(fā)展也具有積極意義。手稿詩學在西方已成流派,在國內還剛剛起步。

( ■記者 朱自奮 報道)

第二部分: 工作進展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作家手稿研究中心合作協(xié)議順利續(xù)簽

發(fā)布:2014-04-23

2014年4月15日下午,上海魯迅紀念館王錫榮館長一行來到上海交通大學,與人文學院續(xù)簽了“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作家手稿研究中心”(原“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文獻研究所”)合作共建協(xié)議。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作家手稿研究中心”(原“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文獻研究所”)成立于2012年,是隸屬于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的學術研究機構,旨在依托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的行政資源,整合上海魯迅紀念館的豐富館藏和研究力量,開展有關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文獻史料學的重大基礎性課題的研究。中心成立后,隨即申報并成功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王錫榮),將在2017年底前完成該課題,并取得一批相關成果。

在簽約儀式上,王錫榮館長代表上海魯迅紀念館致辭,指出手稿研究在世界范圍內是一個具有悠久傳統(tǒng)的重要領域,在我國同樣源遠流長并開始受到廣泛注意。但是,以往的研究都是分散的、隨機的,還沒有開展這方面的系統(tǒng)研究,更談不上學科建設,研究的總體水準也相對落后。特別是由于專門性研究機構的缺乏,致使各方面資料、學術資源和研究力量未能得到充分整合并形成學科意識自覺,這也進一步阻礙了手稿研究的發(fā)展。因此,我們依托上海魯迅紀念館館藏的大量作家手稿,把“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文獻研究所”轉型為“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作家手稿研究中心”,成為全國第一個手稿研究專門機構,將填補國內手稿研究機構的空白,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人文學院院長王杰教授對“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作家手稿研究中心”給予了高度肯定,指出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一直大力發(fā)展手稿研究,“中心”是人文學院與上海魯迅紀念館精誠合作的結果。在下一步的發(fā)展規(guī)劃中,中心將就魯迅及中國現(xiàn)代作家手稿及相關檔案文獻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這對于推動國內手稿學的發(fā)展具有積極性、建設性的意義,有望為中國新文學研究開拓一個新的領域。爭取使該研究領域成為我院的特色優(yōu)勢領域。自2012年“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文獻研究所”成立以來,隨著相關合作的順利開展,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我院在手稿研究方面已經(jīng)居于國內領先地位。人文學院將在學校政策規(guī)定范圍內,為中心的發(fā)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推動研究工作的進展。

人文學院黨委書記劉少雪教授對中心的成立表示了祝賀,希望雙方的合作將為人文學院各方面工作的開展帶來值得期待的成果。

                        (撰稿:劉云)

子課題成員名單及分工

子課題名稱(之一):魯迅外文、翻譯手稿?迸c研究

負責人:張中良 成員:李浩、葛濤、趙獻濤、洪亮、顧鈞

分工:

1. 魯迅的日本文學翻譯手稿的整理與研究(張中良、趙獻濤與洪亮負責)

2. 上海魯迅紀念館所藏翻譯手稿的整理與研究(李浩負責)

3. 魯迅博物館所藏翻譯手稿(日本文學翻譯除外)的整理與研究(葛濤負責)

4. 國家圖書館所藏翻譯手稿(日本文學翻譯除外)的整理與研究(顧鈞負責)

子課題名稱(之二):魯迅文學創(chuàng)作手稿校讀與研究

負責人:符杰祥 成員:曹振華、靳新來、張克、施曉燕、張?zhí)N艷

分工:根據(jù)文物出版社《魯迅手稿全集》所存文學創(chuàng)作手稿情況,參照《魯迅全集》的文集分類,并依照魯迅手稿篇目與頁數(shù),分工合作。以2005年版《魯迅全集》為基礎校閱,可參照初刊本、初版本,做相應的手稿研究。

一,《墳/題記/寫在墳后面》,《華蓋集續(xù)編》,《而已集》,《三閑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花邊文學》,靳新來

二,《吶喊/阿Q正傳》,《故事新編》,張?zhí)N艷

三,《野草/我的失戀》,《朝花夕拾》,《集外集》,張克

四,《且介亭雜文》,施曉燕

五,《且介亭雜文二集》,符杰祥

六,《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拾遺補編/文學創(chuàng)作部分》,曹振華

子課題名稱(之三):魯迅與手稿批評理論建設

負責人:郜元寶 成員:蘇杰、肖振鳴、劉云、吳海勇

分工:

1. 魯迅手稿研究中的幾個問題(郜元寶)

2. 西方手稿學史和中國古代版本學史概論(蘇杰)

3. 中國現(xiàn)代文學手稿學的建構(劉云)

4. 魯迅手稿出版史(肖振鳴)

5. 魯迅手稿書法研究(吳海勇)

子課題名稱(之四):魯迅手稿文獻資料索引

負責人:陳子善 陳紅彥

陳子善組成員:樂融、王宇平、繆君奇、喬麗華

分工:

1.魯迅手稿篇目題解——創(chuàng)作、書信、日記部分的題解

(承擔人:陳子善、樂融繆君奇、喬麗華、王宇平)

2.魯迅手稿首次發(fā)表篇目索引(承擔人:王宇平)

3.魯迅手稿研究資料索引(承擔人:樂融)

陳紅彥組成員:孫俊、吳密、程天舒等 

各館所藏魯迅外文及翻譯手稿數(shù)據(jù)

 

序號

篇目

翻譯或發(fā)表年代/刊物

頁數(shù)

國別/

作者

 

收藏地

1

“察羅堵斯德羅如是說”的緒言

(文言文)

1920年以前譯

3

德國/尼采

國家

圖書館

2

“察羅堵斯德羅如是說”的緒言

(白話文)

1920年6月發(fā)表《新潮》

30

同上

同上

3

高尚生活

 

1

(荷)Multatuli著

 

4

無禮與非禮

 

1

(荷)Multatuli著

 

5

羅曼羅闌的真勇敢主義

1926年《莽原》

34

日本/中澤臨川

同上

6

所謂懷疑主義者

1926年

《思想 山水 人物》

3

日本/鶴見佑輔

同上

7

巴什庚之死

1926年

《莽原》

5

俄國/阿爾志跋綏夫

同上

8

小約翰

1926年

127

荷蘭/

望 藹覃

同上

9

說幽默

1926年

11

日本/鶴見佑輔

同上

10

生藝術的胎

收入“壁下譯叢”

7

日本/有島五郎

同上

11

以生命寫成的文章

收入壁下譯叢

1

日本/有島五郎

同上

12

凡有藝術品

同上

1

日本/武者小路實篤

同上

13

在一切藝術

同上

2

日本/武者小路實篤

同上

14

論詩

1926年譯,收入壁下譯叢

2

同上

 

    同上

15

波蘭姑娘

1929年《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1

21

蘇聯(lián)/淑雪兼珂

同上

16

“山民牧唱”序

1934年《譯文》

附目錄1頁

6

西班牙/巴羅哈

同上

17

山民牧唱

1934年《山民牧唱》

92

同上

同上

18

促狹鬼萊哥羌臺奇

1935年《新小說》月刊,收入《山民牧唱》

10

同上

 

    同上

19

死魂靈(第2部)

1936年

附人物名單一頁

108

俄國/果戈理

同上

20

蘇俄的文藝論戰(zhàn)

 

71

任國楨編譯 魯迅抄

 

合計頁 數(shù)

   

553

 

 

 

《毀滅》手稿

 

360

蘇聯(lián)/法捷耶夫

上海魯迅紀念館

 

《死魂靈》人物名單

 

1

俄國/果戈理

同上

 

魯迅致高良富信(日文)

 

2

 

同上

 

魯迅致內山完造(鄔其山)信(日文)

 

3(3封)

 

同上

合計頁 數(shù)

   

366

 

同上

1

譯蕗谷虹兒詩《岸呀,柳呀》

1928年

1

 

北京魯迅博物館

2

文學者的一生(譯稿)

1927年1月5日

6

 

同上

3

運用口語的填詞(譯稿)

1927年1月6日

5

 

同上

4

車勒芮綏夫斯基的文學觀<第二章>(譯稿)

1930年以后

17

 

同上

5

中國起了火(譯稿)

1931年8月5日

1

 

同上

6

俄羅斯的童話(第十三章)(譯稿)

1934年9月

14

 

同上

7

表(譯稿)

1935年1月

1

 

同上

8

陰謀(譯稿)

1935年

7

 

同上

9

波斯勛章(譯稿)

1935年

8

 

同上

10

難解的性格(譯稿)

1935年

3

 

同上

11

死魂靈(第一部)譯稿

1935年

494

 

同上

12

火ニ就?テ(日文稿)(火·王道·監(jiān)獄)

1934年3月

5

 

同上

13

魯迅致內山完造信(日文)

1936年10月18日

1

 

同上

14

魯迅致鹿地亙信(日文)

1936年9月6日

2

 

同上

合計頁 數(shù)

   

570

 

 

1

周作人翻譯經(jīng)魯迅修改的《古詩今譯》手稿

1917年

4

魯迅/周作人

紹興魯迅紀念館

合計頁數(shù)

   

4

 

 

         

 

         

 

總計頁數(shù)

   

1493

 

 

(課題組供稿)

 

(責編:趙晶、張文卓(實習生))
宣恩县| 新安县| 仙游县| 叙永县| 元朗区| 横山县| 津南区| 吴川市| 龙州县| 灵川县| 水富县| 合阳县| 通山县| 海兴县| 邢台县| 翼城县| 墨江| 胶州市| 介休市| 商都县| 女性| 郴州市| 宜章县| 绥棱县| 常山县| 山阴县| 灵台县| 阿勒泰市| 开远市| 偃师市| 昌宁县| 诸暨市| 奉新县| 凤台县| 福鼎市| 宁海县| 剑川县| 吕梁市| 蛟河市| 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