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歷代道經集部集成、編纂與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9年12月13日10:19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1. 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歷代道經集部集成、編纂與研究”于2017年11月批準立項,2018年4月舉行開題論證會。論證會后,課題組于2018年5月12日立即召開研討會,布置了任務,課題組成員馬上投入了研究工作。由于本重大項目是按歷代道經集部構成和道經文學文體原則安排5個子課題的,它們之間既有相對獨立性又因文學的共性而發(fā)生共融共存的關系,因此,課題組必須采用“分工獨立,全面協(xié)作”的工作方法。

課題組遵照開題論證會上專家組一致提出的精簡、深入、保質、高量的意見和建議,認真核實和壓縮5個子課題的集成、編纂對象,分別得出以下數字作為工作范圍:道經別集總集70部,道經仙傳文學86種;道經山志文學40種;道經仙歌青詞頌贊1000篇;道經文學思想資料為漢至晚清。

1.1 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

根據201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歷代道經集部集成、編纂與研究”之《投標書》關于總體進程安排的內容,自2017年11月15日立項到2023年12月為項目的研究周期。在這個周期中,又分為四個階段,而從2017年12月到現在(2019年7月)的中期檢查,正是本項目第一階段(2017.12—2018.12)完成,第二階段(2019.1—2021.12)開始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里,研究計劃的總體執(zhí)行情況如下:

(1)2017.12—2018.12為歷代道經集部文獻的收集和處理階段,這個工作基本完成,收集了“兩藏”(《正統(tǒng)道藏》和《藏外道書》)以及《敦煌道經》中的集部文獻,子課題五之負責人曾紹皇利用在臺灣大學訪學的時間,查閱了《中華續(xù)道藏初輯》的相關文獻;同時,部分課題組成員去北京、哈爾濱、云南等地調研、尋訪一些集部文獻的版本流傳情況,將所獲資料按五個子課題進行分類,然后分工到研究者手中。

(2)制訂“歷代道經集部集成、編纂與研究”的總例,各子課題的分例(詳見報送的第3期《工作簡報》,此略)。

(3)2019年1月開始,本項目“歷代道經集部集成、編纂與研究”形成規(guī)模編纂與研究局面,進入整個項目開展的第二階段,主要表現為各子課題選定編纂對象,落實編纂體例,敲定研究專題,發(fā)表研究成果。

(4)對建國以來中國古代道教文學的研究進行了宏觀的史的梳理和總結,編寫了兩部著作:《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古代道教文學研究綜述》(初稿,20萬字),《解放后中國古代道教文學研究編年》(初稿,15萬字)。

(5)出版成果計劃:2018年—2019年,宏觀的道經集部研究展示了研究道經文學的廣闊視野,在文學史、理論史、文本整理、文獻集成、文化弘揚上的研究價值,項目組已出版《元明清道教文學思想研究》(2018年12月鳳凰出版社出版),2019年將出版《想象與理性:中國道教文學及其思想史研究》(中華書局,圖書出版合同號“2019年中華版字號第52—號”),《首屆中國道教文學文化學術研討會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歷代道經集部集成、編纂與研究”推進會論文集》擬出版,尚未簽訂出版合同。

(6)首席專家蔣振華教授組稿成果專欄

在《中國社會科學報》組稿2篇:一為蔣振華《道教思想與文學意趣》(載2018年9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報》文學專版);一為張振謙《道教山志:名山人文魅力的載體與傳播》(載2019年2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報》文學專版)。

在《中國文學研究》2019年第3期開辟一個專欄“道教文學研究”,組稿3篇:蔣振華《南朝道教靈寶齋醮儀式的文藝象征與戲劇表演意蘊探賾》,趙益《明清“鄉(xiāng)村祭祀劇”與通俗文學的傳化及宗教生活的展開》,胡海義《道教宮觀山志的文學價值——以杭州為中心的考察》。

在《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組稿2篇:蔣振華《“道藏”集部文獻編纂、整理的文學思考》(2019年第1期),成娟陽《道教咒語的情感內容及其對詩歌的影響》(2018年第5期)。

(7)發(fā)表的學術成果(含著作、論文)共計2部13篇。

(8)整理類成果(初稿)13部種。

(9)人才培養(yǎng)。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要把人才培養(yǎng)放在重要位置,立項一年半來,我們共組織了1次開題論證會,5次讀書會,4次專題講座,1次推進會,2次總結會,3次“首屆中國道教文學文化國際學術會暨重大項目推進會”籌備會,1次“首屆中國道教文學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通過這些會議,參與學術交流,讓青年教師和研究生、本科生獲益匪淺,開拓了他們的學術視野,找到了更多的研究路徑和方法,其中有10位碩士生、3位博士生的學位論文選題,都選擇重大項目的相關題目,如:《南宋道教文學研究》《茅山志整理與研究》《宋前仙傳文學研究》《南朝道教散文研究》《唐前道教頌贊研究》等等。

1.2 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子課題一:歷代道經別集總集集成、編纂與研究

歷代道經集部文獻中,《正統(tǒng)道藏》《藏外道書》《敦煌道經》中有道教文人別集62種(部),總集8種(部),它們按照歷史朝代的分布情況為:先唐3種,唐宋13種,金元28種,明清29種。這一子課題的工作量最大,編纂整理的任務最重,因此配備的科研人員也最多,共7人。從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一年半來,該課題進展順利,針對上述四個歷史階段的別集和總集,我們根據該子課題科研人員的道教文學興趣自主選擇某個時段的別集和總集進行編纂、整理,現已整理出的初稿主要有:

王京州新!短蘸刖凹罚ㄏ忍疲;

左嘉點校《宗玄先生文集》《純陽真人渾成集》(唐宋);

段淼點!队衤〖贰渡锨寮贰段湟募罚ㄌ扑危

王永旭點!抖葱鹩窦贰稘u悟集》《丹陽神光燦》(金元);

段祖青點!蛾壬綗o為天師峴泉集》(明);

張政點!缎煜珊苍濉罚ㄇ澹;

馮利華點校《離峰老人集》;

在關于此課題的基礎理論研究上,有蔣振華專著《元明清道教文學思想研究》中對于元明清道教文人別集總集中的文學思想、觀念、理論作了深入系統(tǒng)的探討,尤其是對于全真派別集中的文學思想,包括詩學理論、散文理論、神仙道化劇觀念研究入微,此書于2018年12月由鳳凰出版社出版,53.6萬字。而對于該子課題所進行的基礎研究發(fā)表的學術論文主要有:

蔣振華《漢末早期道教典籍的文章觀與隱語含蘊》(載《文學遺產》2019年第1期);蔣振華《以宗教為切入點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載《文學評論》2018年第1期);王亞偉《元代玄教與龍虎宗的關系》(載《中國道教》2018年第1期)。

子課題二:歷代道經仙傳文學集成、編纂與研究

在歷代道經集部文獻中,仙傳文學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文學文獻集成,這首先體現在它的文體稱謂和性質上,傳、記、志、錄、史略、要略、通記、圣紀、譜、通鑒、經,凡此種種,紛繁復雜;其次是文本數量繁多,《正統(tǒng)道藏》《藏外道書》《敦煌道經》共計近百種,在篇幅上短則一卷,長則百卷。這些情況,從項目工作內容和步驟安排上講,雖然任務不算最繁重,但工作難度是最大的,一是因為要做文體定性,二是編纂整理的參照物罕有;三是傳記文本的版本情況很難找到,職是之故,本子課題進展較緩慢,困難多,資料少。但盡管如此,由于這個子課題組負責人及其團隊所積累的對于道教仙傳文學長期研究養(yǎng)成的經驗和素質,因此一年多來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表現在:

一是課題組成員明確細致的分工。子課題負責人具體進行先唐仙傳文學文獻的編纂整理,博士生陳衛(wèi)才,碩士生左嘉等協(xié)助之,從漢代之《列仙傳》《穆天子傳》《漢武帝內傳》《漢武帝外傳》到魏晉《神仙傳》到南北朝《周氏冥通記》等等都在點校整理之中。子課題骨干成員成娟陽負責編纂整理唐宋仙傳文學文獻,博士戴文霞,碩士王永旭、段淼協(xié)助之。子課題骨干成員王亞偉負責編纂整理元明清仙傳文學文獻,博士生黃思敏,碩士生郭玉芝等協(xié)助之。

二是已經收集好歷代道經仙傳文學文獻,分發(fā)各個段落成員中。

三是取得了初步的整理和研究之成果,主要有:

陳衛(wèi)才點!读邢蓚鳌贰渡裣蓚鳌罚

成娟陽點!稓v世真仙體道通鑒》(三編);

李華點!镀呦烧?zhèn)鳌废盗?種;

專著有:趙益《六朝隋唐仙道文獻研究》;

論文有:趙益《明代通俗文學與社會宗教生活中道教神系的構建——以<西游記><封神演義>為中心》(載《道教修煉與科儀的文學體驗》,鳳凰出版社2018年4月);趙益《俗神的長成——多元宗教視野中的通俗文學》(載《多元宗教背景下的中國文學》,鳳凰出版社2018年12月);趙益《明代仙傳再探討》(待刊);王亞偉《全真教與馬致遠神仙道化劇的情節(jié)建構》(載《中南大學學報》哲社版2018年第1期)。

子課題三:歷代道經山志文學集成、編纂與研究

在歷代道經集部文獻中,收錄了記載道教勝地即所謂洞天福地的文獻,道教界一般稱之為宮觀志或山志。通過對《正統(tǒng)道藏》《藏外道書》《敦煌道經》等的統(tǒng)計發(fā)現,這些山志有40余種,如《茅山志》《武當總勝記》等等。在這些山志中,有兩種文學成份的文獻情況,一種是山志撰寫者用文學體裁所描寫的名山勝景、宮觀佳境,屬于直接創(chuàng)作的文學樣式,一種是收錄過往的文人騷客曾游歷這些名山宮觀時創(chuàng)作的詩文篇構,屬于間接的文學樣式,合二而統(tǒng)稱為山志文學。由于其數量之多,價值之大,所以本子課題得以成立。從重大項目立項后,子課題組全體成員開展了以下科研工作:

①已確定編纂、整理、集成的山志文學文本,由《茅山志》領起共40種;

②制訂了編纂體例;

③按照地理分片,以片為系統(tǒng)的編纂原則,劃分出數個山志體系,如茅山系列,西湖系列,龍虎山系列,青城山系列,武當山系列,嶗山系列,羅浮系列等,按體系分配到小組成員手中。

由于規(guī)劃有序,課題組工作進展較順利,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主要有:

胡海義整理《茅山志》《茅山全志》;

王嘯然整理《羅浮山志》《羅浮志》《羅浮山志補》;

張振謙整理《龍虎山志》《天臺山志》;

發(fā)表的學術論文有:胡海義《道教宮觀山志的文學價值考察——以杭州為中心的考察》(載《中國文學研究》2019年第3期);王嘯然《羅浮山自然環(huán)境與道教發(fā)展關系初探》(首屆中國道教文學文化研討會大會發(fā)言,2019年6月長沙);張振謙《道教山志:名山人文魅力的載體與傳播》(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2月18日版);鄭學《論道教北岳崇拜與崔府君信仰》(首屆中國道教文學文化研討會大會發(fā)言,2019年6月長沙);王林飛《<十洲記>版本及佚文考述》(同上);何安平《皮陸與茅山道教》(同上)。

子課題四:歷代道經仙歌青詞頌贊集成、編纂與研究

歷代道經文獻中的仙歌、青詞、頌贊等韻文學文體,從數量上來說,如果以篇幅的多少(不管孰長孰短)來和別集、總集、仙傳、山志的種類數量作比較,那么這些韻文學是作品數量上最多的。單就道教仙歌來看,包括女仙詩、步虛詞、游仙詩等。而青詞、頌贊又分為很多小類,因此,編纂、整理和集成它們,首先要按照韻文的各種體類之概念、標準,將對象進行界定。所以,本子課題的第一項工作便是根據概念尋找相應的作品文本對象。工作結果如下:

①女仙詩:收錄文獻有《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內名經》《太上洞玄靈寶真文要解上經》《洞真太上神虎隱文》《上清太上玉清隱書滅魔神慧高玄經》等13種。

②步虛詞:收錄文獻有《太上洞玄步虛經詠》《太上洞淵神咒經》《女青鬼律》《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上清諸真章頌》等20種。

③游仙詩:收錄文獻有《無上秘要》《云笈七簽·仙歌品/贊頌歌/歌詩》《上清諸真人授經時頌金章》《太上洞玄靈寶二部傳授儀》等共13種。

④青詞:收錄文獻有《廣成集》《廣成儀制》200余篇,《廬山太平興國宮采訪真君事實》40通,《峴泉集》12首,《萃善錄》87篇,《虛靖真君語錄》《廣成全書》26首,以上總計400余首。

⑤頌贊偈:收錄文獻有《無上內秘真藏經》《誦經頌》《學仙頌》《行香頌》《智慧頌》《玄門大論》《陶真人內丹賦》《金丹賦》等共25種。

第二項工作,按韻文類型和歷史時段來編纂整理仙歌、青詞和頌贊偈,具體分工為:左洪濤——仙歌;戴文霞——青詞;夏培賢——頌贊偈。目前整理的成果有夏培賢《先唐頌贊整理與研究》。

第三項工作:發(fā)表成果,主要有:蔣振華《理學與南宋道教詩歌創(chuàng)作關系芻議》(載《中文研究集刊》2018年第1期);成娟陽《道教咒語的情感內容及其對詩歌的影響》(載《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年第5期);王京州《論阮籍游仙詩的行吟特質與地理空間》(載《中國文學研究》2018年第3期)》;羅爭鳴《楊凝式刻貼<新步虛詞>及所書韋渠牟原作考論》(首屆中國道教文學文化研討會大會發(fā)言,2019年6月長沙);左洪濤《金代道教詞與宋代民間詞形式藝術比較》(同上);楊林夕、喬孝冬《李冶魚玄機道士生活與詩歌創(chuàng)作比較》(同上);郭中華《金元全真詩詞中的價值消解與建構》(同上);王亞偉《元代道士馬臻詩歌的多元風格及成因》(同上);段祖青《張宇初詩歌的世俗化書寫及其成因》(同上)。

子課題五:歷代道經文學思想資料集成、編纂與研究

歷代道經集部文獻中,有大量的闡述道教文學的思想理論資料,不但如此,有些道教文獻如《太平經》《周易參同契》《抱樸子》《華陽陶隱居集》《張三豐全集》等等構成了一條發(fā)表道教文學觀念,體現道教文學思想發(fā)展變化歷程的動態(tài)軌跡,完全可以創(chuàng)建一條中國道教文學思想史,因此,子課題五的工作和研究視點就投注在這個領域中。立項以來開展的工作有:

一是全面梳理自道教創(chuàng)建以來從《太平經》開始出現的道教文學思想資料,由子課題負責人曾紹皇承擔。

二是首席專家蔣振華修訂其已經出版的《漢魏六朝道教文學思想研究》《唐宋道教文學思想史》。

三是首席專家完成《元明清道教文學思想研究》,貫通和完成《中國古代道教文學思想通史》。

四是首席專家完成和出版《想象與理性:中國道教文學及其思想史研究》。

發(fā)表的成果:

蔣振華《元明清道教文學思想研究》(鳳凰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

蔣振華《想象與理性:中國道教文學及其思想史研究》(中華書局擬于2019年11月出版);

張松輝《全真教對老莊言意思想的繼承與發(fā)揮》(鳳凰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論文集《道教修煉與科儀的文學體驗》);

申喜萍《黃公望題畫理念與全真教義》(同上);

張松輝《論莊子“三遣法”》(《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8年第5期);

申喜萍《元代道士畫家馬臻研究四則》(《宗教學研究》2018年第1期);

蔣振華《明代張宇初道教文學思想及其歷史意義》(《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19年第5期);

蔣振華《<藏外道書>之詩、文、藝、論詮評》(首屆中國道教文學文化研討會大會發(fā)言,2019年6月長沙);

楊敏《論焦竑<老子翼><莊子翼>三教化一論對其文學思想的影響》(同上);

劉師健《周密筆記中的生命體驗與審美超越》(同上)。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2.1 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

本項目在申報的投標書以及專家評審反饋意見、開題論證會專家評議意見上,都沒要求建立數據庫,但是我們課題組在實際的工作中,還是進行了數據處理,已經建成“歷代道經集部文獻初編數據庫”。

采取的步驟如下:第一步,查找《道藏》(影印本)、《藏外道書》(影印本)、《敦煌道經》(寫本)、《中華道藏》《中華續(xù)道藏》(電子版)中的集部文獻資料,然后復印或打印出來,裝訂成冊,其中別集、總集70種,仙傳文學集86種,山志文學集40種,道經仙歌青詞頌贊集1000余種,還爬羅剔抉出道教文學思想資料2000余條。第二步,將打印或復印的集部文獻資料分門別類,編號,排序,初步計算,字數已達500余萬字,匯總成“歷代道經集部文獻大全”,這是本項目的工作對象。第三步,從“歷代道經集部文獻大全”中遴選以下文獻作為項目第一階段(立項——中檢)的編纂整理對象,取名“歷代道經集部文獻初編”,主要有《華陽陶隱居集》《宗玄先生文集》《純陽真人渾成集》《呂祖全集》《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離峰老人集》《云山集》《草堂集》《自然集》《鳴真子》《葆光集》《西云集》《峴泉集》《會心集》《會心內集》《會心外集》《洞霄詩集》《鶴瑤笙》《勿齋先生文集》《悟真集》《道園學古錄》《漢武帝內傳》《漢武帝外傳》《列仙傳》《神仙傳》《穆天子傳》《搜神記》《真誥》《周氏冥通記》《西山群仙匯真記》《歷代崇道記》、《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三編)、《長春真人西游記》《張三豐全傳》《茅山全志》《茅山志》《十洲記》《武當紀勝集》《武當福地總真集》《龍虎山記》《羅浮山志》《羅浮志》《浮山志》《羅浮山補》《白云觀志》《南岳總勝記》《廣成集》《廣成儀制》《萃善錄》《虛靖真君語錄》《大成全書》《誦經頌》《學仙頌》《行香頌》《智慧頌》《奉戒頌》《步虛詞》。將以上文本輸入電腦,建成了“歷代道經集部文獻初編數據庫”,供研究所用。

除了“歷代道經集部文獻初編數據庫”的建設,項目組還做了大量的紙質文獻的收集整理工作,主要有:

(1)歷代道經集部資料,包括五個子課題的工作對象,其文獻文本已全部收集齊備。

(2)《四庫全書》和《續(xù)修四庫全書》集部中的道教文學資料,主要是開例在“道”類中的詩文(含詞曲等)。

(3)史書、地方志、子書中的道教人物文學資料。

(4)民間文學中的道教道流創(chuàng)作資料。

我們對建國以來道教文學的研究進行了全面梳理和回顧,首席專家向中國人民大學2019年7月5日—8日召開的“問題與方法的歷史:1949—2019年先唐文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提交了《建國以來先唐道教文學及其文獻研究的得與失》,這是關于專門收集和梳理先唐道教文學研究的資料性、綜述性之成果。

此外,項目組正在撰寫2部道教文學文獻資料,一部是《歷代道經道教文學思想資料匯編》,初稿由子課題負責人曾紹皇撰編,字數30萬,另一部是《建國七十年道教文學研究史》,首席專家撰編,字數20萬。

2.2 舉辦學術研討會和學術座談會6次

第一次,2017年7月6日—8日,主辦“中國古代駢文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20余所高校、研究機構70余名學者參加研討會,其中涉及到對中國古代道教駢文的探討,首席專家作《六朝道教駢文的文學史意義》的大會主題發(fā)言。

第二次,2017年7月31日—8月2日,正是重大項目競標期間,舉行咨詢會,主要就選題框架、子課題布局、申請書填寫分工咨詢我校獲得國家重大社科項目的專家,取經獲寶。

第三次,2017年8月30日,重大項目投標書診斷會,由湖南師范大學歐陽峣主持,社科處組織,邀請校內外專家李育民、吳家慶、劉子蘭、蔣冀騁、朱漢民等參加,對投標書提出意見、建議,討論選題的價值體現等等。

第四次,2018年4月28日,重大項目舉行開題論證會暨“中國道教文學研究中心”成立大會。首席專家蔣振華教授,子課題負責人南京大學趙益教授,湖南大學張松輝教授,中南民族大學左洪濤教授,湖南師范大學胡海義、曾紹皇副教授等向評審委員會專家匯報了項目的主旨、基本內容、基本框架、主要特點、學術意義、研究思路,擬達到的學術目標、學術創(chuàng)新,以及子課題的基本情況。

由南開大學張毅教授(主席),河北大學詹福瑞教授,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張國星研究員,首都師范大學趙敏俐教授、左東嶺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朱萬曙教授,西華師范大學伏俊璉教授,北京大學廖可斌教授,清華大學劉石教授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對課題立項的學術價值、意義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對課題設計中嚴謹完整的組織架構和學術思路以及良好的操作性給予了好評和首肯,認為此項重大課題是當前跨學科交叉學科研究的典型例子,是填補中國道教文學研究之空白、集成性、系統(tǒng)化的科研項目,是對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拓寬和發(fā)展,創(chuàng)建中國道教文學史是新時期學術轉型、學術細化和系化的必然選擇。同時,評審委員會也建議項目精簡、“苗條”,不宜鋪得太寬太大,各個子課題精選一些文本對象作編纂、整理和研究工作,不做注釋,因為難、大、寬,不把道教與文學割裂,保持文本原貌,尤其是山志文學文獻。

第五次,2018年10月16—17日,召開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文化座談會暨宋祚胤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會。北京大學廖可斌教授、復旦大學黃仁生教授、揚州大學錢宗武教授、浙江大學王德華教授等應邀出席,大會主要探討先秦文學文化的多元內涵,回顧宋祚胤先生《周易》研究的思維特征和學術成就,展望先秦道家文化對未來社會的影響。

第六次,2019年6月21日—23日,召開首屆中國道教文學文化國際研討會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歷代道經集部集成、編纂與研究”推進會。這次會議是上述所有關于本項目一系列學術研討會中規(guī)模最大、成果最多、影響最廣的會議,標志著本項目的研究工作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新水平,是本項目立項一年半來科研成果的全面展示。湖南師范大學極其重視,派唐賢清教授親臨開幕式致辭。湖南師范大學官網紅網、校報都做了專題新聞報道。來自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西南大學、華東師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32所高校的50余名學者踴躍發(fā)言,熱烈討論,深刻交流,大會分主題發(fā)言和小組討論等形式舉行。全會共收到38篇學術論文(含發(fā)言提綱),首席專家蔣振華分別主持了主題發(fā)言和閉幕式。

全會主要在道教文學文化研究和重大項目五個子課題分布情況上取得了以下七個方面的成果。

一是拓寬了道教學說與文化的基礎研究。西南大學何宗美教授認為《四庫總目·陰符經解》帶來了進行學術批評考察的啟發(fā)。

二是深化了道教與文學的關系研究。中南大學王攸欣教授探討了道教因素對《紅樓夢》敘事意義的影響,四川師范大學申喜萍教授、重慶師范大學郭健教授、揚州大學劉暢博士都是這方面研究的專家學者。

三是豐富了道教仙傳文學研究的成果。南京大學趙益教授對于明代仙傳的整體研究新見疊出,暨南大學張振謙教授考證了呂洞賓度沈東老之傳說,何璇(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生)、程瑜瑤(中山大學博士生)、陳衛(wèi)才(湖南師范大學博士生)也發(fā)表了獨特見解。

四是加強了道教韻文學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羅爭鳴教授對楊凝式《新步虛詞》作了新考,中南民族大學左洪濤教授探討了王重陽詩詞對散曲的影響,廣西民族大學郭中華教授分析了金元全真詩詞的價值消解。中南大學副教授成娟陽、湖南師范大學講師王亞偉、復旦大學博士生何安平都對道教韻文學發(fā)表了見解。

五是填補了道教山志文學研究的空白。湖南師范大學胡海義副教授宏觀論述了道教宮觀山志文學的研究價值,洛陽師范學院鄭學對北岳崇拜進行了深刻闡述。

六是開拓了道教文學思想研究。首席專家蔣振華教授全面梳理了《藏外道書》集部文獻中的詩論、文論和藝論,云南民族大學楊敏、湖南省社科院劉師健對于道教文學的審美思想進行了研討。

七是關于集部文獻的整理取得了較大成績。江西農業(yè)大學段祖青,暨南大學張振謙、王京州,長沙理工大學馮利華,湖南師范大學王亞偉、張政、左嘉、段淼、王永旭等都匯報了整理道教文人別集和總集的成果。

2.3 學術交流

重大項目課題組成員積極參加學術交流,了解最新學術動態(tài),多方面多途徑推動本項目向高水平高質量發(fā)展。據不完全統(tǒng)計,項目組成員共參加各種學術會議、開展學術活動(包括講座、沙龍)共42次,這里只列舉項目組首席專家蔣振華和子課題負責人主要成員的學術交流情況。

(1)首席專家蔣振華參加學術交流情況

2017年7月6—8日,參加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中國駢文學會年會,發(fā)表論文《六朝道教駢文的文學史意義》。

2017年12月23日,參加長沙理工大學文法學院舉辦的湖南省古代文學年會,發(fā)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歷代道經集部集成、編纂與研究”的學術價值》的主題演講。

2018年4月28日,參加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和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道教文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歷代道經集部集成、編纂與研究”開題論證會,介紹項目的選題價值、基本思路、主要內容、總體框架、子課題分布、研究目標、最終成果形式等。

2018年8月24—26日,參加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珠海校區(qū)舉辦的中國古代散文學會年會,發(fā)表《全真教宗教散文思想和敘事結構模式淺析》。

2018年10月16—17日,參加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中國古代文學文化研討會暨宋祚胤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會,發(fā)表《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建設的歷史與未來》。

2018年11月1—2日,參加湘潭大學新聞與文學學院舉辦的湖南省古代文學學會年會,發(fā)表《湖南道教文學研究反思》。

2019年1月26日,參加由湖南師大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學科舉辦的首屆湖南省青年讀書會,作主旨發(fā)言。

2019年6月21—23日,參加由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首屆中國道教文學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歷代道經集部集成、編纂與研究”推進會,發(fā)表《藏外道書詩、文、藝論詮評》。

(2)子課題負責人以及主要成員參加學術交流情況

2017年下半年:

7月1—2日,趙益參加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和文學院舉辦的“第二屆域外漢籍國際學術研討會”,小組主持人。

9月22—25日,左洪濤參加陜西師大主辦的“漢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發(fā)表論文《詩經韓詩傳授新考》。

10月11—14日,曾紹皇參加安徽大學文學院舉辦的中國杜甫研究會第八屆年會暨杜甫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發(fā)表論文《杜甫湖湘詩地域研究的重要史料》。

10月11—15日,左洪濤參加暨南大學舉辦的“第九屆中國韻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發(fā)表論文《金代王重陽道教詞與元散曲關系研究》。

10月27—30日,王京州參加江蘇大學舉辦的歷史典籍與京口文化學術研討會,發(fā)表論文《曹植白馬篇寫作時間與本事考論》。

11月16—20日,趙益參加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歷史系共同舉辦的“文獻·文書·文物:中古史研究的資料利用與開掘”學術研討會,擔任評議人。

12月1—4日,曾紹皇參加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舉辦的經典形塑與文本闡釋國際學術研討會,發(fā)表論文《手批杜詩:杜詩經典化的重要一環(huán)》。

12月23日,曾紹皇參加長沙理工大學文法學院主辦的湖南省2017年度古代文學年會,發(fā)表論文《論杜甫隴右詩的清人未刊評點》。

2018年全年:

1月10—11日,張振謙參加武漢大學文學院舉辦的《中國宗教文學史》統(tǒng)稿學術研討會,發(fā)表論文《隋唐五代道教文學史》。

3月16日,曾紹皇參加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舉辦的“文章學理論與評點實踐暨史漢研究國際研討會”,發(fā)表論文《商盤手批杜詩考辨》。

3月16—18日,羅爭鳴參加武漢大學文學院舉辦的古代文學研究的新視野與新理論研討會,發(fā)表論文《柏夷<靈寶經步虛章>研究》

4月6日,曾紹皇參加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舉辦的第五屆杜甫讀書會,作大會發(fā)言《商盤手批<杜工部集>考辨》。

5月25—27日,趙益參加浙江大學文學院和外國語學院舉辦的“中西比較文獻學與書籍史研究工作坊”,宣讀論文《中國古代文獻歷史成就的獨特性》。

8月4—5日,王京州參加北京大學舉辦的“中國《文選》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百年選學: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發(fā)表論文《阮籍<詠懷>詩旨新論》。

8月20—22日,羅爭鳴參加復旦大學舉辦的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十九屆年會暨唐代國際學術研討會,發(fā)表論文《樂府詩集卷七八所收唐人步虛詞新解》。

8月22—25日,左洪濤、張振謙參加江南大學舉辦的中國詞學學會第八屆年會暨2018·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左洪濤發(fā)表論文《從敦煌民間詞與金代道教詞詞體特點看其相似性》,張振謙發(fā)表論文《論宋代以小說入詞》。

9月15—16日,胡海義參加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主辦的“紅樓夢儒林外史學術研討會”。

10月9—17日,申喜萍參加中國道教協(xié)會舉辦的2018成都青城山羅天大醮系列活動之“生命道教文化論壇”。

10月12—15日,左洪濤參加“江蘇大學舉辦的第八次元好問暨遼金元文學研討會”,發(fā)表論文《宋代民間詞與金代道教詞比較研究》。

10月19—21日,趙益參加浙江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道教與地方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明清時期“鄉(xiāng)村祭祀劇”與通俗文學及社會一般宗教生活的展開》。

11月3—4日,王京州參加浙江大學舉辦的2018年歷史典籍與兩浙文化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39屆年會會,發(fā)表論文《高士奇編刻類書考實》。

11月16—18日,胡海義參加廣州大學人文學院中國俗文學學會舉辦的俗文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學術研討會。

12月2—4日,趙益參加首屆江南文脈論壇“詩詞與江南文化傳承”分論壇,宣讀論文《東南之會,文獻之衷——從交流循環(huán)的視角看十六至十八世紀江南地區(qū)的商業(yè)出版》。

12月,馮利華參加湖南省語言學年會,提交論文《方言民俗與詞源考索二則》。

2019年上半年:

5月18日,曾紹皇參加西南大學重慶國學院主辦的第六次杜甫讀書會,發(fā)表論文《臺灣地區(qū)藏明清杜詩手批文獻提要試稿十種》。

5月29日,曾紹皇參加成都杜甫草堂《杜甫研究學刊》編輯部“新時代期刊建設與發(fā)展高端論壇”。

6月21——23日,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首屆中國道教文學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歷代道經集部集成、編纂與研究”推進會,趙益發(fā)表論文《明代仙傳諸書再探討》;左洪濤發(fā)表論文《論金代王喆道教詞對散曲的影響》;胡海義發(fā)表論文《道教宮觀山志的文學價值研究——以杭州為中心的考察》;申喜萍發(fā)表論文《元代道士梁柱及其作品考辨》;張振謙發(fā)表論文《呂洞賓度沈東老傳說考論》;馮利華發(fā)表論文《離峰老人于道顯生平略考》;羅爭鳴發(fā)表論文《楊凝式刻帖<新步虛詞>及所書韋渠牟原作考論》等等。

2.4 相關專家到重大項目課題組交流講學情況

從2017年11月本重大項目立項以來,先后邀請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劉躍進研究員、北京大學廖可斌教授、復旦大學黃仁生教授、南京大學程章燦教授、湖南懷化學院吳波教授、安徽大學丁放教授、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馬昕副研究員、北京大學傅剛教授、西南大學何宗美教授、南京大學趙益教授、中山大學劉湘蘭教授、陜西師范大學張新科教授等專家學者到課題組古代文學教研室講學座談。

3.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3.1 成果推介發(fā)布會

(1)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設立專欄對本項目進行成果推介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成果推介”

編者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是現階段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項目中層次最高、資助力度最大的項目類別。項目涉及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fā)展中具有全局性、戰(zhàn)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本刊設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成果推介”欄目,每期推介1—2篇作品,以服務黨和政府決策、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

本期(2019年第1期)刊發(fā)蔣振華教授的《“道藏”集部文獻編纂、整理的文學思考》一文,系作者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歷代道經集部集成、編纂與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典籍中,近兩千年的“道藏”文獻已達上萬種,但編排雜亂,良莠不齊。按照對古今文學觀念及其演變的本質把握,將“道藏”集部文獻進行系統(tǒng)細致的“文學”文獻編纂和整理,已成為新時代學術轉型背景下對傳統(tǒng)文學進行精細化研究的當務之急。本文系統(tǒng)分析了“道藏”別集、總集、仙傳文學、山志文學、韻散文體及文學思想、文學理論內涵的文學價值和文學史意義。

(2)舉行規(guī)模大小不等的成果發(fā)布(含總結)會兩次

第一次,2018年12月30日,項目組召開項目立項以來課題進展總結會,首席專家蔣振華向課題組總結研究工作的得與失,并發(fā)布取得的科研成果,包括發(fā)表的專著、論文,整理的道教文人別集、仙傳、山志文學文獻。

第二次,2019年6月21—23日,首席專家蔣振華在首屆中國道教文學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歷代道經集部集成、編纂與研究”推進會上,向來自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西南大學、暨南大學等32所高校、研究機構、學術刊物的近50余名專家學者,介紹了項目近兩年來取得的研究成果,特別強調了《元明清道教文學思想研究》(53.6萬字,鳳凰出版社2018年12月版)的學術價值。并向《中國社會科學報》駐武漢記者站明海英記者進行了通報。

(3)建立“《道藏》集部課題組微信群”

2018年5月開題論證會以來建立了“《道藏》集部課題組微信群”,及時發(fā)布課題進展情況,宣傳發(fā)表的課題成果、學術信息和重要通知,是一個快捷、方便、利好的學術交流平臺。

4.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本項目巨大的工作量主要表現在歷代道經集部文獻的集成與編纂上。文獻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則是求實、求真、求準,鑒于道經文獻在一兩千年的流傳過程中散佚、混亂,《道藏》的編排體例也雜蕪,即使是道教文人總集、別集、山志等文本被收錄,但具體到某一個集部文本文獻,也存在錯撿和抄錄上的錯訛,加之版本流傳的失真、篡改,甚至竊換,凡此種種,都使得本項目的整理工作艱巨困難而復雜。所以工作一年多來,始終存在著版本比對上參照物少,判斷上難以明確,甚至如敦煌道經中的總集,遺漏、脫頁、殘缺現象普遍,所以很難做到編纂上的復原存真。

(2)由于道教信仰、道教文化傳承上的隱秘性,師徒傳授的神秘性,道教語言的隱晦性,凡此種種,使得本項目在整理、語言轉換上障礙很大,因此,一方面想通過注釋、訓詁等方式把奧澀深邃的道教集部文獻的文化蘊涵轉換成通俗易懂、為絕大多數普通讀者接受的大眾讀物,另一方面苦于道教文化傳授的神秘性而無從下手,所以這種矛盾現象是本項目在整理研究中最尷尬的現象,比如到目前為止,學界包括本項目課題組成員對全真七子文集中的大量道教術語還琢磨不透。

(3)道經集部文獻中,有許多珍貴的文獻版本流失在國外,如《敦煌道書》中有個編號為P2524的《道教故實》的殘本,被法國人非法搶去,現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是一個道教語匯集,本來對于釋訓道經很有幫助的,但遠在異國他鄉(xiāng),要花物力財力才能得到,發(fā)揮其作用。

基于上述三個方面問題,我們課題組首先要克服困難,本著為科學、為民族文化振興的責任感,迎著困難,戰(zhàn)勝困難,把項目做好,這是我們在主觀態(tài)度上應有的準備。其次我們盡量改進研究體制,完善編纂程序。一是盡量在注釋上簡化,有些不能注釋的,或者注釋上會引發(fā)質疑的,或者注而等于不注的,我們盡量不做,以免成果錯誤百出,質量低下;一是盡量尋找參照物,比對取舍,點校準確;一是改善子課題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共時性歷時性相統(tǒng)一的辦法把五個子課題打通起來,互相支持。

有鑒于此,編纂量巨大,文獻混亂,版本勘對,注訓艱難,境外查籍,宏觀龐大,時間緊迫,建議給予延長研究時間,增撥研究經費,購置大量經、史、子、集文獻。值得一提的是,《藏外道書》編撰粗陋,錯訛極多,這是學界不爭的事實,我們需要對如此龐雜繁多的道經文獻進行辨?zhèn)握鐒e,目前出版的《道教要籍選刊》(連續(xù)出版物)可以補其缺漏,因此持續(xù)性的購置《要籍》非常必要。

5.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由于項目工作量巨大,從號稱12億文字的《道藏》《藏外道書》《敦煌道經》《中華道藏》等歷代道經文獻中匯集、編纂、整理超過1000萬字的集部文獻、文本,感覺時間緊迫,催逼緊頻,所以要求在研究周期上給予更長的時間。另外,歷代道經集部文獻的收集,道經文本的復印、錄入,然后編纂、點校,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1.專著《元明清道教文學思想研究》(蔣振華著,鳳凰出版社2018年12月,53.6萬字)

本專著與此前出版的《漢魏六朝道教文學思想研究》(2006)、《唐宋道教文學思想史》(2009)構成“中國道教文學思想史”三部曲。

基本內容:遼金元道教與文學的關系,全真派道教散文思想(生熟互化的創(chuàng)作論,宗教敘事的結構原理),全真七子的道教詩學思想(曲直相依的詩學觀,詩意內斂要求),元代神仙道化劇思想(先悲后喜的喜劇理論,神人共悲的悲劇理論),明代道教文學思想雅化、俗化共存。張宇初的雅化,張三豐的俗化,明代道教文學思想對明代文學思潮的影響。清代道教文學思想向老莊道家文藝觀的回歸,散文思想重結構線索,小說思想回歸南北朝的存想思神,仙道戲曲理論重情節(jié)幻境。清代道教詩論復雜,詩源說,主情說,使氣說,五經說,天書說,玉函說,丹思說,五花八門。

主要觀點:①元明清道教文學思想依然像漢魏六朝、隋唐兩宋一樣,呈現出道教自身的特質:自然、真性、仙化、神質,仙學的本質內涵是元明清道教文學思想的染色源。②明代文學思潮在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上的輝煌呈現,與金元全真派道教文學思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③元明清道教文學思想明顯地表現出與儒家文藝觀、佛教文學理論融合的趨勢。

學術價值:填補了中國古代道教文學研究的空白,勾畫了一條元明清道教文學思想發(fā)展演變的史的動態(tài)軌跡,揭示了元明清道教文學思想的發(fā)展規(guī)律,發(fā)現了明代文學思潮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從一個側面讓人們了解到道教在元明清的發(fā)展情況和歷史真實。

社會影響:由于出版時間只有半年,暫時還不能看到。

2.專著《想象與理性:中國道教文學及其思想史研究》(蔣振華著,中華書局擬于2019年11月,已校清樣,20萬字,合同編號為2019年中華版字第52號)

本專著是的一部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探討中國道教文學發(fā)展歷史以及用什么樣的思想理論來指導道教文學創(chuàng)作的學術著作。

基本內容:道教文學研究的知識結構、學科要求、理論方法;道教文學的基本素質和特色;宗教玄想與文學想象;早期道教對“文”的認識;六朝道教與文學的發(fā)展;唐宋詩歌與仙學、詩學;金元道教文化與全真教文學創(chuàng)作;道教文學思想對明清道教文學創(chuàng)作的引領與催化。

主要觀點:①道教文學研究相對于其他文學研究來說,研究者更要具備跨學科、跨領域的知識儲備,更需要運用交叉學科、多學科的研究方法;②一條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可以說就是一條與我國道家道教文化發(fā)生著密切關系的歷史;③中國古代文論史上的文氣論、養(yǎng)氣論、骨氣說、使氣說、風骨論、蘇黃詩學、言意論、性靈說、童心說……都和道家道教學說、仙學、神靈學相糾相結。

學術價值:為道教文學研究提供了方法論意義;揭示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些現象產生的鮮為人知的道教學奧秘;指出蘇黃詩學“點鐵成金”“脫胎換骨”的理論形成的重要原因是仙學之影響與作用,確定了道教文學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價值維度。

3.論文《以宗教為切入點的新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基于問題、現象與方法的思考》(蔣振華獨著,載《文學評論》2018年第1期)

主要內容:梳理新世紀15年來以宗教為切入點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可以發(fā)現其中存在一些現象與問題:尋找邏輯起點是探討宗教與古代文學之關系的重要途徑,如老莊道家道教養(yǎng)生理論對于劉勰《文心雕龍·養(yǎng)氣》中“養(yǎng)氣說”的影響;許多古代文學理論范疇和文學現象是由宗教誘發(fā)的,對于此類文學史規(guī)律的探討,闡釋學方法大可派上用場,如李商隱詩歌主題縹緲、詩意朦朧的奧妙在于作者對道教隱語系統(tǒng)的熟諳;張揚實證的魔力可以解開古代文學懸案的宗教糾結。

社會影響:下載數451次,被引用數1次

4.論文《漢末早期道教典籍的文章觀和隱語含蘊》(蔣振華獨著,載《文學遺產》2019年第1期)

主要內容:漢末早期道教典籍對“文”的含義作了不同的界定,表現出較為蕪雜的文章觀念!拔摹笔巧竦涝O教的,道教經籍、法典、戒律、文飾、核記概稱為“文”,目的在于弘揚道教教派之典籍!拔摹鄙跂|,為自身經典尋找產生之源;“氣”生“文”,神生文,目的在于發(fā)揮黃老道之養(yǎng)氣思想。文的宗教實用價值在于勸善懲惡,沿襲了儒家關于文章輔助志道、教化民眾的觀念。文分數等,最優(yōu)等者為“太陽文”“太陰文”“中和文”,目的在于確立道教經典文章至高而神圣的宗教性質。道教隱語是文學隱喻的宗教化。

社會影響:下載數192次

5.論文《明代道教散文的崇儒傾向及其生成》(蔣振華獨著,載《學術研究》2017年第3期)

主要內容:學界對明代道教散文關注極少。明代道教作家之眾,作品之多,值得研究。援儒入道,以儒濟道,以道暢儒,用儒家濟世安民、護國安邦、解民倒懸的經世思想來指導道教內丹練養(yǎng)以達到成仙的宗教終極目標,尤以張宇初、張三豐、陸西星和伍守陽在創(chuàng)作主旨的價值取向上表現出強烈的崇儒傾向。明代封建帝制所強化的占統(tǒng)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最高統(tǒng)治者對道教的好惡,道教作家早期儒家教養(yǎng)所刻下的生理印記以及明代的文章正宗觀念,構成了崇儒傾向的生成機制。

社會影響:下載數115次,被引用1次

6.論文《道家思想與文學意趣》(蔣振華獨著,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9月17日)

主要內容:金元明清道教與文學發(fā)生著饒有意義的關系,即文學思想依傍道教而發(fā)展,表現出追求古樸本真的趨勢。道教思想以文學意趣為點綴,將儒道融合起來,要求文學發(fā)揮勸善懲惡的功能。同時,此時道教又吸納佛教思想,在佛教修持的理論基礎上,強調清靜無言的言意文學觀。

社會影響:下載數8次

7.論文《理學與南宋道教詩歌創(chuàng)作關系芻議》(蔣振華獨著,《中文研究集刊》2018年第1期)

以道教金丹派南宗和朱熹等為代表的南宋道教詩歌創(chuàng)作,強調修道主體心性精神的煉養(yǎng),此與理學所提倡的正心誠意的道德自律克己盡心結合起來,形成了道學與理學相互援引相互融通的心性修養(yǎng)結構,為南宋文學創(chuàng)作別開一面,顯示了南宋理學思潮無所不在的強勢。

8.論文《“道藏”集部文獻編纂、整理的文學思考》(蔣振華獨著,載《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報》2019年第1期)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典籍中,近兩千年的“道藏”文獻幾達上萬種,但編排雜亂,良莠不齊。按照對古今文學觀念及其演變的本質把握,將“道藏”集部文獻進行系統(tǒng)細致的“文學”文獻編纂和整理,已成為新時代學術轉型背景下對傳統(tǒng)文學進行精細化研究的當務之急。揭示“道藏”別集、總集、仙傳文學、山志文學、韻散文體以及文學思想、文學理論內涵的文學價值和文學史意義,構成本課題的重要研究目標。

社會影響:下載數122次

9.論文《張三豐道教文學創(chuàng)作特質論略》(蔣振華獨著,載《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8年第4期)

主要內容:張三豐道教文學創(chuàng)作代表著明代道教文學的最高成就。探討其詩文樣式的內涵與形式關系,揭示其詩文創(chuàng)作的理論意蘊,歸納其文本建構的藝術取境,有利于展示明代道教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般規(guī)律,發(fā)現明代文學思潮與明代道教文學之間相激相蕩的歷史邏輯。

社會影響:下載數82次

10.論文《元結的道家道教人生與文學創(chuàng)作》(蔣振華獨著,載《湖湘論壇》2019年第4期)

主要內容:元結一生經歷了盛唐開元天寶治世,也經歷了安史亂世!案F則獨善其身”的中國傳統(tǒng)人生游戲原則影響他人生的一半浸染著道家道教色彩。表現為:其政治人生是追求老莊道家“自純”“素樸”“用真”的“小國寡民”和“至德之世”,其處世人生則是以“漫家”來標榜的人格獨立、自在自為的性情風格或“漫家”風神,其養(yǎng)生人生則是用道教來指導的養(yǎng)命養(yǎng)神相統(tǒng)一的肉體長存與靈魂致仙,所有這些,呈現在《元次山集》占數量比例為近百分之四十的道家道教詩文創(chuàng)作之中。

11.論文《南朝道教靈寶齋醮儀式的文藝象征與戲劇表演探賾》(蔣振華獨著,載《中國文學研究》2019年第3期)

主要內容:我國早期道教發(fā)展混亂無序,蕪雜鄙薄,至南朝,陸修靜等道教有識之士開始對之進行全面整頓,制訂和完善了道教靈寶系的齋醮儀式和科律,其特點是重視道器、道具、道法的宗教象征含蘊,表現了與文學象征原理相通相契的宗教藝術追求,同時,這種重視表演性的儀式型道教,醞釀了我國早期戲曲特別是宋元戲曲的某些基因,反映了早期道教學者們對于戲曲表演和劇情建構的朦朧認識。

12.論文《明清“鄉(xiāng)村祭祀劇”與通俗文學的傳化及宗教生活的展開》(趙益獨著,載《中國文學研究》2019年第3期)

主要內容:十六世紀開始漸次興盛的通俗文學,通過對社會一般宗教生活的建構、摶合和傳化,在近世中國社會—文化共同體的形成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通俗文學雖然是書寫文本,但可以被融入各種表演藝術從而實現對廣大庶民的傳化!班l(xiāng)村祭祀劇”即是這些表演藝術形式中的典型之一,作為社會一般宗教生活的儀式部分,它承載著通俗文學的核心價值,實施著通俗文學深入傳化的功能,并由此發(fā)揮了通俗文學對社會一般宗教生活的反向建構作用。

13.論文《道教宮觀山志的文學研究價值 ——以杭州為中心的考察》(胡海義獨著,載《中國文學研究》2019年第3期)

主要內容:從唐宋到清末民初,道教宮觀山志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學研究價值。我們以杭州為中心予以考察,發(fā)現道教宮觀山志《藝文志》不僅廣泛搜集道教文學作品,而且考證故實,精心編排,與類似于《文苑傳》的道教人物傳記兩相參照,為道教文學史研究提供了經典作品、文體譜系、創(chuàng)作活動與傳播影響等極為重要的基礎材料和書寫啟示,具有較高的道教文學史研究價值;道教宮觀山志不僅認識到文學與地理之間相應相生的互動、辯證關系,而且強調了文學提升地理環(huán)境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具有較高的人地關系研究價值;道教宮觀山志極力展現文學景觀,具有文學選本與總集化傾向,是一種景觀文學的典型代表,具有較高的文學景觀研究價值。此外道教宮觀山志還具有較高的文學作品輯佚與補正價值。

14.論文《道教咒語的情感內容及其對詩歌的影響》(成娟陽獨著,載《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年第5期)

主要內容:道教咒語繼承了原始巫術與早期神靈祭祀祝詞中命令性、強制性的特征,形成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情感內容。在道教中,這一內容的本質內涵是“三界內外,唯我獨尊”。當它們進入文人視野時,又大大激發(fā)了人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使其詩歌帶有主體力量極度張揚豪宕浪漫之氣。前人論此類詩,或贊其豪放飄逸,或責其想象怪奇,偶有論者能涉及其對道教思想和文化的攝取,卻沒有人注意到道教咒語的直接影響與啟發(fā)作用。

社會影響:下載數154次

15.論文《道教山志:名山人文魅力的載體與傳播》(張振謙獨著,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2月18日)

主要內容: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道教自產生后就與名山結下了不解之緣。道教名山往往關聯(lián)著許多民間傳說和奇聞趣事,包含著豐富的道教文化,吸引過無數的文人雅士前來觀光游覽。記述道教名山沿革、古跡、人物、風俗的書籍稱為道教山志,它是道教名山人文魅力的載體和傳播者,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

社會影響:下載數1次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將每一個子課題候選編纂的集部文本按各自體例整理成冊,精選部分稿本送出版社出版,其余待結題后出版。

2.編寫項目總目、各類索引,作為《歷代道經集部文獻集成指南》。

3.撰成《中國道教文學流變通論》《中國道教文學思想通史》《道教仙傳文體形態(tài)研究》三部著作。

4.編纂的最終成果為《歷代道經集部集成》共50冊,每項子課題10冊,完成時間為2023年。

5.還召開兩次項目推進會(暫定2020年、2022年)。

6.繼續(xù)舉辦各種座談會、讀書會、報告會等學術講座。

7.出版第一次推進會(2019年6月舉行)收集的論文集。

8.創(chuàng)辦《中國道教文學研究》?,刊發(fā)課題組及學界高水平的成果,包括論文和整理之成果。

9.繼續(xù)在《中國文學研究》等刊物上組辦“道教文學研究”專欄,展示項目的進展情況和成果。

10.進行學術考察、資料查詢、學術調研、學術交流,增加國際合作。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艾雯)
疏附县| 广元市| 五峰| 水富县| 咸丰县| 渝北区| 体育| 营口市| 碌曲县| 南丹县| 建昌县| 吉林市| 滦南县| 丰原市| 洛隆县| 沂源县| 吉隆县| 基隆市| SHOW| 新竹市| 垣曲县| 玛多县| 新晃| 达孜县| 遂平县| 荥阳市| 吉隆县| 原平市| 卢氏县| 额济纳旗| 恩施市| 扶风县| 南溪县| 丹寨县| 兴业县| 吉隆县| 米泉市| 敦煌市| 宣汉县| 菏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