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中期檢查報告

2017年12月08日13:58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立項兩年來,項目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良好,課題組各子課題、各成員之間團結協(xié)作,研究正在逐步深入。

(1)及時召開開題報告會,并將其擴大為學術研討會,邁出了集體研究的第一步

經過幾個月的精心籌備,項目組于2016年3月19日至20日召開了開題報告會暨首屆“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由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南開大學絲路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辦,南開大學和歷史學院的相關領導,世界史與絲路研究方面的特邀專家,《歷史研究》、《世界歷史》、《西域研究》、《全球史評論》等重要史學刊物的代表,以及課題組的國內外成員共50多人參加。

(2)討論制定寫作提綱,落實任務到人

針對開題會議專家們提出的意見,課題組于2016年6 月29 日在南開大學召開了項目分工會。此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落實各子課題參與人員及其承擔的寫作任務。會議議定,每個子課題除負責人外,均設2位學術聯(lián)系人,負責組織、聯(lián)系本子課題成員,統(tǒng)籌各卷/分冊的撰寫任務。課題組還對課題的具體章節(jié)設計和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初步確定了課題的基本大綱和具體分工。要求各位成員在2017年初擬出自己承擔部分的寫作提綱。

(3)在原有基礎上,對研究隊伍做了調整補充

增補國外學者3人,國內學者2人。其中有牛津大學古典藝術研究中心主任Peter Stewart副教授,美國休斯敦大學古代史博士Frances Joseph,伊朗的德黑蘭大學歷史學博士Hamidreza Pashazanous(現(xiàn)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后,合作導師楊巨平教授)、雅典大學博士余琛瑱以及中央美院博士邵學成。五個子課題的隊伍各有專家領銜,實現(xiàn)了老中青結合和中外學者結合,各位成員的學科與研究方向特長得到充分發(fā)揮和合理搭配。根據本項目有兩位外國專家擔任子課題負責人的特殊情況,給他們負責的子課題各配備一位中方負責人,以便于協(xié)調工作。對于身體突然患病或其他原因無法堅持繼續(xù)從事研究工作的成員也及時果斷進行了調整。

(4) 各子課題的具體進展情況

從各子課題組的進展情況來看,大部分都能按計劃進行,也有個別子課題由于主要成員出國或突然患病稍有落后。具體如下:

第一子課題“希臘化世界與絲綢之路開通”

成員已經確定,也完成了最后的寫作提綱,即將進入最終寫作階段。這一部分的子課題負責人是首席專家楊巨平教授。他和他的團隊多年專注于希臘化文明和絲綢之路關系史的研究,前期成果較多,有較為深厚的積淀,因此,有望率先完成初稿。

第二子課題“希臘化城市與絲路重鎮(zhèn)”

成員也已經確定,但由于參加者眾多,學術界的觀點又多有爭議,使得該子課題的提綱遲遲難以定稿。不過,經過多次討論,近期有了較大進展。課題組成員接受楊巨平教授提出的“將研究對象縮小為絲綢之路上的希臘式城市”的建議,研究對象和范圍的分歧已經彌合,寫作提綱也基本確定。文獻和考古資料搜集也正在進行,一些細節(jié)和一時難以解答的問題,將會在其后的研究中逐步解決。但囿于經費所限,國外城市遺址的實地考察一直無法全面鋪開,令人遺憾。

第三子課題“希臘化錢幣與絲路錢幣”

由于專業(yè)性很強,我們在積極吸收國外專家參與的同時,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專門人才。本子課題的負責人波比拉赫奇教授2016年9月接受本課題成員王楊博士到巴黎高師進行為期一年的聯(lián)合培養(yǎng),另有一位成員齊小艷博士在紐約大學古代世界研究所聯(lián)合培養(yǎng)時,曾在美國錢幣學會專門進修過錢幣學課程,還有一位成員正在準備出國進修,專門研究絲路錢幣。國外有一位博士將承擔主要寫作任務。目前該子課題寫作提綱已經基本擬定。不過,由于該子課題現(xiàn)有的材料多來源于錢幣圖錄,如何保證在論述時突出問題意識、防止將錢幣研究圖表化,是目前第三子課題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第四子課題“希臘化藝術與絲路藝術”

難度最大,人員變化較多。由于原負責人突患腦病,不能正常工作,其團隊也有新課題要承擔,第四子課題的成員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目前,該子課題的主要負責人是楊巨平教授、牛津大學古典藝術中心主任Peter Stewart副教授,成員有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的董波教授、中央美術學院邵學成博士、雅典大學余琛瑱博士和南開大學劉成博士、王坤霞博士和趙家田博士。雖然,課題組起步相對較晚,但是調整后的團隊年富力強,密切合作,寫作提綱也已基本完成。

第五子課題“希臘化文明遺產在中國”

主要由國內考古方面的專家負責。團隊成員大多是在新疆地區(qū)進行多年考古發(fā)掘的青年學者,有的對犍陀羅藝術在中國境內的傳播很有研究。本課題已經在國內做過一輪實地考察。不過,由于該子課題個別成員工作調動,部分成員尚在國外訪學,影響了寫作提綱的進度,F(xiàn)在雖然基本完成,但還需要進一步補充、修改。目前,該子課題負責人正在積極協(xié)調,爭取2017年8月底完成提交完整的寫作提綱定稿。

總的來看,目前課題研究進展順利,基本實現(xiàn)了研究計劃所預設的要求,各子課題雖然進度不一,但基本都完成了寫作提綱的擬定,下一步主要是完成資料搜集、實地考察,進入寫作階段。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雖然本課題現(xiàn)階段的經費非常有限,但是,課題組首席專家楊巨平教授以及部分成員還是努力開展了一系列學術交流和實地考察活動。具體如下:

(1)邀請部分國內外專家到南開大學進行學術交流

(2)參加國內外的相關學術會議

(3)實地考察和參觀

3、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自立項以來,課題組定期將主要活動整理成簡報,發(fā)給全體成員以供分享交流,同時按照要求向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報送。

2016年11月向規(guī)劃辦報送第一期簡報,對立項以來的工作做了重點介紹。分為三個欄目:“項目進展”欄目通報了課題組的具體工作,包括舉行開題報告會、申請正式成立“南開大學絲路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召開項目分工會及邀請一批國內外學者加入課題組等;“學術交流”欄目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外國學者應邀來華講學及項目成員出國訪問學習情況。如法國學者Pierre Leriche教授訪問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楊巨平教授赴英訪問等;“階段性成果”以條目清單的方式列出了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這段時間內各位成員在國內外刊物上發(fā)表的論文(5篇)。

2017年5月,課題組發(fā)出第二期簡報。由于這段時間課題組活動較多且形式多樣,故本期簡報將主要活動按照時間順序排列。這些活動既有項目成員為擴大項目影響力所做的努力,如楊巨平教授在國圖文津講壇發(fā)表演講、參加《融通之路》紀錄片的錄制、在人民大學主辦的第二屆文藝復興(絲路)高峰論壇做主題發(fā)言、Hamid博士在伊朗、德國參與學術會議等,也有課題組內部的交流協(xié)調,如第四子課題成員雅典大學余琛瑱博士訪問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并參與課題分工會議,牛津大學Peter Stewart教授向課題組成員分享會議直播,以及對寫作提綱的討論會等。本期簡報也對已發(fā)表的項目階段性成果做了匯總整理(15篇)。

(2)研究成果得到廣泛關注和采用,社會效益和影響逐步擴大。

課題組成員的一些論文被國內主要文摘刊物轉載、摘錄。楊巨平教授在《歷史研究》(2016年第5期)發(fā)表的論文《遠東希臘化文明的文化遺產及其歷史定位》被人大書報資料中心《世界史》2017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7年第2期先后轉載。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中國知網”等網絡數據庫的下載量達 552 次,熱點關注度4.2。此外,楊教授的《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關系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彌蘭王還是米南德?——<那先比丘經>中的希臘化歷史信息考》;第二子課題成員龐霄驍博士的論文《貴霜帝國的城市與絲綢之路在南亞次大陸的拓展》等論文,也分別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史所微信號等刊物或媒體進行轉載或轉發(fā)。

(3)本課題得到南開大學社科處和歷史學院的大力支持。

2017年1月,南開大學正式發(fā)文,成立絲路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該中心掛靠歷史學院,以東西方文明互動為主線,對絲路古國的文明史以及相互之間的交流史進行研究,重點關注境外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藝術、錢幣、宗教與城市遺址。可以說,這個新的學術平臺的建立,既有利于歷史學院匯聚校內外科研力量,全力實施重大課題攻關,更好地展開中外學術交流,也有利于進一步擴大本課題在國內外的影響。

4、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存在問題

首先,課題研究涉及面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大。多學科、多領域,時空跨度巨大,這對參與者的專業(yè)水平和研究能力以及知識基礎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何處理宏觀把握與微觀研究的關系是本課題研究中的一大難題。

其次,隊伍由國內外多學科成員構成,他們的學術背景差異較大。其中既有蜚聲海內外的專家,也有剛入門的碩士研究生;既有歷史、考古學者,也有藝術、宗教和錢幣學領域的人才。如何將不同學術背景、資歷和能力的成員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發(fā)揮他們各自的優(yōu)勢,合理地配置研究力量,協(xié)調好各子課題之間的關系,也是一個必須首先面對的難題。

再次,經費嚴重不足。主要原因在于:

(1)本課題的涉及面不僅廣大,而且專業(yè)性強。不論是希臘化與絲路的城市、錢幣和藝術還是希臘化文化遺產在中國,每一個子課題都需要該領域的專家來做。但由于國內這些方面人才的匱乏,這就決定了我們隊伍中需要較多的外國學者參與,F(xiàn)在共有7位外國學者應邀擔任本課題的子課題負責人、學術骨干和學術顧問。他們經常往返于中國和歐美之間,這就無形中增加了差旅支出。

(2)本課題研究的地理范圍或者中心區(qū)域是現(xiàn)在的中亞五國、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和和中國的新疆地區(qū)。除了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國家由于安全原因暫時不便實地考察以外,其他地方均有希臘化城市遺址和絲路遺跡需要去實地考察。第二子課題的負責人,法國國家科學院的Pierre Leriche長期在烏茲別克斯坦發(fā)掘,我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成員借此機會能親臨發(fā)掘現(xiàn)場。這樣,原來計劃中的考察地就需要擴大,人數也需要增加,經費自然也需要增加。

(3)原計劃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僅邀請本課題成員參加,現(xiàn)在由于外國成員的增多,會議的經費(國際旅費、食宿、國內考察)等相應大幅度增加。而且,為了吸引更多的國際知名學者參與本課題的研究,吸收國際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們希望擴大邀請范圍,邀請美國、英國、法國、荷蘭、烏茲別克斯坦、伊朗等國家的著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參會。國內也擴大范圍,邀請北大、人大、社科院考古所等專家學者參會。這樣,原來設計的會議經費就遠遠不夠。

(4)由于本課題是國際性課題,我們的成員也需要走出去,參加相關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有的子課題專業(yè)性很強,甚至需要國內的博士生成員到國外短期聽課、進修。課題組成員也需要專程到各大博物館觀摩絲路實物,尤其是錢幣、碑銘、雕塑藝術。我們的研究僅僅依靠文字資料、或第二手資料是遠遠不夠的。沒有直觀的感覺,也就很難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研究特色。這一項以前沒有設計到。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很有必要走出去。這也需要新的經費投入。

(5)還有一項支出我們以前沒有考慮到。我們的骨干成員中,有一部分是在讀的博士生、碩士生、博士后。按照學校規(guī)定,他們參與導師的項目是應該有一定的勞務補助。我們原來也考慮過,但數額太少,杯水車薪。總之,經費不足已經嚴重影響項目的正常進行和深入。比如,一些國外非常重要的會議不能參加,一些實地考察遲遲不能成行。

最后,項目組成員中有近一半是各高校的青年教師,他們各有自己的教學和科研任務,難免分心。在校的博士生和碩士生又面臨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畢業(yè)論文的問題,如何把學位論文選題和課題承擔的任務協(xié)調一致,能否在完成自己學業(yè)的同時,保質保量完成既定的課題研究任務,也是他們面臨一個實際問題。

改進措施

(1)及時調整補充隊伍,努力協(xié)調各子課題的交叉研究,避免重復和遺漏。這一工作基本完成,但還有個別問題需要解決,另外,在撰寫過程中估計還會有類似的問題出現(xiàn),但我們都制定了應對預案。

(2)積極申請滾動資金,解決經費嚴重不足的問題,為研究提供強大的經濟支持。

(3)課題組將定期對項目進展進行檢查,每年召開1-2次子課題負責人和學術骨干會議,統(tǒng)一思想,凝聚精力,共襄大業(yè)。尤其是明年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既是本課題組中期研究成果的一次重要展示,也是對各子課題近期研究進展的一次檢查。

(4)課題主持人將與成員所在高校聯(lián)系,請求給予項目成員更多的時間從事課題研究;對于在讀研究生,導師將與他們認真討論,在尊重學生研究興趣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研究任務,盡量做到學位論文選題與課題任務協(xié)調一致或密切相關。

研究心得

(1)在一個由多個國家、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中,如何培養(yǎng)、加強團隊合作事關重大。為此,必須統(tǒng)一認識,把課題研究提高到對歷史負責的高度,提高成員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2)必須高標準、嚴要求,與國際接軌,接近或達到國際前沿水平,這樣才能得到國際學界的認可和支持。

(3) 必須考慮到成員隊伍的個性化研究特點和要求,盡量使人盡其才,各盡所能。同時,要保證基本研究隊伍的穩(wěn)定。

建議

(1)加大經費投入。(2)我們也希望國家社科規(guī)劃辦與國家留學基金委協(xié)調,給參與重大課題的博士生或青年教師一定的出國名額,定向培養(yǎng),補充個別領域專門人才之不足。(3)盡早落實出版基金。

需要說明的問題

1. 已經將因患病無法正常主持子課題研究的一位負責人調整為學術顧問,補充新的子課題負責人。相關審批程序正在進行之中。

2.本課題經費每個子課題先行撥付7萬元,除第五子課題外,其余均在南開大學報銷,所以賬面經費不能反映實際分配情況。此外,國外實地考察、搜集資料、國際會議、購書、購置設備等重大開支項目還未實施,賬面結余遠遠無法滿足未來幾年的經費需求。

二、研究成果情況

1、 楊巨平:《遠東希臘化文明的文化遺產及其歷史定位》,《歷史研究》2016年第5期,第127-143頁。

主要觀點:(1)遠東希臘化文明是亞歷山大東征中亞、印度之后形成的區(qū)域文明。它是希臘化文明的組成部分,但有其鮮明的地域特征。(2)這一文明的主要創(chuàng)造者是先后在這一地區(qū)活動長達三個世紀之久的巴克特里亞和印度—希臘人。他們雖然孤懸遠東,難免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但仍然堅持希臘文化傳統(tǒng),保持他們的民族特征,從而和其他民族一道,創(chuàng)造了這一以希臘文化為主導,同時融合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因素的多元文明。(3)該文明對當地的歷史發(fā)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以至于在公元前后的幾個世紀,在中亞和印度西北部,事實上形成了一個以阿姆河為中心的“希臘—巴克特里亞文明圈”或“遠東希臘化文明圈”。(4)這一地區(qū)正好也是絲綢之路的核心區(qū)域,該地區(qū)的文明遺產借助于絲綢之路的輻射作用迅速傳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希臘化文明與中國文明的接觸與交融。

學術價值:在國內首次提出了“遠東希臘化文明圈”的概念,對其時間、空間、內涵做了明確的界定,對其文化遺產分門別類進行了歷時性的分析,并特別揭示了這一文明圈與絲綢之路的關系。本文利用了最新的國際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年來的考古發(fā)掘材料,保證了本研究立足于國際同類研究的前沿。作者歷年來在歐美各大博物館搜集的圖片、在中亞烏茲別克斯坦等地實地考察的材料,都納入了本文的研究之中。

本文發(fā)表后,在學術界和社會上獲得較大反響。(1)《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7年第2期摘要轉載,第79-81頁;(2)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心《世界史》2017年第1期全文轉載。(3)獲南開大學2016年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4)“中國知網”等網絡數據庫下載 555 次,熱點關注度4.2。(5)作者應邀國家圖書館(2016.10.16)、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2016.12.4)邀請,做與本文內容相關的學術報告。(6)北京電視臺邀請參與大型系列紀錄片《融通之路》的錄制采訪(2016.10.17)。

2、楊巨平:《彌蘭王還是米南德?——<那先比丘經>中的希臘化歷史信息考》,《世界歷史》,2016年第5期,第111-122頁。

主要觀點:(1)所謂的“彌蘭王”就是公元前2 世紀中期統(tǒng)治印度西北部的著名國王米南德(Menander);(2)他的出生地阿荔散應是“高加索的亞歷山大里亞”,他的都城舍竭可能只是他的偏安棲身之所。(3)他和他的希臘隨從可能都皈依了佛教,但他并未出家為僧,而是做了在家的居士,最后死于軍營,備極哀榮。

學術價值:(1)首次從佛教經典和錢幣學、考古學相結合的角度對“彌蘭王”與米南德的身份做了辨析,確認他們屬于同一人。(2)對米南德的出生地做了新的考證,厘清了學界對“大秦國”、“阿荔散”方位的理解誤區(qū)。

本文發(fā)表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史所微信號全文轉載此文,閱讀量千余次,“中國知網”累計下載180余次。

3、 楊巨平:《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關系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6年第6期, 第78-90頁。

主要觀點:(1)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不論從時間還是空間上,二者都有交集之處。(2)盡管歐美日學者曾在絲路研究方面領先發(fā)展,但經過幾代學者的努力,中國學者借助于天時地利,已經成為國內絲路段研究的主力,中國西域(新疆)文明的研究成果尤為豐富、全面,新的考古材料不斷刷新人們對絲路文明的認識。(3)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的交叉研究沒有得到國內外學界應有的關注。在實施“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今天,我們有必要推進這一研究的深入。

學術價值:在于首次對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關系研究的關聯(lián)性、必要性及其現(xiàn)有的研究進展做了回顧與總結,并指出了未來研究的重點。

此文發(fā)表后,被《新華文摘》2016年第6期論點摘編,第163-164頁!爸袊W”已累計下載250余次。

4、楊巨平:“Some Clues of the Hellenistic World and the Roman East Hidden in China's Early Four Historical Books”, Talanta. Proceedings of the Dutch Archa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Society, 46/47 (2014/2015):121-143.

主要觀點:(1)希臘化文明的部分遺產及信息在兩漢之際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中國,并在中國的史籍中得到了一定的反映。(2)這些信息可以通過與西方古典文獻、近年國內外考古發(fā)掘材料的比對得到證實。(3)目前可以證明的信息有希臘式城市的存在,希臘式錢幣的流通、通用希臘語的流行,葡萄、苜蓿的傳入,希臘羅馬古典藝術與神話人物隨著犍陀羅藝術在中國境內的傳播,西域地名中涉及到的希臘化、羅馬帝國時代的城市、地區(qū)等。

學術價值:(1)首次對《前四史》關于漢代西域記載中所暗含的希臘羅馬世界的信息做了系統(tǒng)的發(fā)掘和解讀;(2)在一些問題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比如流通于西域各地的有國王頭像的錢幣都可歸于希臘式錢幣之列,大宛以西的“相知言”有可能是普通希臘語Koine,,“畫革旁行”的書寫材料有可能是來自帕加馬的特制牛皮紙,條支有可能是指敘利亞的安條克,馬人的傳說可能與希臘化遺產的影響有關,羅馬金銀錢的比例與希臘化時期的比例相同等等。

此文是本人在萊頓大學講演稿的基礎上改寫的。同類內容也在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古典系做過演講。本文能在荷蘭考古與歷史學會主辦的刊物上發(fā)表,可以證明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該刊主編Diederik Burgersdijk 博士曾在國際著名學術網站Academia.edu上推薦此文(原文為:This is a perfect overview of the Roman-Chinese connections in Hellenistic times, with discussion of all relevant questions .Highly recommended!)。

5、 楊巨平:“Some Notes on Dayuezhi, Daxia, Guishuang, and Dumi in Chinese Sources”,The Silk Road, 2016, pp. 97-105.

主要觀點:(1)大月氏分兩次西遷,因此,其活動地祁連、敦煌之間可以理解為現(xiàn)在的甘肅西部到天山一帶;(2)大月氏征服的大夏應該是希臘人的巴克特里亞王國;(3)五翕侯有可能先分布于阿姆河以北、黑薩爾山以南,后來擴展到阿姆河以南。(4)都密是五翕侯之一所在地,可能是貴霜都城之一,此城的前身是希臘式城市。后來持續(xù)存在到隋唐時期。

學術價值:如上所述,在一些有爭論的國際學術問題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本文是作者2014年在烏茲別克斯坦鐵爾梅茲國際學術會議上的發(fā)言稿,經修改后于2016年以英文發(fā)表。此文在Academia網站和美國Silk Road網站均可閱讀下載。

6、楊巨平:“Hellenization or Indianization: A Research on Yavanas”, Ancient West and East, 16 (2017), pp. 177-208.

主要觀點:(1)Yavanas自波斯帝國時期即為印度人所知。他們在印度的大規(guī)模出現(xiàn)是在亞歷山大時代。亞歷山大之后,一部分希臘人滯留印度,阿育王一度向他們宣揚佛法。這是希印文化直接交流的標志。(2)公元前2世紀巴克特里亞希臘人大舉入印后,解開了希印兩大民族和文明大規(guī)模接觸融合的序幕。他們在竭力堅持自己文化傳統(tǒng)的同時,也出于統(tǒng)治的需要開始了自身的印度化進程。他們鑄造希印雙語幣,接受印度的神祇,信仰佛法,最終推動了犍陀羅藝術的誕生。(3)Yavanas在印度的消失并非印度人的勝利,而是希、印兩種文明合二為一的必然結果。Yavanas的歷史既是希臘化文明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也是南亞次大陸古代歷史的一部分。

學術價值:(1)首次對Yavanas在印度的歷史活動軌跡與文化貢獻做了全面、系統(tǒng)的探討;(2)由于國外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塔恩和納拉因觀點的對立,本文的研究是中國學者首次在這一國際學術問題上獨立發(fā)聲,得出了與二人不同的結論。(3)本文為犍陀羅藝術起源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筆者傾向于印度-希臘人時期是犍陀羅藝術的萌芽階段。

社會影響:本文中文版發(fā)表后,被人大書報資料中心《世界史》2012年第3期全文轉載),獲南開大學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這次能夠通過匿名評審,在歐美學術界頗有影響的Ancient East and West 雜志以英文修訂版的形式發(fā)表,證明其學術水平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承認。

7、邵大路:《塞琉西亞建城考——早期希臘化城市與帝國統(tǒng)治》,《歷史研究》2017年第4期,第127-141頁。

主要觀點:(1)底格里斯河畔的塞琉西亞是希臘化時代早期建城運動中最典型的一座希臘式殖民城市。塞琉古在公元前308年左右控制了巴比倫尼亞地區(qū)并發(fā)起東征,在東征過程中稱王。前304—前302年,塞琉古結束東征,返回巴比倫尼亞地區(qū)并建立塞琉西亞城作為王國都城。(2)塞琉西亞位于塞琉古王國東部核心區(qū)域巴比倫尼亞,有利于監(jiān)控巴比倫城等原生民族地區(qū),加之地處兩河流域水陸要道交匯之地,具有天然防御和交通優(yōu)勢,所以成為新都的首選之地。(3)盡管其后塞琉古王國在敘利亞另建都城,但是塞琉西亞作為東都的地位并沒有下降,仍舊是帝國的核心城市之一。包括塞琉西亞在內一系列希臘化城市的建立,是希臘—馬其頓人重要的殖民統(tǒng)治手段。塞琉西亞的建立與演變,實際上也是塞琉古王國統(tǒng)治興衰的縮影。

學術價值:(1)本文利用了古希臘語、拉丁語、阿卡德語等古典語言的文獻史料,借鑒了塞琉西亞以及周邊城址的考古材料,并全面、準確地把握了英語、法語、德語以及意大利語等現(xiàn)代語言的前人研究成果,對塞琉西亞建城的歷史背景以及地理環(huán)境做了細致的梳理。(2)以往學術界在建城的時間、背景和選址的原因等方面爭議較大,本文認為“王國統(tǒng)治的需要”是塞琉古建城的根本目的,建城時間、背景和選址的原因等都體現(xiàn)了這一建城目的,而目前學術界尚未有人明確、系統(tǒng)地闡發(fā)此類的觀點。

8、Jeffrey Lerner, “The Emergence of Wakhan Fortresses in the Hellenistic Period”,ANABASIS Studia Classica et Orientalia,2016(7),pp.107-131.

主要觀點:(1)西部帕米爾,尤其是瓦罕河谷地區(qū),曾被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征服并控制,并且可能給當地人的物質文化生活帶來了影響;(2)伴隨著貴霜帝國領土的擴張,其邊界也擴至西域地區(qū),并成為休密-瓦罕地區(qū)的重要參與者;(3)貴霜時期,帕米爾的道路是大絲綢之路的重要的一段,而西帕米爾地區(qū)的南部是這條交通網絡中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穿越其中各處關隘山口最終成為了從巴克特里亞到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商貿通道。

學術價值:(1)在文獻史料記載缺乏甚至矛盾的情況下,作者在現(xiàn)有學者研究基礎上,對瓦罕河谷一帶的希臘化城堡做了歷時性的梳理;(2)強調了這些希臘化城堡在絲綢之路瓦罕道開通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本文的中文翻譯修訂版將在《西域研究》2017年第3期發(fā)表。

9、Peter Stewart,“The Provenance of the Gandhāran ‘Trojan Horse’ Relief in the British Museum”, Arts Asiatiques 71 (2016), pp.3-12.

文章對大英博物館最著名的犍陀羅藝術品之一——表現(xiàn)特洛伊木馬故事的浮雕,其發(fā)現(xiàn)地進行了文獻分析與情景推斷,認為它來自印度河的恒德地區(qū)附近。

“特洛伊木馬”浮雕表現(xiàn)的場景與希臘人以木馬計攻陷特洛伊城的故事十分相似,其布局、情節(jié)、人物刻畫都表明了它對古典神話和古典藝術形式的采納與改編。盡管如此,該浮雕卻極可能應用于佛教背景中。從其外形來看,它屬于某大型遺跡附近小佛塔的臺階立板。至于將古典圖像運用到犍陀羅佛教藝術中的動機,可能是對佛教故事的重新敘述。但若要有更進一步的正確解讀,重新考察其發(fā)源地或許能夠有所裨益。長期以來學者們對其來源地有爭議,認為其來源地最可能來自馬爾丹或查沙達。不過通過文檔和情景等資料分析,作者確定它發(fā)現(xiàn)于印度河信德地區(qū)附近的一口井中。

本文的學術價值首先在于對前人研究成果進行了回顧,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嚴謹的文獻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其次,“特洛伊木馬”浮雕來源地的明確推斷為犍陀羅浮雕的藝術背景分析提供了直接的依據。

10、龐霄驍:《貴霜帝國的城市與絲綢之路在南亞次大陸的拓展》,《西域研究》,2017年第1期,第49-62頁.

主要觀點:貴霜帝國時期是中亞和西北印度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也是其境內絲綢之路逐漸成形的關鍵時期。伴隨著貴霜人的擴張,許多新興城市得以出現(xiàn)在南亞次大陸的廣闊區(qū)域,它們主要集中在犍陀羅為中心的地區(qū),與此同時,一些新的城市也在恒河中上游、印度河河口及克什米爾等地興起。這些城市以點帶線,基本確立了絲綢之路在南亞次大陸的大致走向。

學術價值:(1)文章綜合了近代以來西方學者的考古成果,較為詳盡梳理了貴霜帝國時期興都庫什山以南的主要絲路城市概況;(3)文章對貴霜帝國的疆域范圍、貴霜人與周邊民族關系等爭議問題也做了一定的探討。

社會影響:《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7年第6期第78-79頁摘要轉引。

11、王坤霞、楊巨平:《流動的世界:<厄立特里亞航海記>中的海上貿易》,《西域研究》,2017年第1期,第37-48頁。

主要觀點:如果說中亞是陸上絲路的中樞,印度洋則為海上絲路的中央地帶。它通過紅海、阿拉伯半島、阿拉伯海溝通了地中海世界與印度之間的海上商路,印度洋上的東西方貿易早在公元前三千紀就已經開始,在波斯帝國和希臘化時期得到更大的發(fā)展。羅馬帝國時期,由于對季風的成熟運用,人們能夠從紅海出發(fā)經過印度洋直航印度; 同時造船業(yè)、航海技術與港口建設也有所進步,這些條件都大大推動了東西方物產的跨區(qū)域流通。從埃及到印度之間,事實上形成了一個物質文化雙向“流動的世界”,從而為海上絲路的全線貫通奠定了基礎。

學術價值:文章以古希臘語原文為基礎,吸收最新英文譯注本和考古研究成果,在物產流通的特點、印度洋古代商貿圈形成的特點以及對海上絲路的影響等關鍵問題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

文章發(fā)表至今,在《中國知網》下載44次。

12、 徐曉旭:《古代希臘人族群認同的形成》,《外國問題研究》,2017年第1期,第67-74頁。

主要觀點:“希臘人”身份認同以及與之對立的“蠻族人”概念都形成于古風時代。不過,兩者并非生成于同一情境。(1)以“希臘人”為族稱的族群,以安泰萊近鄰同盟和奧林匹亞賽會這兩種國際性的宗教體制為核心,日益聚合和擴大,最后于公元前7世紀初形成。(2)荷馬以及公元前6世紀中后期以來的古風時代相關文獻表明,“蠻族人”作為與“希臘人”對立的一個概念,是由古風時代的伊奧尼亞人發(fā)明的,希波戰(zhàn)爭之后雅典人使得這一概念在希臘世界普遍流行,而非如當前普遍觀點所認為的那樣是由雅典人發(fā)明創(chuàng)造。

學術價值:族群認同問題是近些年來古希臘史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之一,但是國內學者就這一問題的探討相對不足,本文通過對相關古希臘語文本的比較分析,結合最新國際研究成果,對古希臘人族群認同的形成過程進行了深入探究,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13、 徐曉旭:《古代希臘人的族群話語》,《古代文明》,2017年第2期,第13-29頁。

主要觀點:(1)古希臘人對“族群”的定義有多種標準,如想象的或真實的血緣關系、語言、宗教、風俗、文化……這些標準未必需要同時滿足。在某一時刻、場合或情境中,某些或某一標準也許更重要、更關鍵,更具有決定意義,而另一標準卻不那么重要或缺席。族群的認定標準的選擇,取決于族群互動的環(huán)境和族群主體的主觀意識和客觀利益需求。(2)古希臘人對“族群”的定義與當前人類學和民族學普遍使用的“族群”一詞的內涵和用法幾乎是相同的。

學術價值:(1)研究對象是希臘人的族群觀念,屬于國內創(chuàng)新之作;(2)廣泛利用了人類學、語言學和民族學等理論。

14、 肖小勇:《新疆早期喪葬中的用火現(xiàn)象》,《西域研究》,2016年第1期,第56-65頁。

主要觀點:(1)新疆早期的葬墓用火,實際上包含三種不同類型的喪葬禮儀和習俗,即重在對死者尸體進行火化處理的火葬,體現(xiàn)生死觀念的墓祭行為和作為埋葬環(huán)節(jié)的墓室焚燒。(2)這三種類型又分別對應著不同的文化和時代背景,并且在分布上呈現(xiàn)一定的地域特點:火葬主要流行于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其文化顯示一定的安德羅諾沃文化因素,主要分布于西北邊境從帕米爾至伊犁河谷至阿爾泰山一線;鸺懒曀追植加诳死镅藕由嫌卫錾街械牧魉沟睾退矌鞝柛珊优系牟糠謶(zhàn)國以前的墓葬。墓室焚燒習俗是繼火葬習俗之后出現(xiàn)于絲綢之路沿線綠洲。

學術價值:新疆史前和漢魏晉時期考古中,喪葬用火現(xiàn)象一般被解釋為火葬習俗。本文認為新疆早期喪葬中的用火現(xiàn)象實際上包括了三種形式,即火葬、墓室焚燒和墓祭。它們在目的、程序和具體操作上都有明顯區(qū)別,代表了三種不同的喪葬觀念和禮儀傳統(tǒng)。其中,焚燒墓室習俗隨著絲綢之路開辟而傳入,主要分布于絲綢之路通道上的大綠洲中,且多采用叢葬形式,并有祭火壇的運用,這很可能與拜火教存在聯(lián)系。

社會影響:自發(fā)表以來,“中國知網”下載量累計200余次。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心《世界史2016年第6期全文轉載此文。作者也曾在“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項目開題報告會暨學術研討會上宣讀此文。

15、邵大路:《希臘化時期兩河流域農業(yè)經濟初探》,《農業(yè)考古》2016年第6期,第211-215頁。

主要觀點:(1)統(tǒng)一的希臘化世界的形成,促進了物資、人員和信息的交流,改善了兩河流域的農業(yè)經濟結構,提高了經濟效益。(2)該地成熟的灌溉水利系統(tǒng),悠久的灌溉農業(yè)傳統(tǒng)得到了繼承和發(fā)揚。(3)和平的時代環(huán)境為農業(yè)發(fā)展提供了保障,也為開墾農事廢弛的軍事要地提供了可能。(4)塞琉古王國王室土地、城市土地和神廟土地多采用大規(guī)模經營,提高了農業(yè)生產率。

學術價值:希臘化時期兩河流域是塞琉古王國的統(tǒng)治中心區(qū)域之一,也是繁榮程度較高、城市化速度較快的區(qū)域之一。學界對該區(qū)域的農業(yè)經濟關注不多。本文結合希臘羅馬古典文獻、巴比倫天文日志等楔形文字材料、考古報告等史料對希臘化時期兩河流域農業(yè)經濟的繁榮的原因作了獨立的思考。

本文發(fā)表后,在“中國知網”等網絡數據庫下載 40 余次。

16、齊小艷:《評瑞秋?梅爾斯<遠東希臘化:希臘人統(tǒng)治時期中亞考古、語言和認同>》,《全球史評論》,2016年第11輯,第231-236頁。

主要觀點:(1)該書作者在該書中對希臘化時期的遠東地區(qū)進行了歷時性、延續(xù)性和多樣性的探討,這使我們對希臘化時期遠東地區(qū)有了一種較為全面的了解和認識。(2)該書具有自身的特色,強調從文化影響的角度界定遠東地區(qū)的希臘化時期;運用族群認同理論,探索希臘化時期遠東地區(qū)不同民族和族群之間的互動;從延續(xù)性角度考察了古代巴克特里亞的歷史(3)該書也有不足之處,巴克特里亞、索格底亞那、阿拉霍西亞和西北印度等地區(qū)被看作一個整體,但主要圍繞受希臘化影響較深的巴克特里亞展開研究,沒有對希臘化時期的索格底亞那進行相應的歷史評價,也沒有涉及希臘化時期遠東地區(qū)的經濟現(xiàn)象。

學術價值:瑞秋?梅爾斯專注于古代遠東地區(qū)的希臘化研究,論著豐富,《遠東希臘化》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本著作。書評有助于了解目前關于希臘化世界,尤其是遠東希臘化世界的一些學術動態(tài)。

17、齊小艷: 《索格底亞那農業(yè)經濟的歷史考察》,《農業(yè)考古》,2017年第1期,第221-225頁。

主要觀點:(1)索格底亞那首先是一個具有豐富的人工灌溉系統(tǒng)的農業(yè)文明區(qū)。(2)建立在人工灌溉系統(tǒng)基礎上的農業(yè)經濟為絲路貿易的發(fā)展和繁榮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3)發(fā)達的農業(yè)經濟為索格底亞那城市的興起、絲路沿線聚落的建立、政治上的靈活性以及多元文化的形成奠定了經濟基礎。

學術價值:索格底亞那人一直是以善于商業(yè)著稱,筆者嘗試利用考古資料強調農業(yè)經濟對于索格底亞那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18、齊小艷:《古代撒馬爾罕錢幣的演變與多元文化的融合》, 《中國錢幣》, 2017年第2期,第68-72頁。

主要觀點:(1)前伊斯蘭時期的撒馬爾罕先后受到不同外來勢力的控制和影響,但政治上具有靈活性,這使其在經濟和文化等方面也享有很高的自主性。(2)其錢幣類型經歷了從塞琉古王朝安條克一世仿造幣、薩珊波斯仿造幣到中國式圓形方孔仿造幣的演變。(3)撒馬爾罕錢幣受到了來自伊朗、希臘、游牧民族、中國和地方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這是東西方文明長期互動的結果,反映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學術價值:(1)在文獻記載欠缺的情況下,本文從錢幣學角度為研究撒馬爾罕地區(qū)政治歷史演變、經濟情況和文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依據;(2)立足于長時段角度,以撒馬爾罕為個案,分析了錢幣上的多元文化因素。

19、齊小艷:Book Review:“Empire, Authority, and Autonomy in Achaemenid Anatolia”,ANABASIS Studia Classica et Orientalia,2016(7),pp.259-265.

主要觀點:(1)埃爾斯佩思?杜森貝爾提出的“專治與自治的模式”更適合于波斯帝國時期阿納托利亞的研究;(2)在阿黑門尼德王朝統(tǒng)治下,安納托利亞的政治、軍事、教育、宗教信仰、日常生活等諸多方面都表現(xiàn)出了專治與自治特征。(3)民族認同被置于政治統(tǒng)治之下,但兩者在社會地位、族群、宗教和行政管理四個方面具有可比性。

學術價值:埃爾斯佩思?杜森貝爾長期致力于波斯帝國時期安納托利亞地區(qū)的研究,將“專治和自治理論”應用于她的研究中。書評有助于學界了解埃爾斯佩思?杜森貝爾的基本研究路徑和觀點。

20、張龍海:《希羅多德筆下的Araxes河略考》,《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第66-71頁。

主要觀點:(1)在西方古典作品中,至少有4條不同的河流名為“Araxes”,希羅多德提到的Araxes河混合了其中兩條河的信息,即阿拉斯河與阿姆河。(2)中亞地區(qū)的Araxes河為阿姆河,古代阿姆河下游河道眾多,其中Uzboy河曾為其主河道,河口在里海。(3)西方古典作家可能不知咸海的存在或將其與里海混為一海。(4)希羅多德關于中亞地區(qū)的信息主要來自兩個途徑,一是阿契美尼德波斯,二是穿行于黑海北岸與阿爾泰之間的斯基泰和希臘商人、旅行家。希羅多德沒有很好地將二者形成對接,或者信息本身有缺漏。因此他不知道錫爾河的存在。

學術價值:(1)對Uzboy河的論證,有助于我們理解古典作家提到的由中亞,經阿姆河、里海、外高加索,至黑海地區(qū)的貿易路線。同時,對絲綢之路開通后,中亞和西亞地區(qū)的水路交通亦有借鑒意義。(2)對中亞Araxes河為阿姆河的論證,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早期中亞草原游牧民族的分布、遷徙和演變。(3)對阿姆河變遷史的有益補充。

此文發(fā)表后,被“中國知網”等多家數據庫收錄。

21、劉成:《薩拉皮斯崇拜探析》,《科學?經濟?社會》,2016年第3期,第8-34頁。

主要觀點:(1)薩拉皮斯崇拜是托勒密一世為了加強思想控制,樹立自己在埃及的合法地位,人為創(chuàng)造的一種宗教。(2)薩拉皮斯是托勒密把宙斯、哈德斯、奧西里斯、阿匹斯等神混合起來造出的新神。(3)它在向東方的傳播過程中,與當地神結合,其形象和職能也發(fā)生了變化。(4)薩拉皮斯崇拜延續(xù)近七百年,傳播范圍遍布埃及、中亞、歐洲等廣大區(qū)域。政治需要和時代背景是其保持強大生命力的主要原因。

學術價值:對薩拉皮斯崇拜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梳理。

社會影響:該文曾在華南師范大學舉辦的“‘一帶一路’視域下的世界宗教傳播與交流史學術研討會”上宣讀。

課題組供稿 

(責編:王瑤)
新疆| 南澳县| 彭阳县| 五峰| 开原市| 株洲市| 舟山市| 北辰区| 高安市| 元江| 连州市| 五家渠市| 武鸣县| 五华县| 名山县| 温州市| 罗江县| 武强县| 平昌县| 尼勒克县| 邵阳县| 琼中| 秦安县| 安达市| 宜章县| 德州市| 通榆县| 西城区| 靖西县| 永济市| 湟源县| 云梦县| 类乌齐县| 浏阳市| 衡阳市| 宜州市| 富宁县| 甘南县| 宜兰县| 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