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wǎng)站入口

站內(nèi)搜索

楊麗娟:“蘇俄通訊”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2017年07月19日08:04來源:光明日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原標題:“蘇俄通訊”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世紀上半期中國的‘蘇俄通訊’研究”負責人、揚州大學副教授

【研究心得】

“蘇俄通訊”,是指20世紀上半期中國作者在蘇俄實地采訪考察后,撰寫的有關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軍事外交、社會生活諸方面最新動態(tài)的報道文章和著作。據(jù)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20世紀上半期中國作者的“蘇俄通訊”約有280篇(部),這些通訊在當時國內(nèi)媒體上刊出,為正確認識蘇俄提供了新鮮信息,在中國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是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中國乃至世界的最重大事件之一。其傳播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展開:文本傳播和口頭傳播。而“蘇俄通訊”整合了前述兩種模式:一方面,“蘇俄通訊”由黨派創(chuàng)始人、政府官員、大學教授、知名編輯記者及勞工作者著成,它們是馬克思主義在蘇俄的新聞性文本的解讀,激發(fā)了人們走俄式革命建設道路的信念;另一方面,作者們無一例外地實地踏訪了蘇俄,通過耳聞目睹與內(nèi)化思索,形成了自己的“社會主義觀”與“蘇俄觀”,歸國后采用演講、交談等方式,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與蘇俄經(jīng)驗的精準傳播。從歷史時段上看,“蘇俄通訊”產(chǎn)生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階段,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作為這一時期中國人在社會主義“試驗場”蘇俄的親歷之作,“蘇俄通訊”本質(zhì)上不能以普通新聞通訊作品等閑視之,而應看到文本背后的政治傳播意涵。無疑,它們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原始文獻,能夠為拓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研究邊界,提供豐富而新鮮的研究史料和獨特的理論視角。

為拓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提供新史料。中國“蘇俄通訊”皆非無關痛癢、事不關己的浮泛之作,即便是普通旅行者在行走、描摹蘇俄之時,胸中跳動的都是一顆“中國心”,思考的是中國革命與社會發(fā)展的前途命運。研讀他們的“蘇俄通訊”,可以看到在20世紀不同年代,中國人紛紛去俄尋找有關中國革命與建設的“秘方”。如:20世紀20年代尋找建黨、建軍的方略,30年代尋找“國家建設”與“根據(jù)地建設”的方略,40年代尋找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國際支持與“建國”的方略。這種不同年代不同主題尋找蘇俄經(jīng)驗的過程,亦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作者們用凝結形成的中國思想、中國方案及中國策略,施行于革命與建設的實踐,有力地推動了中國革命向前發(fā)展。

為拓展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提供新史料。“蘇俄通訊”是時代的記錄。這些蘇俄觀察之作,盡管作者身份、視角等不同,刊發(fā)的內(nèi)容和媒體亦相異,但是作品解決了當時國內(nèi)讀者極為關心的“蘇俄是什么”“蘇俄怎么樣”“中國怎么辦”“世界發(fā)展方向是什么”等時代命題!疤K俄通訊”及時報道了蘇俄不斷轉換的時代主題:20世紀20年代集中報道了新經(jīng)濟政策、電氣化運動,進入30、40年代,蘇俄國家政權日趨穩(wěn)固,“五年計劃”“合作化”“教育改造”等成為通訊報道的主旋律。在社會主義實踐中蘇俄共產(chǎn)黨提出了列寧主義,30年代后又逐漸形成了斯大林模式。這些新的經(jīng)濟文化現(xiàn)象及先進理論成果,先后進入中國作者的采訪視閾。由于先天的理論優(yōu)勢,屬于共產(chǎn)黨陣營的通訊作者報道蘇俄的成績最為突出。黨的早期創(chuàng)始人、領導者如陳獨秀、李大釗、瞿秋白等人,以及黨的早期骨干分子如鄧穎超等人,行走蘇俄前飽讀馬克思主義著作。蘇俄的社會現(xiàn)實,給他們提供了鮮活的時代話題與思索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底本”。他們的“蘇俄通訊”不僅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重要歷史文獻,也成為解讀早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蘇俄情結”的重要文本之一。通過研究他們的“蘇俄通訊”,可以了解早期共產(chǎn)黨人對蘇俄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社會主義國家形象的塑造、對“資”“社”兩制并存時代命題的提出與解答,以及對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深入思考。此外,不少文化學者、民主人士,如鄒韜奮、茅盾、郭沫若等人皆是博學之士,學貫中西,他們往往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高度看待蘇俄,思考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他們的觀點常常與共產(chǎn)黨人的觀點不謀而合。因此,他們的“蘇俄通訊”記錄了蘇俄社會的時代足音,亦記錄了自己對中國及世界發(fā)展前景的時代追問。

為拓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提供新史料。十月革命勝利后,蘇俄共產(chǎn)黨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普及教育。與此同時,為滿足實踐與民眾的需要,蘇俄革命領袖列寧、斯大林等人也抓緊進行理論創(chuàng)作。斯大林的《列寧主義的基礎問題》被人民尊稱為“面包”。20世紀上半期中國的“蘇俄通訊”對馬克思主義在蘇俄大眾化的過程、經(jīng)驗進行了“層累式”宣傳,啟示人們,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從來就是一個過程,既有宏觀的制度與思想的大眾化,也有微觀的普通人群心理認同和民眾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折射;既有領袖人物的示范引領,也有大眾媒體的滴灌普及。作為執(zhí)政黨的共產(chǎn)黨,首先要加強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主體責任,同時要不斷推出大量“接地氣、冒熱氣”的馬克思主義宣傳作品,增強馬克思主義的吸引力。

總之,“蘇俄通訊”反映了當時國內(nèi)民眾對社會主義蘇俄、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較為實際的認識。由于種種因素,這種認識的“高度”有所不同,“態(tài)度”亦各有差異,但從“蘇俄通訊”的主體內(nèi)容與宣傳基調(diào)上看,它們大都主張把馬克思主義“蘇俄版”經(jīng)驗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從這一視角觀察,20世紀上半期的中國“蘇俄通訊”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了獨特貢獻。

(責編:李葉、程宏毅)
河源市| 合作市| 嘉祥县| 泰宁县| 松原市| 栾城县| 专栏| 龙江县| 广饶县| 江门市| 泽州县| 穆棱市| 湟源县| 兴国县| 外汇| 新乡县| 南陵县| 六盘水市| 郴州市| 安康市| 通州区| 昌黎县| 道孚县| 山东省| 屏南县| 玉环县| 彭州市| 砚山县| 大兴区| 山东省| 桐城市| 大余县| 宣化县| 承德县| 五指山市| 黑水县| 凤阳县| 东莞市| 定西市| 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