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nèi)容:
①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課題在立項之后便細化寫作提綱并展開寫作,目前已經(jīng)完成項目總體內(nèi)容的30%,大約22萬字。本課題是全新的較為復雜的新領(lǐng)域,目前進度較為平穩(wěn),按照目前的撰寫進度,預計能夠順利的推進項目準時的完成。
具體內(nèi)容:
第一子課題:“漢語西夏文學文獻集成”,完成大約4萬字。在目前傳統(tǒng)和出土文獻中,已經(jīng)收集其基本文獻的90%左右,然有關(guān)注釋和附錄尚需要大量的工作。此外,繼續(xù)擴大收集范圍也是必然要努力的方向。
第二子課題:“西夏語文學文獻集成”完成初稿約18萬字。這是基于目前黑水城文獻為核心的西夏語部文學文獻的最重要部分,已經(jīng)完成應(yīng)收集和整理文獻的80%左右。然,有關(guān)注釋、附錄尚需要進行大量完善。尤其是原計劃所要附錄的彩色圖版,目前還沒能得到國際相關(guān)收藏單位及收藏個人的授權(quán)。因此,接下來的工作在整理和收集和附上彩圖的方面,將進入更加困難的攻堅階段。
第三子課題:“西夏文學綜論”完成相關(guān)初專題論文約7萬字。其中已經(jīng)發(fā)表的約3萬余字。已經(jīng)發(fā)表者具體為《西夏文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1.5萬字)《試論西夏文學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價值》(8千字)、《中原詩歌在西夏和契丹的傳播》(0.8萬字)、《從格言到詩歌:黨項民族文學的發(fā)展歷程》(0.5萬字)、《西夏應(yīng)用文的寫作模板及其起源》(0.6萬字);尚待發(fā)表者如《西夏詩歌作者、編者的身份和地位》(2.8萬字)。此一部分的撰寫,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屬于重中之重。其要點在于,課題組需要在整理把握中國古代文學史和整個西夏文學文獻的基本構(gòu)成的情況下進行,并且需要相當程度的專題考證的深入進行。故而,接下來,課題組成員們應(yīng)該在自己所擅長的領(lǐng)域繼續(xù)做艱苦有效的考證。而主筆者應(yīng)該在集體充分討論和認識下,形成具體的關(guān)于西夏文學理論性總結(jié)的綱領(lǐng)性意見后,再重點進行有條理的自成系統(tǒng)的撰寫。撰寫的終極目的,一則是令中國古代文學史更加的完善,二則是恰如其分的勾勒出西夏文學的特色和文學史地位。
第四子課題:“西夏文學文獻研究資料匯編”完成初稿約30萬字。其中,國內(nèi)的部分約20萬字,國際的部分約10萬字。此項目目前的難點在于:“晚清民國階段的國內(nèi)西夏學文學文獻研究史料”和“1999年以前國際西夏文學文獻研究史料辨析”、“1999年以前國際西夏文學文獻研究資料翻譯、匯集”、“建國以來至1979年階段的國內(nèi)西夏學文學文獻研究資料”、“1999年以前國際西夏文學文獻研究資料翻譯、匯集”部分。其難度在于:一、很零散,網(wǎng)上收集資料不易,需要實地考察,且費時頗多;二、港、臺及海外部分尤其難以托付到專門人才幫助長期的專業(yè)的收集;三、相關(guān)課題組成員由于教學的需要,很難獲得專門的時間和經(jīng)費親自去收集;四、走出大陸的科研管制限定了成員較長時間的往赴港、臺、海外收集資料的機會;五、科研管制也無法使得收集資料的成員獲得一定的生活補助,因此走出去的“代價”很大,家人不支持,且生存會受影響。
第五子課題:“西夏文學語言數(shù)據(jù)庫”,電子著錄項已經(jīng)設(shè)計完成,共包括5843個西夏字。實際上在全部西夏文學文獻中出現(xiàn)的估計不足一半,最終會把不出現(xiàn)的字刪除。每個字條下列入西夏編號,字形,標音,基礎(chǔ)字義,在文獻中的語言環(huán)境以及出處。這些著錄項要隨子課題一的解讀成果不斷補充,電腦錄入工作繁重,且要求全部錄入人員都初步掌握西夏文字,所以全部完成預計還需一年。
②調(diào)查研究及學術(shù)交流情況
1、“西夏文學文獻整理與研究”開題報告會:2017年3月18日,由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負責的國家社科重大項目“西夏文學文獻整理與研究”開題報告會在金河賓館舉行。四川師范大學副校長高中偉教授、四川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規(guī)劃評獎辦黃兵主任、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劉敏教授、四川大學文新學院原俗文化研究所所長項楚教授、前國家圖書館館長詹福瑞教授、人民大學文學院朱萬曙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張國星教授、北大中文系廖可斌教授、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劉躍進教授、四川師范大學原黨委副書記鐘仕倫教授、西華師范大學國學院院長伏俊璉教授、西北民族大學西夏研究所所長景永時教授、陜西師大歷史學院韓小忙教授等40余名省內(nèi)外領(lǐng)導、專家、學者參與此次會議。
2、課題期間已經(jīng)舉辦大型國際學術(shù)會議:2018年8月25日至26日,由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與文獻國際學術(shù)論壇”于成都金河賓館舉行,來自俄羅斯、日本、美國、法國、挪威、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十四位專家學者及我國大陸北京、四川、寧夏、內(nèi)蒙古、貴州、云南、河北、天津、陜西、甘肅、山西等省、市的近百名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圍繞著中國少數(shù)民族的文學、歷史、宗教、語言等文化領(lǐng)域展開了熱烈、友好地交流和探討。會議收集與會論文80余篇,其中在征得作者同意的情況下,精選40余篇編入即將出版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與文獻國際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35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12)
3、會議組各成員積極加強與全國同行的交流,參加國際、國內(nèi)學術(shù)會議和學術(shù)交流人次31余場。
(1)聶鴻音作為首席專家?guī)椭◣熚膶W院獲得201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017年11月17日至2018年9月11日,張映暉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跟隨黛比教授學習,并輔助翻譯“SEI”項目中的相關(guān)文件。
(2)2017年11月22日,郭垚垚在Room 102,Harter Mall,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做了題為Tangutology的報告。
(3)2018年3月16日至18日,麻曉芳在寧夏大學參加“第四屆西夏學博士后論壇”,提交論文《西夏文異本佛經(jīng)<無邊莊嚴會·清凈陀羅尼品>對勘札記》
(4)2018年3月17日至18日,參加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舉辦“西夏文學文獻整理與研究”開題報告會,聶鴻音主持,王龍、湯君、張芷萱、梁麗莎、張彤云參會。
(5)2018年5月22日,劉雙怡在7教308室開展講座“西夏學百年回顧與展望”。
(6)2018年6月7日至11日,麻曉芳在北方民族大學參加“西夏文《大寶積經(jīng)》整理研究集成會議”,提交論文《西夏文<大寶積經(jīng)>課題整理研究情況》。
(7)2018年7月13至15日,湯君參加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于南充市舉辦的 “寫本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2018年理事會”會議,并提交論文《敦煌文獻<降魔變文>的性質(zhì)和敘事演變》。
(8)2018年7月22日,張芷萱在保定河北大學參加“第十五屆中國散曲暨相關(guān)文體學術(shù)研討會”,提交論文《宋、元、明時期巴蜀詞人數(shù)量研究》。
(9)2018年7月23日至28日,莊逸云在新疆伊寧市參加全國文學地理學會議,提交論文《唐宋時期黔州及其流貶文學論略》。
(10)2018年8月16日,方燕參加在蘭州舉行的宋史年會。
(11)2018年8月19日至21日,王紅霞前往復旦大學參加20屆唐代文學年會。
(12)2018年8月24日至26日,聶鴻音協(xié)助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組織“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與文獻國際學術(shù)論壇”,期間課題組成員參會并提交論文有:
聶鴻音《Negative Affix mji1 in Tangut Language》
段玉泉《新見西夏文“大白傘蓋佛母”類文獻殘葉考》
韋兵《<推星命洞微百六大限逐歲吉兇文書>:英藏黑水城文獻359 占卜書殘葉考釋與定名》
孫伯君《西夏文<三代相照文集>述略》
王培培《西夏“計都星”考》
王龍《俄藏7979號西夏佛經(jīng)殘葉考》
麻曉芳《西夏語言說義動詞與引述句初探》
孫穎新《<擇要常傳同訓雜字>——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通假字書》
王巍《西夏時期四柱預測與星占術(shù)合流之考論》
湯君《西夏詩歌作者、編者的身份和地位》
[匈牙利]高奕睿著,湯君譯《西夏抄本<孔子和壇記>新探》
梁麗莎《英藏西夏文<六韜>殘葉考釋》
張彤云《<圣立義海>故事新考》
(13)2018年8月30日至9月1日,張芷萱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參加“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首屆碩博論壇”,提交論文《蜀中游樂之“浣花”“遨頭”》。
(14)2018年9月18日,郭垚垚在Room 102,Harter Mall,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做了題為《Research on Buddhist Monk in the Tangut VersionTwenty Five Quotation》的報告。
(15)2018年9月22日至23日,王龍參加復旦大學歷史系舉辦的“秩序、運動、場域與景觀——歷史的空間維度:第三屆中日青年學者遼宋夏金史研討會”,提交論文《絲綢之路與西夏文化輸入考源》。
(16)2018年9月26日至29日,楊瑩參加全國舞蹈審美教育聯(lián)盟年會暨敦煌國際研討會。
(17)2018年10月12日至15日,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敦煌研究院等舉辦“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期間課題組成員參會并提交論文有:
王龍《西夏寫本<佛前燒香偈>考》
麻曉芳《<佛說四人出現(xiàn)世間經(jīng)>的西夏譯本》
張映暉《金代后期的弩軍制度及其發(fā)展》
王榮飛《英藏西夏文<明堂灸經(jīng)>殘葉考》
(18)2018年10月13日,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與成都文理學院文學院舉辦“第八屆漢學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參會并提交論文的有湯君《孫權(quán)形象演變與三國兩晉社會思潮》、梁麗莎《英藏1935號西夏文殘片考釋》、張彤云參會并提交論文《<圣立義海>故事新考三則》。
(19)2018年10月19日至21日,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舉辦“西夏建都興慶府98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劉雙怡參會并提交論文《府州折氏與夏州李氏不同發(fā)展軌跡再探》;王龍參會并提交論文《西夏法律文獻<法則>定名獻疑》。
(20)2018年10月19日至21日,王紅霞前往河北大學參加19屆古代文學理論年會。
(21)2018年10月19日至21日,湯君參加在丹東市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古代文學文化研究研討會”,提交論文《苻堅前秦政權(quán)的佛教事跡考》。
(22)2018年10月24日至26日,劉飛濱在四川綿陽江油參加“2018‘一帶一路’李白文化高端論壇”,提交論文《李白交游“五陵豪”考辨》。
(23)2018年10月26至28日,汪燕崗在上海師大人文與傳播學院參加《文學遺產(chǎn)》古代小說論壇,提交論文《清代圣諭宣講在民間的演變》。
(24)2018年11月2日至5日,王龍參加西南大學舉辦的“第八屆出土文獻研究與比較文字學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提交論文《“官人”的西夏譯名考》。
(25)2018年11月8日,張芷萱在四川蒲江參加“天府文化與魏了翁交流會”,提交論文《方志魏了翁資料輯存》。
(26)2018年11月17日,湯君、張芷萱在浙江臺州參加“區(qū)域文學研究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并分別提交論文《孫綽佛門“竹林七賢”說與東晉文風的轉(zhuǎn)變》、《新發(fā)現(xiàn)的胡薇元<衡門詞>整理與初探》。
(27)2018年11月21日至11月26日,王榮飛在法國巴黎參加“法國西夏學研討會(Conference of Tangutology in France)”,提交論文《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Tangut Version of Zhen-guan zheng yao Excavated from Khara-Khoto》。
(28)2019年3月2日孫伯君參加了教育部百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蒙古學研究中心重大項目“契丹小字再研究”(02JAZJD840007)終期成果,暨教育部重大攻關(guān)項目“契丹、女真?zhèn)魇牢墨I整理與研究”(14JZD036)階段性成果《契丹小字再研究》成果發(fā)布會。該專著于2017年12月出版,共三冊,201萬字,是由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清格爾泰先生牽頭撰寫,歷時十五年完成。
(29)2019年6月17日至21日,中國電子技術(shù)標準化研究院陳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和人類學研究所孫伯君、中華字庫工程張翼飛、賀麗莉、內(nèi)蒙古大學那順烏日圖、北京師范大學周曉文、濰坊北大青鳥華光照排有限公司呂建春、云南省維西縣民族宗教局漢剛、貴州省三都縣檔案館潘中西、賴靜如組成中國代表團參加了在美國Redmond召開的ISO/IEC JTC1/SC2/WG2第68次會議。WG2會議討論并決定了有關(guān)國際標準ISO/IEC 10646《信息技術(shù) 通用編碼字符集(UCS)》當前的工作和未來的計劃,并就當前存在的技術(shù)問題和新提交的文字編碼方案進行了討論,做出相應(yīng)決定。其中西夏學的相關(guān)成果有:增補9個西夏字和6個西夏部件。英國、俄國、中國專家共同提出對現(xiàn)行國際標準標準中七組字符進行了修訂。這些字符每組有兩個同形字,此前的編碼均未加區(qū)分。根據(jù)西夏字書的記載以及寧夏社會科學院賈常業(yè)等專家的研究,這些字符的筆畫還是有區(qū)別的。此次提案修改了這些字符,進一步完善了西夏文編碼方案。見WG2N5064和WG2N5095。本次會議決定在西夏文補充區(qū)(U+18D00至U+18D7F)增補9個新字符(U+18D00至U+18D08),在西夏文部件區(qū)增加6個西夏文部件(U+18AFA到U+18AFF)。
(30)2019年6月25日,湯君參加西華師范大學國學院舉辦的“敦煌文學與寫本學的學術(shù)會談”,并分享敦煌文學、佛教文學研究的歷程。
(31)2019年7月5日至7日,湯君參加四川大學俗文化研究所舉辦的“中國俗文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暨項楚學術(shù)文集首發(fā)式”,并提交《從敦煌曲子詞看詞體起源和性質(zhì)》的學術(shù)報告。
4、2017年10月9日至13日,課題組支持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十二名青年學者赴寧夏銀川北方民族大學參加“第三屆西夏文獻解讀研討班”:張彤云、黃小芹、唐永、梁麗莎、周曉娟、余心月、肖露、陳敏、張黎明、龔溦祎、陳立、魏曉丹。此次研討班的授課專家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聶鴻音、孫伯君,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彭向前、段玉泉,孫昌盛,蘭州大學鄭炳林,北方民族大學西夏研究所景永時。課程包括西夏文獻的發(fā)現(xiàn)與收藏、黨項西夏名物考訂問題漫談、西夏對漢語音韻學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西夏文字的構(gòu)成、西夏辭書關(guān)于文字形體解說的再解讀 、西夏文字的應(yīng)用、藏學在西夏文獻解讀中的應(yīng)用等內(nèi)容。課程還設(shè)置了研討交流環(huán)節(jié),由專家學者對研究生的報告進行點評。
5、2019年7月17日至27日,課題組組織相關(guān)17名在研人員,利用暑假休息時間,前赴河西地區(qū)(寧夏、內(nèi)蒙、甘肅)實地考察出土文獻和出土地點,增加對西夏故地、黑水城文獻發(fā)掘地以及沿途相關(guān)文物考古、收藏部門的了解和合作。
③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本項目已經(jīng)完成《2018年科研工作簡報》、一次國際會議綜述及相關(guān)會議等材料、發(fā)表《 “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與文獻國際學術(shù)論壇”綜述》一文給予介紹。
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主要問題:
第一,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之前各個子課題分工的設(shè)計,實際上操作非常困難。因為絕大部分成員將會按照自己的學術(shù)軌跡和學術(shù)任務(wù)來進行研究,集中圍繞著“西夏文學文獻”這一領(lǐng)域來進行的,逐漸集中到三至五位核心成員的身上;
第二,關(guān)于“西夏文學文獻”研究的相關(guān)資料的收集,港、臺以及海外相關(guān)資料的收集亟待加強,大陸的1980年以前的資料收集亟待加強。然而這些需要靈活的資金支持,否則由于科研人員的生存壓力、工作困境,很難實現(xiàn)長時間往返各家收藏單位,徹底、系統(tǒng)的檢索和收集資料的作用;
第三,“西夏文學文獻”的整理上,涉及到海外收藏單位的彩色圖片的版權(quán)問題,目前陷入困境,需要更加有力的經(jīng)費以及靈活支配這些資金的方式;
第四,“西夏文學概論”部分,需要全面地了解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中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文學及批評史的基礎(chǔ)上進行,因此難度較大,需要重點突破,才能交出滿意的答卷。
改進措施:
第一,靈活處理科研任務(wù)的分配,采取“能者多勞”的辦法,在第一至四子課題內(nèi),強調(diào)“自愿第一”和“效率至上”的原則,把主要、核心的科研任務(wù)傾向在能夠全心全意、集中高效的成員身上。其他成員,則帶動和鼓勵他們盡可能多的在個案研究上形成突破,以協(xié)助主體科研任務(wù)的推進;
第二,加強對港、臺和海外相關(guān)研究資料的收集,以經(jīng)費和科研政策鼓勵本課題成員在國際、國內(nèi)范圍內(nèi)長時間、集中式普查和收集資料,增強本課題對稀有研究資料與史料的掌握,提高整體的研究水平;
第三,增加經(jīng)費,大力資助、獎勵、培養(yǎng)有興趣者的不斷加入,形成年輕的后續(xù)力量。
研究心得:
長久以來,我們的中國古代文學史都完全缺失了西夏文學這一重大領(lǐng)域。最近出版的“馬工程”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第三冊教材,增加少量“西夏文學”的章節(jié),但其介紹和論述部分,遠遠跟不上西夏文學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學術(shù)界亟待專門的西夏文學史、西夏文學文獻以及相關(guān)選、譯及注本。本課題高質(zhì)量的完成,既是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界的必然期待,更是西夏學這門國際顯學的歷史重任之一。
⑤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根據(jù)實際寫作進程與資料收集現(xiàn)實情況,本課題各個子課題內(nèi)容進行了適當調(diào)整,并將進一步在寫作中調(diào)整,以符合學術(shù)研究的實事求是精神。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nèi)容:
①代表性成果簡介:
(1)聶鴻音《諸葛亮<將苑>考補》:
宋人托名諸葛亮所著的《將苑》凡50章, 存世本最早不過明代。英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一個西夏文譯本殘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書初編時的面貌。這個譯本缺少“東夷”“南蠻”“西戎”三章,為當初的翻譯底本殘佚,其馀部分表明早期的《將苑》只有42章,今本多出的八章為后人增補。西夏譯者的翻譯手法在已知的文獻中最為靈活,譯文并不像佛經(jīng)譯本那樣嚴守原文語句,但整體意思的表達簡明無誤。
(2)聶鴻音《從格言到詩歌:黨項民族文學的發(fā)展歷程》:
存世的西夏文獻表明黨項本民族的詩歌脫胎于民間的格言,其形式為無韻的雜言體,但是比其他民族的詩歌更強調(diào)上下句語義的對仗。同時代盛行的唐宋格律詩沒有撼動黨項人的詩歌形式。黨項作者堅守的傳統(tǒng)提示學界,詩歌的起源和早期發(fā)展還可能有生產(chǎn)勞動之外的另一條途徑存在。
(3)聶鴻音《西夏應(yīng)用文的寫作模板及其起源》:
指出現(xiàn)存的西夏文獻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書儀”,表明黨項人的應(yīng)用文寫作并沒有融入當?shù)氐膫鹘y(tǒng)。有些西夏作品被重復使用,是因為后來的作者為圖省力而借用了既有的作品作為“模板”。這種行為有些類似抄襲,但在那個時代可以認為是正常的。西夏應(yīng)用文寫作模版與書儀的關(guān)鍵區(qū)別在于作者的主觀意識——模版最初的作者只是應(yīng)付臨時的需要,并沒有打算創(chuàng)作一篇范文來供后人套用,后來的利用者也沒有把前人那篇作品當作供公眾選用的樣本,只是手邊湊巧有那篇作品而已。
(4)孫伯君《西夏文相馬、養(yǎng)馬法<育駿方>考釋》:
俄藏黑水城文獻инв. № 2554共收錄五種西夏文文本,概有卜卦書4種,相、養(yǎng)馬方1種,其中第5種《育駿方》也包括“馬色旋兇占法”。本文首次公布了西夏文《育駿方》的錄文,并參考《事林廣記》、《元亨療馬集》等記載給出了譯文。同時,通過與中原流傳各種漢文本內(nèi)容的對比和西夏文本中一些詞語的使用線索,本文還肯定了西田龍雄關(guān)于該本是某漢文著作的西夏譯本的猜測,并認為這個漢文底本應(yīng)該是在中原傳統(tǒng)的相馬、養(yǎng)馬方的基礎(chǔ)上編寫的。西夏文《育駿方》堪為研究中原相馬、醫(yī)馬經(jīng)在河西地區(qū)的流傳,以及西夏境內(nèi)所流行的各種卜法與中原的關(guān)系提供參考。文章最后還對2554號所收第三種文本《推定肚子雌雄法》進行了考釋。
(5)孫伯君《西夏文<三代相照文集>述略》:
本文在全面梳理西夏文《三代相照文集》(инв. № 4166)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闡述了該文集是由元代隸屬于白云宗的西夏后裔慧照等所纂集,所收詩文為白云釋子等白云宗三代祖師的作品。其編纂時間大概在元代1270—1281年之間,纂集地點在“浙西道杭州南山普寧寺”,為活字印本,刊印地點應(yīng)該在“江南浙西道杭州路大萬壽寺”,而非西夏故地。文集內(nèi)容多為勸善、修行、守戒以及對祖師和門風的頌贊等。體裁包括偈頌、歌行、雜曲、語錄和論教文等文學樣式。詩文原創(chuàng)語言大部分是漢語,西夏文譯文盡量做到了押韻,但也有失韻的情況。
(6)王培培《西夏諺語中的佛教因素》:
西夏文諺語集反映出了西夏的經(jīng)濟、政治、社會、歷史、文化等諸多現(xiàn)象。佛教作為西夏的國教已經(jīng)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西夏諺語作為反應(yīng)本民族生活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也涉及佛教的內(nèi)容。其作者梁德養(yǎng)在編排諺語的時候是考慮了佛教內(nèi)容的,不論是內(nèi)容還是教義,西夏諺語都與佛教有著不可忽視的關(guān)系。
(7)[英]魏安著,麻曉芳譯《新見西夏字書初探》:
本文討論的是2014 年于北京拍賣的一本迄今不為人知的西夏文刻本字書;谝呀(jīng)刊布的幾張書頁圖片,筆者對文獻內(nèi)容進行了初步地分析。該字書除前言外由兩部分組成,序文部分按照西夏文字構(gòu)件的次序列舉了西夏文草書字例;字書主體部分由一系列能夠成詞的西夏文字構(gòu)成,大部分字例后以小字列出同音字。字書結(jié)尾標題表明該字書由一些已經(jīng)亡佚的不同西夏文專著編輯縮減而成。
(8)湯君《西夏文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西夏文字的障礙和相關(guān)文學線索的缺失占主導因素,而大型、集中和高水準的西夏文學作品漢譯、匯集和整理的缺失,才是其中的根本原因。由此,本文嘗試呼吁建立穩(wěn)定、專門,同時具備西夏文解讀和外語著述解讀的古典文學研究基礎(chǔ)成熟的研究隊伍;加強對西夏文學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公布;在已有的個案研究基礎(chǔ)上,對存世西夏文獻的整體進一步推進了解;在已有類型研究的基礎(chǔ)上,努力避免重復的淺層次研究,深入下去做持續(xù)、潛心的作者研究;在宋、遼、金、夏的大背景下,古代文學研究者應(yīng)用于打通壁壘,匯集到西夏文學的研究中來,在整個古代文學史的視野下觀照西夏文學成就。
(9)湯君《試論西夏文學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價值》:
目前,較為成熟的西夏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個領(lǐng)域:基于漢語河西方音研究和“四行加一注”的西夏文語文學研究、補充和總結(jié)性的西夏歷史研究、基于西夏和中原官私文書的西夏社會學研究和西夏佛教為主體包含道教和儒家文獻在內(nèi)的宗教和思想研究。西夏文學的研究目前無疑是西夏學中最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之一。西夏文學文獻的研究,在西夏學研究中誠屬極小的一類,然對于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卻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本文從中國古代文學的硯察角度以及西夏文學文獻本身,認為西夏文學研究的薄弱與不足、西夏文學文獻的特征和西夏文學的性質(zhì)及文學史意義等方面時于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10)孫穎新《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通假字書——擇要常傳同訓雜字》:
《擇要常傳同訓雜字》是近年出現(xiàn)的一部西夏字書,其主體部分是由同音字或近音字構(gòu)成的800多字條,這些字多見于西夏佛經(jīng)的初譯本和校譯本,呈現(xiàn)出明確的通假關(guān)系。該書大約成于12世紀中葉至13世紀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專為初學者閱讀佛經(jīng)而編寫的通假字書,而非此前研究所說,是一部解釋西夏字形和書體的著作。
(11)湯君等合著《西夏漢文典籍叢考》,商務(wù)印書館,2016年6月出版,2019年獲得“四川省政府第十八屆哲學社會科學三等獎”。
②階段性成果清單:
課題申請以來,課題組成員陸續(xù)出版西夏學相關(guān)著述2種,在權(quán)威B、CSSCI以及其他級學術(shù)期刊上發(fā)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29種,茲以時間先后列目:
專著2種:
1, 孫伯君、聶鴻音《西夏文藏傳佛教史料——“大手印”法經(jīng)典研究》,中國藏學出版社,2018年5月,360千字。
2、聶鴻音、孫伯君《西夏文華嚴經(jīng)著作研究》,商務(wù)印書館、寧夏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600千字。
論文35種:
(1)聶鴻音《吐峪溝出土“雜字”殘卷初探》,《勵耘語言學刊》,2017年第1期;
(2)孫伯君《藏傳佛教“大手印”法在西夏的流傳》,《西夏學》2017年第1期,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年12月20日,第139-150頁。
(3)湯君《拜寺溝方塔<詩集>作者行跡考》,《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17年第2期;
(4)[匈牙利]高奕睿著,湯君譯《夏譯中原兵書的異同》,《西夏研究》,2017年第2期;
(5)聶鴻音《關(guān)于契丹制字的一則補注》,《遼金史論集》第15輯,科學出版社2017年;
(6)王培培《西夏諺語中的佛教因素》,《西夏學》第15輯,在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年;
(7)湯君《西夏文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西夏學》第15輯,在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年;
(8)聶鴻音《諸葛亮<將苑>考補》,《文獻》,2018年第1期;
(9)聶鴻音《Loloish Dialect and Script of 18th Century Liangshan Reflected in the Luoluo Yiyu.》,《Journal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s》,2018年第1期;
(10)孫伯君《西夏語牙音和舌頭音的腭化音變》,《語言研究》2018年第1期
(11)張九玲《西夏本<佛說延壽命經(jīng)>考釋》,《西夏學》,2018年第1期。
(12)聶鴻音《西夏試經(jīng)補議》,《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第2期;
(13)孫伯君《西夏文相馬、養(yǎng)馬法<育駿方>考釋》,《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第2期;
(14)聶鴻音《西夏道教補議》,《西夏學》,2018年第2期;
(15)孫伯君A Textual Research on Chos-kyi Seng-ge, the Xixia State Preceptor,Journal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s, Vol.2, 2018.Sep.3. pp. 185-194.
(16)麻曉芳《新見西夏字書初探》,《西夏研究》,2018年第2期;
(17)麻曉芳《西夏文<藥師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經(jīng)>的草書譯本》,《寧夏社會科學》,2018年第2期;
(18)聶鴻音《Graph Omission and Abbreviation in Tangut Script》,《Journal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s》,2018年 第3期;
(19)麻曉芳《Quotations in Tangut》,《Journal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s》,2018年第3期;
(20)湯君《試論西夏文學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價值》,《寧夏社會科學》,2018第3期;
(21)聶鴻音《從格言到詩歌:黨項民族文學的發(fā)展歷程》,《寧夏社會科學》,2018年第4期;
(22)王龍《西夏寫本<根本說一切有部目得迦>綴考》,《文獻研究》,2018年第4期;
(23)孫伯君《西夏文<整駕西行燒香歌>釋補》,張鐵山主編《民族古籍研究》2018年第4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4)孫穎新《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通假字書——擇要常傳同訓雜字》,《寧夏社會科學》,2018年第5期;
(25)孫伯君《西夏文<三代相照文集>述略》,《寧夏社會科學》,2018年第6期;
(26)孫伯君《神木縣花石崖女真文題刻考釋》,《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第6期。
(27)聶鴻音《西夏應(yīng)用文的寫作模板及其起源》,《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8年第9期;
(28)聶鴻音《西夏歷史傳說與川西木雅人》,《田野活態(tài)文獻考察與研究——〈四川民歌采風錄〉及其他》,巴蜀書社,2018年;
(29)聶鴻音在張公瑾與黃建明主編《中國少數(shù)民族古籍珍品圖典:民族文字古籍整理研究100年通覽》中編撰《西夏文》部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出版;
(30)孫伯君《存世女真文性質(zhì)再探》,《滿語研究》,2019年第1期。
(31)聶鴻音《Chinese Radicals as Distinctive Marks of Language》,《Journal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s》,2019年第2期;
(32)湯君《 “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與文獻國際學術(shù)論壇”綜述》,《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19年第1期。
(33)孫伯君《漢語北方話的“番式”變讀》,《方言》2019年第2期。
(34)湯君《孫綽佛門“竹林七賢”說與東晉文風》,《寧夏社會科學》,2019年第3期;
(35)孫伯君《西夏文<三觀九門樞鑰>考補》,《寧夏社會科學》2019年第4期。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第一,補充搜集材料:
2019年7月17日至27日赴河西走廊沿線走訪當?shù)氐奈奈锟脊挪块T。近年來甘肅、內(nèi)蒙西部常有零星的西夏文文獻出土,其中可能有些還不為課題組所知。課題組希望查訪到一些新的資料并取得照片發(fā)表授權(quán)。
第二,努力爭取聯(lián)系照片發(fā)表授權(quán):
課題組掌握本課題所需的全部文獻照片,但大多承諾只供研究之用,并未取得發(fā)表許可。這需要與文獻的主要收藏單位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聯(lián)系,但由于目前嚴格控制國內(nèi)人員出訪國外,網(wǎng)上通信也有限制,故聯(lián)系工作進行得不順利。下一階段只好邀請俄方人員來華談判,我方負責全部費用,希望能夠成功。
第三,努力爭取專業(yè)人員可以較長時間往赴港、臺、國內(nèi)、國際各大圖書收藏單位專門收羅1980年以前的散落西夏學研究的史料,以便于在子課題第四組的“西夏文學文獻”的匯編中,最大可能的令學術(shù)界得到實惠和便利!
第四,“西夏文學文獻”系列專題論文的寫作和推動:
此前課題組成員已經(jīng)在自己擅長的西夏學領(lǐng)域取得豐碩的成果,但發(fā)表的論文涉及西夏的語言文字和歷史文獻等諸多領(lǐng)域。自課題的下半階段,課題組將努力鼓勵成員們在本項目“子課題一”提供的基礎(chǔ)資料的前提下,在2021年12月之前,完成更多的關(guān)于“西夏文學文獻”的專題研究。
第五,進一步推動國外研究論文的及時介紹和翻譯:
隨時搜集近兩年國外發(fā)表的本領(lǐng)域論文(不論文種),提供給課題組成員撰寫論文參考。所有的論文收錄截止在2021年12月前,將匯集成集,作為終期結(jié)項成果之一提交。
第六,數(shù)據(jù)庫的建設(shè):
隨文獻的研究進度不斷豐富內(nèi)容,在2021年12月前完成。
第七,繼續(xù)支持西夏文學研究的隊伍建設(shè):
為提升課題組的凝聚力以及加強課題成員的感性認識,繼續(xù)支持成員和青年研究者加入到對西夏故地的考察團隊、西夏學相關(guān)會議參會、西夏學各類培訓班的學習等活動中來。
第八,總集成:
對全部子課題的最終成果進行整合編輯,準備結(jié)項。在2021年12月完成。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