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① 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 在國內(nèi)專家咨詢會之后,大家一致認為,首席專家應在各子課題之前,專門撰寫一卷總論。經(jīng)過這幾年努力,總論書名確立為《倫理與存在—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的存在論闡釋》已經(jīng)寫作過半,這一卷力圖以把倫理與道德分別闡釋為城邦共存與個體真在兩種不同的存在方式,并通過存在論與倫理學相互奠基的關系,將倫理學真正確立為“第一哲學”;以共存?zhèn)惱淼慕y(tǒng)一性和本真道德的時代差異性闡釋道德哲學通史的譜系演變,以正義、友愛兩個總的倫理原則的相互關系結合人類歷史境遇的時代變遷,闡釋道德發(fā)展的階段特色?傊,把倫理的統(tǒng)一性和道德多樣性的思想變遷與人類歷史和社會變遷之間的關系動態(tài)地結合起來。所以,作為總論,這一卷將完成三大任務:闡釋倫理通史之貫通性的理念;倫理通史貫通性的方法;一種存在論與倫理學相互奠基的存在論倫理學的理論形態(tài)之建構。這一卷是在2014年4月出版的《正義倫理與價值秩序--古典實踐哲學的基本思路》(復旦大學出版社)的拓展和完善。
2、 第二卷《城邦倫理與美好生活--古希臘羅馬倫理思想通史考》,這是子課題1的原定計劃,改卷進展極其順利,前期成功豐富。子課題負責人章雪富教授已經(jīng)又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前期成果《古希臘哲學之精神》(2016年6月)。改卷原設計的三位作者還有石敏敏教授和鄧安慶本人,三人都有豐富的前期成果支持各自承擔的任務。目前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能夠貫徹首席專家的通史思路,即將倫理闡釋為人類的共在形式,體現(xiàn)為城邦生活之建制,道德闡釋為個人本真存在,即個人按其本性和心愿的自由生活理想。因而,前者主要是雅典的倫理哲學,后期主要是希臘化至羅馬時期的道德哲學。當然,理論上究竟如何突破原有哲學史的一些固有框架是擺在我們目前的困難所在。好在我們?nèi)说拇篌w思想是一致的。
3、 第三卷《信仰與救贖--中世紀倫理思想通史考》這是原定的子課題2的計劃。目前該計劃執(zhí)行的情況是,采集和消化了堪稱比較系統(tǒng)的中世紀哲學倫理學的二手研究資料,一手文獻主要的也收集到一些,如托馬斯.阿奎那著作的照拉丁--德文對照版,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神學哲學家著作的拉丁-德文對照版。幾個主要倫理學家的思想研究已經(jīng)在寫作之中。但目前主要的精力放在中世紀前期,我們將主要問題定位為:倫理如何以及為何走進了中世紀?以及中世紀晚期:倫理又為何以及如何走出中世紀?這一前一后之思想的打通,將為我們撰寫一部目前國內(nèi)國外均較為稀缺的《中世界倫理思想通史》開辟新的道路。我們對此充滿信心,將提供一部真正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思想的作品。
4、 第四-五卷《自由倫理與正義社會--現(xiàn)代道德譜系考》這是原來子課題3和4的內(nèi)容,計劃基本未變,有序進行,但在寫作內(nèi)容上,稍有調(diào)整,我們改變了之前基本上以國別為主的論述模式,改為以問題史和時代順序為主。題目共一個主題:《自由倫理與正義社會》,因為這是現(xiàn)代道德哲學的共同問題。但寫法上分上下兩卷。上卷即第四卷的內(nèi)容主要是四大問題史:1,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道德哲學問題史,以如何走出中世紀而喚醒現(xiàn)代意識為線索;2、新教倫理的三種形態(tài)考,同樣是以如何走出中世紀,喚醒現(xiàn)代信仰為線索;3,自然法與契約倫理問題史,這涉及到現(xiàn)代道德的論證模式的轉(zhuǎn)變和現(xiàn)代倫理的基本形態(tài)的考察。4,形而上學的道德哲學形態(tài)。下卷即第五卷,以啟蒙和反啟蒙為線索展開現(xiàn)代自由倫理與正義社會的問題史考察,主要內(nèi)容為:1、蘇格拉啟蒙運動的道德哲學譜系考;2,法國啟蒙運動的道德哲學譜系考;3,德國啟蒙運動的道德哲學譜系考,其中穿插考察反啟蒙和非啟蒙的倫理哲學思想。目前這兩卷的寫作處于分工進行階段。雖然是按照大致認同的構架進行,但要統(tǒng)一風格和貫徹統(tǒng)一思路,仍然需要理論上的整合。
5、 第六卷:《意志、價值與責任倫理--現(xiàn)代道德之批判與重建》,該卷為子課題5的內(nèi)容,主要考察19世紀后期與20世紀以批判與重建為主要任務的重大倫理學流派的倫理思想譜系,其中涉及:1、意志主義倫理學;2、價值論倫理學;3、社會批判倫理學;4;極權主義批判倫理學;5、時代批判與責任倫理學。該卷已經(jīng)完成寫作提綱的修改和確定,目前進入分工寫作階段。
6、 第七卷:《現(xiàn)象學、存在主義和后現(xiàn)代倫理》(暫定)該卷為子課題7和8的內(nèi)容,它延續(xù)的是現(xiàn)代批判的基本風向,更加傾向于極端反叛。由于現(xiàn)象學、存在主義是20世紀上半葉影響最大的哲學運動,這種影響一直延續(xù)至今,沒有衰退之象,而后現(xiàn)代更是20世紀下半頁,特別是70年代之后最有沖擊力的思潮,從倫理學入手考察目前雖然有局部、個人的研究作品,但如何作為問題史來考察,納入到通史之中,尚有不少困難。承當本卷的子課題負責人王恒教授已經(jīng)承當了相同題目的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有了通盤的考慮;其余兩位得力干將張偉教授已經(jīng)出版了關于舍勒倫理學的專著,有豐富的前期成果;曾云副教授的前期成果《意志現(xiàn)象學--胡塞爾倫理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即將出版),因此,明年整合他們?nèi)说某晒,?chuàng)造性地完成該卷的寫作,完全可以預期。
7、 第八卷:《美德與正義--當代倫理學的最新形態(tài)》,該卷為子課題10的內(nèi)容,負責人陳真教授出版了多部專著,準備非常充分。明年完成完全可期,但因內(nèi)容特別豐富,最終成果可能會分為上下兩卷出版。
②調(diào)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調(diào)研數(shù)據(jù)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國內(nèi)外學術會議
自2014年7月以來,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課題組,在國內(nèi)召開多次學術會議,各子項目負責人就其負責的項目做了階段性的項目匯報,會議同時邀請眾多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針對課題項目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寶貴意見,其中重要的有:
? 子項目負責人專題研討會暨第二屆“道德哲學高層論壇”
由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課題組共同承辦的倫理學第二屆“道德哲學高層論壇”于2014年11月23日在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召開。上海市社科聯(lián)、上海市倫理學會、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市委黨校等滬市諸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3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了會議。此次會議以“啟蒙倫理與核心價值觀”為主題,是繼去年承辦第11屆上海學術年會之哲學專場“如何塑造與世界共享的價值觀——中國大國崛起的價值前提”之后,對“我們所處時代需要塑造何種價值和新型文化形態(tài),以適應各種文明保留差異和諧共存”這一時代話題的持續(xù)思考和深切關注,也是會議申辦方——“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課題組首席專家鄧安慶教授提議此次會議主題的初衷。鄧教授認為,將這一話題持續(xù)深入地討論下去,這將是整個中國倫理學界的一件意義非凡的大事。
復旦大學的黃頌杰、鄧安慶、王金林、林宏星、高國希、朱偉等老師,同濟大學的陳家琪、郜龍寶老師,華東師范大學趙修義、朱貽庭老師,上海師范大學高惠珠、陳澤環(huán)老師,上海社科院陸曉禾老師,上海市委黨校李育書老師等就課題的相關議題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大家在討論中互相砥礪,從不同方面討論了課題內(nèi)容、課題進度等相關問題。
? 高端講座之“道德、政治和自然法”
在光華人文基金的資助下,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與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課題組和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共同承辦,著名哲學家、美國圣母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Paul Kimball講座教授(哲學系、政治學系和德語系三聘)Vittorio
G.Hosle進行了為期兩周的主題為“道德、政治和自然法”的人文基金高端講座。
Hosle教授是一位享譽西方學術界,百科全書型的知名哲學家,被人稱為我們這個世紀少數(shù)幾個在下個世紀還會被人閱讀的哲學家之一。他21歲即取得博士學位,25歲通過教授資格論文,精通十幾門語言。他的學術領域橫跨古希臘哲學、德國古典哲學、政治理論、實踐哲學、希臘悲劇、數(shù)理邏輯、環(huán)境倫理學、美學和文化研究。此次高端講座Hosle教授圍繞“道德、政治和自然法”這一主題,進行了五場系列講座,深入探討了西方政治思想的發(fā)展及道德和自然法觀念和原則的起源發(fā)展沖突等相關問題。講座吸引了一大批校內(nèi)外青年教師、青年學子、哲學愛好者的參與。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課題組與Hosle教授就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的主題,該項目在中國研究情況以及項目研究預期目標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 會議之 “惡與原罪:康德和宋明理學”
在復旦大學文科科研處“人文基金”學術交流項目的支持下,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與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課題組和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共同承辦,邀請臺灣著名學者、哲學家李明輝教授于2014年12月1日至14日為大家?guī)硭膱鲋黝}為“惡與原罪——康德與宋明理學”的精彩講座。李教授1953年出生于臺北市,先后獲得臺灣政治大學哲學學士學位、臺灣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86留學德國波恩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目前為臺灣“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暨臺灣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所”合聘教授。他還曾經(jīng)擔任臺灣大學哲學系客座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等教學、科研職位。李教授師從著名的哲學家牟宗三先生,有深厚的西方教育背景,學貫中西,先后發(fā)表多部影響廣泛的學術專著,是當今華語世界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儒家與康德》、《儒學與現(xiàn)代意識》、《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當代儒學之自我轉(zhuǎn)化》、《康德倫理學發(fā)展中的道德情感問題》(德文)、《儒家思想在現(xiàn)代中國》(德文),等。
李明輝教授和老師同學們進行了深入廣泛、卓有成效的學術交流,通過演講,將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與課題組及復旦師生分享。在四次的演講中,他分別以“康德與原罪說”、“康德的根本惡學說”、“朱子論惡之根源”、“劉蕺山論惡之根源”四個問題為核心展開討論。李教授憑借其匯通中西的學術涵養(yǎng)和哲學家的敏銳眼光,重新梳理和進一步探討了“惡的存在”這個在東西方哲學傳統(tǒng)中都舉足輕重的倫理學問題,為這個“永恒的哲學命題”提供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我院孫向晨院長、張慶熊教授、李天綱教授、吳震教授、徐洪興教授、郭曉東教授、林暉副教授、黃翔副教授等學者參加了李明輝教授的講座,并進行學術討論。
? 哲學學院學術沙龍
2014年12月2日和12月9日,哲學學院學術沙龍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與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課題組共同主辦。學術沙龍的主題是:“自然正義與文明發(fā)展的包容性”,會議首先指出,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確立怎樣的全球正義,重構何種國際政治空間,是當今世界面臨的緊迫課題之一,對于中國和世界都是至關重要的。隨后,通過對約翰·羅爾斯、托馬斯·博格和鈕斯芭姆等人的正義觀的介紹和評價,指出此三人的正義觀都缺乏形而上學的依據(jù),因而缺乏普遍適用性,提出重建新的形而上學或本體論,提倡“民胞物與”的自然正義,并通過豐富的史實材料,概括自然法的兩項原則:自保原則和親緣性原則,這兩項原則表明人對自己生命、財產(chǎn)和自由的所有權是與生俱來的自然權利,而任何損害它的行為都必須受到懲罰,強調(diào)每個人和國家都有著相同的自然權利,互惠和包容是他們的自然義務。報告的最后,佘老師通過對“歐洲”和“西方”概念歷史變遷的梳理,來說明任何文明都必須尊重和包容其他文明,才能獲得長足的發(fā)展。短暫的茶歇后,會議提出像鈕斯芭姆提出的“能力進路”的正義觀雖無形而上學基礎,但那是基于接受了當代多元主義的基礎,而且,多元主義未必會導致道德相對主義;并提出在一個日漸全球化的時代,自然正義強調(diào)的主權至上原則與世界主義是否會存在沖突,如何解決這種沖突?另外,通過自然正義建立的國際法,如何找到它的執(zhí)行者和承擔者,因為如果沒有執(zhí)行者和承擔者的話,國際法還是會流于形式,所以建議有一個符合廣義文明標準的國家集團擔負起捍衛(wèi)文明的職責,對廣義的野蠻國家有一個主動的干涉。在自由提問環(huán)節(jié),林宏星、謝晶、郁喆雋等諸位老師依次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及見解。
? 德國法哲學講座
在《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課題組的資助下,邀請兩位德國法哲學教授來復旦訪問,活動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與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課題組和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共同。會議的主題是:“法的正當性”,會議深入探討了西方法哲學思想的發(fā)展及道 德和自然法等相關問題。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課題組首席專家鄧安慶教授與Hosle教授就西方道德哲學概念及歷史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 “黑格爾法哲學研究”工作坊
該工作坊圍繞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階段性成果,即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理論著作版翻譯完成即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之際在復旦大學舉辦的專題研討會。
該活動于2015年4月29日由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課題組資助,邀請國內(nèi)法哲學研究專家趙敦華教授、韓立新教授、孫向晨教授、汪行福教授、張雙利教授就法哲學研究相關議題作相關學術報告。同時對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理論著作版的譯者,即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首席專家,就出版的后續(xù)工作,做出了細致的報告。
? 學術講座:對惡人的同感(empathy)如何可能、何以必要
2015年9月10日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課題組邀請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黃勇教授,在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舉行了題目為“對惡人的同感(empathy)如何可能、何以必要”學術報告。與此同時,作為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子項目——“中世界倫理思想研究”的學術咨詢專家,黃勇教授也對該項目的研究思路、研究主題以及目前的研究進展等相關問題,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
? 公共政治論壇:主權與干預——尋求新的世界秩
2015年6月21日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與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課題組共同主辦的系類公共政治論壇,該活動邀請了哈佛大學政治學、國際政治教授就當前國際政治形勢以及如何重建國際政治秩序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論壇吸引了眾多青年學者及學生參加。
? 學術講座:哲學如何解構宗教
2015年12月18日,應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和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邀請,該課題子項目——“中世界倫理思想研究”的學術咨詢專家,李秋零教授到復旦對該項目的研究進展進行考察,并作了題為“哲學如何結構宗教”的學術報告。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子項目——“中世界倫理思想研究”全體研究成員與會。
? 學術講座:桑德爾的公民美德概念
2016年3月9日,應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和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邀請,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哲學系副教授至復旦,作了題為“ 桑德爾的公民美德概念”的學術報告。
報告吸引眾多青年學者及復旦學子參加,
? 學術講座:從自律回歸神律?——論神圣在后啟蒙時代的復歸
2016年3月17日,應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和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邀請,該課題子項目——“中世界倫理思想研究”的學術咨詢專家,林子淳教授到并作了題為“從自律回歸神律?——論神圣在后啟蒙時代的復歸”的學術報告。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子項目——“中世界倫理思想研究”全體研究成員與會。
? 學術報告:技術倫理學何為?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倫理學教授室引進國內(nèi)技術倫理學研究專家,王國豫教授指導并參與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研究工作。2016年5月20日,王國豫教授作了題為“技術倫理學何為?”的學術報告,王教授首先提出了在技術時代技術倫理學作為一門學科 該有何擔當?隨后介紹了現(xiàn)代技術的本質(zhì)特征、技術倫理學的幾種進路以及技術倫理學如何 從可能性到可行性。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研究團隊主要研究人員與會,并參與討論。
? 學術報告:生命的從容與執(zhí)著——羅爾斯 的哲學探索
2016年3月9日,應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和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邀請,北京大學哲學系何懷宏教授至復旦,作了題為“生命的從容與執(zhí)著——羅爾斯 的哲學探索”的學術報告。報告由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首席專家鄧安慶教授主持,報告吸引眾多青年學者及復旦學子參加;何懷宏教授也對該課題的研究思路和目前研究情況,提出了寶貴意見。
? 復旦校慶報告會——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西方道德哲學通 史研究》專場
為迎接復旦大學 111 周年校慶,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文科科研處、哲學學院、 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聯(lián)合主辦了?復旦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系列學術報告 會暨校慶 111 周年學術報告會?哲學專場的講座。 講座于 2016 年5月27 日下午兩點在光華西主樓 2401 舉行,由文科科研處處長陳玉剛老師主持,文科科研 處副處長葛宏波老師、哲學學院書記 袁新老師及哲學學院部分老師和同學共20 余人參加了講座。2012 年度國家 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西方道德哲學通 史研究》首席專家鄧安慶教授,作了題為“什么是黑格爾心 目中的自然法?——法哲學原理新版譯著導論”的報告,?鄧安慶教師通過對黑格爾法哲學思想的梳理,闡述了黑格爾與自然法傳統(tǒng)的關系,闡明 黑格爾走出主觀意識的框架,從實體性立場出發(fā)來解釋法的路徑以及黑格爾批判自由主義自 然法傳統(tǒng)的原因,并指明有機體國家理論可能是現(xiàn)代國家值得追求的一種理論。
? “復旦-哈佛-紐約國際政治哲學:正義”研討會
2016 年7月2日至7月3日,“復旦-哈佛-紐約國際政治哲學:正義”?研討會在復旦大學 光華樓成功舉行。 會議于7月2日上午九點正式開幕。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孫向晨教授出席了開幕式并 致辭。他首先對參加本次論壇的各國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同時預祝本次會議圓滿成功。出席 本次會議的學者有 18 人,分別來自世界不同的國家或地區(qū)(美國、西班牙、德國、意大利、 印度、澳大利亞、新加坡、中國、臺灣、香港等)。各位學者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fā),對正 義(特別是全球正義)這一話題下的諸多問題進行了深刻反思,并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會上 與其他與會者共同分享。 會議采用主題報告和問答形式對每位學者的發(fā)言進行了深入探討,各方學者在自己的立 場上對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了激烈而富有成效的討論,達到了熱烈而和諧的氣氛。會議分為 上午和下午共四個部分,每部分由兩位學者的主題報告以及相應的問答環(huán)節(jié)組成。來自哈佛 大學的 Mathias Risse 教授、倫敦政經(jīng)學院的 Laura VALENTINI、英國約克大學 Martin O’NEILL、德國科隆大學的 Wilfried HINSCH、香港大學 Yvonne CHIU 副教授、紐約大學Rahul SAGAR 教授、復旦大學的白彤東教授等分別作了主題報告。
③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成果發(fā)布會、《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陡寮安捎们闆r等)
自2014年7月來,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截至目前,該課題已組織大型學術研究會(50人以上)4次,小型會議若干次,想過學術成果均在全部核心刊物上發(fā)表。除此之外,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也著力通過搭建各種學術平臺,發(fā)表和刊登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其中重要的有:
? 創(chuàng)建專業(yè)學術期刊《倫理學術》,設置專欄刊發(fā)項目成果
以鄧安慶主編的《倫理學術》為平臺,建立國際倫理學合作研究與交流的陣地,專門設置專欄:刊發(f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項目成果。目前本刊物學術委員和主要專欄作者的,包括了國內(nèi)外相關的一流專家。如:李文潮、萬俊人、郭齊勇、黃裕生、黃勇、林遠哲、廖申白、陳家琪、姜新艷、Rainer Forst、Heiner F. Klemme、Klaus Vieweg等。
? 創(chuàng)建微信公眾號《西方倫理學評論》,刊發(fā)項目成果及項目進展信息等
?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理論著作版出版研討會
圍繞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階段性成果,即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理論著作版翻譯完成即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之際在復旦大學舉辦的專題研討會。該活動于2015年4月29日由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課題組資助,邀請國內(nèi)法哲學研究專家趙敦華教授、韓立新教授、孫向晨教授、汪行福教授、張雙利教授就法哲學研究相關議題作相關學術報告。同時對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理論著作版的譯者,即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首席專家,就出版的后續(xù)工作,做出了細致的報告。
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⑤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
1、 首席專家的整體思路如何同各卷子負責人協(xié)調(diào)。
2、 因項目大,子課題多,加之各分卷負責人各自承當大量科研和行政事務,項目進程比預期相對比預期晚。
二、研究成果情況
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自2014年7月以來,取得許多學術成果,其中已出專著3本,譯1本,論文集1本,論文和譯文40余篇。其中,代表性的有,
? 《啟蒙倫理與現(xiàn)代社會的公序良俗—德國古典哲學的道德事業(yè)之重審》,鄧安慶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
本書是國內(nèi)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子課題階段性成果。是第一部對德國古典哲學中的倫理思想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專著。該研究揭示了德國古典哲學中的實踐哲學框架,尤其是倫理學作為第一哲學這個一直隱含的哲學主題,并以此來重審現(xiàn)代性的困境,尋求現(xiàn)代的出路。作者將德國古典哲學的倫理思想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即把它放在整個西方現(xiàn)代性(包括現(xiàn)代性危機在內(nèi))背景之下,作為對現(xiàn)代倫理價值及其規(guī)范基礎的奠基與確證、改造與完善、糾偏與超越、最終為現(xiàn)代人的生活意義尋找倫理家園、確立現(xiàn)代社會之公序良俗的思想進程來研究。對此,國內(nèi)知名學者楊祖陶教授評價,“這部書稿是對從萊布尼茨到黑格爾的這段以德國古典哲學為主的倫理學思想的系統(tǒng)研究。這一研究以“實踐哲學”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內(nèi)在特質(zhì)和在德國古典哲學中占優(yōu)先地位的觀點出發(fā),而以德國古典倫理學從倫理的自然狀態(tài)向著倫理—政治共同體狀態(tài)的發(fā)展為線索步步深入展開的。這樣的研究在我國、甚至某種程度上在國際都是獨創(chuàng)性的! 本書還對德國古典哲學中謝林和施萊爾馬赫的哲學及其倫理學思想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國內(nèi)學術界對這兩個哲學家的研究是相當薄弱的,這本研究專著在翻譯謝林、施萊爾馬赫和黑格爾著作的基礎上,著重以啟蒙倫理為主線,把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和新教倫理作為現(xiàn)代倫理的前提,把萊布尼茨的啟蒙哲學和倫理學上的神義論作為德國現(xiàn)代道德事業(yè)的“第一浪潮”,揭示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倫理學思想所面臨的思想前提和現(xiàn)代處境,呈現(xiàn)了啟蒙倫理的歷史軌跡。為了進一步展示出啟蒙倫理的內(nèi)在問題、內(nèi)在結構、內(nèi)在反思和自我批判的進程,在當今反啟蒙浪潮日益高漲的精神處境中,并試圖確立和貫通一種評價倫理觀念和思想的方法論:即倫理觀念和世界社會歷史文化變遷的互動互勘。 本書中諸多觀點,都是重要的學術創(chuàng)新,如:以“實踐哲學”在德國古典哲學中占優(yōu)先地位為出發(fā)點,以德國古典倫理學從倫理的自然狀態(tài)向倫理—政治共同體的發(fā)展為線索,并對國際學術界有關“啟蒙倫理”的三種思潮作出回應的項目設計。對萊布尼茨《單子論》的從實體論形而上學推演出實踐形而上學—倫理學的解讀?档碌母绨啄崾降母锩粏问钦J識論上的,而更主要的是形而上學范式的變革,即以實踐的形而上學取代實體論的形而上學。關于費希特最早提出了一種主體間性倫理學的見解。開創(chuàng)性的深入發(fā)掘和研究了施萊爾馬赫和謝林的倫理學思想及其對“啟蒙倫理”的“糾偏”。對黑格爾關于市民社會作為經(jīng)濟—政治共同體對于倫理理念之實現(xiàn)的意義的分析和論斷。如此等等。所有這些,都是重要的學術創(chuàng)新,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它們將為后續(xù)的研究開辟出新的道路和奠定新的基礎。 該書出版之后,引起學術界極大關注,其中,我國著名哲學史家楊祖陶教授為此書專門作序,并在《博覽群書》2013年11期發(fā)表書評,高度評價這部書所作的原創(chuàng)性研究,近期該文又被收錄于:楊祖陶、肖靜寧著《哲學與人生慢記》,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69-475頁。臺灣《哲學與文化月刊》(國際A&HCI權威來源期刊)也在2016年第2期發(fā)表劉作博士的書評,高度評價該書是國內(nèi)德國古典哲學的少有的創(chuàng)新研究。
? 《分析進路的倫理學范式批判》,鄧安慶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評論,2015年4月
文章是國家重大課題《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批準號:12&ZD122)階段性成果,文章《分析進路的倫理學范式批判》發(fā)表在《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5年第4期 第4-13頁; 分析進路的倫理學研究是20世紀語言學轉(zhuǎn)向在倫理學中的突出成果,對于澄清倫理學話語的語義,明確倫理學的學科性質(zhì)和論說方法,起到過重要作用。但是,隨著邏輯實證主義拒斥形而上學和走向徹底經(jīng)驗主義,就使得分析進路的倫理學越來越在追求所謂的科學性進程中失去哲學的面目,道德碎片化日益明顯,倫理學理論也日益被分門別類地在非常狹隘卻也明晰的范圍內(nèi)得到表述,這種狹隘性和碎片化使得當代道德哲學已經(jīng)無法承擔在復雜現(xiàn)代性面前重建已經(jīng)失序的倫理秩序的時代使命。因此該文發(fā)起了對分析倫理學的總體批判。 文章指出,倫理學的范式轉(zhuǎn)換,不僅與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方向與目標密切相關,而且與哲學本身的奠基原則直接關聯(lián)。就奠基原則而論,哲學經(jīng)歷了以本體論為第一哲學的古典形態(tài),以知識論為第一哲學的近代形態(tài),在當代出現(xiàn)了以“倫理學為第一哲學”的第三形態(tài)。然而恰恰是這第三形態(tài),無論是哲學本身還是倫理學范式本身,出現(xiàn)了不甚清晰、需要我們加以辨析的深處理論難題。文章雖然批判了分析進路的倫理范式,既非對“分析的倫理學”全盤否認,也非認為語義分析不重要,而是認為脫離社會文化的交往語境、摒棄了哲學的存在論根基,而對倫理學語言單純進行語義的邏輯分析,必然是個“自敗的事業(yè)”。我把這個“自敗的事業(yè)”或者說“分析倫理學之范式”的源頭追溯到摩爾,并從邏輯實證主義的首領石里克對摩爾倫理學的批判來尋求這一倫理范式的內(nèi)在批判的理論資源。實際上,自從上世紀70年代西方哲學出現(xiàn)“實踐哲學轉(zhuǎn)向”之后,倫理學雖然與政治哲學一起成為哲學中的顯學,但是,正如任何“顯學”都是由對自身的內(nèi)在批判而成就其“顯學”的地位一樣,倫理學之在當代成為“顯學”,乃至發(fā)出了成為“第一哲學”的呼聲,本身就內(nèi)涵了對自身的內(nèi)在批判。這一內(nèi)在批判就是對以“語言哲學轉(zhuǎn)向”之后所形成了“分析倫理學”和“元倫理學”的內(nèi)在批判。這種內(nèi)在批判的聲音,不能因為中國需要有分析哲學之精神,需要加強語義的邏輯分析而故意遮蔽。這是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所以,拙文作為中國學者首次做出的對分析進路的倫理學范式的內(nèi)在批判之嘗試,無疑有許多不完善、不精準之處,但激起的是我們對倫理學范式乃至哲學范式之于人類新的文明形態(tài)的理論探索。 文章自去年底發(fā)表以來,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已經(jīng)引發(fā)學術同行的熱情研討,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6年第2期開辟了《分析進路的倫理學范式:意義、問題與出路》的大型專欄,深入討論該文涉及的問題?l(fā)了馮平教授《分析進路倫理學的意義———為摩爾辯護》、汪行福教授《如何走出分析進路倫理學范式的限制?》、郝兆寬教授《概念實在論框架下的倫理學》、王金林教授《存在論為倫理學奠基?》、孫向晨教授《要害在于走不出個體主義的語境》近三萬字的學術討論;《哲學動態(tài)》2016年第3期發(fā)表張慶熊教授的《在“可實證”與“不可說”之間的價值——對“分析進路的倫理學范式的思考》,為鄧安慶的論文做了非常專業(yè)化的辯護;《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6年第2期發(fā)表羅亞玲的《倫理學的背后——對”分析進路的倫理范式批判“之批判》;陳真教授即將在《哲學動態(tài)》2016年第7期發(fā)表《分析進路的倫理研究范式之辯護》。同時,《新華文摘》2016年第6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第3期都已經(jīng)全文轉(zhuǎn)載此篇文章。 能引發(fā)如此之多的學術反響和回應的論文是不多見的。隨后必將更加深入地得到討論。
? 《倫理學術》,鄧安慶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9月
《倫理學術》第一輯,已交付上海教育出版社,將于2016年9月正式出版。第一輯主題:現(xiàn)代政治倫理與規(guī)范秩序的重建,直接回應和思考現(xiàn)代政治倫理與規(guī)范秩序重建這一時代問題。作為首篇論文,我們發(fā)表的是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政治學和哲學教授、萊布尼茨獎獲得者佛斯特(Reiner Forst,1968--)和法學理論、刑法學教授君特(Klaus Günther,1957--)合寫的《規(guī)范秩序的形成—一個跨學科研究綱領之理念》,探討的就是如何在正當性敘事中開辟出一個關于正當性理由之間的辯護和商談空間,以化解當前全球化引發(fā)的現(xiàn)代規(guī)范秩序崩塌之后的劇烈沖突和斗爭,以期找到重建現(xiàn)代規(guī)范秩序的路徑。 該文的重要性在于,它讓我們了解了一個德國精英學術團隊,在重建規(guī)范秩序上組建的跨學科研究的最新思想努力!耙(guī)范秩序研究”也將是我們《倫理學術》長期致思的一個重要領域。在《現(xiàn)代政治倫理研究》專欄里,本期發(fā)表了上海師范大學樂小軍副教授的“惡與現(xiàn)代倫理的困境”和河南大學陳聯(lián)營副教授的《馬基雅維里論政治腐敗》。前者以漢娜.阿倫特關于“根本惡”和“惡的平庸性”之思考為切入點, 與其說是揭示了惡的現(xiàn)代困境,不如說是闡釋了“規(guī)范倫理”的困境,一個嚴格遵循規(guī)范的現(xiàn)代人,卻完全可能就是艾希曼那樣的罪人:盡職盡責地遵守職業(yè)規(guī)范,卻因不能思想而變得平庸,因平庸而犯下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這一困境本身要求我們重新思考規(guī)范的有效性和思想自由作為行動的道德基礎之意義;后者的意圖在于通過對馬基雅維里關于政治腐敗的論述,提供一種區(qū)別于自由主義解決方案的更多共和主義色彩的醫(yī)治政治腐敗的方法。對于時下的我們而言,馬基雅維里關于政治腐敗的見解當然不僅深刻有趣,切中時弊就夠了,我們還想更多地思考,他心目中的羅馬共和國自由政體的“初心”,是否真的可以在“腐敗透頂?shù)牡胤健蓖ㄟ^輔之以更大的暴力,帝王般的鐵碗,以絕對超常的權力而被重新喚醒,以換來古老邦國的繼續(xù)與新生?【存在論與倫理學研究】是我們《倫理學術》將要常設的一個專欄,致力于打通存在論與倫理學相互奠基之關系,唯如此,倫理方為哲學之學術。本期欄目推出的是曾任尼古拉.哈特曼關門弟子的約瑟夫·施塔馬赫(Josef Stallmach,1917-1995)的一篇紀念文章,他曾是德國美因茲大學哲學系經(jīng)院哲學和教育學的雙職教授,對形而上學問題史有精到的研究,尤其1987年出版的《自在存在與存在領會:尼古拉·哈特曼與馬丁·海德格爾的本體論新道路》是目前所能見到的對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兩位馬堡大學同事尼古拉.哈特曼和馬丁.海德格爾在存在論上開辟出來的兩種不同的“新道路”做出的最詳盡的比較研究。而在我們這里所刊登的這篇文章中,施塔馬赫對哈特曼本體論哲學百年影響史”的獨特回顧和評論,為我們了解哈特曼的“本體論之亮光”打開了一扇窗戶!秱惱韺W術》也將常設一個【描述倫理學】專欄,以記錄、回憶和敘述我國歷史與現(xiàn)實中豐富多彩的倫理生活,以抵抗對我們身處其中并一直在塑造我們身心的傳統(tǒng)倫理生活的遺忘。本期刊登的是陳家琪教授對1976年他作為監(jiān)獄犯人監(jiān)管者所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的回憶:毛主席逝世了,當時所有國人都情不自禁個地傷心痛哭,犯人作為自然人當然也“自然地”在哭,但作為犯人監(jiān)管者的哭和犯人的哭表現(xiàn)出兩種完全不同的樣態(tài):前者哭,但不能讓“敵人”(犯人)看見自己在哭,“這似乎是一條鐵的紀律”;后者哭得淚流滿面,卻似乎“比賽似地在看誰哭得更厲害,哭聲由小到大,愈演愈烈,終于達到聲震屋宇的地步!庇谑窃谶@個監(jiān)獄便出現(xiàn)了一個至關重要、但又誰都解決不了的難題:“犯人能不能舉行或參加吊唁活動,犯人們能不能哭?”這種情感與理性、本性與紀律、人之常情與斗爭政治之間的激烈沖突,為我們提供了一幅活生生的倫理沖突的真實畫面。 【國際學術前沿】我們發(fā)表了三位教授的文章分別研究康德、黑格爾和奧古斯丁的論文。第一篇是德國哈勒大學教授、著名的《康德研究》雜志主編之一的克勒梅(Heiner.F.Klemme)反駁兩位美國著名教授對康德倫理學的誤解,他們把康德對理性自我指涉(self-referential)的批判等同于自律概念,克勒梅教授通過指出他們的理由是不可信的而說明了,在康德那里,實踐理性和理論理性的共同原則不是定言命令,而是反思性的判斷力。鑒于美國哲學家對德國古典哲學的影響力在我國越來越大,我們呼吁,在參考當代著名學者的研究時更應該關注德國本土專家對德國哲學的研究,可能更加靠譜。 第二篇是德國耶拿大學哲學系主任菲威格(K.Vieweg)教授研究黑格爾行動概念的大作,他不僅僅把黑格爾實踐哲學的行動概念從《法哲學》的形式法主體、道德主體和倫理主體三個層面上展開,而且同時參照黑格爾《美學講演錄》對藝術作品的解讀,展開黑格爾行動概念的更為豐富的層面,以期從整體上重構出黑格爾的行動理論。有意思的是,他也指出了當代美國著名黑格爾專家 羅伯特?皮平(Robert Pippin)和 米切爾?夸特(Michael Quante)對黑格爾實踐哲學的研究缺乏新意。第三篇發(fā)表的是我們復旦大學哲學系的系友、現(xiàn)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的黃勇先生對奧古斯丁晚年思想研究的文章,雖然它是1994年作者提交給邁爾斯(Margaret R. Miles)教授在哈佛神學院的奧古斯丁研討班的論文,但由于國內(nèi)奧古斯丁研究相對落后,該文提出的獨到見解依然可以算作是“前沿思想”:即認為奧古斯丁晚年對城墻(法律及政治制度)持悲觀態(tài)度,而對“公民”(因共愛的對象而凝聚在一起的人們)相當樂觀。他強調(diào)神圣恩典,但并不同時否定人類的自由和自律,而只是為了克服人類的傲慢!局袊鴤鹘y(tǒng)倫理學研究】欄目中,本期發(fā)表了三篇文章,雖然都在強調(diào)中國哲學的民族特色,但實際上都在不同程度地進行“比較哲學”的探索,第一篇是華東師范大學的陳衛(wèi)平教授論中國哲學之“道”,第二篇是美國 Redlands 大學姜新艷教授論述“儒家之禮”,第三篇文章是臺灣國立臺中科技大學的黃麗娟副教授論儒家道德實踐的方法及其困境。三文均富新意,值得我們深思。【新書評論】欄目,本期評介的是納斯鮑姆的《正義的前沿》一書。納斯鮑姆的哲學正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和喜愛,《正義的前沿》也被翻譯成德文和中文等等非英文出版,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系朱慧玲副教授作為該書的中文譯者之一,對納斯鮑姆的思想有深入的研究,她的“評論”,實際上是基于對納斯鮑姆及其批評的對象羅爾斯的正義理論的深入研究而做出的“批評”,而非“介紹”,尤其是對納斯鮑姆“能力進路”的正義理論對羅爾斯正義論“三個未決問題”的討論,堪稱前沿領域內(nèi)的“高端對話”。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