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筑牢新時代青年的道德根基

陶立霞2019年07月10日08:48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筑牢新時代青年的道德根基

長期以來,青年工作是我們黨和國家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如何把當代中國青年所擔負的歷史使命與青年的成長成才有機結合,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深刻總結的重要問題。從根本上說,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筑牢青年道德根基,培育新時代青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需要完成的歷史重任。

深刻把握筑牢青年道德根基的重要性

筑牢青年道德根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任務。把青年一代培育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當前我國青年工作的根本目標。作為衡量青年發(fā)展質量和水平的首要標準,德最為根本。換句話說,道德是使社會有序發(fā)展、使人成之為人的重要基礎。一個社會如果缺乏基本道德,它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社會風尚和高度的精神文明。一個人如果缺少道德素養(yǎng),他就難以擁有高貴的靈魂與寬廣的胸懷。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亟須充分認識人才失德的危害性與人才修德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只有將道德培育置于基礎地位,青年工作才不至于偏離方向。

筑牢青年道德根基,需要傳承五四精神、成就德行高尚。百年前,無數有志青年挺身而出,于荊棘叢生之處為中華民族開辟了一條前進之路,用青春與熱血澆筑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思想內核的五四精神,彰顯了崇高的道德人格。百年來,五四精神激勵著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繼,創(chuàng)造了無愧于時代與人民的光輝成就。新時代青年應當傳承好五四精神,提升大德、大愛、大情懷,鑄就崇高品格,擔當時代使命。因此,把五四精神傳承與青年道德培育緊密結合,是傳承好五四精神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歷經百年傳承,五四精神現(xiàn)已印刻進民族的精神血脈,成為一種道德文化的遺傳基因,匯入現(xiàn)代中國的道德精神譜系。在此意義上,傳承五四精神與推進道德建設具有內在一致性。道德建設涵蓋人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諸多方面的道德標準、行為規(guī)范。只有把五四精神傳承與青年道德培育緊密融合,才能使五四精神具有現(xiàn)實的生命力,才能傳承好五四精神。

深入領會新時代青年道德培育的重要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等,既為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作出了重大部署,也為新時代青年道德培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熱愛祖國,樹立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是一種深沉而持久的情感。它激勵著一代代青年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在新時代,愛國、愛家已同愛黨、愛社會主義熔鑄在一起,成為最基本的道德精神,也是最基本的責任與義務。新時代青年應積極投身于家國的建設中,與祖國風雨同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向共進,與黨同心同德,與人民共發(fā)展,與時代共奮進。

培養(yǎng)社會公德,升華責任擔當精神。勇于擔當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正是在一代代青年的擔當中,中華民族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新時代青年應自覺遵守文明禮貌、保護環(huán)境、遵紀守法等社會公德,擔當起基本的公民責任;積極參與社會公共生活,擔當起構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的責任;不懼艱難困苦,勇?lián)褡鍙团d大任;秉承四海一家、天下為公精神,肩負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

培養(yǎng)職業(yè)道德,踐行偉大奮斗精神。在歷史上,中華民族依靠偉大奮斗精神,創(chuàng)造了燦爛文明,走向了偉大勝利。新時代青年應繼續(xù)弘揚奮斗精神,在奮斗中完成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新時代青年,“奮斗不只是響亮的口號,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新時代青年應當立足本職,增長才干,凝聚奮斗的力量;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去奮斗;不斷奮起,持續(xù)地去奮斗;用奮斗、實干與奉獻的青春,詮釋對國家、民族與人民的深情大愛。

錘煉個人品德,夯實道德基石。修身正己,臻于至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個人品德提升不是私事,更不是小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時代青年應當不斷錘煉品德修為,正心明道,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yǎng)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相結合,努力成為良好道德的踐行者和移風易俗的推動者。

全面搭建青年道德培育的平臺

理論教育與實踐體驗相結合。推進道德課堂建設,深化青年對道德的認同,是道德培育的基礎工程。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增強道德傳遞效果,確保有效發(fā)揮主渠道作用。其他課程應當充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協(xié)同育人體系。當然,只有立足現(xiàn)實生活的沃土,道德之樹才能具有成長的活力。道德培育要大力拓展社會實踐路徑,從靜態(tài)知識傳授回歸生活世界,實現(xiàn)理論教育與實踐體驗的有機融合。

情感關懷與制度管理相結合。青年閱歷不足,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足夠的理性判斷能力,容易出現(xiàn)道德認知與行為的偏差。道德培育要遵循青年成長規(guī)律,密切關注青年的思想動向與道德成長,對道德行為偏差給予理解與包容,引導他們自覺走向生命的和諧。道德培育不僅需要用情感來感化,而且要用制度來保障。各類高校應當制定一套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來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行為,使其在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中提升道德素質。

文化育人與環(huán)境育人相結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生命中的血脈,離開它的豐厚滋養(yǎng),任何生命的發(fā)育都猶如無本之木,最終陷入枯萎。各類高校應當積極展開文化知識培育,創(chuàng)建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讓學生在文化的浸染中,在環(huán)境的熏陶下,堅定文化自信,豐富自身精神世界,培養(yǎng)與時俱進的健全人格。

示范與引領相結合。充分發(fā)揮道德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是推進道德培育的重要途徑。各類高校應當積極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打造榜樣宣傳、榜樣巡講等諸多平臺,營造崇尚、爭當道德榜樣的氛圍。作為對學生影響最大的榜樣,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識魅力與人格魅力,引領學生開啟智慧之門,涵養(yǎng)學生的心靈。只有把言傳身教統(tǒng)一起來,教師才能成為青年的引路人與知心人,為青年的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總之,青年道德培育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經過長期的積累沉淀與培養(yǎng)提升,需要全社會各方共同努力。因此,我們應當抓好青年價值觀養(yǎng)成的關鍵期,筑牢青年道德根基,培養(yǎng)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青年。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現(xiàn)代性視角下中國公民道德建設研究”(17BKS120)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編:孫爽、艾雯)
新乡县| 娱乐| 万宁市| 乌拉特前旗| 佛学| 苍南县| 苗栗县| 河源市| 安阳市| 稷山县| 襄垣县| 沙湾县| 康保县| 融水| 湘阴县| 阿瓦提县| 泗洪县| 宜兰市| 沽源县| 乐平市| 永平县| 揭东县| 信阳市| 汶川县| 广安市| 平顶山市| 保康县| 正定县| 榆林市| 乐亭县| 锡林郭勒盟| 涞水县| 黎城县| 呼伦贝尔市| 嘉义县| 武安市| 平罗县| 西青区| 新密市| 商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