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唐詩學研究”中期檢查情況

2015年07月10日16:18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

為了確保課題有序推進,保質保量按時結項,課題組首先設立了項目秘書處,在首席專家丁放教授的帶領下,定期開展課題研討會議,協(xié)調相關事務。項目按研究計劃正穩(wěn)步推進。

1. 2012年10月31日,課題組成員在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會議室召開國家社科重大課題立項后的首次工作會議暨開題籌備會。會議討論了開題報告會的召開時間、地點、邀請專家、會議方案等內容,并成立了開題報告會會務組,具體負責會務接待和安排。

2. 2012年11月25日,“唐詩學研究”開題報告會在蕪湖鐵山賓館舉行。參加課題報告會的有:國家圖書館黨委書記、常務副館長詹福瑞教授,安徽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社科聯(lián)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徐東平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朱萬曙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張國星研究員,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劉石教授,安徽省委宣傳部理論處副處長、省社科規(guī)劃辦副主任陳德友,學校分管領導王紹武教授、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及課題組成員40余人。

報告會開幕式由陸林處長主持。王紹武校長對課題組提出四點希望,即做出好成果、產出好經驗、帶出好團隊、作出好示范,并表態(tài)學校將全力支持并服務于項目的研究。文學院黨委書記余大芹表達了學院黨政班子對課題申報、答辯、開題等各個階段持續(xù)性的關注與支持,強調了課題立項對于文學院發(fā)展的重要意義。陳德友處長首先祝賀文學院榮獲重大招標項目的立項,并表態(tài)將一如繼往地為項目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徐東平副部長盛贊了師大在文、史、哲研究領域百花齊放,碩果累累。言及課題研究時,他提出三點期盼:一是精心組織;二是精心服務;三是精益求精。

報告會匯報評議階段由詹福瑞教授主持。課題首席專家丁放教授就選題的涵義、價值,匯報了研究思路、方法、研究內容和預期目標以及主要創(chuàng)新點與項目實施計劃等內容作了簡要匯報。子課題負責人代表余恕誠教授、陳文忠教授分別報告了所承擔子課題的研究內容、研究路徑,提出研究所面臨的困難,表示了將努力探索、潛心研究、竭力完成課題研究任務的決心。張國星、劉石、徐東平、詹福瑞等專家先后發(fā)言評議。專家們提出許多思辨入微的灼見與建議,幫助課題組進一步理清思路,嚴密邏輯。專家們一致強調該課題研究的重要性,充分肯定課題研究的總體設計,鼓勵課題組要不畏艱難,深入研究,做出標志性、示范性的成果,建立學術更高領地。

3. 2012年11月30日,課題首席專家和子課題負責人在安徽師范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召開課題研討會議,經過仔細的討論,形成了如下意見:(1)根據立項通知書要求,認真填寫《全國社科規(guī)劃辦回執(zhí)》。(2)根據課題投標答辯專家及開題評議專家意見和建議,決定對申報書研究內容設計作適當調整,在保留基本設計框架不變的前提下,刪除了其中“唐詩學之接受篇”子課題,增加“唐詩學資料匯編”附錄內容。這樣,課題整體架構就由以前的“1個總論篇+5個分論篇”的六個子課題模式,調整為“1個總論+4個分論篇+1個附錄”的模式,同時凸顯了課題的內在邏輯和基礎文獻支撐。(3)隨著子課題的調整,對子課題負責人和各課題組骨干成員也作了相應調整。(4)設立項目秘書處,主要負責編印課題《工作簡報》和《成果要報》,同時為課題研究提供必要的日常服務工作。

4. 2012年12月6日,課題組成員在安徽師范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召開工作會議,討論了《項目工作手冊》(草擬稿),即課題開展的工作細則、經費使用和管理辦法等,并對子課題及課題組主要成員的研究計劃提出了具體要求。

5. 2012年12月28日,課題組成員在安徽師范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召開研討會,針對“唐詩學研究資料(單篇)匯編”編纂凡例、具體分工展開討論。按照計劃,課題組首先啟動全面系統(tǒng)排查收集古今中外相關唐詩學研究資料工作,力爭盡早完成一套體例統(tǒng)一、文字可靠的《唐詩學研究資料匯編》,為下一步展開唐詩學理論探討提供有力支撐。

6. 2013年1月9日,課題首席專家丁放教授、子課題負責人劉學鍇教授、課題成員鄧小軍教授、盧欣欣副編審、韓震軍副教授在北京劉學鍇住所交流審閱《唐詩選注評鑒》書稿意見。

7. 2013年4月12日,課題首席專家丁放教授、課題組成員喬東義教授、劉順副教授在安徽師范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審閱《中唐文儒的思想與文學》初稿。

8. 2013年7月2日,課題組全體員在安徽師范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召開工作會議。(1)各子課題負責人介紹了當前項目開展的情況,以及所達到的預期研究成果。(2)首席專家丁放教授分析了當前課題進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強調階段性成果的重要性,要依托重大項目的開展與建設,力爭打造出一支理論功底厚實,能力素質過硬,創(chuàng)新能力強,結構合理的科研攻關團隊。

9. 2013年9月20日,子課題負責人劉學鍇教授階段研究成果《唐詩選注評鑒》一書由中州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

10. 2013年12月18日,課題組成員吳振華教授、郭自虎教授副南京調研。

11. 2013年12月21日,課題組在蕪湖舉辦“唐詩學研究專題學術研討會”,原中華書局總編傅璇琮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劉躍進教授、南京大學莫礪鋒教授、南京師范大學鐘振振教授及課題組成員20余人參與了研討。

12. 2014年1月15日,“唐詩學研究資料匯編”唐五代、宋代、金元、清代各部分負責人在安徽師范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會議室集會,具體交流了工作進展及遇到的問題情況。

13. 2014年3月5日,課題首席專家和子課題負責人在安徽師范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召開工作會議。各子課題負責人匯報了課題進展情況,已發(fā)表的階段性成果;商討了2014年整個課題組的活動計劃。

14. 2014年4月27-29日,首席專家丁放教授、子課題負責人劉學鍇教授、課題成員韓震軍副教授等5人,赴國家圖書館調研。

15. 2014年5月21日,課題首席專家丁放教授應邀赴蘭州大學作題為《盛唐詩壇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的學術報告。

16. 2014年6月8日,課題組部分成員參與由蕪湖大江晚報、蕪湖市詩人協(xié)會、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團委聯(lián)合主辦,江南詩社承辦的“蕪湖市2014年端午詩會”,原創(chuàng)作品《唐詩里的中國》、《江南李白》等受到中國大學生在線、蕪湖新聞網、蕪湖日報、蕪湖電視臺等媒體關注。

17. 2014年6月10日,課題首席專家丁放教授、子課題負責人儲泰松教授參加“中華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研討會”。丁放教授提出的“發(fā)揮特長,更上臺階”、“發(fā)揮優(yōu)勢,拓展新領域”、“整合資源,強化普及”、“協(xié)同創(chuàng)新,搭建平臺”,在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中發(fā)出自己聲音的觀點,收到與會學者的廣泛認同。

(二)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子課題一:“唐詩學之總論篇”的研究進展

本子課題是整個課題的總論部分,統(tǒng)領課題的整體研究思路、內容和邏輯,從“唐詩學”概念辨析、正名入手,對“唐詩學”的基本理論蘊涵、概念系統(tǒng)、學科特質、歷史和現(xiàn)實語境、精神文化資源等作出扼要的梳理;繼而對“唐詩學”的發(fā)生、發(fā)展歷程及其演變形態(tài)、譜系特征等作出深度詮釋;考察其與歷代的社會心理、文化思潮以及審美藝術實踐等要素間的多維互動關系;并由此進一步探索“唐詩學”的典型學科范式、當下境遇和未來創(chuàng)構之途。其為分論部分的研究奠定理論基礎。目前課題研究的進展是確定了寫作提綱,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唐詩學”理念辯正。研究“唐詩學”,首先要明確其研究對象和范圍。基于現(xiàn)代學科劃分的一般觀念,所謂“詩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詩學”,是指研究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各種文學樣式的學問或學科的通稱。這樣的“詩學”實際上就是文學理論,或稱文藝學。這種“詩學”觀念主要來源于西方,現(xiàn)在我國文藝理論界亦普遍存在如此理解和運用的情況。而狹義的“詩學”,就是指研究詩歌藝術、詩歌理論和詩歌批評的學問和學科,這種理解在我國的文學研究(尤其是古典文學研究)領域更為多見;诒菊n題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唐代詩歌,故本課題整體上更側重于這種狹義的理解,即“詩學”乃詩歌之學問,“唐詩學”乃唐代詩歌之學問。第二部分:“唐詩學”學科溯源!霸妼W”一語在中國古代就已出現(xiàn),并有著自己的生成發(fā)展歷史,并有廣泛的應用!疤圃妼W”概念的出現(xiàn)雖是晚近之事,關于“唐詩學”的實際研究,則在唐代即已開始。唐代及唐以降歷代唐詩選家、注家、編集家、考證家、批評家等,通過選、編、注、考、評、點、論等形式,對唐詩進行了多種維度的研究。這些豐富的研究成果幾乎觸及唐詩學所有的內容。然而這種傳統(tǒng)的唐詩學研究,在內涵和外延上與現(xiàn)代意義上的“唐詩學”研究存在明顯差異,當然也存在諸多共同之處。其相異的一面,正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詩學的民族特色和本土特質;其相同的一面,則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詩學亦含有某些現(xiàn)代蘊涵,正可與現(xiàn)代詩學觀念交流互通,以資當代詩學建構之用。其間學理價值,亟待深入掘發(fā)。第三部分:唐詩學學術史考論。要弄清楚唐詩學的學理特征和學科范式,還需對唐詩學的整個發(fā)展演變歷程作歷史學的考察和理論提挈。作為史學性質的唐詩學史,歷經唐五代的初創(chuàng)階段、宋金元的發(fā)展階段、明清的總結階段、民國以來的返本開新階段,所涉各經典文獻、歷史名物制度、思想文化資料等紛繁復雜,需作大量嚴密的爬梳別擇工作。第四部分:唐詩學學科體系概說。唐詩學學科體系建構,就是使唐詩學的幾大問題域依其內在邏輯關聯(lián)而順次展開,成為一個自洽而完整的系統(tǒng)。按我們的理解,唐詩學幾大問題域分別是“唐詩學總論”、“唐詩學之文獻學研究”、“唐詩學之藝術學研究”、“唐詩學之文化學研究”、“唐詩學之語言學研究”、“唐詩學之接受史研究”,對這幾大問題域的探討和研究,構成唐詩學學科體系的基本框架,亦構成本課題研究的主體內容。第五部分:唐詩學:基于現(xiàn)代視域的一種建構。無論是唐詩還是研究唐詩的唐詩學,皆寓特殊性與普遍性、殊相與共相于一體,皆有其基于自身形態(tài)、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文化視野等的優(yōu)點和不足。如果我們能立足現(xiàn)代視域,借助現(xiàn)代學科觀念和研究方式、方法,突破傳統(tǒng)唐詩學殊相的束縛,克服其不足,張揚其超越時空的普遍性和優(yōu)點,傳統(tǒng)就有可能走出自身的局限,重新展現(xiàn)其現(xiàn)代價值和意義,這就是我們所企望的“唐詩學的現(xiàn)代詮釋和現(xiàn)代轉化”。目前,本子課題負責人余恕誠教授撰寫2篇論文,其中《加強本體研究 多向拓展貫通——關于唐詩研究取向與深化的思考》在《社會科學戰(zhàn)線》上公開發(fā)表。

子課題二:“唐詩學之文獻篇”的研究進展

課題組已經商定了寫作思路,細化了研究提綱。本子課題對唐詩文獻學史作出一個宏觀的系統(tǒng)的梳理,同時以歷史上有代表性的唐詩典籍為對象,深入討論唐詩文獻整理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如關于唐詩文本考訂的基本方法,唐詩目錄學的編訂理論、文獻整理與唐詩批評與研究的關系等等。在此基礎之上,廣泛吸收借鑒前人優(yōu)秀成果,充分利用新見材料,進一步開拓唐詩文獻探討視域,對相關唐詩文獻作出新的整理,為學者從事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個可靠的腳本。子課題負責人劉學鍇教授自課題啟動始,即志力編著一部大型唐詩選本,目前,其《唐詩選注評鑒》(上下冊,290萬字)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學界評價說:“《唐詩選注評鑒》是一部切實有用的書”。課題組骨干成員韓震軍發(fā)表了《唐詩紀作者吳琯三考》一文。

子課題三:“唐詩學之藝術篇”的研究進展

本子課題旨在從唐詩自身發(fā)展內在脈絡出發(fā),對唐詩藝術的審美特質和審美規(guī)律予以多角度考察。著重尋找唐詩藝術的內部規(guī)定性,凸顯各時期唐詩藝術的獨特風貌和審美情趣、審美形式。研究中重視唐詩藝術的特殊性。唐詩意象單純凝煉,意境空靈蘊藉,要求研究者具有熱烈的感情、敏銳的審美能力和豐富的藝術想象力。故唐詩藝術研究須以“情”字為本,“感”字當頭,從審美的情感體驗出發(fā),真切體會唐代詩人細微的內心活動和復雜的心靈歷程,在審美感性體驗的基礎上再作美學理論的概括和升華。重點圍繞難題考辨、范疇整合、詩論論評、名篇涵詠、詩藝比較等與唐詩藝術學研究的關聯(lián)來展開。課題組骨干成員吳振華教授撰寫4篇學術論文,其中《論唐代詩序對文學理論的貢獻》在發(fā)表在CSSCI期刊《江淮論壇》上。課題組成員劉順副教授發(fā)表《中唐文儒的詩文新變》一文。

子課題四:“唐詩學之文化篇”的研究進展

本子課題旨在將唐詩學置于由先秦漢魏至唐宋的整體歷史文化語境中作綜合性考察,既展示其涵納古今的集大成氣質,又揭示其承傳漢宋的過渡性特征;并將其與唐代三教圓融的文化背景多加勾連,考索二者之間的多維互動關系及其深遠影響。為彰顯重點和難點,本子課題主要就唐詩學與經學、唐詩學與宗教、唐詩學與史學、唐詩學與民族關系等論題,以及諸文化因素所引發(fā)的唐詩學的潛移嬗變等,作全面而系統(tǒng)的考量,最終衡定其理論價值、歷史意義與綜合影響。課題組成員劉順副教授連續(xù)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了《個體記憶與文化生產:柳宗元的南方生活——以詩文為中心的考察》《中唐文儒的詩文新變》《中唐文儒詩文的文化精神》3篇論文,同時在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公開出版了學術專著《中唐文儒的思想與文學》。課題組骨干成員喬東義教授、張勇教授也分別完成了2篇學術論文,目前待刊。

子課題五:“唐詩學之語言篇”的研究進展

本子課題將唐詩整體視為一個文本,置于中古漢語這一大背景之下來考察其共時特征與歷時變化。由于唐詩語言研究內容包羅萬象,本子課題擬選擇語詞、用韻、格律等三個研究不是很深入的話題展開深入探討,通過對一個個詞語的闡釋為疏通唐詩文本服務,進而為研究者提供一個正確的唐詩語義理解文本;用韻研究與格律研究主要是通過類聚唐人押韻和格律特征,微觀展現(xiàn)唐人對韻字與格律形式選擇的偏好,為研究者考察唐詩藝術特征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子課題負責人儲泰松教授在2014年第1期《長江學術》上發(fā)表論文《“毛道”雜考》一文;目前,儲泰松教授的學術專著《全唐詩用韻考》初稿也已完成。課題組成員朱蕾副教授撰寫了1篇學術論文,準備發(fā)表。

二、調研及學術交流情況(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一)實地調查、數據采集和資料搜集情況

2013年1月7日至23日,為盡快充分搜集和有效獲取課題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推進唐詩學研究課題的開展,首席專家丁放教授帶領博士研究生方勝、盧坡、碩士研究生馬佳佳、魏宏偉、田飛飛等6人深入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在古籍部工作人員的配合下,全面排查相關唐詩學研究資料的館藏情況。

2013年5月22日至28日,課題組成員郭自虎教授帶領4名研究生,通過網絡調查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等有關唐詩學研究圖書資料館藏情況,為下一步實地復印、拍照做好前期工作。

2013年8月至12月,課題組成員吳振華教授、王海洋副教授帶領研究生,分別就宋代筆記、四庫系列進行翻閱、查找、搜集整理出40多萬字的唐詩學研究單篇資料,為本課題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2013年11月5日至10日,首席專家丁放教授帶領博士研究生甘松、盧坡、張秀玉赴安徽省圖書館、安徽省博物館調查搜集相關文獻資料。

2014年5月18日至20日,首席專家丁放教授赴蘭州大學、唐都西安等地實地考察,開展調研活動。針對課題開展,與唐代文學研究專家西北大學副校長李浩教授等交流。

(二)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1. 課題組成員張勇教授應邀參加“紀念松源崇岳禪師誕辰880周年暨靈隱寺與中國佛教學術研討會”

2012年12月17日至20日,“紀念松源崇岳禪師誕辰880周年暨靈隱寺與中國佛教學術研討會”在杭州舉行。此次會議由杭州靈隱寺主辦,舉辦大型學術會議來專門探討靈隱寺的佛教歷史文化課題,這在靈隱寺歷史上還是頭一次,這對在當前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大背景下,促進靈隱寺佛教文化發(fā)展、建設東南佛國,都有著積極的意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來自海內外一百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論壇,其中有著名佛教學者樓宇烈、楊曾文、孫昌武、麻天祥等。課題組成員、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張勇教授應邀出席了此次會議,并發(fā)表論文《契嵩與北宋古文運動》,受到與會學者和專家的好評。

2. 課題組成員張勇教授應邀參加“中國湖北第三屆黃梅禪宗文化高峰論壇”

2013年2月14日至17日,“中國湖北第三屆黃梅禪宗文化高峰論壇”在湖北黃梅縣隆重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與湖北黃梅縣政府聯(lián)合舉辦,來自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等內地高校,港澳臺地區(qū)及美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一百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這次會議。

課題組成員、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中心專職研究員張勇教授應邀參加了本次會議,并發(fā)表論文《東山法門與盛唐詩壇》。唐詩的繁榮與“東山法門”的傳播,這兩個過程幾乎完全同步,張勇論文著眼于這一文化現(xiàn)象,從多方面揭示了“東山法門”對盛唐詩壇的影響。

3. 課題組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湯曉青教授作學術講座

2013年3月20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副所長、《民族文學研究》主編、博士生導師湯曉青教授應課題組邀請在花津校區(qū)圓形報告廳一樓第三報告廳作了題為“文化多樣性與多民族文學史觀”的學術講座。課題組成員及文學院部分研究生聽取了講座。

湯曉青首先提出“文化多樣性”的定義,指出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是發(fā)展我國文化的內在要求,更是繁榮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她從口承文學和書面文學兩方面介紹了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學及其體現(xiàn)在跨文化、跨地域、跨語言、跨文類等方面的多樣性特征。同時,湯曉青表示要樹立多民族的文學史觀,擺脫以漢語書面文學的發(fā)展水平和文學觀念為單一參照背景的文學史觀,重新認識和評價我國少數民族文學的學術價值。她還指出了我國現(xiàn)代文學教育在文本、作家、讀者、傳播、理論等層面存在的缺失,希望通過對文化多樣性與多民族文學史觀的研究,端正對民族文化的態(tài)度和立場,尊重不同民族的生命史,理解各個民族探尋心靈秘境的不同方式。

講座最后,她與同學們進行了互動,現(xiàn)場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胡傳志在總結中指出少數民族文化很有價值,讓人很受啟發(fā),我們要注重多元文化,擁有包容性,改變固有觀念。廣大同學也紛紛表示此次講座獲益匪淺,拓寬了研究視野,對以后的學術研究具有啟發(fā)性的意義。

4. 課題組邀請南京大學莫礪鋒教授學術講座

2013年4月16日下午,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央視百家講壇著名主講人莫礪鋒先生應課題組邀請在花津校區(qū)學苑樓報告廳作了一場題為《從閱讀到研究》的學術講座,課題組成員及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近百人到會聽講。講座由課題組成員、研究生院院長胡傳志教授主持。

莫礪鋒先生首先從自己下鄉(xiāng)插隊的經歷進入主題,并引用其恩師程千帆先生的話“文學研究,‘感’字當頭”,強調文本閱讀,尤其是不帶任何功利色彩的閱讀的重要性。

莫礪鋒先生結合具體事例,重點講述了研究生在進入研究領域后應該注意的問題。一是所閱讀文本的可靠性,包括文本是否完整以及材料的真?zhèn)蝺蓚方面;二是善于發(fā)現(xiàn)文本中隱藏的觀點,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以期有新的收獲。

最后,莫礪鋒先生結合研究生教學的實際情況,給大家講解了學術論文寫作的相關問題,并對現(xiàn)在“不讀書,好求甚解”的現(xiàn)象以及用西方的文藝理論硬套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現(xiàn)象表示擔憂。在莫先生回答學生提問之后,胡傳志教授對這次講座進行了總結發(fā)言。

5. 課題組成員郭自虎教授應邀赴臺參加“第六屆兩岸韻文學學術研討會”

2013年5月10日至11日,“第六屆兩岸韻文學學術研討會——傳承與創(chuàng)新”由臺灣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舉辦,來自兩岸高校二十多位學者就傳統(tǒng)的詩賦、戲曲等學術領域相關話題作了主旨發(fā)言和討論。課題組成員、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郭自虎教授應邀參加本會,并作了“詩賦交融與盛唐氣象”的會議發(fā)言。

6. 課題組邀請?zhí)K州大學羅時進教授作學術報告

2013年6月2日下午,蘇州大學敬文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羅時進教授應課題組邀請,在花津校區(qū)圓形報告廳第一報告廳作了一場題為“家族文學研究的進路及其相關問題”的學術講座。講座由課題組首席專家、文學院院長丁放教授主持。課題組成員及文學院相關專業(yè)研究生聆聽了講座。

羅時進教授開講結合今年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情況,提出近年來家族文學研究興盛,極具發(fā)展?jié)摿Γ芯恳饬x重大。他系統(tǒng)分析了目前國內家族文學研究的概況,認為家族文學研究的邏輯起點應是家族文學的地域文化、徽記以及文化積累、文化傳承等等。對于家族文學的主要問題,即本次講座的中心問題,分別從歷史結構、依存關系、類型特點、生產方式、現(xiàn)場情境、成果樣本等六個方面進行重點介紹,并探討了家族文學研究的認知角度和學術進路,分析了家族文學的倡導與力戒之處。整場講座旁征博引,舉例生動有趣,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講座最后,羅時進教授還與同學們進行了互動,熱心為同學們答疑解惑,并激勵大家做文學研究要舉一反三,善于拓展思路,發(fā)現(xiàn)新問題。

7. 課題組成員應邀參加“比較詩學與當代文論”學術研討會

2013年8月19日至21日,“比較詩學與當代文論”學術研討會暨第六屆全國“外國文論與比較詩學研究會”年會在安徽師范大學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蘇州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等30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80多位代表出席此次盛會。課題首席專家丁放教授、子課題負責人儲泰松教授等應邀參會,分別在大會上作相關學術報告,并得到與會專家的好評。

8. 課題組骨干吳振華教授應邀參加“樂府學會成立大會暨第四屆樂府歌詩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3年8月22日至27日,課題組骨干吳振華教授應邀參加了在首都師范大學召開的“樂府學會成立大會暨第四屆樂府歌詩國際學術研討會”。

經民政部批準,樂府學會正式注冊成立,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吳相洲教授當選會長。教育部領導、首都師大領導、唐代文學研究會原會長傅璇琮先生、現(xiàn)任會長陳尚君教授、副會長葛曉音教授、屈原研究學會會長方銘教授、李白研究學會會長薛天緯教授等分別致辭祝賀。來自中國內地及寶島臺灣、韓國、日本等地的專家學者近90人參加了這次盛會。吳振華教授及研究生戴玉佩同學參加了會議,并提交長篇論文《論柳宗元創(chuàng)作唐雅的現(xiàn)實意義及藝術特點》,得到與會專家的好評。這次會議圍繞建立樂府學的相關問題,展開了內容豐富的討論,成果豐碩,傅璇琮先生還提議撰寫多卷本的《中國古代樂府詩史》,得到專家們的熱烈響應。

9. 課題組骨干吳振華教授應邀參加中國李白研究會第十六屆年會暨李白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3年10月18日至21日由中國李白研究會、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主辦的“中國李白研究會第十六屆年會暨李白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課題組骨干吳振華教授與碩士研究生艾媛媛同學應邀赴京參會。

會上,吳振華教授與碩士研究生艾媛媛同學提交的論文《試論李白<秋浦歌>與王維<輞川集>的異同》和《論李白詩歌中塑造的少年形象》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贊譽。會議產生了李白研究會新一屆會長及理事會,上海師大的朱易安先生當選新一屆會長,吳振華教授當選理事。

10. 課題組骨干喬東義教授應邀參加“當前中國美學文藝學理論建設暨紀念蔣孔陽先生誕辰90周年學術研討會”

2013年11月8日至10日,“當前中國美學文藝學理論建設暨紀念蔣孔陽先生誕辰9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復旦大學召開,此次會議由復旦大學中文系、學術月刊社、上海師范大學文學院、上海大學中文系等單位聯(lián)合主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近二百人共聚一堂商討美學文藝學發(fā)展大計,課題組骨干喬東義教授應邀赴會。

會議前半階段,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院士致大會開幕詞,北京師范大學童慶炳、復旦大學朱立元、四川大學曹順慶、山東大學曾繁仁、南京大學趙憲章、廈門大學楊春時、中國人民大學張法等專家學者先后作主題發(fā)言,就中國古典美學的本體論證明、審美判斷的古典形態(tài)與現(xiàn)代發(fā)展、審美關系的生成性、中文美學探源的兩種模式、自然人化的三個階段與中國詩歌意境的生成、文藝學與美學的相關性、科學主義與中國古代文論、蔣孔陽創(chuàng)造論美學與杜威“突創(chuàng)”論的關聯(lián)、德意志審美現(xiàn)代性話語的文化生態(tài)要素等系列論題進行論說。會議后半階段,全體參會人員分為中國古典美學與文藝學、中國現(xiàn)當代美學與文藝學、西方美學與文藝學、美學與文藝學原理等大組展開討論,論題涉及古、中、西諸多美學、文藝學重要專題領域及其前沿研究狀況。大會最后作分組討論總結報告。

喬東義教授全程參會,在中國古典美學與文藝學分組討論中,喬東義教授作了《五經正義詮釋思想撮要》的學術報告,并與有關專家、學者進行了交流互動。

11. 子課題負責人儲泰松教授應邀為“語言學沙龍”作學術報告

2014年5月18日下午2點30分,由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重點學科舉辦的“語言學沙龍”第十一期在花津校區(qū)文學院二樓會議室內舉行。子課題負責人儲泰松教授應邀為本次活動主講“《五燈會元》‘車’字考”。

儲老師由《五燈會元》中一句著名的機語“一字入公門,九牛車不出”中的“車”字說開去,介紹了學界對該字的不同釋義,并提出了疑問之處。他在廣泛查閱文獻,系統(tǒng)整理語料的基礎上結合語音變化,認為“車”字源于“掣”,后來寫作“撦”,俗寫作“扯”,方言中偶爾寫作“車”,意為“牽引、拉、扯”,并對“拽”的來源做了探討。論文雖以禪籍中的一個個案入手,但體現(xiàn)出了語音史、詞匯史和方言史等方面的多元知識,考據翔實,用例豐富;尤其是考證的問題在學界尚存分歧,其研究方法可以對相關的詞語溯源、版本鑒定及詞典編纂等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2. 課題組成員張勇教授應邀訪問韓國東國大學

2014年5月2日至29日,課題組成員張勇教授應邀對韓國東國大學佛教文化學術院進行學術訪問。期間,張勇教授與東國大學佛教文化學術研究專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交流,參加了在東國大學召開的由北京大學、臺灣大學、東國大學、東京大學聯(lián)合舉辦的“首屆東亞四校佛教研究國際會議”,應邀為該院研究生做了題為《曹溪第六祖賜謚大鑒禪師碑中的負問題》的學術報告,并考察了東國大學中央圖書館所藏佛教文獻資料。

13.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蔣寅教授應邀來文學院講學

2014年5月2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蔣寅教授應課題組邀請,作了題為《擬與避——古典詩歌的互文性問題》的學術報告。課題組全體成員及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等相關專業(yè)的博碩士研究生共100余人聆聽了報告。

蔣寅教授首先介紹了國內外學者對“互文性”這一概念的界定,從概括文本相似層次的“三同”和概括作者有意摹仿的“三偷”入手,說明互文性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般特征。在此基礎上,蔣教授進一步結合互文發(fā)生的原因,重點討論了標題模仿、主題模仿和風格模仿三種互文類型在詩歌中的體現(xiàn)。通過分析典型實例,蔣教授指出:相對于有意的摹仿或無意的相似,有意識的規(guī)避也是一種隱性的互文。這一觀點引起與會師生的熱烈討論。交流互動環(huán)節(jié),大家圍繞互文性的應用領域、中西方文學理論的交叉融合等問題踴躍提問,蔣教授一一作答,給出啟發(fā)性的意見和建議。

報告開闊了與會師生的視野,激發(fā)了大家探討古詩的興趣。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成果發(fā)布會、《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采用情況等)

已報送《工作簡報》四期,今年9月份報第5期。有10篇課題研究工作進展報道稿,在中國詩學網、安徽師范大學新聞網上發(fā)表。課題組撰寫出版的學術著作《唐詩選注評鑒》被網絡媒體廣泛推介。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 文獻資料調查、收集不夠全面;

2. 各子課題開展有快有慢,進度不夠均衡;

3.階段性成果中,重量級成果不多。

針對上述情況,下一步根據工作實際,結合課題成員的學術特長,對各子課題研究力量及時做出調整,使之不斷充實完善;強調把握研究節(jié)奏,加強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在此基礎上,寫出高質量的文章、專著。

二、研究成果情況

2012年以來,本課題組共撰寫并公開發(fā)表了10余篇相關研究論文,出版階段性成果著作2部,其中代表性成果為:

(一)、余恕誠《加強本體研究 多向拓展貫通——關于唐詩研究取向與深化的思考》(1.5萬字),《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4年第3期。

該文對包括20世紀在內的歷代唐詩研究內容進行了簡略的回顧,認為從初唐至今,唐詩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格局,都不是單一的。唐詩研究的“內部”與“外部”、本體研究與多元化研究之間存在著密切相連的辯證關系,不應彼此排斥,而應互相配合。當前,立足唐詩本體的藝術研究相對薄弱。推進唐詩藝術研究,需要從提升研究者的藝術感受力入手;要深入到作品中去,進行具體的文藝鑒賞和評判;同時要多方面貫通,擴大研究視野,改進研究方法。文章對今后一個時期的唐詩研究有著指導意義。

(二)、《三千年文學史,百年人生情懷詠嘆史!——關于文學生命本質的新思考》(1.2萬字),《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

唐詩為什么能為我們抒情?三千年文學史為什么是百年人生情懷詠嘆史?一言以蔽之,文學是人學。該文認為,從生命哲學的角度看,作為文學對象的“人"和"人性"有雙重性:從質的方面說,指每一個生命個體的普遍人性;從量的方面說,指有限的個體生命的百年情懷。前者是指文學對象的生命特質,后者是指文學對象的生命范圍。因此說"文學是人學",不如說文學是人心學,是審美人性學。三千年文學史,就其精神母題而言,實質是百年人生情懷的詠嘆史。由此出發(fā),對唐詩為我們抒情、經典為我們詠懷、以及文學的永恒主題、經典的永恒價值、古典的現(xiàn)代意義等問題,可以獲得更合理的解釋和更深刻的認識。

(三)、劉學鍇《唐詩選注評鑒》(上下冊,290萬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年9月版。

該書收錄了一百三十位詩人,凡六百三十余首詩歌。其內容包含了選詩、校注、箋評、鑒賞四個部分。《唐詩選注評鑒》從選詩的數量和質量上較充分地體現(xiàn)了唐詩的藝術成就,從整理的方式上為廣大讀者提供了較為翔實的注釋和豐富的資料,并為讀者的鑒賞提供了一些比較切實的參考。它既廣泛吸收古今學人的研究成果,又有撰者自己體悟研究心得的綜合型唐詩選本,是當前的迫切需要,甚至可以說已經成了一種時代的呼喚。

(四)、劉順《中唐文儒的思想與文學》(31.5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中唐是中古向近世轉向的節(jié)點,也是一個變革的時代,中唐的三大文儒群是中唐時代危機的經受者與反思者,該書以中唐危機及其中唐文儒為研究對象,對中唐時期的思想變遷及其與文學之間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析。由盛唐之浪漫高華,經中唐的時代危機,終于在宋代重建華夏人文世界之莊嚴與美妙,文人心靈由此而得到身心安頓與靈魂止泊。該著在文學研究視角的選擇及時代文化設方面均有較大的啟示意義。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fā)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加強本體研究 多向拓展貫通——關于唐詩研究取向與深化的思考

余恕誠

論文

《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4年第3期

1.5萬字

 

2

一部切實有用的唐詩新選本——讀劉學鍇先生的《唐詩選注評鑒》

余恕誠

論文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

0.7萬字

 

3

論唐代詩序對文學理論的貢獻

吳振華

論文

《江淮論壇》2014年第1期

1.1萬字

 

4

中唐文儒詩文的文化精神

劉順

論文

《古籍研究》第60卷2013年12月

1.5萬字

 

5

唐詩紀作者吳琯三考

韓震軍

論文

《中國典籍與文化》2013年第5期

1.0萬字

 

6

個體記憶與文化生產:柳宗元的南方生活——以詩文為中心的考察

劉順

論文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

1.2萬字

被CSSCI期刊論文引用2次

7

“毛道”雜考

儲泰松

論文

《長江學術》2014年第1期

0.9萬字

 

8

中唐文儒的詩文新變

劉順

論文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

1.1萬字

 

9

論唐代和親詩歌的詩史意義

余恕誠

論文

《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1.3萬字

 

10

唐人登科名錄拾遺榷正

韓震軍

論文

《古籍研究》第60卷2013年12月

0.9萬字

 

11

三千年文學史,百年人生情懷詠嘆史!——關于文學生命本質的新思考

陳文忠

論文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

1.2萬字

 

12

《唐詩選注評鑒》(上下冊)

劉學鍇

專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年9月

290萬字

 

13

《中唐文儒的思想與文學》

劉順

專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11月

31.5萬字

 

課題組供稿

(責編:實習生、張文卓(實習生))
广丰县| 平南县| 将乐县| 梁平县| 台州市| 滦南县| 北宁市| 焉耆| 甘泉县| 探索| 彭泽县| 南宫市| 铜鼓县| 江北区| 淄博市| 嘉荫县| 晋州市| 乐昌市| 东辽县| 麻江县| 游戏| 杭州市| 五常市| 枞阳县| 永定县| 定南县| 荆门市| 霞浦县| 南靖县| 错那县| 黄石市| 德昌县| 鄂伦春自治旗| 诸暨市| 沙坪坝区| 江达县| 泾川县| 盐源县| 高清| 灵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