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wǎng)站入口

站內(nèi)搜索

《韓詩》文獻在日本的傳播

呂冠南2019年11月04日10:26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韓詩》文獻在日本的傳播

“《韓詩》”本是西漢初期儒生韓嬰所傳布的《詩經(jīng)》文本,后來伴隨著韓嬰學術(shù)影響的日漸擴大,終于形成一支以韓嬰解《詩》為主體、以韓嬰后學的發(fā)揮為支流的學術(shù)流派!俄n詩》學派頗具規(guī)模,是漢代三大官方《詩經(jīng)》學代表之一,尤“行于東漢”(清唐晏《兩漢三國學案》)。《韓詩》學派產(chǎn)生了眾多的學術(shù)著作,但至兩宋之交,除了《韓詩外傳》之外,其余著作皆已亡佚。《韓詩》文獻亦由此而析為兩類:一為傳世至今的《韓詩外傳》,二為消亡已久的《韓詩》佚著。兩者一顯一隱,深刻影響著各自的傳播途徑與特色。這一現(xiàn)象,在《韓詩》文獻傳播于日本的過程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

《韓詩》文獻很早便為日本學界所知曉。最直觀的證據(jù)是,《韓詩外傳》十卷已經(jīng)著錄于日本現(xiàn)存最早的漢籍目錄書《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詩類》中,此書由藤原佐世(847—898)撰成于寬平三年(891),當唐昭宗大順二年,足見《韓詩外傳》至遲在唐代已傳入日本。此后《韓詩外傳》在日本有著穩(wěn)定的傳播,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韓詩外傳》的不少片段,在日本平安時代以降的類書、字抄中頻繁出現(xiàn),這說明《外傳》在日本知識界的傳播較為普遍,因此書中不少格言和故事常為日本古籍所采擇。同時,部分傳入日本的中土典籍也加速了《外傳》在日本的傳播,例如唐人魏征所編《群書治要》卷八抄錄了《外傳》的部分內(nèi)容(金澤文庫尚藏有鐮倉時代鈔本),此書在日本學界影響極大,它對《外傳》的選抄應該會積極作用于《外傳》在日本寫本時代的傳播。

第二,十七世紀以后,日本出現(xiàn)了多部和刻本《韓詩外傳》,這極大地促進了此書在日本學界的傳播。今存最早的和刻本《外傳》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日本承應二年(1653)京師書坊勝村治右衛(wèi)門刻本,日本學界稱之為“勝村本”,高橋良政《和刻本韓詩外伝の書志的考察——勝村本について》(《斯文會》112號,2004年)曾對此本進行過深入研究,可供參稽。日本國立公文書館所藏寶歷九年(1759)星文堂刻本《韓詩外傳》亦頗具特色,此本由鳥宗成?保拿啃杏覀(cè)多訓點文字,且有零星校勘記書于頁眉,部分展現(xiàn)了日本學者對《外傳》的?背晒。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此時日本對《外傳》的?虒崪Y源于中國的明刻本。例如勝村本之底本為嘉靖十八年(1539)薛來芙蓉泉書屋本,星文堂本之底本為萬歷二十二年(1594)程榮《漢魏叢書》本,這說明日本學界對《韓詩外傳》的刊刻,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國的影響。換言之,是明代中國蔚然成風的《外傳》刊刻引發(fā)了日本刻印此書的熱潮。

第三,十八世紀末期至今,日本學界出現(xiàn)了多種研究《韓詩外傳》的專著,從而實現(xiàn)了《外傳》在學術(shù)研究層面的傳播,這代表《外傳》在日本的傳播進入了更加成熟的境地,以至于在江戶時代,學界已出現(xiàn)了多種《外傳》索引類著作(詳見坂本宗子《享保以后板元別書籍目錄》),這顯然是伴隨著《外傳》研究日漸興盛而出現(xiàn)的結(jié)果。從產(chǎn)生于江戶、明治時代的岡本保孝(1797—1878)《韓詩外傳考異》、川目直的《校注韓詩外傳》,到20世紀產(chǎn)生的伊東倫厚《韓詩外傳校詮》(僅見卷一卷二)、吉田照子《韓詩外傳譯注》,都各有側(cè)重地對《外傳》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有價值的識見。吉田照子是日本學界第一位以專門研究《韓詩外傳》而著稱的學者,他撰有近二十篇對比研究《外傳》與其他秦漢典籍的論文,多有前人未發(fā)之見。

與《韓詩外傳》有條不紊的傳播特點不同,《韓詩》佚著在日本的傳播顯得較為零散,這與《韓詩》佚著亡佚較早有直接關(guān)系?傮w來看,日本典籍所保存的《韓詩》佚著文本最早來自于中國類書(如《修文殿御覽》)、字書(如顧野王原本《玉篇》)、音義書(如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注書(如李善《文選注》)和逸書(如杜臺卿《玉燭寶典》),這些典籍都或多或少地征引過《韓詩》佚著之文,故其傳入東洋后,便打開了《韓詩》佚著在日傳播之門。隨著這些典籍影響的日益擴大,不少日本學者便將其中的《韓詩》佚著之文編入自己的著作中,從而進一步擴大了《韓詩》佚著在日本學界的傳播。經(jīng)筆者考察,轉(zhuǎn)錄《韓詩》佚著之文的日本著作以類書、字抄、律令為主,這三類文獻構(gòu)成了《韓詩》佚著在日傳播的基本媒介。類書起源于中國,傳入日本后逐漸引起了知識界的重視,進而興起了編纂類書的風潮。由于日本類書取資于中國類書,故后者載錄的《韓詩》遺說常在前者編纂過程中得到移錄,例如《幼學指南抄》所引《韓詩》佚著便源自中土類書《初學記》。字抄是類書編纂過程中發(fā)展出的新體例。其所別于類書者,在于類書涵攝的門類較為廣泛,而字抄針對的往往是某一具體門類,所以字抄著作通常較為專精,只收錄與主題相關(guān)的資料,如《香字抄》抄錄的文獻皆與香有關(guān),而《韓詩》佚著訓釋《小雅·楚茨》“馥芬孝祀”時恰有“馥,香貌也”之文,故得以抄入《香字抄》中。律令類著作在解釋律令字義時,也常常收錄《韓詩》佚著的訓詁,例如惟宗直本《令集解》和惟宗允亮《政事要略》都引用過一定數(shù)量的《韓詩》佚著之文。綜上可見,日本的類書、字抄及律令著作是《韓詩》佚著在日本傳播的主要媒介。

另外,還需要探究的是《韓詩》佚著在日本的傳播群體。從目前掌握的史料來看,這一群體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階層:天皇和公卿貴族構(gòu)成的權(quán)力階層,大學寮教官和大學生徒構(gòu)成的官學階層,以及由僧侶構(gòu)成的方外之民。天皇敕令公卿貴族修撰類書,常會收錄一定數(shù)量的《韓詩》逸文,例如東宮學士滋野貞主受淳和天皇之命編纂大型類書《秘府略》,書中就收錄過《韓詩》逸文,這促進了《韓詩》逸文在知識界的傳播。大學寮教官和大學生徒以授受《詩經(jīng)》為業(yè),其使用的重要典籍便包含陸德明的《經(jīng)典釋文》,而此書堪稱保存《韓詩》訓詁類逸文的淵藪,大學寮教官和大學生徒在修習《經(jīng)典釋文》時,不可避免要涉及該書征引的大量《韓詩》逸文,這同樣促進了這些逸文在學術(shù)界的傳播。僧侶階層則借助寺廟的安逸環(huán)境與豐富藏書,默默地為《韓詩》逸文的傳播作出貢獻,例如覺明的《三教旨歸注》與信瑞的《凈土三部經(jīng)音義集》都曾引用過《韓詩》逸文,這在客觀上也促進了《韓詩》佚著的傳播。

由此可見,《韓詩》文獻在日本的傳播是一個頗具學術(shù)價值的論題。無論是《韓詩外傳》的穩(wěn)定傳播,還是《韓詩》佚著的零散傳播,其中都暗含著留待抉發(fā)的學術(shù)價值。例如日本學者對《韓詩外傳》的校注與研究,便可與國內(nèi)的同類論著形成互補;而日本漢籍收錄的《韓詩》佚著之文,也頗有國內(nèi)輯佚本漏收的條目,對此類條目進行補錄,可完善《韓詩》佚著之文的存世量。很明顯,對日本的《韓詩》文獻加強利用,有助于將《韓詩》研究推向更加成熟的境地。

(作者:呂冠南,系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國際漢學研究中心博士后)

(責編:程宏毅、艾雯)
宁远县| 瓦房店市| 叶城县| 兴安盟| 张家口市| 壶关县| 馆陶县| 茂名市| 秦安县| 平定县| 新民市| 新化县| 高唐县| 三江| 潜江市| 鸡西市| 普洱| 阿克苏市| 宣恩县| 个旧市| 黄梅县| 且末县| 连平县| 永嘉县| 湟中县| 丽水市| 八宿县| 海伦市| 广德县| 平利县| 阿拉尔市| 淳化县| 海淀区| 巴林左旗| 股票| 兴文县| 崇阳县| 新化县| 东方市| 礼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