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智庫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縱覽當今世界,凡涉及重大國是問題,決策層都會積極征詢各方智庫意見,而各類智庫也會通過不同的渠道積極參與,以名目不同的智庫成果表達自己的政策選擇偏好。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已成為歷次重大會議的主題。黨的十九大對中國未來發(fā)展戰(zhàn)略進行了新的偉大構想。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為加強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不管是在國家層面,還是在地方層面,均加強了各種類型的智庫建設。各類智庫在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具體能夠發(fā)揮哪些作用呢?
參與重大決策的前期研究和討論
在改革開放偉大歷程中,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各類智庫作為治理的參與主體,積極參與了歷次重大決策的研究和討論工作。在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價格雙軌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戶籍制度改革、大部制與國家機構改革、農民工與城鎮(zhèn)化、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之間關系的協調等方面,智庫都做出了積極探索,并形成了理論貢獻。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的制度設計轉型、從溫飽型小康到總體性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建設過程,再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乃至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各類智庫都發(fā)揮了特有作用。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就在于黨能夠通過對各類智庫意見的吸納機制,通過容錯試錯的探索機制,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引領下,將人民在實踐中的首創(chuàng)提煉為頂層的制度設計,凝練為黨的重大方針政策。檢視智庫參與史,各智庫的建議雖然表達不一,理論出發(fā)點在大方向同一的前提下有所區(qū)別,但都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了改革開放的基本方向,增強了“四個意識”,堅定了“四個自信”,做到了“兩個維護”。
智庫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前提下,根據各個歷史時期工作的重點,安排自己的研究任務,并提出可行性的政策建議。智庫不同于國家機關內設研究機構的重要方面,在于其必須堅守基礎理論研究的基本原理,并在做大做強基礎理論研究的過程中,從科學性、趨勢性、前瞻性、階段性、方向性上提出自己的論證報告、對策建議。無疑,國家機關內設研究機構的研究,在決策的現實性、政策的銜接性、各種制度的協調性等方面,具有先天優(yōu)勢。而專門性智庫機構的研究,則在中長期問題的把握上,在對政策執(zhí)行過程的校驗性論證上,在實踐與理論的結合研究上具有更大潛力。在對某些具體問題的解決中,智庫也才能將自己的理論積淀研究服務于政策性研究,通過國家治理主體的吸納,轉型為改造社會的建設性力量。
各智庫的研究重點不同、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同,其作為治理主體的參與渠道也會不同,因此,其所提出的治理主張就可能有所偏重。正因為各智庫的治理主張不同,決策主體才能夠在不同的治理建議中進行選擇,比較各個智庫提議的異同,并計算選擇某種治理偏好的政策紅利與政策投入成本,由此形成集合性的制度文本。所以,國家治理中遇到的重大決策,必須形成決策過程的優(yōu)選機制,在智庫的多方參與下,在智庫成果的多方論證中集思廣益。
參與重大文件起草與政策執(zhí)行的階段性評估
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形成了一條寶貴的治理理念,即重大決策的出臺與重大問題的解決,需多方征詢意見,取得全社會廣泛認可。在政策的推廣與執(zhí)行過程中,還需經過局部實驗、經第三方評估其風險發(fā)生可能性才可全面推進。因此,各級機關在文件的起草過程中,會充分吸納智庫人員參與。這一特有的治理參與渠道,為智庫發(fā)揮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意見表達平臺。事實上,不管是黨的歷次代表大會報告的起草過程,還是中央和政府部門的重要文件起草過程、各級人大的立法活動,以及人民政協的民主協商過程,各級各類智庫都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下,智庫或者直接參與了重要文件文本的制定,或者通過論證報告,對文件條目的具體表述提出建議,或者對某些立法條文提出修改意見,起到了現代化過程中的民主參與治理作用。另外,智庫還作為第三方評估主體,經常性地對各種經濟與社會政策實施的可持續(xù)性,實施過程的群眾滿意度,實施結果的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做出評估。
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面對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時,中國既需要參與世界規(guī)則的制定,也需要及時廢止和修訂不適應現代化發(fā)展的原有國內法規(guī)、條例等制度文本,還需要將探索前行的創(chuàng)新經驗抽象化概括化為新的標識性概念,建設與新時代相適應的話語體系、學科體系和理論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凡此種種,都需要智庫工作者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通過智庫宣講貫徹現代化治理理念
智庫參與國家治理的重要渠道,是通過各類媒體、針對不同群體進行宣講,將國家治理的大政方針轉化為人民喜聞樂見的日常話語,精準貫徹中國特色現代化治理理論,形成強大的理論影響力與感召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相結合,砥礪奮進、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作為、善于擔當,歷史性地發(fā)展了黨的治國理政思想,為現代化提供了中國方案。
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變成物質的力量。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的治國理政實踐,既是解決中央與地方關系、激發(fā)經濟與社會活力的指引,也是解決發(fā)展的不平衡與不充分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指南,還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方略。中國實踐的成功,也有賴于各級各類智庫弘揚中國經驗、宣傳中國經驗。因此,各級各類智庫既是實踐經驗的總結主體,也是理論創(chuàng)新與政策制定的參與主體,還是實踐與理論結合以推進發(fā)展的響應主體。智庫的宣講工作,與其他治理主體相比較,更具有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中介優(yōu)勢。事實上,國家治理體系建設所形成的強大治理能力,只有在社會層面贏得廣泛認同,才能最終煥發(fā)出改造自然與改造社會的無窮力量。
通過科學研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智庫參與治理能力的大小及輔助治理作用的發(fā)揮程度,主要取決于其對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理論的研究深度,取決于其對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的理論進度。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穩(wěn)步前進,迫切需要現代化治理理念的創(chuàng)新,在國家制度逐步定型化過程中,形成良治和善治的治理體系,提升符合人民需要的、為人民所滿意的、不斷推進社會良性運行與協調發(fā)展的能力。這就需要智庫工作者扎扎實實地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學科體系和理論體系。
中國的現代化,只能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中國的問題,只有依靠中國人的研究才能得以解決。唯有立足于本國實際的智庫研究,才能解決我們在現代化道路上遇到的大小問題,克服各種困難,防范重大風險,形成強大凝聚力,最終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完成這一宏愿,智庫研究要端正學風,加強調查研究,將中國的實際與中國的理論相結合,建設具有中國學派性質的馬克思主義智庫。智庫建設要研究世界各國的先進經驗,分析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內涵,繼承黨在各個時期的治理思想,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勇于創(chuàng)新,集成各學科的研究成果,努力發(fā)展國家治理理論。
智庫研究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傾聽人民的心聲,將人民的首創(chuàng)經驗凝練為國家的頂層設計,立足當下、前瞻未來,強化問題意識,聚焦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重大風險問題謀篇布局,既防范“黑天鵝”事件,也預判“灰犀!爆F象,形成具有理論支撐力的、符合社會與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具有現實操作性的政策性建議,服務于黨和政府的治理工作。智庫研究切忌走馬觀花、跟風操作、人云亦云、誤判形勢。要以良好學風推進理論建設,通過智庫思想與意識形態(tài)建設凝聚人心,形成中國特色的智庫工作方針。智庫研究的短期時效功能在于對現實具體問題的把握,但智庫研究的中長期目標,則在于對預期性、趨勢性和發(fā)展方向性問題進行前瞻研究,形成意識形態(tài)意義層面的理論引領力,在文化自覺與理論自覺中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升國家治理能力。
(作者:張翼,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治理研究智庫副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