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儀禮·鄉(xiāng)射禮》復原性拍攝完竣

2017年06月26日14:54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由清華大學歷史系彭林教授主持的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儀禮〉復原與當代日常禮儀重建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鄉(xiāng)射禮》實驗性復原的拍攝,經過二十余天的緊張工作,近日于河北大廠完成。

《鄉(xiāng)射禮》是儒家經典《儀禮》中的一篇,記述周代在州的學校(州序)舉行射箭比賽的全過程。比射是中國最古老、最具群眾性的賽事。鄉(xiāng)射禮興起的時間,與古希臘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年代相當,甚至更早。鄉(xiāng)射禮有固定的賽場、三種不同長度級別的射道,有與今日的裁判、教練、記分員、報靶員等相應的全部角色,具備了嚴格意義上的體育比賽的所有要素。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鄉(xiāng)射禮還融入了修身進德、內省反觀、禮樂雙修等人文內涵,成為獨具中華特色的“君子之爭”。既保留了競技比賽的特點,又超越了單純較量體能的狹隘范疇,成為“完人”教育的重要形式。對于善化鄉(xiāng)風民俗,具有重要意義。王陽明曾撰作《觀德亭記》,精辟闡述鄉(xiāng)射禮何以能觀德,以及如何通過比射涵養(yǎng)心性、體悟為學與做事業(yè)的道理。周代的鄉(xiāng)射禮綿延千年,直到道光二十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才因經費缺乏而停止。鄉(xiāng)射禮在明代傳入朝鮮、日本之后,被認為是富于哲學內涵的“弓道”,至今深受社會各界喜愛。

這次對《鄉(xiāng)射禮》復原的最大特色是學術性強。課題組以精讀文本為基礎,充分吸收歷代學者的研究成果,結合考古出土資料,對涉及《鄉(xiāng)射禮》的幾乎所有方面,如宮室、服飾、器物、俎豆、弓矢、楅旌等,做深入的實驗性復原研究,如服飾的用料、染色、樣式、裁剪等均反復實驗;弓,則是按照《考工記》的記載如法制作;庭院中的兩條道路,按照陜西岐山云塘周代遺址出土的鵝卵石紋樣鋪設。其主要意義如下:

首先,乾嘉學派已將《儀禮》的文本研究推向極致,再難深入。如今完整復原文本,每個細節(jié)都落到實處,由此發(fā)現(xiàn)許多乾嘉禮家的盲點,走出了《儀禮》研究的新徑,課題組已寫出十馀篇相關研究論文,對文本的研究大為深入。

其次,實驗性復原,為解決某些純文本研究難以斷定的問題找到了出路,如門塾制度,過去學界普遍認為一門有四塾,每塾的格局均有堂、房、室。如今的復原研究表明,這種制度根本不可能存在。又如“堂深”的長度久訟不決,但放到州序現(xiàn)場來考察,是非立判。而射手戴的扳指與文獻記載的“韘”如何配合使用,許多傳統(tǒng)射箭的研究者普遍感到迷惑,這次復原中已得到比較圓滿的解決。

第三,課題組在深入閱讀文本的基礎上,繪制出近700幅標識行禮者所在位置的圖,又連續(xù)10天在地面進行模擬走位,再利用電腦的FLASH技術制作了《鄉(xiāng)射禮》的行進式動漫軟件,接著完整地做了《鄉(xiāng)射禮》的黑白片拍攝,最后才投入彩色片的正式拍攝。課題組不少研究生通過這一過程成為熟知《鄉(xiāng)射禮》的青年后勁。

目前,《鄉(xiāng)射禮》已進入后期制作,將剪輯為繁、簡兩種版本。簡本供廣大文史愛好者學習、觀摩。繁本供學術研究之用。為了方便學者,繁本附有交互平臺,但凡有學術界有爭議之處,均可檢索到不同說法的出處。

最后要提及的是,本片的制作,將改變世界對中國古代體育運動的陳舊認識。國際射箭聯(lián)合會公布的資料認定,世界上最早的射箭比賽是14世紀由英國人首創(chuàng)。事實證明,至遲在公元前8世紀的中國,早已出現(xiàn)規(guī)范的射箭比賽;它將繼蹴鞠證明足球運動起源于中國之后,再次證明中國是世界射箭比賽的發(fā)祥地。以此為基礎,我們擬與有關部門合作,將“鄉(xiāng)射禮”申遺。

(課題組供稿)

(責編:實習生、李葉)
湖口县| 兴和县| 泾源县| 滦南县| 唐山市| 四子王旗| 福安市| 开化县| 鹤庆县| 宁波市| 兰考县| 德庆县| 微山县| 潢川县| 陕西省| 沐川县| 长泰县| 乐都县| 沈丘县| 法库县| 永康市| 连平县| 黑水县| 吴旗县| 侯马市| 怀柔区| 辽中县| 湘潭市| 百色市| 北辰区| 广饶县| 石渠县| 克拉玛依市| 张北县| 通榆县| 法库县| 蒙自县| 高阳县| 唐山市| 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