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 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清史地圖集”系2012年立項,2014年曾通過了中期檢查,2015年獲得了滾動資助。此為第二次中期檢查。
本項目總體計劃穩(wěn)步推進,各子課題有序展開,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執(zhí)行項目的步驟分為兩步,首先是要做好每個省級地域的各個府廳州縣《編稿表》,以鄒逸麟教授主持新修的《清史·地理志》為出發(fā)點,進行地物要素的遴選、考證,確定屬性,并尋找今地;其次是依據(jù)《編稿表》正編、輔編的內容,遵照統(tǒng)一的圖例注記符號,在標準的地理底圖上使用繪圖軟件繪制清史地圖。
項目分為四個子課題,進展如下:
子課題1:負責人華林甫,分工范圍為北方六省,即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陜西、甘肅。目前的宣統(tǒng)三年《編稿表》,直隸、山西、陜西、甘肅四省業(yè)已完工,山東、河南兩省的正在進行。直隸繪制了全省圖、中部平原放大圖、順天府圖、京師圖、避暑山莊圖。山東、陜西、甘肅三省的全圖已完成初稿。因山西南部的縣份密集,縣界變動比較大,華林甫與課題組骨干成員胡恒指導陳棟完成了一篇碩士論文《清代山西南部政區(qū)邊界研究》,碩士生周磊的學位論文《清代馬頰河、徒駭河名實考辨》也是本項目范圍之內的選題。
子課題2:負責人為段 偉,分工范圍為南方十三省,即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共11位專家進行研究、編繪。目前的宣統(tǒng)三年《編稿表》,安徽、福建、臺灣、廣東、湖南、湖北、浙江、江蘇八省的業(yè)已完成,江西、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五省正在進行。浙江省繪制了全省圖,還完成了宣統(tǒng)三年以外其他年份的《編稿表》。華林甫指導王榮完成了博士后出站報告《清代廣東地圖編繪研究》,繪出了主體地域、珠三角、香港、澳門、廣州灣五圖初稿。段偉指導兩位碩士生完成學位論文,即李健紅的《明清時期魯西地區(qū)水患對政區(qū)調整的影響》、李幸的《明清時期蘇北水患對政區(qū)調整的影響》,并指導碩士生鄒富敏草繪了清江浦圖。臺灣、湖北繪出了初稿,其他各省繪圖正在進行中。
子課題3:負責人為丁超、孫喆,分工范圍為邊疆地區(qū)?傮w進展比內地稍慢。西藏、青海部分,實地考察涉及三十多個縣,《編稿表》接近完成。新疆部分,目前已經完成大部分地域《編稿表》,并繪成伊犁附近擴大圖草圖。內蒙古部分目前基本完成了各盟旗的《編稿表》考證, 進行了多次實地調查,寶音朝克圖副教授指導了朱詩婷的碩士學位論文《清代察哈爾游牧八旗政區(qū)邊界研究》。外蒙古部分克服了底圖難題,接下來著手繪圖。東北三省中,目前完成奉天、吉林兩省草圖,黑龍江圖正在繪制中,孫喆教授指導楊陽完成了碩士學位論文《清末黑龍江地區(qū)行政建制變革研究》。海疆部分由李國強研究員承擔,他指導不同學生接力編纂的《編稿表》接近完成,繪圖則將由另外的學生完成。
因邊疆問題茲事體大,特地招收復旦大學博士畢業(yè)的孫景超來人民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負責全國總圖研制,已初步完成了宣統(tǒng)三年編稿表,總字數(shù)近20萬;部分地區(qū)的完成情況還可以(如東北地區(qū)、廣西及新疆部分地區(qū)),并在《編稿表》基礎上依據(jù)相關內容,已向地圖出版社提出了初步的底圖需求。
子課題4:負責人為王汶,研究目標是在充分利用清史文獻與清代輿圖等資料的基礎上,制定一套較為完整的清代地理數(shù)據(jù)處理標準規(guī)范。為此,已經完成了“清代地理信息編碼與數(shù)據(jù)處理規(guī)范”,這是一個可以為類似工作提供指導參考的行業(yè)標準規(guī)范。研制本項目的圖例注記符號的論文,也已發(fā)表。
(二) 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調研數(shù)據(jù)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歷史文獻是本課題主要資料來源,不僅是文字文獻,還包括輿圖文獻。我們側重于地理志書、政書、地方史志、檔案、筆記、文集、輿地圖等類別,根據(jù)需要而使用其他方面史料。目前因重點編纂宣統(tǒng)三年地圖,主要使用宣統(tǒng)三年前后的地方志書、輿地圖。同時,也充分吸收現(xiàn)代已有研究成果,主要有歷史地圖集、研究論著、研究論文、新方志等方面。歷史地圖有《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廣東山西四川等省級《歷史地圖集》,各省也編撰了數(shù)量眾多的地名志和新方志,新編《地名志》記載了一些地名的形成和演變狀況,是考證地名今地的重要參考依據(jù)。
首席專家華林甫在德國柏林發(fā)現(xiàn)晚清山東、直隸兩省一百五六十幅縣級輿圖,是研制《清史地圖集》必不可少、獨一無二的史料,彌足珍貴,經華林甫等整理、研究,已于2015年9月由齊魯書社出版。寶音朝克圖副教授,曾多次前往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進行實地調查,并就相關問題向當?shù)貙<疫M行咨詢、交流,解決相關問題?傊,“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材料”,諸位成員各顯神通。
還有,胡恒、寶音朝克圖、劉傳飛三人于2015年年初赴臺北故宮博物院查閱相關清代檔案、輿圖史料,收獲較豐。
參加學術會議情況:首席專家華林甫于2015年5月到上海參加復旦大學110周年校慶、并在歷史地理研究所慶典上做了《歐洲庋藏近代中文輿圖的價值》的學術報告,8月下旬在南昌參加關于《中華一統(tǒng)志》是否上馬的學術論證,八月底召集《清史地圖集》《清史·地理志》聯(lián)合會議,9月赴華東師范大學參加“中國行政區(qū)經濟與行政區(qū)劃國際學術研討會”。 李國強,2015年4月底應邀赴臺北參加“南,F(xiàn)況之挑戰(zhàn)與應因策略”學術會議、并發(fā)表主旨報告,2015年10月在云南香格里拉市參加由中國邊疆研究所與云南大學和新加坡大學東亞研究所共同舉辦“第六屆西南論壇”并做主旨發(fā)言,2016年2月下旬赴日本參加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所和日本東京財團共同主辦的“第4屆東海論壇”。胡恒、丁超,參加了復旦大學主辦的2015年全國青年歷史地理學者論壇。 孫景超,2015年12月18日- 20日參加了浙江師范大學舉辦的第三屆環(huán)東海與邊疆論壇。 王大文,2015年11月13日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和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主辦的第九屆歷史學前沿論壇“思想與時代”,宣讀論文:《被“遺忘”的歷史——康熙朝纂修<大清一統(tǒng)志>與江南文人》。 2016年7月,華林甫、傅林祥、胡恒、張敏、孫景超、劉傳飛、喬欣等骨干成員參加了兩年一度的長春歷史地理學盛會(年會)。此外,課題組成員多次參加學術會議。同樣重要的,是課題組內部會議,召開過多次(詳見《項目簡報》)。
海外學術交流情況:胡恒,2016年5月16~18日參加了韓國制圖協(xié)會舉辦的“2016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the Making of Historical Atlas”國際會議,提交學術論文《<清史地圖集>的編纂理論與實踐》。郭紅,2015年8月1~16日訪問了日本同志社大學人文研究所,在其國會圖書館、東洋文庫查找資料。 那順達來,曾赴烏蘭巴托查閱蒙古國國家檔案館的清代蒙文地圖。 劉傳飛,2015年10月21~25日,參加由東亞環(huán)境史學會于日本高松市舉辦的“第三屆東亞環(huán)境史學術年會(EAEH 2015)”,提交論文The Mountain Spirits and Lake Monsters of Xinjiang in Qing Dynasty(本篇論文為本屆大會12篇入選會議論文集的論文之一,將于2017年上半年由英國Routledge出版社出版)。
(三) 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成果發(fā)布會、《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采用情況等)。
由首席專家華林甫主編的《清代政區(qū)地理初探》(79.6萬字),于2015年8月由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出版。這是以“清史地圖集”項目組成員為作者的論文集,分為總論、省別探索、類別與要素研究、文獻研究四個部分,目錄如下:
一、總體設計………………………………………
1. 鄒逸麟:《論清一代對疆土版圖觀念的嬗變》…………………………………
2. 華林甫:《新修<清史·地理志>的學術理論與編纂實踐》……………………
3. 孫宏年:《清代中國與鄰國“疆界觀”的碰撞、交融芻議———以中國、越南、
朝鮮等國的“疆界觀”及影響為中心》 ……………………………………
二、省別探索…………………………………………………………………………
1. 傅林祥:《政區(qū)·官署·省會—清代省名含義辨析》…………………………
2. 傅林祥:《江南、湖廣、陜西分省過程與清初省制的變化》…………………
3. 楊偉兵:《貴州歷史地理的分區(qū)與研究》………………………………………
4. 楊偉兵:《清代前中期云貴地區(qū)政治地理與社會環(huán)境》………………………
5. 段偉:《泛稱與特指:明清時期的江南與江南省》……………………………
6. 段偉:《清代湖北、湖南兩省的形成—兼論分闈與分省的關系》……………
7. 段偉:清代江南、湖廣、陜甘分省標準的異同………………
三、類別與要素研究………………………………………………………………
1. 鄒逸麟:《清代集鎮(zhèn)名實初探》…………………………………………………
2. 華林甫:《清前期“屬州”考》…………………………………………………
3. 許鵬:《清代政區(qū)治所遷徙的初步研究》………………………………………
4. 傅林祥:《清雍正年間的次縣級行政機構及其職能探析》……………………
5. 胡恒:《廳制起源及其在清代的演變》…………………………………………
6. 任玉雪:《論清代東北地區(qū)的廳》………………………………………………
7. 楊帆:《歸綏諸廳性質芻議—以相關方志、政書為中心》……………………
8. 劉靈坪:《清代南澳廳考》……………………………………………………
9. 任玉雪:《清代吉林將軍雙城地區(qū)的身份制度與旗界、民界(1815—1911年)
兼論東北地區(qū)的封禁政策》 …………………………………………………
10.楊煜達:《滇銅、漢銅與清代中期的漢口銅市場》…………………………
11.鐘興麒:《吐魯番廳改縣的時間》……………………………………………
四、文獻研究………………………………………………………………………
1. 胡恒:《<清史稿·地理志>纂修考》……………………………………………
2. 胡恒:《<清史稿·地理志>巡檢司項校正》……………………………………
3. 巴兆祥:《論<大清一統(tǒng)志>的編修對清代地方志的影響》……………………
4. 鐘興麒:《編寫新疆縣市志建置沿革淺議》……………………………………
5. 華林甫:《關于<皇朝地理志>的幾點初步認識》………………………………
除了上述《清代政區(qū)地理初探》之外,還發(fā)表了六篇期刊論文:
?李海萍、王欣、華林甫《基于GIS的歷史地圖集符號庫設計方法探討》,載《地理空間信息》2015年第1期。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劉傳飛《清代安西衛(wèi)、沙州衛(wèi)設置時間考——兼論沙州所建制的有無》,載《敦煌研究》2015年第3期。 【CSSCI核心期刊】
?薛亞玲、華林甫《漸變與突變:中國歷史上高層政區(qū)演變的分析》,載《開發(fā)研究》2016年第2期。 【CSSCI核心期刊】
?胡恒《清代北京的“城屬”與中央直管區(qū)》,載《開發(fā)研究》2016年第2期。【CSSCI核心期刊】
?孫景超《插花地對行政區(qū)劃的影響及其改革》,載《開發(fā)研究》2016年第2期。 【CSSCI核心期刊】
?劉傳飛《清光緒前中期新疆普通地圖的繪制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6年第2輯。 【CSSCI核心期刊】
又,2014年7月底舉辦的“歷史地圖專題研討會”,會議的學術論文集《清史地理研究·第二集》,也將于今年十月份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清史地圖集”項目組的《工作簡報》,此前已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報送了八期,2014年7月之后我們又編輯了七期,主題分別是:歷史地圖專題研討會、2014年項目組年會、北京片會、上海片會、2015年項目組全會、南方小組會議、北方小組會議。
(四)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研究工作中,我們遇到的四大難題,仍然是攔路虎:
1、政區(qū)界線考證、認定困難。因課題設想要超越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八冊,從而擬繪出宣統(tǒng)三年縣級政區(qū)界線,于是遇到了萬水千山的重重困難。地理志書所載四至八到的參考價值有限,學術界通行的縣界逆推法我們也不敢用(因為誰也保證不了、更不敢宣稱對史料能夠竭澤而漁),于是只好我們自己摸索。以直隸永平府為例,千方百計尋覓文獻史料、輿圖資料,在盧龍、遷安、臨榆、撫寧、昌黎、樂亭諸縣的晚清地圖上,找出邊界上叁百來個小地名(村莊、山嶺等),然后對照今天的大比例尺地圖,找到今地位置,于是連點成線(縣界從兩側村莊中間穿過),繪出該府完整的縣界、府界、省界。對于圍場廳廳界的復原,用的是最笨的辦法:找來晚清唯一一部廳志,把廳志記載的所有地名都標在地圖上,于是四周邊界自然呈現(xiàn)。像永平府這樣的府級政區(qū),清末有兩百多個,已經遇到的困難極大,將要遇到的困難更會千差萬別。例如山西高平縣,清代縣界我們是這樣來考證的:找到縣界內外一百多個點,落實到今地,點在底圖上,于是縣界輪廓明晰了。這樣的做法,理論上我們還要推廣到蒙古、新疆、青藏地區(qū)。
2、參考文獻缺乏。鄒逸麟教授主持《清史·地理志》為本項目提供了相當多的資料,但繪制地圖不同于編纂《地理志》,除文字校釋外,更多的是定點、連線工作,這就需要更多的輿圖文獻支持。但清末、民初的各省地圖情況不一,質量有好、也有差。以湖南為例,目前與湖南相關的史書、方志以及相應的地名志、地名辭典業(yè)已收集多種,其他諸如日本學者安井正太郎編《湖南》、神田爭雄編《湖南省縱覽》亦有部分內容為定點工作所需要,已在復旦大學圖書館、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處查閱!逗先≥浀貓D表》、《湖南輿圖》、《大清分省全圖》湖南部分、《支那省別全志》湖南卷等附圖,亦在我們視野之內。即使如此,仍感不足,如太平天囯在湖南活動的一些地點,仍難以找到。
3、工作量超大,需要把大量文獻資料轉換成可用于信息定位的數(shù)據(jù)。本課題是在鄒逸麟教授主持《清史·地理志》基礎上開展工作的,《清史·地理志》項目的完成為本課題節(jié)省了大量工作,但畢竟工作目標不同,本課題仍然需要提煉大量的文獻資料和數(shù)據(jù)轉換,將原文轉成不同年代的空間信息,這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這也是部分省《編稿表》進展緩慢的原因。舉例而言,目前僅直隸一個省的《編稿表》正編已有七十萬字,浙江一省的《編稿表》也有五十多萬字。而我們整個項目有二十七個省級政區(qū)地域,可望全部《編稿表》字數(shù)可能要超過壹千萬字,工作量大大超出原先預期。
4、《編稿表》中清代地名古今對照的工作復雜、繁重。行政聚落、山川河流的定點都存在較多的難題,許多省份在1949年以后行政區(qū)劃變動較為頻繁,很多清代地名變動較大,甚至消失,故而今地的確定較為困難,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精力于此。少量地名在清史上有重要意義,但通過《中國古今地名詞典》、新方志、地名志、各種地圖集仍無法確定其具體位置的,只得暫時放在一邊。
改進措施
收集資料方面,依據(jù)常規(guī)方式很難窮極,力圖通過各種公、私渠道獲得相關文獻。在編寫《編稿表》時,清代地名與今名如何對照,通過多次摸索,確定今地可以以各省所編的《地名詞典》和《地名志》等為依據(jù),在探討其沿革的基礎上確定今地,今地必須具備兩大要素:今名、確切地址。如湖南省采用《湖南古今地名辭典》、《湖南地名志》、《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等資料為基礎確定原有地名,隨后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鄉(xiāng)鎮(zhèn)行政區(qū)劃簡冊2013》、《湖南地圖集》等確定今地。直隸、山東部分,甚至要到海外去尋訪資料。對于一些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地名,當代各類資料沒有記載,可以適當?shù)剡M行實地調查,有些地名當?shù)厝诉是在使用,或有實地證據(jù)存在,只是沒有文獻記載而已,但工作量巨大、且需要經費的支持。內、外蒙古地區(qū)為克服定點、界段的困難,負責人在現(xiàn)有資料的基礎上爭取找到更多更詳實的史料和地圖,與相關地區(qū)的專家學者進行交流,以便能更多、更準確地復原清代各個時期重要地名。目前海疆地圖設計是敏感問題,部分資料尚未公開,資料收集受到多種限制,我們要克服這個瓶頸。
關于底圖來源,已經解決,項目組已與中國地圖出版社簽訂了協(xié)議。
研究心得
本課題之保質保量、順利完成需要建立在完善的《編稿表》基礎上,有了齊全的《編稿表》,任務就完成了一大半,故工作重心是《編稿表》,宣統(tǒng)三年的已經大部分完成;做完《編稿表》正編、輔編,即可繪圖。同時,需要合作單位的支持,底圖獲取、地圖設計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制圖單位的協(xié)助。
意見、建議
本課題在進行中需要大量的數(shù)據(jù)支持,這需要專家進行詳細考證;
因考慮到今后要公開出版而應未雨綢繆,獲得底圖支持等于跨過了一道坎,下一個坎是需要制圖經費與制圖學技術的持續(xù)支持;
因時間有限,需要吸收有一定研究基礎的研究生參加項目,協(xié)助做部分輔助性工作,并給予發(fā)放適當?shù)膭趧召M。
(五) 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清史地圖集》目前問題是時間緊迫,以當前進度而言不完全是理想的,需要快馬加鞭。
二、研究成果情況
代表性成果:
《清代政區(qū)地理初探》(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5年8月)
“清史地圖集”首先要解決的,是要考證在多大地域范圍之內清代沿革地理的內容,在特定疆域范圍之內著錄什么要素、哪些內容,如何妥善處理與周邊“朝貢各國”關系等,研究這些問題的三篇論文構成了本書第一組“總論”。其次,清代從順治十五省、康熙初年十八省到晚清二十三省,省制經歷了巨大變化,分省問題撲朔迷離,普通省份也有大量值得研究之處,吸引了許多學者皓首窮經、孜孜以求,第二組收入了省制研究的七篇論文,每一篇都有獨到的見解。如果有幸能深入到清代沿革地理領域內部,處處引人入勝,如入寶藏,作者們也是八仙過海,充分展現(xiàn)各自的才華,收獲良多,因此第三組收錄了以政區(qū)類別與要素研究為主的十一篇論文。當然,任何研究都離不開文獻,歷史文獻是學術研究的基礎,第四組收錄了四篇研究清史地理文獻的論文。
階段性成果(1):學術論文,六篇。
? 李海萍、王欣、華林甫《基于GIS的歷史地圖集符號庫設計方法探討》,
載《地理空間信息》2015年第1期。
?劉傳飛《清代安西衛(wèi)、沙州衛(wèi)設置時間考——兼論沙州所建制的有無》,
0.7萬字,載《敦煌研究》2015年第3期。
?薛亞玲、華林甫《漸變與突變:中國歷史上高層政區(qū)演變的分析》,
1.8萬字,載《開發(fā)研究》2016年第2期。
?胡恒《清代北京的“城屬”與中央直管區(qū)》,1.3萬字,
載《開發(fā)研究》2016年第2期。
?孫景超《插花地對行政區(qū)劃的影響及其改革》,1.0萬字,
載《開發(fā)研究》2016年第2期。
? 劉傳飛《清光緒前中期新疆普通地圖的繪制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1.5萬字,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6年第2輯。
階段性成果(2):《清史地理研究·第二集》,即將公開出版。
《漸變與突變:中國歷史上高層政區(qū)演變的分析》、《清代北京的“城屬”與中央直管區(qū)》、《插花地對行政區(qū)劃的影響及其改革》三篇論文的聯(lián)合介紹:
政區(qū)是國家權力的空間投影,也是“清史地圖集”的重點內容,政區(qū)歷史變遷能為今天提供一面鏡子。中國歷史悠久,歷史政區(qū)內容豐富多彩,擁有無與倫比的史料和實例,近年來針對政區(qū)斷代、層級、幅員、邊界、治所、名稱等要素的精湛研究,誕生了一大批高水平成果,展示了歷史政區(qū)傳承與變遷的諸多面相,打破古今限隔逐漸成為學界共識,從歷史中汲取養(yǎng)分成為趨勢,古為今用成為一種價值取向,歷史政區(qū)的研究可以并且能夠為當今的政區(qū)改革做出自己的貢獻。歷史地理學專業(yè)向來注重“有用于世”,歷來都有強烈的現(xiàn)實改革的思考。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