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wǎng)站入口

站內搜索

李天道:中國古代環(huán)境美學的學理溯源

2015年10月08日13:30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古代環(huán)境美學思想專題研究”負責人、四川師范大學教授

中國古代環(huán)境美學以天人一體、天人合一、禮和陰陽合一、道法自然等為學理依據(jù),在審美理想上追求人與環(huán)境的和諧。其生存智慧,便是如何處理“天人之際”的問題,即解決自然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中國古代環(huán)境美學總是借助人與生存環(huán)境間的審美活動促使人融于天地化育之中,使人的生存活動詩意化,以塑造完美的心靈與圓融的人生。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郊祭》中指出:“以類合之,天人一也!敝袊糯h(huán)境美學意在表達天人一體的思想,所謂“天”,即自然萬物,“人”本身是自然萬物的組成部分,與大自然具有同構性、相依性、相存性和同一性。這種同構與相依相存性,應該是人的一種“天性”。

萬物生生,

各依其性的審美意識

中國古代環(huán)境美學重生、樂生,認為“生生之謂仁”、“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基本精神突出表現(xiàn)在對生命意識的訴求與對原初“本真”生命域的“還原”,在人與自然間推崇一種完美心靈與圓融人生的塑造。

“生生”是中國傳統(tǒng)環(huán)境美學思想的根本要義。這里的“生”,除了生息化育、生長變化外,還有發(fā)生、生成、變化的意思。而“生生”則更有自然生成、滋生不已、永不停息的意思。不管是宇宙自然還是人類社會,都處于一種“生生不息”、變動不居的狀態(tài)中。應該說,“生存”就是“生生”;從“生生”到“生存”,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環(huán)境美學思想的內核。萬物“生生”,而“生生”的主體是人,核心則是創(chuàng)造。人的“生存”不僅僅是活著,而且要活得有意義,這也是自然而然的道理。作為此在的人,存在即意味著一種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選擇、自我生成、自我實現(xiàn)。人之存在的無限性,本身就意味著無限的開放性與生成性。宇宙間萬事萬物變易化生、生生不息、會通達成,其要妙在于適時而變。所謂“天地之道、乾坤之德、萬物之寶”也就是“生生”,一切都在生成,在永恒地回歸,宇宙間萬事萬物都在創(chuàng)造生成。

遵循自然,

讓生者去生的審美方式

在人與生存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問題上,中國古代環(huán)境美學推崇“生生”意識,遵循自然,讓生者去生,即生其所生、然其所然、自其所自、存其所存。

“生生”是一種流程,一種“生生不息”、周流遍及、循環(huán)往復、生生不已之流。就此意義而言,“生生”與變、易、新是可以互換的,“生生”就是不斷變生化育、革故取新。這種變生化育、革故取新是包括人與生存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在內的宇宙天地、萬事萬物生成的動力和源泉,也是宇宙生其所生、然其所然、自其所自、任其自然的表現(xiàn)。

“生生”的流程是不斷變化、變生化育的流程。這一流程的發(fā)生、流變是自然而然,如其所是的。中國古代環(huán)境美學主張和諧、熙融境域的構成,是“與天地共生”、“因人而彰”、發(fā)生構成于純粹的原初域“道”的,自身的緣在構成態(tài)表征為“自然而然”,由此,所謂相依相存,實際上就是一種生命緣在構成域。

中國古代環(huán)境美學推崇任情適性、自由自得人生生命域的實質就是強調對生命的體悟。這種體悟的進程,是通過“由己”、“返身”、“歸樸”,“還原”到“自我”,即“此在”,在去蔽與揭蔽流中不斷超越,并且在構成中體悟到包括自身在內的一切存在者。這種“本真”人生生命域的本質在于“自我”、“本真”生存,以充分顯現(xiàn)生存的意義與存在中的生成流狀態(tài)。應該說,“本真”生命域,即“本真”審美域不僅是一個生存的過程,而且總是從“本真”生存中領會、顯現(xiàn)著“自我”存在。它“原發(fā)于本心本性”,其意義的生成不是外在的給予,而是通過各種活動方式促使內在“本心本性”的顯現(xiàn),具有一種內向性和自明性。因此,這種本來具有的內在的“心性”顯現(xiàn)于外的過程又被稱之為一種自我呈現(xiàn)或內在超越?梢哉f,中國古代環(huán)境美學的人生生命訴求就是“身心合一”、“情景合一”、“意象合一”、“心物合一”,就是人與存在、人與道的相融合一,也就是“本真”生命域與審美域的達成。

中國古代環(huán)境美學推崇在人與生存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相互依存關系中,人應該還原并保持原初的“仁”心“仁”意。人與人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地位是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如孔子指出,“人”在“天地之性”中最為“貴”。所謂“天地之性”的“性”,乃生命的意思。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中,“人”最為尊貴、最有價值。“人”之所以“貴”,在于“人”鐘天地之神秀、得天地之精華,與天最相似、最相通,甚而至于與天地自然渾然一體。并且,“人”是“真人”,乃自然萬物之靈,有氣、有生、有知、有義,對待自然萬物有“仁”之精神!叭恕钡谋拘募础叭省,甚而“人”就是“仁”。由此,在中國古代環(huán)境美學看來,“仁者渾然與物同體”!叭收撸蕴斓厝f物為一體,莫非己也”!叭省睘椤疤斓厣镏摹保瑸槿酥拘谋拘,為“生生之性”、“生生之德”,為“生”之“性”!吧敝靶浴本褪侨酥,也就是“仁”。

“仁其所仁”之審美域的構成

正是出于對“仁”這種審美域的推崇與追求,促使中國古代環(huán)境美學建構了自身的“本真”生存論,推崇“求仁得仁”,強調在對待自然環(huán)境的生命活動中,“仁”審美域的構成應該是其所是、然其所然、自其所自、仁其所仁。

人對“仁”審美域的追求是完全“由己”的,強調審美者的自覺性、自我抉擇、自我得之、自我言之。“為仁”是自然而然,以天合天,以道合道,天與天合,與道合一。“仁”自然地“本在”于我。得者,從自己得之!疤撁黛o一”,人與天地并立而三,“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與物同波、率性而動、自足自為,俯仰萬機而淡然自若,以促使群材各自得,萬物各自為,自性獨化的個體彼此無為而相因,因順萬物的自性,因自然之性任萬物之自為,如此,宇宙內更有何事,天自信天,地自信地,吾自信吾,自動自靜,自闔自辟,自舒自卷。

互成互生,

以體征生生的審美態(tài)度

就“生生”之意而言,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周遍創(chuàng)新的拓展系統(tǒng),在生生不息的流暢節(jié)拍中,后先相續(xù),蔚成生生不已的浩渤大海,邁向人與自然環(huán)境互依互動、互成互生的無限的審美境域。

“生”為“天地之大德”。這種生生不已的互動互生精神氤氳激蕩于宇宙萬物,促進相互化育,相互依存,所以說,“生生不已”就是天地間最盛大的德性。作為生活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人”,應該對環(huán)境有所作為,而環(huán)境也必然對此有所反應。

處于感受與體驗中的環(huán)境,從來就不是一個與人相分離的環(huán)繞之物,而是與人一體、合一、相依、相存、渾然整然的生命體。中國古代環(huán)境美學總是肯定人生,把處理好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優(yōu)化人的生存環(huán)境,構建和熙融洽、雍容圓潤的生存環(huán)境作為最高審美之維。在中國古代環(huán)境美學看來,重生、樂生,體征生生,解決人與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的問題,保持人與自然間的和諧關系,以保障熔鑄光明的人生和還原自由任運的生命狀態(tài)。作為“仁者”,人應該視宇宙自然環(huán)境為可居可游的心靈家園,以圓融無礙之心于人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相處中體悟天地大化生生之意,這才是“人”的生命活動與審美活動的最高宗旨。

(責編:李葉、程宏毅)
奉贤区| 永和县| 布尔津县| 民乐县| 乌苏市| 尉犁县| 邓州市| 措美县| 博乐市| 岐山县| 天全县| 乾安县| 阜新| 海宁市| 三门县| 区。| 阜宁县| 中宁县| 芮城县| 龙口市| 祁门县| 达拉特旗| 沈丘县| 商丘市| 新巴尔虎右旗| 手游| 宜章县| 孟村| 昌平区| 新巴尔虎左旗| 祥云县| 阳曲县| 太仆寺旗| 通河县| 宜都市| 上杭县| 沙坪坝区| 曲阳县| 灌阳县| 高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