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發(fā)掘出土的老河口安崗楚簡是湖北省鄂西北地區(qū)考古發(fā)掘所獲的首批同時也是迄今僅有的一批簡牘。納入“湖北出土未刊布楚簡集成研究”項目后,安崗楚簡的出土整理也隨之展開。目前,整理工作接近尾聲,綴合與編排、釋文注釋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以下作簡要匯報。
一、竹簡綴合與簡序編排
安崗楚簡包含兩部分,即安崗1號墓遣冊和安崗2號墓遣冊。M1遣冊出土時已經散亂,基本完整的竹簡有4支,多數(shù)都是殘斷簡。竹簡的保存狀況一般,不少簡的字跡較淡,特別是竹簡殘斷處的一些文字受損嚴重而難以辨識。竹簡茬口形狀也有不同程度的變形。因此,依據簡與簡之間的文意關聯(lián)度開展綴合和編排的工作存在相當大的困難。針對這種情況,課題組一方面慎重對待有關殘簡的綴合,將茬口能夠吻合及文字能夠拼合作為殘簡綴合的基本原則;另一方面,在釋文基礎上,參考包山、望山楚墓等遣冊有關葬器記錄的順序,按照記錄車器、食器、生活用具的順序來編排M1遣冊簡序,將器物類別不明或文字模糊不清者排在其后。安崗M2遣冊簡數(shù)量不多,整理工作中綴合了1支簡即1號簡,現(xiàn)有簡4枚。對于安崗楚簡的簡序編排,課題組還將繼續(xù)工作,力爭在定稿前能進一步完善。
二、釋文注釋
安崗楚墓遣冊的釋文注釋基本完成。在近期的修改工作中,課題組最大限度地利用項目獲取的竹簡紅外圖像,對殘字、模糊字加強釋讀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如釋出了M1遣冊1號簡“辀”、4號簡“ ”、 12號簡“索”、 23號簡“維”等。
M1遣冊1號簡有墓葬下葬的紀年,比較重要,為墓葬斷代提供了直接證據。該遣冊所記葬車有4乘之多,表明了墓主身份當屬大夫級?傮w看,遣冊的記錄方式與望山遣冊較接近,但相比望山、包山遣冊,記錄相對較簡單。遣冊中所記器物不少見于其他楚墓遣冊中,如“田車”、“短轂”、“熬魚”、“炙雞”、“獬冠”、“緄帶”、“明童”等等。也有一部分器名前所未見,如“翟車”、“銀面”、“飲杯”、“縞襡”、“高冠”、“妾文”、“曲弓”等等。遣冊記錄了一定數(shù)量的兵器,其中像“夾矰”、“朱害”等物名為我們考察相關器物的名實對應關系提供了新資料。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