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宋代橋梁記的多維價值

李佳2019年12月09日09:25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宋代橋梁記的多維價值

  橋梁記脫胎于漢魏橋梁碑文,橋梁碑文是將修橋始末形成文字、勒石刻碑,以稱揚功績、遠播聲名,常涉文體有碑、銘、頌、贊、記,記文與其他類別多有交叉,甚或“異名同體”。自漢徂宋,橋梁記文逐漸獨立開來,在其演變歷程中,創(chuàng)作主旨與語言形式的變化最為明顯,具有多維價值。

  從創(chuàng)作主旨看,宋前橋梁記主要是歌頌功德。宋前四篇橋梁記,于子健《武德郡建沁水石橋記》(后魏)、崔祐甫《汾河義橋記》(唐)、喬潭《中渭橋記》(唐)、劉丹《西郭橋記》(唐)皆與贊、銘等文體創(chuàng)作主旨相似,都是頌功。入宋后,橋梁記創(chuàng)作主旨由稱揚外在事功向表達內在自我轉化,作者常借修橋話題論政治理念,滕強恕《平政橋記》云“政有大體,推誠心,昭公道,行實政,而民不與焉,如斯而已”;或諷時局弊病,范成大《重修行春橋記》論“今天下仕者,視劇縣如鼎沸,屏氣怵惕,猶懼不既”;或宣德性品格,曾鞏《歸老橋記》贊賞柳侯老而歸鄉(xiāng)、不貪仕祿,“明于進退之節(jié)”,隨著宋代理學風氣漸濃,橋梁記主觀性、哲理化傾向也漸強。從語言形式看,宋前四篇橋梁記皆為駢文,文辭工整華美。喬潭《中渭橋記》(唐)描述建橋過程“京兆尹紫綬而董之,邑吏墨綬以臨之。遠邇子來,結構勿亟;無小無大,咸稱天休;經之營之,不愆于素”,整飭精美、藻飾鋪排。究其原因,一是受時代文風的影響,二是源于橋記最初豎碑頌德的功用。然而駢語記事常因對偶形式所限,橋梁尺寸、經費來源、工程處理等細節(jié)難以準確說明,剝去宋前橋梁記浮華的辭藻外衣,詳細信息并不多。宋代橋記則主要以散體書寫,語言形式自由、平實嚴謹,利于記事議論,文中地理變遷、橋梁興毀、建筑原理、材料工費、規(guī)模尺寸、修建者品格的書寫因此更全面細致,文章篇幅亦較宋前普遍變長。同為書寫建橋過程,宋代文同《眾會鎮(zhèn)南橋記》“端夫昔已深惻,治且未暇,殆今視之猶爾,議將橋焉。其季師皋而說之,愿亦輸其家貲,以佐厥役。架材通溝,琢石補道,長袤高廣,完好堅直”一段,與唐代喬潭《中渭橋記》相比流暢自如得多。雖然仍有個別篇章有意復古,如楊億《南津橋記》以駢句為主,工整流麗,宋祁《壽州重修浮橋記》采用銘文體例,全篇四言寫就,素簡古雅,一些散語為主的橋梁記也間用駢語,但擋不住宋代橋梁記散文化腳步,并最終定型為橋梁記的語言范式,影響深遠。明清兩代唐順之、程敏政、仇俊卿、方苞等文人的橋梁記皆予沿襲。宋代處于橋梁記文體發(fā)展歷程中的繁榮定型期,關注宋代橋梁記的主旨、語言、結構、內容等方面的文學書寫對古代文體演化規(guī)律和中國敘事學研究很有裨益。

  宋代橋梁是我國古代建筑成就的重要體現,很多橋梁實體今已消失,《清明上河圖》中壯美虹橋只存在于畫作中,其尺寸規(guī)模等具體信息均不得而知,實為憾事。宋代橋梁記則有助于彌補這一缺憾,今人可據文中橋梁修造的時間、地點、工費、修造者等準確信息,管窺彼時文明。宋代蔡襄在泉州主持修建的萬安橋,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河流入海口的大型石梁橋,幾經修繕,沿用至今。《宋史·蔡襄傳》、仇俊卿《重修洛陽橋記》(明)中記載了修橋采用的“筏型基礎”建橋基法、“種牡固基”固橋基法、浮梁法等先進方法,領先世界約一千年。閩地一帶的盤光橋等,皆仿照萬安橋而建。萬安橋在中國乃至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史料更顯珍貴。大橋竣工后,地方官兼主持者蔡襄寫下《萬安橋記》并刻碑橋旁,文章記載了修建起訖時間“始造于皇祐五年庚寅,以嘉祐四年二月辛未訖工”,橋墩數量“壘趾于淵,釃水為四十七道”,橋梁尺寸“其長三千六百尺,廣丈有五尺”,所耗工費“靡金錢一千四百萬”,工程執(zhí)事人“盧實、王錫、許忠,浮圖義波、宗善等,十有五人”等信息,為后人保留了準確而珍貴的史料。不唯《萬安橋記》,宋代其他橋記中皆有關于修建橋梁的時間、地點、人物的記錄,對后人研究中國橋梁史、文化史具有重要意義。

  橋梁科學涉及橋梁的用料、結構、設計、施工等方面,在宋代橋記中皆有體現。宋代橋梁記中記載了當時橋梁的用料情況,主要材料有木材、石料,輔助材料有銅鐵、竹藤等。以木質為主的,石介《宣化軍新橋記》記載橋的五杠、三十七柱、七十八梁,皆用壯大耐腐的巨木搭建;石質為主的,魏了翁《寶慶府躍龍橋記》中所記的躍龍橋有七個橢圓形石墩,墩上搭石梁、疊石墻;有木石兼用的,魏了翁《綿竹縣湖橋記》所記之橋便是石砌墩柱,梁上蓋有木屋;有石、鐵兼用的,蘇轍《齊州濼源石橋記》載建橋材料“取石于山,取鐵于府”;其他常見材料還有瓦、竹等,文同《東橋記》記載造東橋所用材料“治木百章,礱石百磸,覆瓦五千枚,剖竹三百個”。每種材料的選擇,都會依據橋梁所處的地貌、水勢、氣候等因素而綜合設計考量。

  宋代橋記中記載了多樣的橋梁類型,北方以平坦的木石梁橋為主,便于大車載貨行駛;江南多石拱橋,凸起寬敞的橋洞便于船只于密集水網中穿梭;閩地盛產花崗巖,石墩石梁橋盛行;大江大河修造橋堤橋墩困難,聯舟而成的浮橋最為常見;多雨地區(qū)多見屋橋,于梁上建屋擋雨,保橋護人。浮橋歷史最為悠久,從《詩經》所云“造舟為梁”至宋代已有兩千年。呂祖謙《撫州新作浮橋記》所載“聯舟為梁,合五十余艘”便是浮橋,各座浮橋因船只大小、水域寬窄不同,所用舟楫數量和規(guī)模尺寸也差別較大,宋祁《壽州重修浮橋記》中浮橋用了百余艘船,范成大《平政橋記》中浮橋用了七十二艘,洪適《知政橋記》中浮橋則僅用三十四艘。宋代屋橋、亭橋也頗為流行,黃震《撫州崇仁縣黃洲橋記》記載橋上建屋四十楹,王庭珪《鳳林橋記》記載橋上有“彩虹亭”“跨江亭”,在江南閩粵之地,橋上建屋可減少雨水對橋梁的侵蝕,提高橋身抵御沖擊的穩(wěn)定性,方便行人避雨休憩,美化橋梁外部形態(tài),甚至有些頭腦靈活的市民,將亭屋修整為酒館販鋪。宋代橋記以精練雅潔的語言記載的諸多建筑科學信息,對中國橋梁建筑學研究而言,亦頗為可貴。

   (作者:李佳,系吉林師范大學副教授)

(責編:孫爽、艾雯)
金塔县| 治县。| 祁连县| 兴宁市| 云霄县| 梧州市| 沽源县| 理塘县| 收藏| 甘肃省| 溧水县| 花莲市| 福泉市| 桃源县| 忻州市| 临沧市| 顺昌县| 美姑县| 化德县| 多伦县| 开封市| 衡南县| 邵阳市| 东源县| 南充市| 水富县| 荆门市| 蛟河市| 太白县| 万安县| 花莲县| 北票市| 罗定市| 云南省| 岚皋县| 沧源| 钟祥市| 米泉市| 建宁县| 平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