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9年12月13日13:51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研究”2017年度立項以來,課題組全體成員在前期課題設計的基礎上,隨即展開研究,在基礎理論、現(xiàn)實發(fā)展分析、實踐應用、對策建議等方面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現(xiàn)將課題進展進行總結。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課題研究基于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現(xiàn)實狀況,本課題的總體問題包括:(1)語言與文化之間的基本關系以及基本的傳播模式為何?(2)漢語異域傳播以及由此形成的中國文化的影響的歷史模式為何?(3)漢語異域傳播以及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現(xiàn)實模式(大學漢語教育、孔子學院、市場化漢語教學)的效果為何?由此,本研究將這三個問題分解為具體的子課題展開研究。

(一)本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

1、基礎理論研究。(該部分目前已完成5萬字的初稿內容)

本部分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是上述(1)語言與文化之間的基本關系以及基本的傳播模式,以及(2)漢語異域傳播以及由此形成的中國文化的影響的歷史模式。具體包括子課題:(1)語言傳播與文化影響力的關系及模式研究。(2)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歷史形態(tài)研究。在具體撰寫中,本研究將基礎理論部分分為以下章節(jié):第一章 語言與文化,第二章 文化與中國文化,第三章 異域、中國與世界:文化的視角,第四章 漢語與中國文化的傳播,第五章 中國文化的傳播路徑與模式。

關于語言傳播與文化影響力的關系及模式研究,本研究提出的觀點是:(1)遷徙。一種語言整體融入另一語言。(2)擴散。語言的大規(guī)模同化。(3)滲透。融入與同化的結合。就語言傳播的影響因素而言,語言傳播的推動因素包括:經濟發(fā)展、政治需要、戰(zhàn)爭沖突、宗教信仰、商業(yè)貿易、傳播媒介等。通過文獻資料的整理與邏輯分析,本研究對上述基本問題進行系統(tǒng)文獻描述和歸納,形成本研究的基本理論基礎。

關于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歷史形態(tài)研究,本研究通過歷史文獻研究,系統(tǒng)總結漢語傳播及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歷史經驗、教訓與問題。通過深入分析這些歷史傳播模式。本研究認為,就歷史來看,漢語異域傳播形成“他者傳播”、“漢字文化圈”、“東亞文化圈”,乃至“漢語全球傳播”等基本路徑,在此基礎上,基本概形成漢語異域傳播的“單向主動、單向被動、雙向互動”三種模式。同時,研究重點分析影響漢語異域傳播的經濟、政治、戰(zhàn)爭、宗教、貿易、媒介等因素。

2、實踐應用與對策研究。(該部分目前已完成國外主流媒體大數(shù)據挖掘系統(tǒng)設計、調查問卷設計、內容分析編碼設計等初稿內容)

本部分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是上述本研究總問題(3)漢語異域傳播以及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現(xiàn)實模式(大學漢語教育、孔子學院、市場化漢語教學)的效果。本研究將該問題分解為具體的子課題,包括(3)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現(xiàn)實模式描述。(4)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評估與比較分析。(5)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策略選擇與制度保障。本研究認為,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的三類現(xiàn)實模式(單向主動傳播、單向被動傳播、雙向互動傳播),在現(xiàn)實中包括5種創(chuàng)新形態(tài):人際傳播形態(tài)、組織傳播形態(tài)、大眾傳播形態(tài)、網絡媒體傳播形態(tài)、自媒體傳播形態(tài)。同時,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5種策略選擇(教育資源、文化資源、傳播形態(tài)、經典國際化、人際傳播)。在具體對策分析研究中,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在制度保障上,要處理好4個關系(單項輸出與雙向交流、意識形態(tài)的外顯與內隱、政府主導與市場主導、全球化與本土化)。

(二)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課題以解決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縱向”、“橫向”、“創(chuàng)新”問題為核心,基于“理論基礎-歷史觀照-現(xiàn)狀描述-模式評估-策略選擇-制度保障”的總體研究思路,設計了5個子課題。本研究子課題的完成情況如下:

1、語言傳播與文化影響力的關系及模式研究。(已完成大部分內容撰寫)

在界定“漢語異域傳播”及“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概念、內涵及范圍的基礎上,系統(tǒng)考察語言傳播與文化影響力形成的內在關系及模式。語言傳播的模式包括:(1)遷徙。一種語言整體融入另一語言。(2)擴散。語言的大規(guī)模同化。(3)滲透。融入與同化的結合。就語言傳播的影響因素而言,語言傳播的推動因素包括:經濟發(fā)展、政治需要、戰(zhàn)爭沖突、宗教信仰、商業(yè)貿易、傳播媒介等。對上述基本問題進行系統(tǒng)文獻描述和歸納,形成本研究的基本理論基礎。

2、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歷史形態(tài)研究。(已完成大部分內容的撰寫)

通過歷史文獻研究,系統(tǒng)總結漢語意義傳播及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歷史經驗、教訓與問題。通過深入分析這些歷史傳播模式,系統(tǒng)總結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歷史經驗,以期為中國當下的文化傳播提供歷史借鑒。就歷史來看,漢語異域傳播形成“他者傳播”、“漢字文化圈”、“東亞文化圈”,乃至“漢語全球傳播”等基本路徑,在此基礎上,基本概形成漢語異域傳播的“單向主動、單向被動、雙向互動”三種模式。同時,重點分析影響漢語異域傳播的經濟、政治、戰(zhàn)爭、宗教、貿易、媒介等因素。

3、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現(xiàn)實模式描述。(已完成大數(shù)據挖掘設計、內容分析編碼設計等)

目前漢語傳播形成三種主要模式:(1)高校主導的對外漢語教學模式。國內大學開辦的對外漢語教育專業(yè)模式。(2)政府主導的“孔子學院”傳播模式。(3)市場主導的漢語對外教育模式。通過上述三類的漢語異域傳播模式進行傳播內容、傳播機制、傳播渠道、傳播形態(tài)進行歸納、分類,重點探究孔子學院漢語傳播的基本模式。其中,特別要關注,隨著媒體技術的發(fā)展而影響形成的新媒體傳播對上述模式的影響。此外,對改革開放40年(1978-2018)來漢語異域傳播影響的各項投入與產出數(shù)據進行回歸分析,以期發(fā)現(xiàn)哪些因素在促進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哪些因素未起到應有作用。

4、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評估與比較分析。(已完成焦點小組訪談、調查問卷設計,在德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進行部分前測工作)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焦點小組訪談等方法,對漢語在美、英、法、德、俄、日、韓、印度等8個國家的效果進行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對上述漢語異域傳播的三種模式進行有效評估,以期發(fā)現(xiàn)漢語異域傳播的最佳方法和手段,從而指導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創(chuàng)新。同時,對世界主要國家文化影響的經驗進行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為我所用的模式。采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分析美、英、德、日、韓5國輸出本國語言與文化的成功經驗。面的研究:側重考察該國文化對外傳播的宏觀態(tài)勢;點的研究:側重分析該國文化傳播模式中最成功的因素和個案,如美國的好萊塢、英國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fā)、德國的歌德學院、日本的動漫、韓國的電視劇。通過實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旨在為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一些重要路徑和形式,有針對性地提供比較和參照框架,為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提供借鑒。

5、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策略選擇與制度保障。(本部分在前期分析的基礎上,后續(xù)逐步完成)

在歷史觀照、現(xiàn)狀分析、比較研究的基礎上,探討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策略選擇。首先,確定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戰(zhàn)略目標;其次,從教育資源優(yōu)化、旅游資源開發(fā)、大眾傳播、文化經典傳播、人際傳播等方面,探討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創(chuàng)新策略;最后,探討策略選擇過程中需要正確處理的幾個關系,包括:單項輸出與雙向交流、意識形態(tài)的外顯與內隱、政府主導與市場主導、全球化與本土化等。

其次,超越策略運作,注重頂層設計,建構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制度保障體系。從加強對言論自由的法律保護、加強對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加強對公益性文化事業(yè)的政策扶持、建構有利于文化企業(yè)發(fā)展的文化市場體系等四個方面,深入研究如何建立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制度保障體系,以期從根本上促進中國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的繁榮和發(fā)展,不僅有利于向外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同時也有利于對內優(yōu)化中華文化的品質。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一)文獻資料與調研數(shù)據整理運用。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目前擁有紙質文獻345萬冊,期刊5000余種,電子期刊5.8萬余種,電子圖書320萬余種,學位論文460萬余種,中外文電子數(shù)據庫431個。本研究可從中獲得大部分的必要文獻資料,基本滿足研究需要。

首先,本研究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圖書館數(shù)據資源,通過“漢語學習”、“中國文化”、“文化傳播”等關鍵詞檢索,搜索到相關論文10萬余篇,目前已歸類存檔,建立了完整數(shù)據文獻資料庫,以便于文獻研究使用。

其次,本研究開發(fā)了“漢語學習與中國文化傳播”媒介數(shù)據庫,通過對全球主要媒體數(shù)據的挖掘,從而分析漢語學習與中國文化傳播的媒介狀況。

(二)學術會議、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

本研究與美國馬里蘭大學孔子學院、美國普渡大學孔子學院、德國海德堡大學孔子學院、德國漢諾威大學孔子學院、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以及俄羅斯、吉爾吉斯坦、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地區(qū)的有關機構建立聯(lián)系及合作關系,便于問卷調查的實施。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2018年1月11-12日,本研究召開“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開題研討會,對于研究主題、研究方法、研究設計等進行全面研討。

2、2019年6月中旬,組織有關專家對于課題進展進行研討。

3、2019年12月,課題中期研討會正在籌備中。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本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理論問題:1、如何系統(tǒng)挖掘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歷史經驗。2、分析目前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長短得失。該部分主要是難點在于實證分析,發(fā)展現(xiàn)狀及借鑒,以及發(fā)現(xiàn)深層次的問題。3、探索文化輸出強國可為我用的策略和制度。4、建構實現(xiàn)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創(chuàng)新形態(tài)。上述理論問題在研究中探索回答。

在具體研究中,目前的主要難度在于境外狀況的調查和訪談,需要大量的研究人員和研究渠道,這些問題目前通過和海外有關機構聯(lián)系,已經逐步在解決。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一)本研究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1、研究系列論文。本研究已公開發(fā)表系列論文《外籍留學生“中國及中國品牌手機”認知和評價的實證研究》(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外籍留學生對“中國文化”認知、態(tài)度和評價的實證研究》(當代傳播)、《外籍留學生“中國及中國文化印象”認知和評價的實證研究》、(當代傳播)、《他們眼中的中國藝術——外籍留學生對于“中國書畫藝術”認知和評價的實證研究》、(當代傳播),上述期刊都屬于CSSCI來源期刊。

該系列論文部分重點以外籍留學生為研究對象,使用問卷調查方法,重點考察外籍留學生對于中國及中國形象、中國文化、中國產品、中國書畫等的認知、態(tài)度和評價的主要特征等,進行全面分析與研究,從而探究中國文化影響的基本模式。

2、研究專著《中國文化的全球傳播》。系統(tǒng)探討中國文化全球傳播的基本問題。本研究針對中國文化發(fā)展的基本問題,從基本的通過對中國文化內在精神的分析與探討,結合絲綢之路、孔子思想的傳播等歷史案例,系統(tǒng)探究中國文化的全球傳播者、傳播渠道、傳播媒介、傳播技巧、傳播策劃、傳播效果評估等具體傳播方法,全面分析中國文化全球傳播的戰(zhàn)略、策略及施行等問題。

3、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基礎理論研究。具體包括:語言與文化,文化與中國文化,異域、中國與世界:文化的視角,漢語與中國文化的傳播,中國文化傳播的模式與路徑等問題。本部分內容針對本研究的基礎問題,探究了本研究涉及的關鍵概念的內涵及邏輯關聯(lián),為后續(xù)實證研究提供基礎。

4、調查問卷設計。本研究已完成《漢語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調查問卷》的初步設計,隨后進行前側。

5、大數(shù)據挖掘。本研究針對全球各國家的主流媒體,進行數(shù)據挖掘,探究漢語與中國文化的影響模式問題。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對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理論做出解釋。通過文獻分析和實證研究,本研究進一步總結、歸納語言傳播和文化影響力、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基本理論框架。

2、建立完備的“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文獻資料和案例庫。通過文獻檢索、歷史分析、現(xiàn)實考察,本研究建立完整的漢語傳播的歷史文獻資料、學術研究文獻資料、現(xiàn)實發(fā)展案例庫,以作為該領域研究之參考。

3、建立完備的“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電子數(shù)據庫。通過實證調查、大數(shù)據分析、數(shù)據搜集與整理,本研究建立完備的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數(shù)據庫。如有可能,將開發(fā)“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線上數(shù)據庫,為該領域研究提供豐富的研究資源。

4、提出適合現(xiàn)實應用的“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對策與建議。通過對上述資料和現(xiàn)實發(fā)展狀況的全面分析,本研究結合現(xiàn)實需要,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對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的發(fā)展做出現(xiàn)實指導。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艾雯)
罗定市| 长阳| 西乌| 会东县| 准格尔旗| 太康县| 洮南市| 三穗县| 淮阳县| 泸州市| 陇川县| 卢氏县| 饶阳县| 砚山县| 九江县| 阿城市| 乐山市| 安阳县| 高陵县| 蒙阴县| 文昌市| 吉木萨尔县| 刚察县| 江孜县| 萍乡市| 永和县| 尼木县| 五莲县| 阿城市| 深圳市| 镇原县| 泰来县| 南漳县| 潼南县| 平邑县| 本溪| 潼南县| 苗栗市| 成安县| 巴林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