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wǎng)站入口

站內搜索

清代商稅研究及其數(shù)據(jù)庫建設(1644-1911)的中期檢查報告

2018年11月30日14:06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總體情況

本項研究課題《清代商稅研究及其數(shù)據(jù)庫建設(1644-1911)》自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將資助以來,首席專家及課題組成員均全力以赴,投入到項目研究之中。目前,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良好,各子課題進展順利,已經(jīng)出版階段性成果專著四本,在國內外各種重要期刊如《歷史研究》、《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史學月刊》、Austral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等發(fā)表學術論文14篇,并榮獲Sir Timothy Coghlan Prize年度最佳論文獎。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

首席專家與項目組成員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均積極前往國內外圖書館進行資料搜集和學術研討。其中最為重要的包括

1、項目開題會。2017年6月10日,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倪玉平教授任首席專家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清代商稅研究及其數(shù)據(jù)庫建設(1644-1911)”開題報告會在清華大學近春園賓館會議室舉行。出席開題報告會的專家組成員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赫治清研究員、北京大學歷史系徐凱教授、南開大學歷史學院許檀教授、武漢大學歷史學院陳鋒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李伯重教授、陳爭平教授、清華大學社科學院龍登高教授。中華書局學術出版中心主任歐陽紅編審特邀參加本次開題。陳鋒教授主持開題報告會。

倪玉平教授在會上做了開題報告,主要從選題價值、總體框架、研究思路、主要內容、重點難點、任務分工、經(jīng)費預算、預期成果和目前的研究進展等方面介紹了課題的研究構想。專家組對開題報告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認為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項目總體框架合理,重點突出,研究思路和研究路徑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專家組肯定了課題組前期研究積累的充分準備,并就如何深化和拓展課題研究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這些建議從理論與方法上進一步開拓了課題的研究空間,豐富了課題的研究內涵,明確了課題的研究方法,使得開題報告成為一次成功的學術研討會。倪玉平教授在開題報告中對于課題組的研究工作進行了布置,指出課題組近期工作是圍繞上述專家的意見,對項目的研究范圍和研究對象做適當?shù)膲嚎s,并全力投入到清代商稅史料的搜集和研究中,爭取盡快發(fā)表一批專題性研究論文。課題組成員都表示將積極完成好相關工作。

圍繞本次開題會,清華大學歷史系網(wǎng)站、清華經(jīng)濟史微信公眾號均于6月12日做了新聞推送,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微信公眾號也于7月14日對本重大課題及首席專家倪玉平分別做了推送,很好地擴大了本項目的影響力。

2、社重基金重大項目聯(lián)合學術討論會。2017年12月2日-3日,第一屆財稅史論壇暨“清代及民國時期的稅制變革與財政治理”學術研討會在華中師范大學成功舉行。財稅史論壇是由華中師范大學魏文享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重大項目近代工商稅收研究課題組、武漢大學陳鋒教授主持的清代國家財政轉型課題組以及本課題組聯(lián)合發(fā)起,并與中國經(jīng)濟史學會、《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本次會議最后邀請有來自東京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社科院、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中央財經(jīng)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暨南大學、湖北大學、天津社科院、南昌大學、華東師大、西北師大、西南政法、西南交大、山東師大、河北師大、安徽師大、杭州師大、河南師大、河北地稅局、廣州大學、河南大學、《光明日報》編輯部、《近代史研究》編輯部、《江漢論壇》、《湖北大學學報編輯部》等大學、學術刊物及稅務部門的60余名專家學者。與會學者既有來自史學界的財稅史研究學者,也有來自于財經(jīng)和財稅院校的學者,也有來自稅收實務部門的研究者,主辦方也是希望以此促進跨學科、跨領域的交流與互動。

華中師范大學副校長、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彭南生致歡迎詞。武漢大學陳鋒教授、清華大學仲偉民教授、華中師大魏文享教授分別代表三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組介紹了各自課題組的研究現(xiàn)狀、長期構想及合作情況。濱下武志教授、赫治清研究員、吳景平教授、劉志偉教授、王玉茹教授、王文素教授、陳鋒教授、鄒進文教授主要圍繞明清及近代財政轉型問題進行了主題發(fā)言。此后,虞和平教授、張利民教授、戴建兵教授、劉增合教授、邵義教授、付志宇教授、馬陵合教授、魏文享教授、袁為鵬教授圍繞稅收變革問題進行了主題發(fā)言。在2號下午的分組討論中,參會學者對35篇論文進行了匯報和點評,圍繞財政制度、國家治理能力、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各種稅類研究、企業(yè)稅負、城市與稅收的關系、稅收與金融的關系、稅收與貨幣的關系、稅收中的官商關系、債與稅、費的關系等問題展開激烈討論,其中對財政轉型問題、財政與金融、貨幣的關系問題、商稅概念問題、稅負與稅權問題的討論尤為集中。在研究方法上,也體現(xiàn)出計量、歷史及跨學科方法的運用,達到會議組織的預期目標。與會專家也對課題的推進提出了寶貴建議。第一屆財稅史論壇受到與會專家的充分肯定,學者們都希望財稅史論壇能持續(xù)舉辦下去,使之成為學界交流的一大平臺。

除了以上兩次專門的課題組會議外,各課題組成員還廣泛參加國內外的各種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以首席專家倪玉平為例,即于2017年11月18日,在加州理工學院做“Recently Research”演講; 11月30日,在洛杉磯大家論壇做《清史研究與個人感悟》演講;2018年1月5日,在加州理工學院做“Material, Data and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演講;3月24日,在北京師范大學參加“名家圓桌:思想與學術40年”青年專場,發(fā)表“四十年來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演講; 4月13日,在復旦大學歷史系做“清代關稅與商稅”演講;4月14日,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參加第一屆青年經(jīng)濟史論壇,發(fā)表“試論清代財政體系的近代轉型”論文;4月18日,在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zhàn)略研究院做“清代財政與中國現(xiàn)代化變局”演講;5月18日,參加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晚清城市史研究工作坊。這些活動,都極大地開拓了課題組成員的視野,豐富了課題研究的思路。

三、成果推介

清代商稅研究,不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學術價值,也有著很高的社會價值和關注度。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也有意識地進行多手段的成果推介。

2017年7月25日,項目組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報送工作簡報,標題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清代商稅研究及其數(shù)據(jù)庫建設(1644-1911)”開題報告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2018年1月30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發(fā)布《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部分階段性成果概要》(網(wǎng)址是http://www.npopss-cn.gov.cn/n1/2018/0130/c219469-29796088.html),重點介紹了本課題的階段性成果,指出:“《清代財政史四種》系清華大學倪玉平教授承擔的重大項目“清代商稅研究及其數(shù)據(jù)庫建設(1644-1911)”(批準號:16ZDA129)的階段性成果,由科學出版社于2017年相繼出版!稄膰邑斦截斦䥽摇宄掏觊g的財政與社會》研究了咸同時期財政體制和結構的轉變。清廷經(jīng)歷數(shù)千年未有之變局,傳統(tǒng)的依靠農(nóng)業(yè)稅、捐輸、加派等財政來源已不能滿足需求,海關、厘金等新興工商稅成為主要財政來源。作者將其概括為從“國家財政”向“財政國家”的轉變。《清朝嘉道關稅研究》(第二版)首次為學界提供了嘉慶道光時期的關稅征收序列。作者根據(jù)從檔案中搜集的常關稅額數(shù)據(jù),對邊疆邊貿各關、運河長江沿線各關、沿海各關的稅額波動逐個分析。本書認為,嘉道時期的關稅征收總體平衡,仍保持在每年500萬兩左右的水平,相較于乾隆時期沒有明顯下降。《清代漕糧海運與社會變遷》(第二版)剖析漕糧海運制度的產(chǎn)生、運作規(guī)制、運輸工具等與當時政治、經(jīng)濟、中外關系各層面的關系,以及清代漕糧海運興衰和廢而不止的因由,論述晚清政府在市場經(jīng)濟生活中職能的轉變和決策作用。《清代關稅:1644-1911年》系對清代關稅全面的梳理與研究。太平天國運動之前,關稅征收量的變化較為平穩(wěn)。此后,因西方勢力介入,洋關迅速崛起,并帶動關稅整體飛速增長。清代關稅結構與總量的變化,成為中國傳統(tǒng)財政體制由農(nóng)業(yè)型財政向工商業(yè)型財政轉變的關鍵因素。該系列著作內容豐富,是清代財政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書中以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從檔案中搜集的大量第一手史料,此外還對清代財政結構的轉型、歷史GDP測算等重要問題進行探索,可供學界參考!

除此之外,課題組首席專家倪玉平接受澎湃新聞訪談,發(fā)表《危局中被迫轉型的晚清財政》(2017年9月22日)。課題組的首次開題會,清華大學歷史系網(wǎng)站、清華經(jīng)濟史微信公眾號均于6月12日做了新聞推送,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微信公眾號也于7月14日對本重大課題及首席專家倪玉平分別做了推送。倪玉平教授還深度介入國家稅務總局2018年度印花稅票《明清榷關》的制作,包括榷關的選擇、文字的表述、圖片的選擇和英文的翻譯工作,是學術研究服務社會的難得嘗試。另外,《光明日報》于2018年2月5日,發(fā)表了魏文享教授的“第一屆財稅史論壇綜述”。以上活動,都極大地擴大了本課題研究的影響力和關注度。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自本課題立項以來,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僅以本項目的階段性成果《清代財政史四種》為例,在出版過程中,即得到了我國著名經(jīng)濟史學者李伯重教授和荷蘭格羅寧根大學近現(xiàn)代史與國際關系研究中心主任、社會經(jīng)濟史教授Maarten Duijvendak的推薦并做序。李伯重教授稱該書“代表了中國財政史領域一項新的成就。清代中國,尤其是晚清,是一個豐富的體系,宛如一項精密復雜的實驗,如外債和現(xiàn)代關稅,挑戰(zhàn)著我們對于典型的前現(xiàn)代財政發(fā)展的認識。透過宏大的時間和空間背景,本書揭示了在背后推動和強化中國經(jīng)濟集約化、創(chuàng)新及整頓的模式及相關因素。了解以上這些一方面有助于我們了解中國經(jīng)濟的模式及革新,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了解在長時段中世界政治、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使我們了解這些既是作者的目的,也是作者在書中已指明的! Maarten Duijvendak教授則稱該書“展現(xiàn)了以下幾個內容。首先是語言對于歷史學研究的重要性。由于缺乏掌握中英雙語的國際學者以及廣泛研究檔案材料的機會,大量有趣的中國歷史仍然不為外界所知。本書的研究基于十多年間在不同檔案館中的大量工作,而這正是其所展現(xiàn)的第二個內容,即第一手文獻在歷史研究中的價值。對檔案材料中的原始記錄進行細致的搜集、整理,將定量的數(shù)據(jù)與定性的信息相結合,便構成了本書的研究——通過財政收入反映250多年間中國國內外貿易的概況。倪教授的研究以稅收的沿革為線索,貫穿整個清代(有時略做上溯),展示了:關稅對于官方是何等重要;如何通過財政制度的整合實現(xiàn)稅收的最大化;制度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國的稅務官們又是如何匯報他們的工作的。全書呈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關鍵時期內的貿易狀況!痹谠摃霭嬷,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于2018年第1期發(fā)表了許存健撰寫的書訊;陳支平、張金林在《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2018年第2期發(fā)表《清代財政史研究的新解釋——評倪玉平<清代財政史四種>》,認為該書“反映了作者對清代財政史的系統(tǒng)認識,也標志著作者的清代財政史研究已經(jīng)‘成一家之言’,構建起了一個自足的體系。堪稱清代財政史研究的前沿性成果。”美國著名學者、UCLA教授王國斌(Bing Wong)、日本著名學者岸本美緒、臺灣著名學者林滿紅、何漢威等人均對該書的觀點做出點評。

目前來看,本項目的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進度和經(jīng)費。本項目組成員深知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的重大意義,在研究過程中,不敢有絲毫懈怠,項目開工兩年以來,項目組成員始終精誠合作,全力以赴,但因本項目涉及面廣,研究難度大,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預期的成果,仍將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zhàn)。

另一方面,由于本項目除了要做大量的原始數(shù)據(jù)搜集和整理,還要進行數(shù)據(jù)庫的建設,這是一個跨學科的全新領域,需要有專門的工程師團隊進行專項開發(fā),現(xiàn)有的經(jīng)費遠遠無法支撐項目進展。因此特懇請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能予以滾動資助。

二、研究成果情況

目前,本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良好,已經(jīng)出版階段性成果專著四本《清代財政史四種》,在國內外各種重要期刊如《歷史研究》、《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史學月刊》、Austral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等發(fā)表學術論文14篇。

代表性成果為《清代財政史四種》,由科學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從國家財政到財政國家——清朝咸同年間的財政與社會》研究了咸同時期財政體制和結構的轉變。作者將其概括為從“國家財政”向“財政國家”的轉變!肚宄蔚狸P稅研究》(第二版)首次為學界提供了嘉慶道光時期的關稅征收序列。本書認為,嘉道時期的關稅征收總體平衡,仍保持在每年500萬兩左右的水平,相較于乾隆時期沒有明顯下降!肚宕罴Z海運與社會變遷》(第二版)剖析漕糧海運制度的產(chǎn)生、運作規(guī)制、運輸工具等與當時政治、經(jīng)濟、中外關系各層面的關系,以及清代漕糧海運興衰和廢而不止的因由,論述晚清政府在市場經(jīng)濟生活中職能的轉變和決策作用。《清代關稅:1644-1911年》系對清代關稅全面的梳理與研究。清代關稅結構與總量的變化,成為中國傳統(tǒng)財政體制由農(nóng)業(yè)型財政向工商業(yè)型財政轉變的關鍵因素!肚宕罴Z海運與社會變遷》曾獲2007年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清朝嘉道關稅研究》曾獲第十一屆耘基金文科學術成果一等。《清代關稅:1644-1911年》中的部分內容以學術論文方式發(fā)表后,獲《世界經(jīng)濟年鑒2016年》“世界經(jīng)濟統(tǒng)計學2015年十佳中文論文”、澳大利亞Austral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2017年度“Coghlan Prize”。

正如前表所述,在出版過程中,即得到了我國著名經(jīng)濟史學者李伯重教授和荷蘭格羅寧根大學近現(xiàn)代史與國際關系研究中心主任、社會經(jīng)濟史教授Maarten Duijvendak的推薦并做了高度評價。其中李伯重教授的序言發(fā)表在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2017年第4期上。

在該書出版之后,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于2018年第1期發(fā)表了許存健撰寫的書訊;陳支平、張金林在《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2018年第2期發(fā)表《清代財政史研究的新解釋——評倪玉平<清代財政史四種>》,認為該書“反映了作者對清代財政史的系統(tǒng)認識,也標志著作者的清代財政史研究已經(jīng)‘成一家之言’,構建起了一個自足的體系?胺Q清代財政史研究的前沿性成果。”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的公眾號、科學出版社的公眾號等,均對該書做了重點推送。另外,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魚宏亮研究員、華中師范大學魏文享教授、廣西師范大學徐毅教授,近期亦將有專文評論該《清代財政史四種》。

美國著名學者、“加州學派“的代表性人物、UCLA教授王國斌(Bing Wong)特邀倪玉平前往洛杉磯做過多次學術交流,并于2018年4月13日在復旦大學歷史系組織濱下武志、吳松弟等人進行專門討論。

日本著名學者岸本美緒、臺灣著名學者林滿紅、何漢威等人亦對該書的觀點做出點評。其中岸本美緒在《清代的經(jīng)濟蕭條和市場結構——以康熙年間和道光年間的比較為中心》(見《經(jīng)濟發(fā)展與市場變遷——吳承明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2016,第111頁)一文中,指出“據(jù)他(倪玉平)制作的關稅統(tǒng)計,道光年間的長距離商品流通的活躍程度的確不亞于嘉慶初年,但流通的活躍不一定意味著‘蕭條’根本不存在。倪玉平的研究促使我們思考,‘蕭條’概念與活躍的商品流通能否兩立?道光年間根本不存在‘蕭條’嗎?還是道光年間經(jīng)濟情況還可認為是一種‘蕭條’嗎?”

何漢威則指出,“據(jù)倪玉平的新近研究所示,嘉、道兩朝的關稅總數(shù)仍能維持乾隆明年的水平,每年五百萬兩上下。這項新發(fā)現(xiàn)提示十九世紀初,清代對外貿易的總規(guī)范并沒有縮小,從而向被廣泛接愛的‘道光蕭條’理論提出挑戰(zhàn)。”(見何漢威:White Louts Rebels and South China Pirates: Cries and Reform in the Qing Empire書評,見《漢學研究》(2017)第349頁。

總體而言,該項目的階段性成果,已經(jīng)引起了學術界較為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繼續(xù)開展清代商稅包括關稅、厘金和雜種的數(shù)據(jù)搜集與史料整理工作,發(fā)展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2、2018年12月,在清華大學召開第二屆財稅史論壇暨“清代及民國時期的稅制變革與財政治理”學術研討會。由華中師范大學魏文享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重大項目近代工商稅收研究課題組、武漢大學陳鋒教授主持的清代國家財政轉型課題組以及本課題組聯(lián)合發(fā)起。

3、和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合作,加入漢王數(shù)字公司的數(shù)據(jù)庫平臺建設項目,爭取按時高質量地完成本課題數(shù)據(jù)庫的建設。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閆妍)
鸡东县| 昭苏县| 古蔺县| 林口县| 威信县| 定日县| 竹溪县| 岳池县| 陇西县| 迁西县| 拜泉县| 巴楚县| 襄樊市| 印江| 长岛县| 阳城县| 平南县| 巴林左旗| 太白县| 金山区| 昌吉市| 巴彦淖尔市| 随州市| 漳浦县| 油尖旺区| 东丰县| 鲜城| 土默特右旗| 奈曼旗| 莱芜市| 连州市| 东明县| 龙泉市| 平江县| 乐平市| 深泽县| 商丘市| 蓬溪县| 平原县| 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