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wǎng)站入口

站內(nèi)搜索

中國政治倫理思想通史的中期檢查報告

2018年11月30日10:00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目前課題研究進展順利。在課題獲批以后,我們于2016年12月25日組織了課題開題報告會,請?zhí)旖驇煼洞髮W政治與行政學院高建教授、山東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葛荃教授、南開大學哲學院王新生、南開大學政府學院王處輝教授、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喬清舉教授組成專家組,專家組成員來自于政治學理論、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哲學、哲學原理、社會思想史等相關研究領域,在開題報告會上,由課題組對于課題的總體研究方案與思路以及課題相關的理論問題、各子課題的研究設想做了匯報。與會專家就課題組的研究設想提出了詳細的建議。

目前,課題研究進展順利,各子課題的研究團隊已搭建完畢,確定了研究提綱,資料收集工作業(yè)已基本結束,各子課題都已經(jīng)進入寫作階段。

2017年以來,在課題首席專家的組織下,課題組主要研究人員分別2017年7月、2017年10月、2018年4月和2018年6月召開了四次工作會議,每次會期兩天,就課題總體研究計劃、子課題研究團隊建設與工作計劃、子課題研究提綱、子課題編寫體例、課題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問題,如中國政治倫理思想史的基本內(nèi)容、范圍、中國政治倫理政治思想史的特點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2017年以來,本課題的主要研究人員在C刊發(fā)表了論文十余篇,這些論文都是圍繞本課題的研究對象與方法、各子課題研究中遇到的重要理論與學術問題展開討論的。其中,課題首席專家孫曉春的論文:《中國政治倫理思想史研究初論》(《思想戰(zhàn)線》2018年第1期),張師偉教授的《西學東漸背景下中國傳統(tǒng)“自由”思想的現(xiàn)代轉換及其影響》(《文史哲》2018年第3期)等論文,刊出以后,都通過微信公眾號《政治思想史研究》推出,在學界產(chǎn)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

研究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研究成果的報送不夠及時,在后續(xù)的研究中要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第二, 由于本課題研究對象明確,但研究任務較重,就目前各子課題的進展情況來看, 需要進一步加快研究進度,一方面寫出更多的階段性成果,另一方面,也需要各子課題之間進一步加強溝通,做好最終研究成果的寫作工作。

第三, 前一階段,課題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工作的準備、規(guī)劃等工作,沒有召開全國范圍的學術討論會,這方面應該進一步加強。

改進措施:

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5月,召開兩次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學術研究討論,就課題研究是需要解決的重大理論與學術問題,邀請國內(nèi)學界知名專家展開討論。目前學術討論會正在籌備中。

做好成果要報工作,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

二、研究成果情況

1、孫曉春:中國政治倫理思想史研究初論 《思想戰(zhàn)線》2018年第1期

中國政治倫理思想是歷史上的思想家有關政治倫理問題的認識結晶,其主題是社會政治生活的正當性。歷史上的思想家對于社會政治生活的道德層面有著十分深切的關注。什么樣的社會生活是符合道德的生活,生活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的人們有著不同的理解。與歷史上的思想家一樣,生活在現(xiàn)時代的人們也要對這一問題給出屬于我們自己時代的答案。我們對有關社會政治生活倫理問題形成自己理解的前提,就是準確地理解和把握中國政治倫理思想產(chǎn)生、發(fā)展的歷史,以及理解中國政治倫理思想,作為人類共同的思想遺產(chǎn)之于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意義。本文對于政治倫理的含義,基本內(nèi)容,歷史發(fā)展以及中國政治倫理思想史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做出了全面的論述,是指導本課題開展研究的導論性質(zhì)的文章,也是首次在學界以政治倫理為對象進行專文論述的研究成果之一,收到了學界的重視和好評。

2、張師偉:西學東漸背景下中國傳統(tǒng)“自由”思想的現(xiàn)代轉換及其影響 《文史哲》2018年第3期

現(xiàn)代中國語境下的“自由”概念在含義上受到了西學的明顯影響,一方面以中國傳統(tǒng)詞匯容納西方含義,另一方面又以傳統(tǒng)含義濡染西學內(nèi)容。中國現(xiàn)代政治意識譜系中的“自由”,雖則往往與西學相對應,但在骨子里不免包含著來自傳統(tǒng)中國“自由”含義的整體性影響,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對現(xiàn)代自由的“誤讀”。西學東漸中的“自由”含義繞不開中國傳統(tǒng)自由觀對它的過濾、濡染與改造,而中國傳統(tǒng)自由觀也在互動過程中變得亦中亦西、中西混雜。雖然中國傳統(tǒng)自由觀并無現(xiàn)代意義上的自由含義,但中國現(xiàn)代政治意識所需要的自由含義的建構,又在根本上受制于傳統(tǒng)自由在含義上的現(xiàn)代轉換,傳統(tǒng)自由現(xiàn)代轉換的程度,在根本上決定著中國現(xiàn)代政治意識建構的成熟程度。傳統(tǒng)道家“不役于物”的意志自由,濡染和遮蔽了個體的公民理性及主體間性的權利,注重個體自由意志的中國傳統(tǒng)含義仍具有影響力。

3、張師偉:中國傳統(tǒng)自由觀與西方自由主義的相遇 ——嚴復自由話語建構的過渡性特征 《探索與爭鳴》2017年第6期

對自由的認知是中國現(xiàn)代自由話語建構的開始。這種建構帶有強烈的過渡時代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現(xiàn)代自由話語建構初期的內(nèi)容選擇及論述邏輯。中國現(xiàn)代自由話語的自覺建構始于甲午戰(zhàn)敗后的嚴復,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混雜的過渡特征不僅集中地體現(xiàn)在嚴復身上,成為自由話語建構的基本前提,而且還在根本上決定了嚴復自由話語的內(nèi)容。嚴復以中西對比的形式,突出了古典中國與現(xiàn)代西方在政治、經(jīng)濟、社會、法律、哲學等方面的巨大落差,并將兩者差異的根源歸結為自由與否。他的話語建構具有的形態(tài)比較完整和內(nèi)容比較豐富的中國古典知識網(wǎng)絡,使其不僅在學習過程中成功地將其零星獲得的西學知識中國化,而且還將中國化了的西學知識又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理論邏輯在整體框架上重新進行了安排。然而,中國過渡時代的自由話語,一方面糾結于古今中西如何“和同為一”,另一方面,又對西方自由內(nèi)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試圖用中國傳統(tǒng)話語資源來解釋現(xiàn)代自由內(nèi)容的所以然,這雖然在實踐中促進了現(xiàn)代自由內(nèi)容在中國的實踐,但是隨著現(xiàn)代自由在中國社會及理論界的深入推廣,卻在根本上加速了嚴復自由話語體系的破產(chǎn),取而代之的是革命派學習西方理論后轉換傳統(tǒng)而生成的自由話語。本文以中國傳統(tǒng)自由觀與西方自由主義的“相遇”為背景,對嚴復自由話語建構的背景、內(nèi)容和過渡性特征進行了詳細而透徹的分析和描述,為我們認識和了解近代中國復雜而深刻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社會政治的轉型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為進一步研究近代中國政治倫理思想的發(fā)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4、李洪衛(wèi):論經(jīng)學、新子學與哲學的當代并立——從當代中國思想學術與文化建設相互關系的視角考察 《人文雜志》人文雜志 2017年第5期

本文研究思路是基于思想學術的理(或“道”)與社會文化秩序的禮的相互關系及其變動來看未來中國思想學術發(fā)展中的經(jīng)學、哲學和新子學的相互關聯(lián)、差異、互動特質(zhì)及其地位。人文社會思想的應用特質(zhì)在于以某種理或理序為基礎構建一種禮序,二者的同構構成一種理論系統(tǒng)的自洽,但是,理的探究既需要與社會秩序的目標相聯(lián)系,同時又具有自己的理論認知特性。經(jīng)學更多地受到其禮序運用的限制,其社會指向的利弊均在乎此。歷史中的經(jīng)學可以從禮的斯文教養(yǎng)與禮制兩個向度分解,前者是今天經(jīng)學重建的目標。新子學和哲學則是對“道”的開放性的探究,它又是構成理序和禮序的思想前提,因此,思想世界的開放性與社會價值系統(tǒng)的規(guī)范性引導應該同時存在,此為經(jīng)學、新子學與哲學當代并立的根據(jù)!罢軐W”的獨特性價值還在于為中國文明建構提供了一個“說理”文化的基礎。經(jīng)學要守住根,但是子學和哲學要立足于開辟一個時代,經(jīng)學也要探索其中的普遍性,參與到當代世界思想的構造之中。在這個基礎上,中國才真正走在全球化的歷史進程中,走向更加光明的前途。本文通過探討經(jīng)學與現(xiàn)代哲學的關系進而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傳統(tǒng)政治倫理的現(xiàn)代價值。

5、顏德如:社會大變局與大趨向之中的“新文化運動” 《天府新論》2017年第1期

本文將新文化運動放在歷史背景中采取歷史與思想互動的視角展開論述,對于“新文化運動”,我們不能滿足于“是”與“非”、“對”與“錯”的敘述與評點,而應把它作為歷史參考。應將它置于當時社會的大變局與大趨向之中,如此才能深刻體悟到“新文化運動”何以將“文化”作為運動的核心,何以又冠以“新”之名。該運動發(fā)生是國人對中國社會變革歷程之“最后覺悟”,它“呈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進行文化、思想革新是國人經(jīng)過長期嘗試、磨礪之后選擇的適合社會變革大趨勢的明智之舉。我們不應對“新文化運動”的形式求全責備,也不宜揚此抑彼,而后才能心平氣和地去細究其開啟和傳布了哪些新精神、新思想、新方法。本文所提倡的把思想變革放在歷史背景和思想脈絡中去考察的研究視角和思路對于政治倫理思想研究來說,就是要深刻把握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尤其是在近代政治倫理思想研究中深耕當時語境下思想家的所思所想及其論說目的,才能從這段歷史中繼承什么、超越什么,不是做簡單的現(xiàn)代批評。

6、顏德如:孫中山賢能政治觀之反思 《學術界》2017年第7期

綜觀孫中山二十世紀初以來的言論、文章,他以自己篤信的“行易知難”學說來改造國民心理,進而奠定力主先知先覺式賢能政治的心理條件。他本人亦常常以先知先覺自任。晚年對黨魁的推崇,對服從和宣傳的強調(diào),在顯示出他對先知先覺式賢能政治的認同,并孜孜不倦以此來鼓吹自己的建國方略、推動中國的革命大業(yè)艱難前行、探索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中國方案。然而,這些舉措都面臨著困境,致使孫中山時常糾結于賢能政治與強力政治之間。文章首先指出孫中山力主賢能政治的心理條件,其次一一陳述其推行賢能政治的各項重要措施,再次對其政策推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面臨的困境,最后得出了“糾結于賢能政治與強力政治之間”的結論。孫中山常常糾結于賢能政治與強力政治之間,這是由于民國建立后并沒有按照他的規(guī)劃與邏輯來運行,而是亂象叢生,孫中山堅信“取法乎上”,必須要以法美共和為革命奮斗之政治理想,而現(xiàn)實政治運行的實力邏輯迅即摧折其樂觀的理想,他說與其本人的“德薄”“能鮮”有關,但是無論其中是否有自謙的成分,至少說明賢能政治對于中國政治的轉型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在這些現(xiàn)實的打擊下孫中山也不斷反思革命之方略。綜上可知,他說自己“愈挫愈奮”,也正好詮釋了他的糾結: 強力政治之現(xiàn)實使其“挫”,先知先覺式賢能政治又使其“奮”。本文對孫中山賢能政治思想進行的深刻的剖析,這對于學習和研究孫中山民主政治思想及整個資產(chǎn)積極革命派政治思想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研究中國政治倫理思想在進入二十世紀后的發(fā)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 召開三次專題學術會議

2018年10月,會議主題:中國政治倫理思想觀念的產(chǎn)生與演變;參會人員:課題組全體成員,國內(nèi)相關領域的專家。會議地點:天津。

2019年5月,會議主題:儒家倫理觀念與傳統(tǒng)中國社會的政治生活; 參會人員:課題組主要成員,國內(nèi)同行專家,地點:天津。

2019年11月,會議主題:倫理觀念轉變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參會人員:國內(nèi)同行專家、部分課題組成員。

2. 開展國際學術交流

2019-2020年,根據(jù)實際情況,由課題組成員參加情形本課題相關的國際學術討論會。根據(jù)實際情況,安排課題組成員參加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國際學術會議。

3. 深入調(diào)研交流

以子課題為單位,組織課題組成員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調(diào)研,調(diào)研任務主要是收集與課題研究相關的學術資料,與國內(nèi)同行專家交流研究情況,征求意見。

4.集中統(tǒng)稿

2018年8月—2020年3月,課題最終成果寫作階段,2020年3月各子課題完成初稿,5月—9月對項目初稿由子課題負責人及首席專家對初稿進行初審,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10—11月由撰稿人修改,12月集中統(tǒng)稿,最后定稿。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閆妍)
收藏| 汝城县| 嘉定区| 阿坝| 都兰县| 伊春市| 杭锦后旗| 绥化市| 资中县| 宁南县| 祁东县| 隆化县| 蒲城县| 新邵县| 玛沁县| 石阡县| 齐河县| 澎湖县| 邵阳县| 惠水县| 盐山县| 莱芜市| 同德县| 阿拉尔市| 安化县| 林周县| 长宁县| 兰考县| 北安市| 南乐县| 泽库县| 金华市| 长岛县| 浦县| 建始县| 安图县| 县级市| 安达市| 蛟河市| 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