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多卷本《延安時期新聞傳播文化史》中期檢查報告

2019年12月13日14:44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設立了專門的“課題研究工作室”,由學院配備了辦公設施、電腦等,聘請研究生擔任工作室秘書/助理,整體工作運轉正常。

2、在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中,新增“延安時期文藝與文化傳播研究”、“延安時期新聞傳播媒介研究”、“延安時期新聞傳播理論與制度研究”、“延安時期攝影文化研究”等課程,有效吸納碩博研究生參與課題研究。2018屆碩士研究生中,有4位同學完成了以延安時期及相關話題為內容的學位論文;2019屆碩士研究生中有2位同學完成了以延安時期及相關話題為內容的學位論文或發(fā)表了相關研究論文;2020-2021屆畢業(yè)生中,有10位同學選擇延安時期及相關話題為內容寫作學位論文;博士研究生招生中,設立延安時期新聞傳播文化研究方向,截止目前為止,有2位同學攻讀該方向博士學位。

3、先后召開了3次課題組主要成員會議;在首席專家的領導下,5個子課題分別按計劃開展相關研究,整體工作進展順利,資料收集、大綱修訂、階段性論文寫作等工作有序開展中。截至目前為止,已經出版2部延安時期相關研究著作,目前有1部書稿已經移交出版社,1部書稿正在修訂中;發(fā)表相關研究論文9篇,待發(fā)論文5篇,碩士學位論文6篇。

4、子課題負責人李文教授前期研究成果《陜甘寧邊區(qū)新聞事業(yè)》獲得中國新聞史學會“第四屆新聞傳播學會獎(方漢奇獎)”二等獎;首席專家王春泉所撰寫的相關研究論文《“中國特有之新聞學”的歷史言說》獲得陜西省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1、設立了專門的“延安時期新聞傳播文化研究專題資料館”,由學院經費支持購買了50余萬元的圖書資料;首席專家自費從孔夫子網購書約2萬余元;搜集整理了部分延安時期新聞傳播文化電子資料,資料搜集匯總進展順利。

2、提升原有的“延安時期新聞傳播文化高峰論壇”,秘書處常設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今年10月11日將在馬欄召開《關中報》論壇,10月19日將在延安市召開大型學術會議“多學科視野下的延安時期新聞傳播學術論壇”。2017年10月19日,在中央紅軍進駐陜北紀念日,課題組主要成員組織召開了“延安時期陜甘寧邊區(qū)建設研討會”,在本次會議基礎上,編著出版了名為《延安時代與陜甘寧邊區(qū)史論》的會議論文集。

3、學術交流開展順利。課題組部分成員先后去北京、延安作調研交流。

4、國際合作也在努力推進中,課題組部分成員赴美國密蘇里州參加了第18屆埃德加斯諾國際研討會;目前相關研究者2人先后赴美國、日本等國家,搜集資料,表達合作意向。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目前尚未舉辦成果發(fā)布會,按照研究工作計劃,成果發(fā)布會將在五卷本著作完成后進行。

2、課題宣傳工作持續(xù)推進。 “西部網”、“陜西頭條”等多次報道相關信息。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主要問題:⑴本課題涉及內容十分龐雜,工作量極大,參與人員較多,管理、運行有一定的困難,全面工作進度不均衡;⑵本課題研究屬于基礎性研究,成果發(fā)布存在一定的困難;⑶本課題研究需要搜集購買大量的舊書舊報,乃至于手寫資料,從孔夫子網購買相關資料沒有發(fā)票,課題經費無法正常報銷,經費使用存在困難.

2、改進措施:⑴加強辦公室建設,增加經費投入和人員聘請,改善運行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力保整體工作進展順利,按照計劃完成各項工作;⑵加強聯(lián)系,開設課題研究成果專欄,積極有效地推動已有成果發(fā)布;⑶爭取各種其他經費支持,確保研究經費的正常報銷;⑷采取與國際相關機構和著名學者的合作,在國際資料獲取方面加大合作力度;⑸借助博碩士研究方向、課程教學、學位論文寫作,有效吸納青年學者參與課題研究,搜集資料,撰寫論文,發(fā)表成果;⑹借助其他各種經費支持,加大全國第一家“延安時期新聞傳播文化專題資料館”建設力度,形成最大限度的持續(xù)研究效應,擴大本課題的學術、社會影響。

3、研究心得:⑴良好的基礎很重要——本課題組成員長期關注延安時期新聞傳播文化史相關研究,已經有多種研究積累;課題申報以來,課題組主要成員比較自如地深化研究角度、發(fā)掘更多的研究問題,課題組的基本共識是,基礎很重要,不但關乎后續(xù)研究工作有序開展,也為更進一步深化研究思考,修訂原有研究計劃等深化工作,鋪平道路;⑵使命感、責任心不可缺少——使命感、責任心是研究工作不可或缺的基本動力,如果沒有強烈的使命感、責任心,很可能一個好的研究選題落不到實處,既無法順利開展研究的各項工作,更無法增加新的研究資源、聚合最優(yōu)的研究力量,深化原有研究思路,高質量地完成課題研究;⑶時間保障極為關鍵——區(qū)別于一般項目研究,課題的資料收集、框架調適、資源聚合、問題發(fā)掘、論文撰寫、成果發(fā)表等是一個螺旋式的、長期性的工作,需要持續(xù)努力,不懈奮斗,基本時間保障極為重要,是確保研究成功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⑷ 積極吸納新生力量是保證研究深入開展的有效路徑——不斷擴大研究團隊,通過制度設計有效吸納青年學者參與課題研究,既可以保障項目研究獲取最大限度的資料與信息,也可以延伸半徑,獲得更多的新啟發(fā),本課題之所以已發(fā)表、將發(fā)表近20余篇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些研究已經深入到整體研究的細部,對于未來組織完整的5卷本《延安時期新聞傳播文化史》,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4、意見建議:根據課題研究需要,結合本課題研究經驗和存在的困難,特別提出如下意見建議:⑴遵循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律,將中期檢查時間推移到課題獲批后第二年的下半年,使各個課題組集中精力,按照課題研究的邏輯自如展開各項工作;(2)強調論著/成果質量優(yōu)先原則,對中期完成成果實行代表作制度,不唯數量、刊物級別、獲獎數量;(3)加大部分經費的使用自由度,按照現(xiàn)實情況,采取諸如從孔夫子網上購買書籍資料之類的合理經費可以查備報銷,較好地解決課題研究中的現(xiàn)實問題。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一、代表性成果簡介

1、《延安時代與陜甘寧邊區(qū)史論》,論文集,陜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收錄論文72篇。本書由課題組主要成員組織主編,主要內容涉及陜甘寧邊區(qū)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科技、制度建設、勞動英雄、社會治理成效,以及海外研究基本態(tài)勢等延安時期綜合風貌及海外關注熱點等問題。本論文集收錄論文均為首次發(fā)表論文,從宏觀角度全面梳理了延安時期相關問題及歷史成效。

2、《話說延安精神》,著作,陜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收錄文章65篇。本書由課題組主要成員組織編寫,是“講好延安故事,弘揚延安精神,傳承延安基因”的探索性成果。本書有別于以往對延安精神的學術解讀和理論闡釋,也不是單純的故事匯編。本書首次以延安精神的科學內涵為主線,涉及延安時期相關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推進、作風改善、媒介生產等內容,在全新的視野里,深入地考察和讀解了包括《張聞天與三大理論刊物》《“人民喜聞樂見的報紙》《“全黨辦報”》《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形象教材(反“客里空”運動)》在內的延安時期相關話題。

3、《作為事件與風景的<解放日報?臨時版>》,論文,刊發(fā)于《山西大學學報》2018年第5期。本文的主要觀點是:瓦窯堡出版的《解放日報·臨時刊》,堪稱延安時期新聞出版史上的重要事件與歷史性風景。這并非僅僅指它與清涼山版的《解放日報》形式上極具“自相似性”,是“分形學”的典型;也不僅僅指它明確地標注“臨時刊”,是戰(zhàn)爭語境下生成的區(qū)別于常態(tài)的“臨時的報刊”;最主要的是,透過一種熟悉與陌生感之間的語境性選擇,瓦窯堡出版的《解放日報·臨時刊》成為特殊的“完全的黨報”的歷史性發(fā)問裝置。與1942年的發(fā)問不同,這次發(fā)問更偏重于圍繞外部形勢、媒介關聯(lián)性、劇場聚合等建設矩陣關系。內外兼修的生產與建設,使得“完全的黨報”這個“弱解釋性的話語”,以隱匿的方式延伸到了無限廣闊的大千世界。

4、《民國時期期刊文獻中的十月革命》,論文,刊發(fā)于《黨的文獻》2017年第6期;2018年3月,《新華文摘》轉載其中8千字。本文基于《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資訊,搜集有關十月革命的信息呈現(xiàn),對包括《解放》周刊在內的中共媒體的呈現(xiàn)結構、走向規(guī)律、傳播意義等,做了最基礎性的梳理和描述,對于研究和認識相關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5、《延安中央研究院的<中國新聞研究室工作計劃草案>》,論文,發(fā)表于《新聞知識》2019年第5期。本文的主要觀點是:延安中央研究院新聞研究室號稱“中國共產黨奪取全國政權前建立的唯一的新聞研究機構”,它所草擬的研究計劃,與彼時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辦新聞學教學、科研機構并進而全面改造共產主義新聞學設想緊密相關。透過相關的試錯,歷史再次向我們證明,倘若缺少偉大的戰(zhàn)略部署與科學的行動跟進,根本性的黨報改造及“完全黨報”理想的實現(xiàn),極有可能就是一種美好的愿景。

6、《“十三年”時期延安攝影文化的歷史意義》,論文,發(fā)表于《新聞知識》2019年第4期。本文的基本觀點是:延安是新民主義政治文化的策源地,同樣是紅色攝影文化走向組織生產時代的模范實驗區(qū),不但中共首家攝影機構誕生于斯地,更為根本性的攝影政治體系、攝影文化標準以及最基礎的攝影技術與修辭,都由此出發(fā)!瓣兏蕦幍膹V播,晉察冀的銅版”的說法并不否定延安作為攝影文化策源地的意義與貢獻,回到歷史現(xiàn)場,積極關注晉察冀、延安“之-間”的意涵,或者是更應有的一種閱讀姿態(tài)。本文特別關注到“紅色攝影政體”、“人民攝影的修辭與行動”等問題,在研究框架上有一定的貢獻。

7、《延安<解放日報>典型報道來源探究——“斯達漢諾夫運動”的中國式出場》,碩士學位論文,西北大學,2019,指導教師為課題組成員王春泉教授。本文以延安時期《解放日報》為研究對象,結合中國特殊歷史背景與蘇聯(lián)“斯達漢諾夫運動”探析《解放日報》中典型報道來源。本文的主要觀點是:《解放日報》典型報道是中國共產黨結合邊區(qū)實際情況,對蘇聯(lián)“斯達漢諾夫運動”有意識運用的結果!皡菨M友式”典型報道對抗日戰(zhàn)爭與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提供了意識形態(tài)以及物質層面的援助。不可否認,該類報道存在一定局限性。新時代在典型報道中既要留存“吳滿友運動”的報道特征,也應從受眾需求出發(fā),全方位報道典型人物,拉近典型人物與受眾的距離。

8、《延安時期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西北大學,2018,指導教師為課題組成員李曉潔教授。本文以延安時期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為研究對象,結合史時背景,分析得出延安時期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呈現(xiàn)出明顯意識形態(tài)特征、女性形象刻板化、多以男性視角拍攝且作品較少的特征。延安時期的女性的覺醒發(fā)展之路離不開中國革命的建設發(fā)展。

9、《“延安攝影”的表達與呈現(xiàn)——以吳印咸攝影作品為中心的考察》,碩士學位論文,西北大學,2018,指導教師為課題組成員李曉潔教授。本文以吳印咸1938—1946年的攝影活動及拍攝作品為研究對象,探析“延安攝影”的美學風格與這一時期延安宣傳工作、新聞傳播事業(yè)的緊密聯(lián)系。本文認為延安時期,攝影作品更具宣傳意識與政治意識為抗戰(zhàn)服務,建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與廣大軍民的光輝形象。該時期攝影者們摸索的攝影模式在整個解放區(qū)得到廣泛運用,并影響至今。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進一步完善資料建設。擬購買《解放日報?臨時刊》(1冊)、《新華日報》影印版(25冊)、《紅色中華》影印版(4冊)、《新中華報》影印版(1冊)、《新中華報》刷新版影印本(1冊)、《參考消息》(哈佛燕京圖書館文獻叢刊第三種延安版,4冊)以及各種急需新版圖書、電子資料、外文資料,全面建成“延安時期新聞傳播文化專題資料館”。

2、充分運行“延安時期新聞傳播文化高峰論壇”。2020年、2020年,每年召開1-2次專題研討會。借助學術研討會議平臺,吸納各種研究力量加入延安時期新聞傳播文化史研究領域,擴大學術與社會影響。

3、持續(xù)搜集相關研究信息,開展實時研究現(xiàn)狀的分析總結。擬請研究生助理協(xié)助錄入延安時期新聞傳播文化研究成果相關信息,在數據錄入與分析的基礎上開展研究資料分析、研究現(xiàn)狀研判,吸納最新成果,撰寫研究現(xiàn)狀分析報告。

4、借助課程設計、學術沙龍、小型專題研討會等形式,持續(xù)組織中青年學者開展延安時期新聞傳播文化史研究,申報各類相關課題,發(fā)表學術論文,撰寫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形成持續(xù)性的研究效應,打造延安時期新聞傳播文化史研究新格局。

5、在各種工作的基礎上,持續(xù)推進子課題最終成果撰寫大綱修訂工作,按照最優(yōu)化原則,吸納最新研究成果智慧,完善子課題研究結構與內容,2020年3月前后,召開子課題推進工作會議,最終確定撰寫綱要。2020年5月,開始分別撰寫子課題文稿;2021年5月,全面完成5個子課題的最終成果初稿,交首席專家統(tǒng)稿。2021年10月,召開最終成果文稿專家通讀會議,全面診斷最終成果文稿。2022年10月,最終提交終期成果文稿,召開最終成果驗收會,申請結項。

6、持續(xù)開展延安時期新聞傳播文化專題研究論文寫作與發(fā)表;爭取各類優(yōu)秀成果獎勵。

7、根據課題研究實際,有序推進課題經費的報銷和剩余經費的使用。

8、在既有研究基礎上,設計4-5項新的子課題,爭取二期資助。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艾雯)
蒙山县| 普兰县| 赣州市| 峨边| 乌审旗| 肇源县| 齐齐哈尔市| 环江| 芒康县| 桂林市| 沽源县| 奉贤区| 常山县| 河源市| 北流市| 井陉县| 合作市| 东阿县| 嘉定区| 临沧市| 赣榆县| 洞口县| 雅安市| 济源市| 原阳县| 驻马店市| 双桥区| 黄梅县| 苏尼特右旗| 海丰县| 循化| 奉节县| 浮梁县| 中山市| 延川县| 县级市| 比如县| 南江县| 肥东县| 于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