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wǎng)站入口

站內搜索

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整理與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7年12月08日10:23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 研究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課題“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整理與研究”自從2015年11月立項以來,按照課題申報總體思路與要求,積極穩(wěn)妥展開文獻整理與研究。本課題是在東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框架下,對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進行整理與研究,既要從文獻學的視野下對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的代表性文獻進行翻譯整理,形成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的基本目錄、主要代表著述,又要在文獻整理基礎上展開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研究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基本特征,把握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對推進馬克思主義美學所做出的獨特貢獻,尤其在馬克思主義實踐美學、現(xiàn)實主義美學、美學現(xiàn)代性、符號學美學以及藝術門類美學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貢獻。截止2017年7月,本課題組完成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目錄整理完成80%左右,翻譯代表性文章10余篇,著述搜集超過10,000種,課題組研究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在國內外發(fā)表相關論文40余篇。各子課題研究順利展開,在文獻目錄、翻譯整理與具體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為進一步進行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文獻整理與科學研究工作奠定了較好基礎。本課題負責的網(wǎng)站建設“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力,“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建設具備了一定的基礎。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首席專家傅其林組稿的《中外文化與文論》(CSSCI來源集刊)專輯“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整理與研究”順利出版,刊發(fā)課題組成員27篇研究論文和4篇譯文。本專輯的作者大多系“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整理與研究”課題組成員,一些學者已經(jīng)對相關美學命題展開了開拓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除國內哲學界、美學界、文藝理論界學者之外,本專輯還翻譯了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家的代表性文獻,如捷克斯洛伐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美學家施陶爾(Ladislav ?toll)的《直面現(xiàn)實》、南斯拉夫的拉西諾夫(M.Rasinov)的文章《透過馬克思主義棱鏡的巔峰主義》,還聯(lián)系澳大利亞、匈牙利研究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學者,翻譯了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倫德爾(John Ruundell)研究匈牙利著名馬克思主義美學家赫勒(Agnes Heller)的論文《阿格妮絲.赫勒:現(xiàn)代性、美學與人類條件》 。匈牙利羅蘭大學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美學研究學者謝波納爾(Tamás Scheibner)最新論文《匈牙利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導論》,首次在本專輯以漢語翻譯文本刊發(fā)。傅其林的文章《中國學界對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主要梳理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哲學界和文藝美學界對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進行文獻整理的重要進展,突出中國學界在此領域所取得的標志性成果。論文認為,中國學界形成了有關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的較為翔實的資料文獻,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一些成果已經(jīng)融匯到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美學的建構之中,這些成果為進一步系統(tǒng)全面整理與研究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選入本專輯的論文主要從東歐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與文化理論、東歐馬克思主義現(xiàn)實主義美學、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現(xiàn)代性思想研究、東歐馬克思主義符號學和東歐馬克思主義藝術美學五個核心命題展開,可以借此管窺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基本面貌。東歐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與文化理論有從多元性與微觀性來探討布達佩斯學派文化理論的范式特征,有分析盧卡奇政治文化思想的民主意蘊與倫理追求,也有探討東歐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對哲學文化的理解,也有總結南斯拉夫實踐派的文化批判理論,還有論述波什尼雅克社會主義宗教文化哲學問題以及文化工業(yè)批判。東歐馬克思主義現(xiàn)實主義美學涉及到捷克斯洛伐克馬克思主義美學家施陶爾現(xiàn)實主義美學、科西克的現(xiàn)實主義文藝理論、波蘭著名馬克思主義美學家斯特凡?莫拉夫斯基的現(xiàn)實主義美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伊琳娜?沃伊納爾的美育思想、匈牙利盧卡契的現(xiàn)代主義文學批評的美學理據(jù)及其深層訴求等,可以見出東歐馬克思主義對現(xiàn)實主義美學探索的一些價值。東歐馬克思主義涉及深刻的美學現(xiàn)代性思想,本專輯的文章探討了匈牙利著名哲學家阿格妮絲.赫勒的現(xiàn)代性、美學與人類條件的復雜關系,思考她關于現(xiàn)代性場域下的悖論與超越的洞見,反思她的后現(xiàn)代理論基礎,也涉及到匈牙利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瓦伊達小資產(chǎn)階級批判的文化維度。 東歐馬克思主義符號學專欄的文章研究了波蘭音樂美學家卓菲婭.麗莎的馬克思主義音樂符號學、亞當?沙夫的結構觀,匈牙利赫勒的作為“文化話語”的文化以及匈牙利文化理論家馬爾庫什的語言范式理論及其文化現(xiàn)代性批判。專輯最后是東歐馬克思主義藝術美學, 文章有論析南斯拉夫馬克思主義美學家柳博米爾?米西奇的巔峰主義藝術理論、齊澤克“不可能物”與崇高美學、捷克斯洛伐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科西克的藝術美學思想、匈牙利電影美學家巴拉茲的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電影美學。

這些文章討論了匈牙利、南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東歐社會主義主義國家的馬克思主義美學,在文化理論、審美現(xiàn)代性、現(xiàn)實主義、符號學、藝術美學等方面做出的獨特成就,既有對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闡釋,也有新馬克思主義視野下的深入思考,體現(xiàn)出了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發(fā)展的豐富性與當代性。

首席專家組織學術專欄,在《學術交流》(CSSCI)設置“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專欄,2016年發(fā)表2期(第9期和第10期),刊發(fā)課題組成員5篇研究論文,1篇譯文;《學術交流》2017年連續(xù)刊載首席專家和課題組成員的翻譯研究文章。2016年專欄的第一篇文章《藝術何為》是南斯拉夫實踐派最著名的美學家格爾里奇(Danko Grli?)的代表性論文,發(fā)表于《實踐》雜志1966年第2卷第3期上,該文討論了現(xiàn)代技術世界與藝術的復雜關系,彰顯了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的藝術思想。第二篇文章《論南斯拉夫后社會主義藝術美學思想》主要討論南斯拉夫藝術界在20世紀70年代受到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的影響而產(chǎn)生的后先鋒藝術以及阿萊斯?艾爾雅維茨、密斯科?蘇瓦科維奇等南斯拉夫美學家的相關研究,可以窺見南斯拉夫馬克思主義藝術美學的一些新思想與新發(fā)展。第三篇文章《中國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的基本主題述評》,對國內學者研究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核心問題進行歷史性與邏輯性梳理,主要抓住日常生活美學、文化批判美學、倫理與道德美學、激進需要美學、符號美學、現(xiàn)代性美學等主題展開,認為從中國研究界的現(xiàn)狀來看,東歐新馬克主義美學研究已經(jīng)從原先的捎帶式、提及式的研究轉向了自覺的、獨立的主題研究,并構成了國外馬克思主義美學重點內容和基本框架之一,但是依然存在著研究主體力量單薄、研究對象和研究主題過于集中而不夠全面豐富等問題,這對進一步反思與推進國內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是有借鑒意義的。2017年翻譯的匈牙利語文章有《關于馬爾庫什的碎片》等3篇。

首席專家傅其林教授出版專著《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商務印書館),發(fā)表10篇CSSCI論文。其中《論盧卡奇的馬克思主義形式符號美學》,《學術交流》2016年第12期,《新華文摘》2017年第6期全文轉載;《論東歐新馬克思主義戲劇批評》,《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舞臺藝術》2016年第9期全文轉載;《東歐新馬克思主義歌劇合法性闡釋》,《社會科學家》2016年第1期。首席專家傅其林與子課題負責人倫敦大學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Galin Tihanov關于東歐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英文對話(East European Marxist literary theory),發(fā)表在《外國文學研究》(A&HCI)2016年第5期,中文譯文發(fā)表在周啟超主編的《外國文論與比較詩學》第三輯(2016)。

課題事項變更,增加外籍課題組成員5人。Tamás Scheibner,匈牙利人,博士,羅蘭大學文化研究與匈牙利文學所副教授。Franti?ek A. Podhajsk?,捷克人,博士,捷克科學院斯拉夫語文學研究所,研究捷克馬克思主義文論。Peter Steiner,捷克人,博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研究東歐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Peter Beilharz,澳大利亞科廷大學教授,研究匈牙利布達佩斯學派。Sian Supski,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助理教授,研究匈牙利布達佩斯學派。增設子課題六“東歐新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理論文獻整理與研究”,負責人為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韓振江。

主持召開三次學術會議,積極展開國內外學術交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整理與研究"開題報告及學術研討會于2016年3月25日至28日召開,近60位專家組成員與課題組成員參加了會議。開題評審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江主持。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江為組長與國內著名的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朱立元、王寧、張政文、高建平、曹順慶、李春青、祝東力、朱國華等組成的評審專家組聽取了開題匯報并進行評審。專家組充分肯定了首席專家傅其林關于東歐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與美學的前期成果,認為此次項目課題組做了充分準備,研究團隊體現(xiàn)國際性,子課題負責人與課題組成員包括了保加利亞、匈牙利、澳大利亞、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美國等相關領域的學者,整合了馬克主義哲學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界、外國語言文學界的老中青學者,陣容強大。課題文獻整理有基礎,前期研究有質量,論證報告扎實有力,選題意義重大,學術前景廣闊。專家組建議,研究過程要區(qū)分東歐同西歐、蘇聯(lián)以及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突出東歐“實踐”的基礎性地位;對于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不僅是介紹,更應該進入到對其美學理論的研究與價值判斷,要突出中國學者的研究立場與價值選擇,要對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進行中國化的研究和項目建設,強調本土化意義,要從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視角評價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彰顯中國標識、中國話語,在國際國內學術領域做出中國學者的獨特貢獻,促進中國社會主義美學與文化建設。最后專家組全票通過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會后參會人員圍繞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展開了大會發(fā)言與學術討論會,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2016年10月14-17日召開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33屆年會。首席專家傅其林主要就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理論形態(tài)及其啟示發(fā)表了大會主題發(fā)言。子課題負責人胡亞敏的大會發(fā)言在談到將馬克思主義“實踐”范疇引入中國文學批評時指出,應在梳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基礎上反思過往批評模式,并在探討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tài)實踐觀的同時,發(fā)掘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的特點與變化。子課題負責人趙毅衡的大會發(fā)言分析了作為文化元語言的意識形態(tài),指出意識形態(tài)同文化一樣,呈現(xiàn)出碎片化的形態(tài)。其他課題組成員積極進行大會發(fā)言,Peter Steiner在對結構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初相遇的回顧中,結合其捷克背景,提出了“民族覺醒”意識在這一過程中的重要地位,F(xiàn)ranti?ekA.Podhajsk?從目的論的角度出發(fā),指出技術成為進入文學的方式的又一維度;范玉剛論述了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對中國當代美學研究的啟示;這一發(fā)現(xiàn)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楊向榮分析了齊美爾與法蘭克福學派思想史關聯(lián)。

2016年11月7日至10日,本課題組和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聯(lián)合主辦的“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學術會議在四川大學召開。來自國內外的近四十名課題組成員參會并做了主題發(fā)言。首席專家傅其林重點匯報了課題組進展情況及其未來研究計劃,指出馬克思主義美學在東歐國家取得重要成就,涌現(xiàn)出一大批影響深遠的馬克思主義美學家,出版了數(shù)量眾多的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提出了一些具創(chuàng)新性的美學思想、概念范疇、批評方法。其針對不同的民族傳統(tǒng)和社會現(xiàn)實,建構了具有時代性、開創(chuàng)性的馬克思主義美學思想,它們類似但不同于西方、俄蘇和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現(xiàn)實語境、問題意識和話語形態(tài),具有鮮明的本土性與民族性,且形成實踐美學、現(xiàn)實主義美學、美學現(xiàn)代性、馬克思主義符號學等基本理論形態(tài),但同時也顯現(xiàn)出馬克思主義美學制度化、理論腐化、合法性危機等問題?偨Y與反思這些美學形態(tài)對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美學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順利推進國際合作。首席專家與子課題負責人倫敦大學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Galin Tihanov關于東歐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英文對話(East European Marxist literary theory),發(fā)表在《外國文學研究》(A&HCI)2016年第5期,中文譯文發(fā)表在周啟超主編的《外國文論與比較詩學》第三輯(2016)。首席專家組織課題組成員美國濱州大學Peter Steiner,澳大利亞院士Peter Peilharz 等在Routledge出版的全英文國際學術期刊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和Signs and Media的發(fā)表關于“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專欄文章3篇。由本項目研究及其創(chuàng)辦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中心”網(wǎng)站兩項被美國著名哲學家朱迪斯?巴特勒所創(chuàng)辦的網(wǎng)站批判理論聯(lián)盟收錄,成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批判理論走向世界的標志之一。

3、成果宣傳和推介情況

首席專家傅其林在四川大學承辦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33屆年會,組織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會議,做有關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方面的大會發(fā)言和小組發(fā)言,擴大本課題在國內的影響力。首席專家與課題組成員通過國內學術會議,宣傳本課題研究進展與主要問題,在國內外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力。一些國內雜志媒體諸如《學術交流》(CSSCI)《文藝理論與批評》(CSSCI)《知與行》《四川大學報》《四川大學新聞網(wǎng)》《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中心》等進行了宣傳報道。外文期刊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美國網(wǎng)站“批判理論聯(lián)盟”宣傳了本課題的基本情況。

4、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主要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是確定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的代表性和馬克思主義美學家,研究主要的馬克思主義美學命題。國內學界對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涉及不多,知曉這些文獻的學者較少,展開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的更少,國外學界對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整理也是有限的,在東歐國家出現(xiàn)了一些對代表性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的整理與深入研究,但是缺乏完整性和總體性,蘇聯(lián)也呈現(xiàn)了一些關于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與研究的著述,但是仍然不夠全面和完善,缺乏客觀科學地研究視角和學術立場,英美學界關注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尤其不夠,既沒有豐富的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整理,也沒有深入的學術研究,所涉及的部分研究主要依據(jù)于英文翻譯的著述。因而國外對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和研究也是非全面系統(tǒng)的,基于此本課題系統(tǒng)地整理與研究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提出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的代表文獻整理與核心命題研究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對世界馬克思主義美學發(fā)展是一個基礎性的重大工程。二是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原創(chuàng)性著述涉及眾多語種,仍然是本課題整理與研究的瓶頸問題。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涉及多種語種,一方面是由東歐各國的語言寫作出版的,涉及匈牙利語、南斯拉夫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斯洛文尼亞語、波蘭語、捷克斯洛伐克語、保加利亞語、羅馬尼亞語、德語等文獻,另一方面涉及到直接用英語、德語、法語等他國語種寫作出版的第一手文獻,也涉及到研究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有關問題的其他語種文獻。這些文獻在國內基本上屬于小語種,而且屬于東歐語言小語種,在國內懂得這些語種的學者比較少,就是專門進行東歐語言小語種教學與研究的學者也很少,以至于處于東歐文學研究“斷層”危機。

改進措施:一是投入更多精力深入文獻翻譯整理,深入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基本問題研究;二是以課題為導向組織國內外課題組成員深度協(xié)助,充分發(fā)揮東歐諸國學者在文獻翻譯整理方面的優(yōu)勢與積極性;三是加強國內課題組成員小語種學習,敢于做出“絕學”。課題團隊為克服困難,積極展開東歐小語種學習,首席專家傅其林在熟練掌握英語基礎上,努力學習匈牙利語、俄語、羅馬尼亞語等,并分配課題組成員學習德語、捷克語、波蘭語等,構建東歐多語種研究團隊。

研究心得:一是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識,要堅持中國本位,批判地利用國外資源為中國美學建設做出貢獻;二是首席專家必須積極組織國內外團隊,身體力行,組織會議與交流,展開實質性的學術合作,以學術的原創(chuàng)性和高質量嚴格要求課題研究,避免低層次簡單重復;三是在研究中彰顯中國力量,表達中國學者的社會主義研究價值觀、學術話語體系與知識結構,在國際上顯示中國學者的聲音。

意見建議:一是加強價值引領,以中國核心價值引領世界學術潮流;二是加強質量監(jiān)控,真正在一些絕學、冷門學科中展示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優(yōu)勢與高地;三是嚴格經(jīng)費管理,合理使用間接經(jīng)費激發(fā)課題組成員的科研積極性,國際合作經(jīng)費在意識形態(tài)管控下可以考慮減少某些環(huán)節(jié),鼓勵國外學者參與課題的積極性;四是本課題涉及到大量的小語種翻譯,需要大量的經(jīng)費支持,希望在經(jīng)費使用得到保證。

二、研究成果情況

1、專著《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商務印書館出版,2016年版,傅其林等著。

該專著25萬字,是國內外第一部較為全面研究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專著,分國別從宏觀上把握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基本特征與核心問題,探討其產(chǎn)生的社會文化基礎。第一部分重點研究南斯拉夫主要新馬克思主義者的美學思想,以實踐哲學為基礎,分析其實踐性文藝理論思想以及實踐美學的問題。第二部分主要探詢匈牙利的新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思想,探究赫勒新世紀美學的發(fā)展與超越,分析其對文化現(xiàn)代性的重視與對文藝批評的政治性訴求以及與新的歷史哲學觀念和多元性的政治哲學理念的內在聯(lián)系。第三部分以捷克的著名新馬克思主義者科西克、斯維塔克為代表探究具體辯證法與文藝理論的密切關系,透視存在人類學維度。第四部分研究波蘭新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重點以沙夫的文化異化理論和科拉考斯基的文化批判理論為代表,發(fā)掘其對異化的豐富而深刻的闡釋以及對當代文化現(xiàn)象的思考。專著認為,實踐派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尤其是實踐辯證法和政治經(jīng)濟學整合到文化、藝術、美學的批判之中,將實踐辯證法作為其批判理論構建的基石,在此基礎上關注人的主體自由意識和意志、創(chuàng)造性潛能,形成以人為主體的實踐、革命理論和新人道主義美學理論。而從政治經(jīng)濟學的角度出發(fā),對于社會主義國家所存在的技術異化和政治異化進行了強有力的批判,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文化改革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支撐。專著指出,匈牙利新馬克思主義者赫勒在美學轉向之后的馬克思主義美學思想存在著張力與矛盾,這是其美學思想存在的困惑以及無奈的一種折射。赫勒后期的研究中將盧卡奇的總體性理論放棄,而是以現(xiàn)代多元主義、 片段性以及斷裂角度對其美學進行了重新審視和歸納,但同時該理論中深深地充滿著哲學的本質和幻想的后現(xiàn)代烏托邦,堅守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關切。捷克新馬克思主義美學家以科西克和斯維塔克為代表,科西克在總體性辯證法的基礎上強調實踐與藝術的關系,而斯維塔克作為一個哲學家和激進的政治活動家,卻對文藝問題有著特別的關注,其文藝理論是其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共同之處是對人的存在的關注,受到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的深刻影響。波蘭的新馬克思主義美學主要以沙夫和科拉科夫斯基的美學思想為代表。這兩位新馬克思主義者從波蘭的文化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境遇出發(fā),對異化文化理論和意識形態(tài)理論做出了出色的建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東歐新馬克思主義“哲學人文學派”的美學思想。該專著對把握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基本地圖和核心思想具有一定學術價值。

2、CSSCI來源集刊《中外文化與文論》專輯“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四川大學2016出版,傅其林組稿,曹順慶主編。

該專輯是系課題組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組研究成果得到第一次集體展示,刊發(fā)課題組成員27篇研究論文和4篇譯文,40萬字。本專輯的作者大多系“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整理與研究”課題組成員,一些學者已經(jīng)對相關美學命題展開了開拓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除國內哲學界、美學界、文藝理論界學者之外,本專輯還翻譯了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家的代表性文獻,如捷克斯洛伐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美學家施陶爾(Ladislav ?toll)的《直面現(xiàn)實》、南斯拉夫的拉西諾夫(M.Rasinov)的文章《透過馬克思主義棱鏡的巔峰主義》,還聯(lián)系澳大利亞、匈牙利研究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學者,翻譯了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倫德爾(John Ruundell)研究匈牙利著名馬克思主義美學家赫勒(Agnes Heller)的論文《阿格妮絲.赫勒:現(xiàn)代性、美學與人類條件》 。匈牙利羅蘭大學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美學研究學者謝波納爾(Tamás Scheibner)答應加入課題組并貢獻最新撰寫的論文《匈牙利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導論》,這篇文章首次在本專輯以漢語翻譯文本刊發(fā)。傅其林的文章《中國學界對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主要梳理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哲學界和文藝美學界對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進行文獻整理的重要進展,突出中國學界在此領域所取得的標志性成果。論文認為,中國學界形成了有關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的較為翔實的資料文獻,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一些成果已經(jīng)融匯到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美學的建構之中,這些成果為進一步系統(tǒng)全面整理與研究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選入本專輯的論文主要從東歐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與文化理論、東歐馬克思主義現(xiàn)實主義美學、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現(xiàn)代性思想研究、東歐馬克思主義符號學和東歐馬克思主義藝術美學五個核心命題展開,可以借此管窺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基本面貌。東歐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與文化理論有從多元性與微觀性來探討布達佩斯學派文化理論的范式特征,有分析盧卡奇政治文化思想的民主意蘊與倫理追求,也有探討東歐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對哲學文化的理解,也有總結南斯拉夫實踐派的文化批判理論,還有論述波什尼雅克社會主義宗教文化哲學問題以及文化工業(yè)批判。東歐馬克思主義現(xiàn)實主義美學涉及到捷克斯洛伐克馬克思主義美學家施陶爾現(xiàn)實主義美學、科西克的現(xiàn)實主義文藝理論、波蘭著名馬克思主義美學家斯特凡?莫拉夫斯基的現(xiàn)實主義美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伊琳娜?沃伊納爾的美育思想、匈牙利盧卡契的現(xiàn)代主義文學批評的美學理據(jù)及其深層訴求等,可以見出東歐馬克思主義對現(xiàn)實主義美學探索的一些價值。東歐馬克思主義涉及深刻的美學現(xiàn)代性思想,本專輯的文章探討了匈牙利著名哲學家阿格妮絲.赫勒的現(xiàn)代性、美學與人類條件的復雜關系,思考她關于現(xiàn)代性場域下的悖論與超越的洞見,反思她的后現(xiàn)代理論基礎,也涉及到匈牙利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瓦伊達小資產(chǎn)階級批判的文化維度。 東歐馬克思主義符號學專欄的文章研究了波蘭音樂美學家卓菲婭.麗莎的馬克思主義音樂符號學、亞當?沙夫的結構觀,匈牙利赫勒的作為“文化話語”的文化以及匈牙利文化理論家馬爾庫什的語言范式理論及其文化現(xiàn)代性批判。專輯最后是東歐馬克思主義藝術美學, 文章有論析南斯拉夫馬克思主義美學家柳博米爾?米西奇的巔峰主義藝術理論、齊澤克“不可能物”與崇高美學、捷克斯洛伐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科西克的藝術美學思想、匈牙利電影美學家巴拉茲的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電影美學。這些文章討論了匈牙利、南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東歐社會主義主義國家的馬克思主義美學,可以看到其在文化理論、審美現(xiàn)代性、現(xiàn)實主義、符號學、藝術美學等方面做出的獨特成就,既有對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闡釋,也有新馬克思主義視野下的深入思考,體現(xiàn)出了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發(fā)展的豐富性與當代性。

3、論文《論盧卡奇的馬克思主義形式符號美學》,發(fā)表于《學術交流》,CSSCI來源期刊,《新華文摘》2017年第6期全文轉載,傅其林撰寫。

文章認為,盧卡奇在批判吸收形式主義符號學的基礎上,挖掘亞里士多德的修辭學、康德的審美形式規(guī)范性思想、黑格爾的邏輯結構模式、馬克思主義主客統(tǒng)一的結構機制,借助于文藝審美形式的豐富多樣性體悟,建構了融合形式符號的復雜結構機制與其社會-歷史生成機制的馬克思主義美學。本論文擬通過對盧卡奇從青年到晚年的代表性文藝理論與美學著述的分析,從現(xiàn)代形式的悖論、審美反映的符號機制、形式符號的歷史哲學三個方面揭示其獨特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馬克思主義形式符號美學,從而彰顯其在馬克思主義符號學中的規(guī)范性意義。文章刊發(fā)后,《符號與傳媒》網(wǎng)站,《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進行了轉載。

4、論文《論東歐新馬克思主義戲劇批評》,《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傅其林撰寫。

論文主要從人類學批評、西方馬克思主義戲劇批評闡釋、戲劇作品的歷史性批評三方面來清理東歐新馬克思主義戲劇批評的核心問題。這些戲劇批評既有以人的此在的價值訴求為基礎的戲劇人類學建構,也有對西方馬克思主義戲劇批評的反思與批判,更有從歷史性角度對戲劇文本的剖析,融合了戲劇性與歷史性、政治性、倫理道德性,尤其是對非悲劇的戲劇的關注在國外馬克思主義戲劇批評中有獨特的意義;其對劇場性的關注既切合戲劇樣式的特性與當代性,又更新了傳統(tǒng)的戲劇批評。這些批評實踐對中國馬克思主義戲劇批評無疑是有參考價值的。人大復印資料《舞臺藝術》2016年第10期全文轉載。

課題組供稿

(責編:王瑤)
乐东| 登封市| 东至县| 正定县| 宜章县| 磴口县| 肃北| 旬邑县| 大渡口区| 贞丰县| 青海省| 宁海县| 齐河县| 宾川县| 新晃| 蒙阴县| 大田县| 柞水县| 张家港市| 文山县| 吉林市| 焦作市| 阳春市| 洛隆县| 桂林市| 海阳市| 凤阳县| 迁西县| 阳信县| 屯门区| 南宫市| 迁西县| 白城市| 尉氏县| 吉首市| 上饶县| 平湖市| 开平市| 洪雅县| 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