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wǎng)站入口

站內(nèi)搜索

蒙古語族諸民族民間故事類型分析與數(shù)字化研究的中期檢查報告

2018年12月03日14:42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㈠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南方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及其文獻保護與傳承研究”項目2016年立項,分5個子項目:廣西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保護與傳承研究、貴州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及其文獻保護與傳承研究、云南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保護與傳承研究、越南中越跨境民族類漢字保護與傳承研究、南方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數(shù)據(jù)庫及其文獻可讀化的軟件設計。立項以來,課題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 對廣西、貴州、云南、越南類漢字及其文獻保護與傳承情況進行調(diào)研。

各子項目從民間和政府兩個角度對南方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文獻保護與傳承情況進行調(diào)研。通過調(diào)查了解到,類漢字及其文獻的保護與傳承有一些可喜的情況,也存在重要的隱憂。在民間,類漢字及其文獻保護與傳承的主要力量是神職人員、歌師以及熱衷與民間文藝愛好者。有的類漢字在民間得到了較好的傳承,如古壯字及其文獻,由于神職人員(師公、道公等)、歌師的代際傳承在壯族民間仍很盛行,古壯字及其文獻通過經(jīng)書、歌書手抄本的形式得到較好的保護與傳承。有的類漢字(如京族喃字),由于民間文藝愛好者的努力,也得以較好的傳承。京族民間文藝愛好者蘇維芳先生,退休后回到家鄉(xiāng)萬尾島,搜集了大量京族喃字文獻,并進行譯注,自費用電腦打印出來,擺放在哈亭(京族人宗教活動場所)供人們翻閱。他還牽頭成立了京族喃字傳承協(xié)會,舉辦了15期喃字培訓班,參加培訓的人將近200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級政府也投入了經(jīng)費,對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及其文獻進行整理和翻譯。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在區(qū)民宗委下設少數(shù)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安排專職人員負責廣西民族古籍的保護與傳承工作,至今整理出版數(shù)百部廣西少數(shù)民族古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多數(shù)類漢字及其文獻的傳承人后繼乏人,已成為瀕危文字(如毛南字、古仫佬字等)。

2. 南方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文獻的收集。

各子項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了近800本類漢字文獻,其中古壯字文獻189本,京族喃字文獻82本,古瑤字文獻71本,古侗字文獻49部,水書文獻141本,古布依字文獻15本,古白字文獻16本,越南喃字文獻177本,古岱字文獻35本,還有少量古毛南字文獻、古仫佬字文獻及類漢字對聯(lián)、書法作品等。

3. 類漢字文獻的譯注

目前已基本完成5部類漢字文獻的譯注工作:《古壯字文本<回憶韋拔哥同志>譯注》(韋樹關)、《古壯字文本<賊歌>譯注》(蒙元耀)、《古壯字文本<昭君和番>譯注》(蒙元耀、陸世初)、《古壯字文本<老來難之歌>譯注》(蒙元耀、羅永騰)。

4. 類漢字字典的編纂

目前由韋樹關主編的《中國京族喃字字典》已撰寫25.7萬字,由蒙元耀主編的《古壯字大字典》已收集到近1萬個古壯字,正在做字義的解析工作。

5. 人才培養(yǎng)

課題組積極吸收研究生參加類漢字研究工作,指導他們以類漢字及其文獻研究為選題方向。目前,已指導廣西民族大學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專業(yè)3篇碩士學位論文,分別是:曹鳳麗《壯族行孝唱<孟姜女>文本研究》(2017屆,指導教師:蒙元耀)、羅永騰《<昭君和番>古壯字文本研究》(2018屆,指導教師:蒙元耀)、陸世初《<老來難之歌>古壯字文本研究》(2018屆,指導教師:蒙元耀),另有1篇有關類漢字及其文獻研究的學位論文正在撰寫中:藍盛碩士學位論文《<董永>古壯字文本比較研究》(2019屆,指導教師:蒙元耀)、黃氏惠(越南留學生)博士學位論文《中越京族喃字敘事歌<宋珍>文字比較研究》(2019屆,指導教師:韋樹關)、肖昉博士學位論文《<孔雀東南飛>古壯字文本研究》(2019屆,指導教師:蒙元耀)。多名本科人、研究生參與了本項目的田野調(diào)查工作。

6. 類漢字文獻可讀化的軟件設計

目前,已建立了類漢字的字形庫,實現(xiàn)了文獻圖像上的古壯字坐標的提取與排序,解決類漢字中大字符集字符以及非Unicode字符在映射關系中的占位問題,完成了雙層類漢字文獻PDF排版系統(tǒng),在類漢字文獻的原版圖像上實現(xiàn)了全文數(shù)字化。

各子項目進展情況如下:

“廣西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及其文獻保護與傳承研究”子項目:

自從項目立項開展工作以來,本子課題工作人員相互協(xié)作,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其中,搜集了大量的文本,收集到一批有關類漢字研究的論文與著作,同時還開始對原始文本中的重要抄本做了初步的解讀。破解并譯出了一批類漢字的字符之音義,F(xiàn)將工作成果匯報如下。

(1)原始抄本的收集

在廣西,目前發(fā)現(xiàn)壯族、瑤族(布努、勉)、仫佬、毛南和京族等五個民族有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文獻抄本存世。京族文本為另外課題組負責。本組目前收集的文獻以壯族文本居多。下邊按縣分別介紹。

在馬山縣,我們收集到白山鎮(zhèn)藍經(jīng)法先生的《衙師全集》《喪事》《衙廟全集》等三個科儀文本。里面有一批喪葬儀式上要吟誦的經(jīng)文。其中最有壯族文化特色的是《開天盤古》《伏羲子妹》《三府雷王》《金倫》《為人子者》《孝順歌唱》《十二月花歌》等創(chuàng)世神話古歌、行孝勸孝歌及架橋求花的歌。這些歌本不僅保存了壯族師公的重要文本,還保存了大量的類漢字字符。

在馬山縣喬利鄉(xiāng),我們收集到了韋啟宗的《二十四孝唱》《行孝歌》和韋日新的《白事讚禮歌》《二十四孝》等四份歌本。在古零鎮(zhèn),收集到覃承師《二十四行孝》《毛紅》《梁山伯與祝英臺》《開天盤古》《請圣》《薦兵馬》等抄本。

此外,在馬山縣文化局的同行還提供了一個《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類漢字歌集,里邊有五份《梁祝》歌劇的唱詞。

在都安,收集到《羅東掃北》《南唐武則天》《南唐演義》《反唐征》《征西盧花河》《三界唱》《莊子鼓盆歌》《帝舜唱》《師公道場經(jīng)文三卷》等文本。

武鳴是壯語的標準音點,著名語言大師李方桂先生首開科學描寫壯族類漢字文本的先河。他在《武鳴土語》(1942年刊)一書里就記錄了《梁山伯與祝英臺》《姜子牙》《瑞文珠》《吊關》《女送1》《女送2》《男送1》《男送2》等類漢字文本。

這次開展工作后,我們在武鳴又收集到了《壯鄉(xiāng)流韻》的一部傳統(tǒng)山歌集,里邊包含有:問起源歌、十二生肖歌、天旱歌、四季勞務歌、四季花事歌、四季鳥歌、傳唱“三月三”、八月十五歌、十月懷胎歌、滿月背帶歌、孝母歌、哭嫁歌、乘船歌、進門歌、進村歌、敬酒歌、哀歌等。另外還收到《董永唱》《安靈位調(diào)喪》《告投十王殿》《行孝報父母恩》《行孝科本》《歡友特田》《教兒經(jīng)》(含嘆二十四孝、父母臨別奠酒)《寬斷情》《唐葛周將軍》《齋事唱》《武鳴中部山歌》等11份材料。

在平果縣,我們也搜集到一批文獻抄本。其中有:韋錦利先生的《十月懷胎》《胚胎經(jīng)》《歡妹歌》《衙廟?案唱文》《家先歌》等五份文獻;另有陸順紅先生、黃國觀先生、李先生不同版本的《賊歌》三份。

田東縣也是壯族嘹歌流行的地帶,我們在該縣也收集到《嘹歌夜歌》《嘹歌日歌》《三月歌》等文本。在田陽縣,則收集到一份《梁山伯與祝英臺》。

田林縣是北路壯劇流行的地方,有大量的類漢字劇本在藝人手上流傳。我們在該縣收集到壯劇文本《太平春》《海蚌姑娘》(即田螺姑娘故事)《蝶咤與蝶平》《朱買臣》等類漢字文獻抄本。

來賓是壯族師公戲流行的地帶,那里也有大量的抄本存世。通過田野作業(yè),我們獲得《孔雀東南飛》《董永古事》《姐妹爭夫》等11個文本。

宜州是壯語北部方言有代表性的一個語言點。我們也在那里收集到不少類漢字材料。如《唐朝薛仁貴征東》《宋太祖》《廖士寬墓碑歌》等。該市還編纂有《劉三姐歌謠?情歌卷》《劉三姐歌謠?長歌卷》《劉三姐歌謠?古歌卷》《劉三姐歌謠?風俗歌卷》等,這些文獻里皆保存有大量的類漢字字符,可以為本課題提供相應的語料。

在忻城,長篇的類漢字文獻很多。一些重要篇目的詩句動輒長達1000行以上。我們搜集到的本子有《十勸書》(1504行)、《傳揚故事》(1076行)即此類鴻篇巨制的歌本。此外還有《傳家寶》《里空傳揚歌》《董永和仙女》等一批材料。

金城江區(qū)是一個壯族民眾密集的地方。這里也存在大量的類漢字文獻。我們在民間也搜集到了不少文獻抄本。如《莫一大王》《覃氏千行史歌》、《前朝歌集》《情歌集》《喜酒壯歌集》《壯歌對唱集》等。最有地方特色還有婚俗長歌《婁臺恒》(夜宴酒歌),這是一部宣講婚姻來由的長詩,通常在婚宴之夜演唱,很有壯鄉(xiāng)民俗文化的研究價值。

柳江縣也是一個類漢字文獻存世較多的地方。而且這些文獻多以長歌或歌集為顯著特色。最具民俗特色的是該縣過去有哭嫁盛行,可惜目前尚未搜尋到手。能拿到手的是:《秦香蓮》《何文秀壯歡》《馮兆記壯歡》《趕子牧羊》等長詩。

在大新縣收集到一份《頓造忙》,這是課題組成員廣西古籍辦公室韋如柱先生等從大新縣壯鄉(xiāng)收集到的一部壯族創(chuàng)世古歌。壯族南部地方的類漢字材料不少,但能破譯的不多。故這份古歌非常珍貴,也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翻譯、整理和出版這部古歌,對壯鄉(xiāng)民族文化建設而言是一件非常值得的大好事。從內(nèi)容上看,歌本屬創(chuàng)世神話內(nèi)容,但與盤古開天辟地、與花婆捏土造人、與布洛陀創(chuàng)造萬物、與伏羲兄妹洪水淹天后再造人類的故事都不相同,其內(nèi)容雖然涉及開天辟地、創(chuàng)造萬物的內(nèi)容,但更多的是講述社會歷史、制度文化、生活理念、習俗風尚和民間信仰儀禮的來由與實際功能。其中有關遷徙開拓、建州筑城,王朝冊封土官、領主劃地分治、民眾繳納稅賦、貢品等等敘述更為詳細,不僅具有厚重的歷史感,也給人一種地方史料的印象。從地方文獻資料的意義上說,這份《頓造忙》是土官制度文化在巫經(jīng)上的反映,歌本在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了廣西壯族左江地區(qū)延續(xù)了一千多年土官統(tǒng)治的社會歷史痕跡。

在龍州,我們也收集到了《塘夭》《求霧》《四季歌》等一批類漢字文獻。跟壯語北部方言區(qū)的文本相比較,龍州屬壯語南部方言區(qū),其文本自造字的比例更高。如能完全破譯這些文本,這將會對壯族地區(qū)的類漢字識別與字典編纂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環(huán)江縣,毛南族的文獻也收集到了六份科儀經(jīng)本。這些經(jīng)本用類漢字抄寫,用毛南語吟誦。主要是在還愿儀式或其他重要法事中使用,有豐富民俗學價值和文字價值。

挖掘這些壯族經(jīng)典古籍之中的語料,有助于了解壯語的過去情況,對語言的歷史比較研究會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2)研究資料的收集

收集前期的研究成果,也是促進本項目研究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舉措。特別是專家的研究成果,碩士博士的學位論文,把這些成果分門別類加以整理,錄進資料庫,這不僅能方便查閱,也為今后的研究打下一個扎實的基礎。

目前,我們收集了一批碩士學位論文,如覃透的《覃氏族源古歌研究》、覃薇《三界公經(jīng)文文本研究》、周秋玉《田東壯族古歌陽高文本研究》、黃壽恒《太平春語言研究》、曹鳳麗《壯族行孝唱<孟姜女>文本研究》等;博士論文如黃倫生的《布洛陀與民間敘事應用研究》、李斯穎《壯族布洛陀神話研究》、何思源《壯族麼經(jīng)布洛陀語言文化研究》、袁香琴《方塊壯字與水文的比較研究》等。

我們還搜羅了一批專家相關的研究成果,比如張元生的《壯族人民的文化瑰寶——方塊壯字》、黃革和韋瑞峰的《方塊壯字的產(chǎn)生及其作用》、黃紹清的《壯族方塊字的創(chuàng)造和運用》、覃國生的《關于方塊壯字》、鄭貽青的《靖西方塊壯字試析》等,以及黃南津的《方塊壯字字頻排列表》林亦的“《壯族麼經(jīng)布洛陀影印譯注》詞匯文字研究報告”、何明智等《壯族布傣古壯字字書研究》及《布傣布儂兩種古壯字歌謠集》等。

(3)研究工作的進展

從立項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jīng)著手了多部類漢字文獻的解讀與整理。其中有平果的《賊歌》(亦稱“唱離亂”),該份歌本系右江流域“嘹歌”的另一異文唱本。全歌2088行,除個別句子外,絕大部分是五言體的詩句。如今該文本已經(jīng)完成五對照的注音、直譯、意譯和注解工作。再把詞表、字表注釋完畢,把文本的歷史背景和研究分析部分完善,就可以形成一部書稿。

馬山的《老來難之歌》文本一共878行,目前已完成五對照文本翻譯整理工作。該份文本主要內(nèi)容從奉養(yǎng)、孝敬、侍疾、善終、生子、養(yǎng)子等七個方面對壯族孝道思想進行闡述,提出了如何善待老人的家庭倫理道德規(guī)范要求。

靖西的《昭君和番》是一份“末倫”唱本,共計1501行,七言體,據(jù)漢族的“昭君出塞”故事改編而成。文本是壯族文人的創(chuàng)作,其中很多類漢字字符是其他地方所無,故文本有很高的文字學價值。其歌詞文雅生動,有較高的文學藝術價值。該份文本目前已初步整理出來,并作了相應的研究與分析。初步形成了一本書稿的雛形。

來賓的《孔雀東南飛》是在興賓區(qū)五山鄉(xiāng)鄧周收集到的壯族師公戲唱本之一。這是利用漢族同名長詩的故事內(nèi)容再創(chuàng)造的壯戲唱本,以五言、七言的詩句來演唱,是一部較有藝術性的類漢字文獻唱本。該文本目前已經(jīng)初步完成國際音標的記音工作,正往電腦里錄入。一旦錄完國際音標,即可著手翻譯和注解,做成五對照文本,并開展分析和寫作。

同時開展翻譯整理研究的還有金城江區(qū)的《婁臺恒》,這是一部二千多行的長詩,目前已經(jīng)完成錄音和原文的電腦文字錄入工作。下一步即可進行音標的標記及直注、翻譯工作。

馬山的《董永唱本》比較研究工作也已經(jīng)啟動。該項研究將馬山的三份“董永”類漢字文本拿來做比較,除了探討文本之間的異同外,還把類漢字文本標音、注解、翻譯,分析文本的思想內(nèi)容和語言特色。

利用這些初步成果,我們還收集了5000余類漢字字符,初步做了注音和釋義工作,為電腦識別處理文本和字典編纂積累了一批語料。

這是目前為所開展的工作情況。其中最大的亮點是文本的收集。拿到了相當數(shù)量的原始材料。這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貴州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及其文獻保護與傳承研究”子項目:

1. 對貴州布依族、侗族、水族的類漢字及其文獻保護與傳承進行了摸底調(diào)查。

2. 收集到水書文獻141冊(已掃描)。

3. 古布依字摩經(jīng)收集到10余部,擬選取其中1-2部進行譯注。

4. 課題組正在對1部侗族祭薩經(jīng)進行譯注。

5. 收集到有關貴州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及其文獻的圖片、音像、報道等100余件。

“云南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及其文獻保護與傳承研究”子項目:

目前對于云南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文獻調(diào)查和文字研究涉及到古壯字,古瑤字和古白字,分別陳述如下:

古壯字:云南的壯族類漢字文獻以文山的廣南、富寧等地最多,前人對于富寧的壯族文獻收集研究較頻,因此我們的調(diào)查主要集中在廣南地區(qū),廣南地區(qū)的類漢字宗教文獻分道傳與佛傳兩類,但據(jù)我們觀察其中的區(qū)別只在開場儀式不同,經(jīng)卷大致相類。我們拜訪了廣南底圩、壩美等地的巫師,并對喪葬經(jīng)卷進行了錄音,記錄;

古瑤字:瑤族為云南文山州富寧縣內(nèi)人口第三大民族,分布在全縣6鎮(zhèn)7鄉(xiāng)中,這些瑤族分為藍靛瑤、大板瑤和山瑤三個支系。其中以洞波鄉(xiāng)最多,有11944人。我們對富寧縣洞波鄉(xiāng)果布地區(qū)的瑤族藍靛瑤支系的類漢字文獻進行了調(diào)查,采訪了該地區(qū)資歷比較深的四位師公和五位道公,并觀摩了相關的宗教活動。其次我們也對云南省紅河州金平縣水碓沖村紅頭瑤支系的類漢字文獻及傳承現(xiàn)狀進行了調(diào)查,并對其中的一本經(jīng)書進行了錄音和記錄。

古白字:白族類漢字文獻曾經(jīng)在洱海流域廣有分布,在因經(jīng)師的相繼離世,目前可以誦讀的文獻其實并不多,而有大量自造字的文獻尤為少見,目前僅見徐琳先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所搜集的云龍短曲殘本。文獻資料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為戲曲文本,一類為宗教經(jīng)卷。由于白族學者的努力,已有不少類漢字白族文獻釋讀類著作面世。我們對大理周城地區(qū)的類漢字經(jīng)卷進行了調(diào)查,僅找到一位可以誦讀白文經(jīng)的經(jīng)師,他目前手中的類漢字文獻也僅有一本,其他為純漢字文獻,讀的時候也用漢語。我們對這唯一的一本文獻進行了拍照和國際音標

記錄,并進行了對譯。

文字與語言關系的研究:我們目前所進行的研究對于壯族、瑤族、白族經(jīng)卷都有涉及,其中尤著力于后兩種,幾褰(jīng)書語是道教文化在瑤族地區(qū)傳播的產(chǎn)物,在傳入瑤族地區(qū)后,這一語言通過瑤族宗教人員代代相傳,已經(jīng)成為一種“歷史的語言”,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其傳入時期的語音特點。過去,學術界對瑤族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化、宗教、歷史等領域,對這種經(jīng)書語的研究還未得到重視。多數(shù)學者都指出瑤族經(jīng)書語保留了粵方言特點,但未展開深入研究。經(jīng)書語及其載體瑤族道經(jīng)是瑤族宗教活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很大的傳承意義,我們對富寧縣果布地區(qū)瑤經(jīng)中的文字進行記音,并整理出其聲韻調(diào)系統(tǒng),結合廣韻音系比較其語音特點,并將經(jīng)書語與廣州話、莞城話、南寧白話、玉林話進行了對比分析。同時我們也對云龍白曲殘本的白文自造字及其語音背景進行了研究,經(jīng)所記錄的語音與漢語古音及藏緬語、壯侗語進行比較,其結論佐證了鄭張尚芳先生關于白語起源的學說。

總之,目前調(diào)查研究進展順利,課題組可以按時、按質(zhì)、按量完成研究任務。

“越南中越跨境民族類漢字保護與傳承研究”子項目:

1. 收集了3本有關越南語言規(guī)劃、語言政策和少數(shù)民族語言教育的相關書籍。同時積極與越南相關機構(越南社會科學院漢喃研究所、河內(nèi)國家大學所屬人文社科大學)和個人(如漢喃研究專家丁克順、阮進強等)聯(lián)系,爭取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得到他們的幫助。

2. 收集到200多本喃字文獻及喃字研究專著。

3. 課題組成員梁茂華獲越南研究喃字和文字學的阮光紅教授授權,翻譯其學術著作《喃字文字學概論》,現(xiàn)已譯完第一章。

4. 課題組還收集到已批越南古岱字、古儂字和古瑤字文獻。

“南方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數(shù)據(jù)庫及其文獻可讀化的軟件設計”子項目:

目前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

1. 從目前收集整理的類漢字文獻中建立了類漢字的字形庫,并逐步添加各類漢字的字形,為后續(xù)類漢字文獻全文數(shù)字化奠定了基礎。解決了類漢字中還沒有收入Unicode的字符的顯示和表示問題。

2. 實現(xiàn)了文獻圖像上的古壯字坐標的提取與排序,坐標獲取及排序是雙層類漢字文獻PDF排版的基礎,解決了類漢字文獻PDF排版的效率。

3. 解決類漢字中大字符集字符以及非Unicode字符在映射關系中的占位問題,增強了文本方式展現(xiàn)的類漢字數(shù)字化文獻的可信度。

4. 完成了雙層類漢字文獻PDF排版系統(tǒng),在類漢字文獻的原版圖像上實現(xiàn)了全文數(shù)字化。類漢字文獻不同于漢字文獻,采用一種全新的文獻全文數(shù)字化方法來對類漢字文獻進行全文數(shù)字化,在類漢字文獻的原版圖像上實現(xiàn)全文數(shù)字化,使得在完全忠于原版文獻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為文獻使用者提供全文檢索的途徑,實現(xiàn)全文檢索結果在類漢字文獻原版圖像上的直接定位,為研究者進行類漢字文獻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初步解決了少數(shù)民族文獻還不具備進行全文數(shù)字化問題。

㈡學術交流情況

2017年3月23日,課題組召開了“類漢字學術研討會”,以征求學術界對類漢字研究的意見和建議。會議主題為:1. 南方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研究;2. 南方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文獻研究;3.計算機技術在南方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及其文獻保護與傳承中的應用。30多位專家參加了會議。

2017年5月20日,項目首席專家韋樹關教授和課題組成員梁茂華博士參加了由浙江財經(jīng)大學主辦的“東亞漢籍與越南漢喃古辭書國際學術研討會”,分別在會上宣讀了論文《中國喃字與越南喃字的差異》《關于越南文字發(fā)展史的幾個問題》。

2017年12月8日,項目首席專家韋樹關教授和課題組成員林亦教授、韋如柱副譯審等參加了由廣西民族大學承辦的“廣西少數(shù)民族語文學會2017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分別在會上宣讀了論文《京族喃字的使用現(xiàn)狀及喃字文獻的搶救》《方塊壯字信息化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壯族古籍整理的理論與實踐》。

2018年4月28日,項目首席專家韋樹關教授參加了由鄭州大學主辦的“漢字理論與漢字史專題研討會”。

“越南中越跨境民族類漢字及其文獻保護與傳承研究”子課題負責人黎巧萍教授、黃可興副教授、梁茂華博士、高鮮菊博士等,積極開展類漢字國際學術交流,與越南社會科學院漢喃研究所、語言研究所、越南河內(nèi)國家大學所屬人文社科大學等單位和越南類漢字研究專家丁克順、阮進強、陳智睿、阮文康、阮光紅等建立了密切的聯(lián)系,多次邀請他們到廣西民族大學舉辦學術講座。

㈢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目前,課題組已取得一些階段性成果,但均未出版或發(fā)表。暫無成果宣傳推薦。

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

1.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⑴類漢字文獻收集的不平衡性。

目前收集到的類漢字文獻,古壯字文獻、喃字文獻、古瑤字文獻和水書文獻比較豐富,其他類漢字文獻收集較少。

⑵階段性成果尚未出版或發(fā)表。

目前,課題組雖已取得一些階段性成果,但均未出版或發(fā)表。

⑶課題研究服務社會的力度還不夠。

本課題研究對南方各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有重要的價值,但課題組尚未向各級政府提交有關類漢字及其文獻保護與傳承的對策和建議,需要加強。

2. 改進措施

⑴針對有的民族類漢字文獻收集較少的問題,各子課題將通過各種渠道獲得這些類漢字文獻的線索,通過掃描、復印、購買等形式,獲得所需的類漢字文獻。

⑵項目首席專家所在的廣西民族大學正在建設“廣西語言博物館”,課題組將充分利用好這個平臺,推進項目的資料收集工作。

⑶密切關注南方各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及其文獻保護與傳承的各項工程,積極參與其中,向相關單位提出對策建議。

⑷督促課題組成員撰寫有關類漢字及其文獻保護與傳承方面的論著,打磨修改,盡快出版或發(fā)表。

㈤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無。

二、研究成果情況

㈠代表性成果簡介

《中國京族喃字字典》:韋樹關主編。該字典擬收中國京族喃字8千字左右(含異體字),以音序排列,每個字有國際音標注音、越文轉寫、漢語釋義,所有例句均有文獻出處。目前已撰寫25.7萬字,收入5千個喃字。該字典是中國京族喃字的第一部字典,對中國京族喃字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待出版。

《古壯字文本<回憶韋拔哥同志>譯注》:韋樹關譯注!痘貞涰f拔哥同志》是課題組在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qū)收集到的一部歌唱壯族革命家韋拔群同志的長詩。全詩75句852行。本書采用“五對照”(古壯字、國際音標、新壯文、直譯、意譯)的形式進行譯注。該部長詩表達了壯族人民對革命前輩韋拔群同志的熱愛之情,對韋拔群研究和右江革命史研究有參考價值。待出版。

《古壯字文本<賊歌>譯注》:蒙元耀譯注。該書流傳于廣西右江沿線地區(qū),反映了古代戰(zhàn)爭給壯族人民帶來的苦難。全詩2088行,采用“五對照”形式進行譯注。待出版。

《古壯字文本<昭君和番>譯注》:蒙元耀、陸世初譯注!墩丫头肥且徊繚h源題材的古壯字文學作品。全詩1501行,采用“四對照”(古壯字、國際音標、直譯、意譯)的形式進行譯注。該長詩對漢族題材的民族化研究有參考價值。

《古壯字文本<老來難之歌>譯注》:蒙元耀、羅永騰譯注。該書是一部哀嘆老人生活不易的長詩,詩中譴責了子女的不孝行為,教育人們要講究孝道。全詩878行,采用“五對照”形式進行譯注。該書對壯族孝文化研究參考價值。待出版。

㈡階段性成果清單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 廣西、貴州、云南、越南子項目根據(jù)調(diào)查所得的材料撰寫子項目研究報告,闡述廣西、貴州、云南及越南在類漢字及其文獻保護與傳承情況,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2. “可讀化軟件”子項目設計類漢字文獻可讀化軟件,并進行驗證。完成幾種有代表性的類漢字文獻的可讀化,提出類漢字及其文獻的保護與傳承的方案。

3. 對類漢字文獻進行數(shù)字化,建設“南方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及其文獻數(shù)據(jù)庫”,并成功運行。

4. 各子項目根據(jù)調(diào)研情況撰寫論文和專著。

5. 撰寫項目總體性研究成果《南方少數(shù)民族類漢字及其文獻保護與傳承研究》,同時完成15種類漢字的字形庫、字位庫。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閆妍)
侯马市| 资溪县| 普兰县| 贵州省| 射洪县| 德江县| 南开区| 巴南区| 阿合奇县| 永福县| 湘潭市| 新营市| 油尖旺区| 板桥市| 福海县| 广昌县| 安宁市| 霍林郭勒市| 北安市| 沅江市| 紫金县| 云安县| 彝良县| 瓮安县| 罗源县| 康乐县| 潢川县| 襄汾县| 玉林市| 德清县| 赤壁市| 米易县| 涟源市| 阜阳市| 磐安县| 通州区| 宁明县| 衡东县| 北碚区| 临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