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wǎng)站入口

站內(nèi)搜索

一部黨史就是一部為初心而奮斗的歷史——

守初心的感人故事

鄭寧波2019年07月01日08:51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守初心的感人故事

致讀者

今天恰逢我們黨成立98周年的紀念日,我們精心策劃了這期特刊,作為一份特別禮物,獻給中國共產(chǎn)黨。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苯(jīng)過98年的砥礪奮進和自我革命,當初中國社會上那個僅有50多人的不起眼小黨,如今已成為擁有90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zhí)政黨。98年來,在我們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真正成為了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不斷匯聚起開創(chuàng)美好生活的磅礴偉力;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前所未有地煥發(fā)出新的蓬勃生機。那么,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對于這個“世界之問”,習近平總書記早在十九大報告中就已給出了明確回答:“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初心激發(fā)創(chuàng)造,使命鑄就輝煌。一部中國共產(chǎn)黨發(fā)展壯大的成長史,其實也是一部踐行初心使命的奮斗史。為了生動展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這部壯麗史詩,本期特刊緊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總要求”,著力從“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四個層面,深刻展現(xiàn)98年來我們黨踐行初心使命的生動實踐和歷史經(jīng)驗,深刻揭示其中蘊藏的內(nèi)在邏輯和精神價值,以期為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提供閱讀輔助。

北京日報理論部

2019年7月1日

當前,全黨正在進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5月31日,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守初心”的內(nèi)涵。6月24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時,他再次強調(diào)我們黨要“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貫之體現(xiàn)到黨的全部奮斗之中!苯倌甑狞h史就是一部塑造初心、守護初心并為初心而奮斗的歷史。在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階段,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可愛可親的黨史人物,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守初心”故事。

“生為《共產(chǎn)黨宣言》生,死也為它死”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豆伯a(chǎn)黨宣言》第一個中文版翻譯的故事,可以讓我們了解黨的初心是怎樣形成和塑造的;而她傳奇的旅行和保管歷程,又可以讓我們了解共產(chǎn)黨員是以何等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的。

1920年早春,在浙江義烏分水塘村一間簡陋的柴屋中,陳望道用木板和凳子支起簡易的書桌。兩部詞典占據(jù)了書桌大部分位置。此后的幾個月,他把自己封閉在這里,時而奮筆疾書,時而蹙眉深思,時而字斟句酌。累了,他就在鋪板上短暫休息一小會兒;餓了,他就匆匆墊幾口母親送來的簡餐。雖是早春,江南仍時有料峭春寒。這天,母親送來粽子,還特地加了一碟紅糖。紅糖有御寒的作用,她特別囑咐陳望道,吃粽子要蘸紅糖。陳望道一邊應著,一邊把粽子蘸著墨水,當作紅糖吃下去了。墨水和紅糖的味道當然不一樣,然而,完全沉浸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的陳望道,竟全然品味不出兩者的差異。直到母親察覺,陳望道才解釋道,真理的味道是很甜的。

這似乎是一個精彩絕妙的隱喻。閃耀著真理光芒的《共產(chǎn)黨宣言》,對中國先進分子產(chǎn)生了多么強大的吸引力,又與中國先進分子有多么天然的親近感!豆伯a(chǎn)黨宣言》所言說的,正是在中國先進分子內(nèi)心中回蕩了良久的理想。在她的照耀和啟發(fā)下,這批先進分子內(nèi)心中的理想,變得清晰、明亮和堅定起來。中國共產(chǎn)黨就要誕生,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也慢慢形成和塑造起來了。

4月底,陳望道刻苦譯好的《共產(chǎn)黨宣言》被帶到了上海。8月,《共產(chǎn)黨宣言》第一個中譯本出版了。翌年8月,到上海參加黨的一大的代表王盡美和鄧恩銘,攜帶陳望道吃墨汁翻譯的《共產(chǎn)黨宣言》跨越長江,把《共產(chǎn)黨宣言》傳到了中國北方;氐綕,他們把書交給濟南黨組織專司黨報發(fā)行和保管的張葆臣。張葆臣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同他一起參加黨組織活動的劉雨輝熱愛學習,就把這本書傳給了劉雨輝。1926年春節(jié),劉雨輝把這本書帶回故鄉(xiāng)濱州市廣饒縣大王鎮(zhèn)劉集村,并親手交給村黨支部書記劉良才。劉雨輝指著封面上的“大胡子”說,這個大胡子叫馬格斯(即馬克思),他和一個叫安格爾斯(即恩格斯)的人一起寫了這本書。共產(chǎn)黨員都該學一學,會讓我們知道今后該走的路。

魯北平原上的劉集支部,是山東省乃至全國最早的農(nóng)村黨支部之一。1925年,廣饒最早的共產(chǎn)黨員劉子久將劉良才發(fā)展入黨,劉良才在劉集村秘密成立黨支部并擔任支部書記。

精通語言學的陳望道,在翻譯時努力做到通俗簡練,他通篇用白話文翻譯,還注重用漢語的俗語來實現(xiàn)通俗的修辭效果,翻譯出了像“宗教的熱忱,義俠的血性,兒女的深情,早已在利害計較的冰水中淹死了”一類精彩的句子,“義俠”“血性”“兒女”“深情”等詞匯通俗而接地氣,但是,對于僅讀過兩年私塾的劉良才而言,“大胡子”筆下的道理還是令他不能迅速吃透。不過,想到這是一本從黨的一大帶回來的書,想到這是一本省城黨員叮囑能夠知道今后該走的路的書,劉良才還是堅持啃下來了。此后的三個冬春,他帶領黨員和積極分子,在自己小院的北屋中,反反復復地讀,努力把書中艱深的道理轉化為更為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更多不知路在何方的中國農(nóng)民聽。

書一頁頁地翻過了,字一個個地認全了,理一句句地悟透了。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劉集村的黨員漸漸懂得了“大胡子”的話,他們從中學到了反抗,學到了斗爭,學到了解放。1928年,劉良才發(fā)動了打擊地主豪紳的革命斗爭。斗爭勝利了,劉良才卻暴露了。他因此無法在當?shù)亻_展工作。1931年2月,山東省委安排劉良才擔任濰縣縣委書記。

遠赴濰縣前,劉良才最放心不下的是這本《共產(chǎn)黨宣言》。他預料到自己可能被捕。這本書到底放到哪里呢?劉良才反復考慮,決定將其留在本村支部。他親手把這本書交給劉集村支部委員劉考文,鄭重地囑托他:“你要好好保存這本書,你要把它視為自己的生命,甚至比自己的生命還寶貴。” 他還說了一句令劉考文終生難忘的話:“生為《共產(chǎn)黨宣言》生,死也為它死!

劉良才鄭重的囑托讓劉考文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劉考文有時把它藏在糧囤底下,有時封進灶頭,有時又轉移到屋頂。雖然幾易藏處,謹慎的劉考文還是常常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他唯恐這本重要的著作在他手上出現(xiàn)問題。1932年8月,廣饒西鄰的博興縣農(nóng)民暴動被韓復榘鎮(zhèn)壓。機警的劉考文敏銳地從博興的局勢預判敵人可能要鎮(zhèn)壓廣饒縣,他感到自己目標太明顯,一旦敵人對劉集村動手,自己必定是敵人首先下手的對象。他想到了同村的黨員劉世厚,劉世厚平日里行事低調(diào)謹慎,忠厚老實,在農(nóng)民堆里,一點都不扎眼。就像當年劉良才把書交給劉考文一樣,劉考文再次把書交給了劉世厚。一切都如當年的交接一樣鄭重和沉重。劉考文對劉世厚幾乎說了同樣的話:“這本書務必保存好,它比我們的生命都重要。”

就這樣,這本《共產(chǎn)黨宣言》又一次完成了轉移。劉考文不久就被捕了。因叛徒出賣,劉良才也在濰縣英勇就義了。

捧著這本承載了共產(chǎn)黨員生命和鮮血的《共產(chǎn)黨宣言》,劉世厚內(nèi)心中升騰起一種無以復加的責任感。他經(jīng)常變換藏書地點,但心里總是感到不踏實。在他精心呵護下,這本書一次次地躲過了敵人的眼睛,躲過了國民黨的搜索,躲過了日軍的掃蕩。1945年,日軍放火燒村,一次性燒毀了劉集村500多間房屋。老百姓被日軍趕出村子。當時,劉世厚把這本書藏在山墻的“雀眼”中。被趕出村子后,劉世厚想到這本書還在自己家里,又冒著生命危險潛回村里。當時,他家的房子已經(jīng)被點燃了,他冒著嗆人的濃煙爬到“雀眼”處,小心翼翼地掏出這本書。真是萬幸。持續(xù)兩天的大火幾乎燒盡了劉集村全部的家當,糧食燒光了,柴草燒光了,農(nóng)具燒光了。這本書卻在共產(chǎn)黨員的精心呵護下保存了下來。

劉世厚把這本書用藍布包好,放在一個小匣子里。此后的30年間,他精心保管著這本書。他經(jīng)常會像捧著寶貝一樣端詳一番,每當這時,他就會想起劉良才和劉考文的囑托。

1975年1月,周恩來在四屆全國人大召開期間見到陳望道,充滿期待地問:“《共產(chǎn)黨宣言》最早的譯本找到?jīng)]有?那是馬列老祖宗在我們中國的第一本經(jīng)典著作,找不到她,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心病!”陳望道遺憾地搖了搖頭。就在這一年,廣饒縣征集革命文物,84歲的劉世厚將保存了43年的《共產(chǎn)黨宣言》交給廣饒縣歷史博物館。這正是陳望道翻譯的本子。

這本受過血與火洗禮的《共產(chǎn)黨宣言》經(jīng)歷了獨特的旅程。她曾經(jīng)照亮和見證了共產(chǎn)黨人初心,共產(chǎn)黨人則用自己的初心守護她;她曾塑造了共產(chǎn)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共產(chǎn)黨人則用堅定的理想信念詮釋她。

“千萬別出去,要是被日軍發(fā)現(xiàn)了,福星就保不住了”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守初心,要時刻不忘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黨和人民是魚和水的關系,是血與肉的關系,是種子和土地的關系。乳娘的故事生動地闡述了黨和人民的這種關系。

1942年,日軍“鐵壁合圍”“拉網(wǎng)合圍”使山東抗日根據(jù)地陷入最困難的境地。頻繁轉移給根據(jù)地黨政軍干部的子女養(yǎng)育工作造成嚴重不便。中共膠東區(qū)委決定設立育兒所,養(yǎng)育黨政軍干部子女和烈士遺孤。

9月,乳山東鳳凰崖村的姜明真從育兒所領養(yǎng)了嬰兒福星,為了有足夠的乳汁喂養(yǎng)福星,她狠心給自己剛剛8個月的孩子斷了奶。一次,日軍掃蕩,她帶著福星和自己的孩子藏進山洞。兩個孩子在一起,只要喂一個,另一個就哭鬧。為了避免暴露,姜明真把兒子送到一個無人的山洞。敵機轟炸開始了,她聽到了自己孩子的哭聲。婆婆心急如焚硬要過去看看,她噙著淚水勸說:“媽,千萬別出去,要是被日軍發(fā)現(xiàn)了,福星就保不住了!比哲姵吠撕,她看到自己的兒子在山洞里亂爬,手腳被磨得鮮血直流,嘴上沾滿了泥土和鮮血,肚子哭得脹鼓鼓的。沒幾天,孩子就去世了。有一次,為了不被日軍發(fā)現(xiàn),她捂住另一個兒子的嘴,因過度驚嚇和窒息,這個孩子也不幸夭折。福星被養(yǎng)到4歲,才被親生父母領走。姜明真收養(yǎng)過4個八路軍子女,沒有一個傷亡,而自己6個孩子則因疏于照顧夭折了4個。據(jù)統(tǒng)計,膠東育兒所共有300多名乳娘養(yǎng)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在日軍殘酷的掃蕩中,膠東育兒所的乳兒無一傷亡。

“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共產(chǎn)黨員要出現(xiàn)在群眾面前”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守初心,要永遠不能脫離群眾、輕視群眾、漠視群眾疾苦?h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的故事,激勵著我們永遠不能脫離群眾,不能漠視群眾疾苦。

蘭考縣是黃泛區(qū)中的典型。1962年,春天的風沙摧毀了地里的小麥,秋天的澇災淹壞了田里的莊稼,全縣的糧食產(chǎn)量下降到歷史最低水平。作為縣委書記的焦裕祿習慣性地用手擠壓著肝部,從廣場上撿起群眾擠掉的半個糠面窩頭。回到縣委會議室,焦裕祿說,黨把蘭考36萬群眾交給我們,我們沒能帶領他們戰(zhàn)勝災荒,卻讓他們端著飯碗四處流浪。我們不感到羞恥和痛心嗎?1963年的蘭考又是一個多災的年份。秋季多雨,糧食歉收,百姓清苦。冬日里風雪肆虐。焦裕祿說:“在這大風大雪里,貧下中農(nóng)住得咋樣?牲口咋樣?”他要求黨員到群眾中,與群眾同甘共苦。他說:“在這大雪擁門的時候,我們不能坐在辦公室里烤火,應該到群眾中間去。共產(chǎn)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xiàn)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談道:“我們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祿同志事跡教育成長起來的,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1966年,正在上初一的習近平,在課堂上聆聽了政治課教師朗讀的人民日報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習近平幾次泣不成聲。經(jīng)過幾代共產(chǎn)黨人的努力,2017年,蘭考縣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蘭考不僅成為河南省第一批脫貧縣,也是全國第一批實現(xiàn)脫貧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

“烏紗算什么?百姓最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黨史上,黨為了人民過上美好生活而奮斗的故事不勝枚舉。王伯祥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

1988年農(nóng)歷臘月廿八,壽光縣三元朱村支部書記王樂義,拿著一根頂花帶刺的鮮黃瓜找到縣委書記王伯祥。這根翠綠的黃瓜給灰色調(diào)的萬物蕭瑟的嚴冬平添了一抹亮色。王伯祥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興奮,他讓王樂義把冬種黃瓜的技術學會用到壽光。為了推廣這種種植技術,王伯祥的破吉普車就沒閑著。經(jīng)過不懈努力,壽光成了著名的江北菜場。

在這兩年前,王伯祥被任命為壽光縣委書記。當時,通過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改革,壽光農(nóng)民生活基本上達到了溫飽水平。但是,農(nóng)民手頭仍然沒錢花。當時壽光有25萬戶,120萬人口。王伯祥默默地定下一個目標:要讓25萬戶成為25萬個“雙萬元戶”。他將目光投向了蔬菜經(jīng)營。但是,由于當時市場不發(fā)達,蔬菜種植具有很大風險。1983年,全縣大白菜豐收,一車車大白菜在田地旁和大街上排成長龍,但找不到合適的市場,大量白菜滯銷,全縣大概爛掉2500萬斤。時任縣委副書記的王伯祥從一位流淚的老大爺那里買了一整車白菜,一家人吃了一個冬天。王伯祥由此悟出一個道理,菜賣了是錢,賣不了還不如一堆草。是錢還是草,關鍵要看有沒有市場。

但是,當時蔬菜和市場都是敏感話題。遭受過菜賤傷農(nóng)的人們?nèi)匀恍挠杏嗉,不太敢再種植蔬菜。連王伯祥的妻子都“告誡”他:“我們娘兒幾個吃大白菜事倒小,如果全縣落到那步田地,你這當書記的負不起責任!”在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的1986年,市場更是一個敏感話題,搞市場就免不了個體經(jīng)營,弄不好是要丟烏紗帽的。面對著種種質疑和勸誡的聲音,王伯祥認為,有風險也得辦,不能讓大伙辛辛苦苦種出的菜爛在家里賣不出去,老百姓過不上好日子。他說:“烏紗算什么?百姓最重要!真有什么政治責任,我一人承擔!” 在王伯祥的堅持下,壽光蔬菜市場建立起來了,百姓的日子逐漸富裕起來了。

在壽光任縣委副書記、書記八年,王伯祥一直住在四間舊平房里。1991年,他升任濰坊市副市長,只用一輛130小貨車就搬走了所有的家當。其中最值錢的是一臺冰箱,剩下的是舊桌椅和塞滿被褥的紙箱子。2009年,習近平在會見王伯祥先進事跡報告團時高度評價了他的業(yè)績:王伯祥以富民強縣為己任;堅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心一意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堅持正確的利益觀,嚴于律己,秉公辦事,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作者為山東社會科學院山東省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責編:孫爽、程宏毅)
荔浦县| 牙克石市| 吉隆县| 黎川县| 博湖县| 共和县| 南部县| 且末县| 辽阳县| 万山特区| 洛南县| 无锡市| 合山市| 犍为县| 平山县| 南昌市| 开远市| 吉安市| 苏尼特右旗| 武义县| 凤山县| 嘉峪关市| 和林格尔县| 台湾省| 嘉义县| 泊头市| 科技| 南丹县| 栾川县| 区。| 句容市| 呼和浩特市| 松阳县| 江川县| 克拉玛依市| 龙游县| 齐齐哈尔市| 莱阳市| 岗巴县| 前郭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