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①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項目于2012年10月10日批準立項,2014年7月通過中期評估。中期評估之后兩年時間里,項目總體執(zhí)行基本順利,取得了相應的成果。
1)子課題一“《元典章》校釋”主要進行了下列工作:
a.對已經出版的《元典章》點校本(天津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2012年12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進行了進一步復核和修訂,交付中華書局,即將出版豎排本(原為橫排本)。
b.參考新問世的洪金富《〈元典章〉校定本》(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等相關成果,對已經完成的《〈元典章·戶部〉校釋》和《〈元典章·兵部〉校釋》初稿進行了后續(xù)修訂。
c.對《元典章·吏部》、《禮部》、《刑部》等部分進行研讀校釋,完成部分初稿。同時布置項目組成員對《元典章》其他部分進行分工研讀,為下一步校釋工作做好準備。
2)子課題二“《元典章》研究”,與子課題一的工作相結合,由兩個子課題項目的成員通力合作,共發(fā)表學術論文54篇、訪談錄2篇、研究綜述2篇、譯文3篇,并出版內容相關的專著3部。
②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1)調研數(shù)據(jù)與文獻資料整理:購置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新出版的洪金富《〈元典章〉校定本》,作為本項目的重要參考資料。洪金富教授研制《元典章》多年,其《〈元典章〉校定本》不僅在點校方面有不少新見,而且包含部分注釋內容,對于本項目的研究具有很大參考價值。
2)學術會議:子課題一“《元典章》校釋”已經完成的有關工作,基本都以在京項目組成員舉行小型學術會議(讀書班)的方式進行,兩年以來共進行為時半天或一天的會議20余次。
3)學術交流:項目組成員積極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首席專家張帆于2014年7月參加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舉辦的“元代多元文化和社會生活”學術研討會,發(fā)表學術報告“一場被忽視的政治風波:元世祖至元二年宰執(zhí)集體罷免事件探微”;2015年7月參加在重慶舉辦的“國際視野下的釣魚城歷史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提交學術報告“宋元戰(zhàn)爭與四川”;同年10月參加在天津舉辦的“紀念楊志玖先生誕辰一百周年‘隋唐宋元時期的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發(fā)表學術報告“孛羅史事臆解”;同年12月參加在呼和浩特舉辦的“慶祝周清澍教授八十五華誕蒙古史研討會”,發(fā)表學術報告“阿合馬擅權之路:元世祖至元前中期朝政的一條主線”。子課題負責人吳海航先后參加中國法律史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中國邊疆法律治理的歷史經驗”,2015年學術年會“傳統(tǒng)法律文化與現(xiàn)代法治文化”。項目組成員黨寶海先后參加“粟特人在中國:考古發(fā)現(xiàn)與出土文獻的新印證”國際學術研討會(銀川,2014年8月),“馬可·波羅與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揚州,2015年9月)。張國旺先后參加“宋元四川戰(zhàn)爭中的神臂城”學術研討會(瀘州,2015年5月)、“第四屆中國古文書學研討會”(北京,2015年10月)、“歷史文獻與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廣州,2016年6月)。蔡春娟參加“藝術史與文獻學國際研討會”(杭州,2015年8月)。丁超先后參加“2015年全國青年歷史地理學者論壇”(上海,2015年12月)、“京津冀文脈傳承與協(xié)同發(fā)展——第18次北京學學術年會”。
4)國際合作:2015年6月,張帆赴俄羅斯圣彼得堡參加“中俄兩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國際學術研討會,并在圣彼得堡國立大學短暫訪問;12月,赴澳門參加“第二屆泛珠三角地區(qū)歷史學家學術交流會議”。2015年9月,張國旺赴蒙古國烏蘭巴托參加“‘忽必烈汗與蒙元帝國’國際學術研討會”。10月,黨寶海赴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參加“李白與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李鳴飛前往波蘭科學院克拉科夫分院考古所和斯洛伐克科學院考古所進行短暫訪問。在上述國際會議或訪問中,項目組成員多少不等地發(fā)表了與本項目有關的讀書研究成果,受到海外史學界重視。
③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由于已完成的《元典章》校釋絕大部分內容尚未最后定稿,因此目前沒有舉行正式的成果發(fā)布會。不過,課題組成員自立項以來發(fā)表的百余篇論文,涉及內容廣泛,在很多局部問題上作出重要突破,大大擴展了本項目在學術界的影響。
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根據(jù)項目立項和中期評估后的進展情況來看,目前項目研究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工作量大,期限緊迫。項目組成員同時承擔著各單位繁重的教學、科研(其他項目)、管理等方面工作,并不能全都保證以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本項目研究,致使整個項目進度收到很大影響。比較而言,在本項目的兩個子課題中,子課題二“《元典章》研究”在選題、寫作等方面較具彈性,可望在預定期限內完成任務,子課題一“《元典章》校釋”的進度則不容樂觀。首席專家張帆2015年2月起擔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主任,又兼任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修訂組成員和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相關工作擠占了大量時間。子課題負責人陳高華年事已高,劉曉則承擔著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中國思想通史”等重大項目。在幾位負責人無法投入主要精力的情況下,僅僅依靠課題組其他成員和博士生,難以完成規(guī)模龐大、內容復雜的校釋任務。目前本項目經費尚有較多剩余,最缺乏的是研究時間。
我們建議,在當前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表象繁榮、學術活動頻繁、項目眾多,而高水平研究人員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對于類似本項目的某些實證性較強、工作量繁重、較少“務虛“色彩的大項目,應在已有基礎上加長研究周期,放寬結項年限,以保證真正完成高質量的創(chuàng)新型研究成果。
二、研究成果情況
①代表性成果簡介(基本內容、主要觀點、學術價值、社會影響等):
1)張帆發(fā)表的《〈元典章〉本校舉例》一文,從方法論角度對《元典章》校釋工作進行了探討!对湔隆穮R集了元朝前、中期的大量法令文書,史料價值極高,然抄、刻質量低劣,錯謬迭見,利用不便。陳垣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對沈刻本《元典章》進行?,并由之歸納出“校法四例”——對校、本校、他校和理校。本文在陳垣先生的基礎之上,進一步討論了利用本校手段?痹瘫尽对湔隆返膯栴}。具體將《元典章》本校歸納為七種類型,并分別舉出若干典型例證加以說明,事實上也從一個側面對《元典章》的校釋工作進行了方法論探討。
2)項目組成員在對《元典章·兵部》校釋初稿進行整理工作時,對元代軍事制度的多方面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發(fā)表了一批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子課題負責人劉曉發(fā)表的系列論文《元鎮(zhèn)守杭州“四萬戶”新考》、《元浙東“沿海萬戶府”考——兼及“宿州萬戶府”與“蘄縣萬戶府”》,在作者此前研究的基礎上,對元朝設在南方的一些重要萬戶府繼續(xù)進行個案考證,從而大大深化了對元朝江南軍事鎮(zhèn)戍體制的認識。他撰寫的《宋元對峙時期的大都督》,對元初的軍事指揮體制進行了獨到的探索。項目組成員周思成《蒙元初期“漢人無統(tǒng)蒙古軍”之制發(fā)微》》、《元代軍律中的“臨陣先退者處死”芻議》、《13~14世紀蒙古人中使用鳴鏑之俗小考》也都是元代軍事制度研究的力作。
3)項目組成員在對《元典章·戶部》校釋初稿進行整理工作時,對元代社會經濟史領域的一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發(fā)表了若干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主要有吳海航《元“田令”形式構成考析》、《大蒙古國至元朝前期的僧侶賦稅寬待規(guī)則》,張國旺《元代鹽務政策演變略論——〈元典章?課程〉研究之一》、《元代軍官俸祿制度考論——〈元典章?祿廩〉研究之一》、《元代蝗災述論》,以及陳高華《元大都的燃料供應》。
4)項目組成員在進行《元典章·禮部》校釋工作時,結合相關文書條目,對元代宗教、禮制、科舉、教育、習俗等方面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發(fā)表了一批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子課題負責人陳高華發(fā)表的系列論文《元代新建佛寺略論》、《元成宗與佛教》、《再說元代大都的皇家佛寺》對元代佛教史領域的若干重要問題進行了討論。劉曉、吳志堅分別參與撰寫專著《禮與中國古代社會(隋唐五代宋元卷)》?《中國科舉制度通史(遼金元代卷)》,承擔其中元代部分的寫作,對元代禮制、科舉兩大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蔡春娟《元代大都路儒學教育》、《順州廟學碑所見元代順州儒學教育》、《元大德五年〈涿州新建廟學記碑〉的問題》對元代北方的儒學教育進行了個案探討。張帆《中國古代的本命禁忌》從元代相關史料入手,對以前學者未曾注意的本命禁忌問題進行了考察。
5)項目組成員在進行《元典章·刑部》校釋工作時,結合相關文書條目,對元代法制史領域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發(fā)表了若干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主要有周思成《早期蒙古習慣法的一個殘片:〈元史·鎮(zhèn)海傳〉中的“四射封賜”新論》、《元代刑法制度中的所謂“敲”刑與“有斬無絞”之說辨正》、《蒙元法制中的牲口竊盜罪及其賠償制度新探》。
6)項目組成員在進行《元典章·吏部》校釋工作時,結合相關文書條目,對金元時期官制、銓選等方面內容進行了研究。李鳴飛出版的專著《金元散官制度研究》填補了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受到學術界高度重視。她還發(fā)表了專題論文《金代前期散官表的發(fā)現(xiàn)及對金史研究的意義》。
7)項目組成員結合《元典章》校釋工作,對一些新發(fā)現(xiàn)的元代公文進行考釋,進而對公文中所涉問題進行探討。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黨寶!丁粗猎暧缐蹍巧剿聢(zhí)照碑〉考釋——兼論元代八思巴字的象征意義》、《黃文弼先生所獲元代漢文文書淺識》,張國旺(合撰)《明隆慶本〈休寧珰溪金氏族譜〉所收宋元明公文書考析》及劉曉《〈珰溪金氏族譜〉所見兩則元代怯薛輪值史料》。
8)《元典章》許多文書涉及到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通過對這些人物進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相關文書的形成背景和執(zhí)行情況。項目組成員在這方面發(fā)表的成果有:張帆(合撰)《元仲一即張易考——兼論元初名臣張易的幕府生涯》、陳高華《元代畫家李時事跡考》、劉曉《李承休〈賓王錄〉筆下的燕京薦福寺——兼及木庵性英與訥庵道謙》、張國旺《元代張弘略事跡考略——以張弘略墓志和神道碑為中心》、蔡春娟《元人周鍇小考》、李鳴飛(合撰)《〈析城鄭氏家塾重校三禮圖〉與鄭鼎關系略考》。
9)元朝是一個對外開放和中外文化交流活躍的時代,《元典章》中也相應出現(xiàn)了若干涉及中外關系的條目,以及一批疑難的外來語詞匯。項目組成員在元代中外關系史領域發(fā)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將對《元典章》相關文書校釋提供重要幫助。這些成果主要有:黨寶海《馬可·波羅與蒙古帝國的牌符》、《絲綢之路上的河西商品》、《察合臺汗國時期的孛羅城及其周邊》、《行在城:從馬可·波羅到哥倫布、衛(wèi)匡國》、《蒙元時代的中國西行者》、《外交使節(jié)所述早期蒙金戰(zhàn)爭》,丁超《汪大淵下“西洋”》《〈島夷志略〉是怎樣一本奇書》,李鳴飛《〈馬可·波羅游記〉中的大都城》、《順風相送——從〈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載的祈風儀式談起》、Translation of the Appointment Documents of Mongolian Officers in Dastūr al-Kātib fi Ta’yīn al-Marātib、“Zhasasun” 札撒孫 (Yasasun) in the Mongol-Yuan Period,周思成《元人詩歌中的安南出使與南國奇景》等。
10)在本項目進行過程中,項目組成員還結合自己的研究,致力于元代歷史文化的介紹、宣傳工作。張帆、陳高華分別發(fā)表的訪談錄《張帆談元朝對中國歷史的影響》、《記住元朝那些事》,以及普及性文章《蒙古族的崛起和蒙古汗國的建立》、《實事求是評價各民族的歷史貢獻》,都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