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chuàng)新不斷實現(xiàn)突破,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采集、生產、分發(fā)、接收、反饋中,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人工智能方興未艾,算法扮演急先鋒的角色。在人人都是傳播者的今天,海量的信息與海量的用戶之間要實現(xiàn)高效精準的對接,就離不開算法;就長期趨勢來看,從“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算法必將越來越成為主流的新聞推薦方式。主流價值導向是算法的“方向盤”,沒有正確的價值導向,我們在享受算法紅利的同時就會遭遇算法黑箱、信息繭房、隱私泄露、低俗內容野蠻生長等問題,甚至陷入算法依賴和算法焦慮之中。
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是傳播迭代的必然要求。從報紙、電視到門戶網站,盡管傳播載體在變遷、傳播技術在進化、傳播流程在再造,但新聞傳播的基本規(guī)范和倫理守則從未退場。大眾媒體時代,職業(yè)的把關人和健全的把關機制確保了到達受眾的新聞的主流價值導向;互聯(lián)網時代,算法新聞可以直接分發(fā)用戶生產的內容和機器算法自動生成的新聞,這就使得到達受眾的新聞可能沒有經過傳統(tǒng)的主流價值把關流程,甚至與主流價值出現(xiàn)大的偏差,產生錯誤的輿論導向,如微軟在推特上推出的聊天機器人Tay,上線幾個小時后就因宣揚歧視、仇恨和偏見而被迫下線。應當認識到,算法不是在脫離人類社會的真空中產生和運行的,“每一種技術架構、每一行代碼、每一個界面,都代表著選擇,都意味著判斷,都承載著價值”。對算法進行價值觀引導,仍然是人在引導;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使算法的運行不偏離軌道,最終就能實現(xiàn)用主流價值規(guī)范人的行為。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開展行動。
算法應恪守基本倫理規(guī)則和主流價值導向。算法本質上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在算法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人類社會已有的倫理規(guī)則、法律規(guī)范仍然有效,一個社會的主流價值導向仍然應當?shù)玫綀猿。另外,基于?shù)據(jù)和機器學習等的算法有著與人類思維不一樣的特征,在算法的設計和使用過程中,保持人類的主導和對算法影響到的具體的人的保護應該作為算法最基本的倫理規(guī)則。如歐盟的人工智能準則明確“可信賴的人工智能”應保證“人的能動性和監(jiān)督能力”,英國數(shù)據(jù)倫理框架明確算法“應維護現(xiàn)實中的法律和倫理規(guī)范,應有清楚的公共福祉的意識”。新聞本質上是公益的和社會價值優(yōu)先的,傳統(tǒng)媒體和職業(yè)新聞人通過執(zhí)照、專業(yè)素養(yǎng)教育等保障新聞倫理價值的貫徹。我國新聞職業(yè)道德準則要求新聞工作者的首要任務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不是單純的信息分發(fā)。因此,在新聞算法的設計和運用中,除了算法倫理邏輯,新聞倫理的原則也應該得到貫徹。這就要求對相關的算法科學家、工程師和設計、使用算法的機構和個人進行算法倫理和新聞倫理的教育,促使其具備基本的新聞和算法倫理意識,真正做到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
明確算法把關人責任。在傳統(tǒng)媒體中,從選題策劃、采訪、編輯到信息發(fā)布,都有職業(yè)的把關人和健全的審核把關機制,以確保到達受眾的新聞符合主流價值導向。而在人工智能時代,算法科學家、工程師和新聞算法的設計與使用者(如新聞搜索網站、新聞聚合平臺等)就處于把關人的位置,他們可以在新聞采集、生產、分發(fā)過程中很大程度上防止或減少新聞算法偏差。但是,如果只有倫理的束縛,他們可能缺乏足夠的動力去以主流價值和社會公益來設計和運作算法。例如,由于公眾注意力有限,如何推薦無限的信息給有限的注意力成為極為賺錢的生意。在此背景下,目前商業(yè)的新聞聚合平臺和新聞搜索網站大都以流量驅動來分發(fā)新聞。因此,人工智能時代更需建立把關人機制。算法把關人在設計、運行算法的過程中至少應當承擔兩方面的把關責任:一是追蹤評估算法的影響,擺脫搭建技術架構、書寫代碼時價值判斷無意識狀態(tài),明確新聞主流價值的導向作用,不以片面滿足用戶需求和追求流量最大化為終極目的。二是當算法出現(xiàn)偏差時的及時糾偏和阻斷責任。新聞算法和機器審核等機制并不完善,一旦知道或被告知算法出現(xiàn)偏差時,應及時采取措施糾偏甚至阻斷瑕疵算法。只有這樣,才是對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實行一個標準、一體管理。
培養(yǎng)全社會的算法素養(yǎng)和媒體素養(yǎng)。算法展現(xiàn)了更高效便捷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完成人工難以完成的工作和不能解決的復雜問題,在這些解決方案后面,算法的高度復雜性、自我學習和輸入輸出的暗箱,可能使算法難以被普通民眾理解掌握。雖然目前一些法律法規(guī)開始強調算法的透明和可解釋性,但由于公眾甚至不少使用算法的機構缺乏相關知識,難以理解算法的運作邏輯和機器程序可能屏蔽的信息,導致算法的透明和可解釋不容易達成。當機器算法不可逆轉地影響到每個人的信息獲取和基于此進行的決策時,算法素養(yǎng)和媒體素養(yǎng)就不應只是專業(yè)人士學習的課程,而應該列為中小學和大學的通識教育,才能使公眾有意識和能力監(jiān)督各平臺和機構始終保持算法警覺,避免新聞算法與主流價值觀相偏離。
(作者:陳曉彥,系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