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
一是嚴格完成“規(guī)定動作”。本課題自2017年11月15日獲批以來,嚴格按照國家社科項目的有關規(guī)定,按照課題申報書中的既定研究計劃,認真地開展了相關研究工作。2018年3月20日,舉行了課題開題報告。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蒙古族教育史(1947-2017)”開題報告會在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533會議室成功召開。會議主要由中央民族大學科研處主辦。共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郝時遠教授、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陳洪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室主任色音教授、《世界民族》副主編包勝利教授、中央民族大學科研處處長烏小花教授等幾位專家對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設計、研究內容等內容進行了詳細的確證。課題負責人蘇德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高兵教授等專家及課題組成員共30多位參加本次報告會。烏小花教授介紹了本課題的基本情況及出席會議的專家學者,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郝時遠教授主持。
會議首先聽取了課題主持人蘇德教授主要圍繞課題的必要性與價值、目標與內容、思路、策略及設計、實施及保障、創(chuàng)新及成果等五個方面做的匯報。隨后,與會人員圍繞課題的研究站位與指導思想、研究目標、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等問題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交流與討論,并明確指出了需要改進的方面。此外,會議達成重要共識,即本課題的研究并非止于“史學呈現(xiàn)”,更側重于“以史為鑒”后的策略建構,進而在新時代背景下,為國家提供決策參考,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最后,郝時遠教授作會議總結發(fā)言。他認為,課題組準備工作充分、各位專家提出的意見建議務實合理,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課題開題會。對本課題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為后續(xù)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8年5月13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蒙古族教育史(1947-2017)”課題推進會在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533會議室成功召開。會議由中央民族大學科研處、教育學院主辦。會議邀請了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資深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金炳鎬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于述勝教授,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陳?巴特爾教授,內蒙古自治區(qū)教育廳民族教育處原處長楊慧良,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張海洋教授。課題總負責人、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蘇德教授、各子課題負責人及課題組成員共30余位參加本次報告會。
課題總負責人蘇德教授向邀請到的五位專家、各研究專題負責人及全體課題組成員對該課題研究的重視和支持表示感謝。他介紹了本課題推進中的相關情況及出席會議的專家學者,會議由金炳鎬教授主持。幾位專家對課題的研究計劃、預期成果、可能遇到問題與困難等進行了系統(tǒng)且深入的探討,進一步保障了課題研究的可行與順暢。會議首先聽取了課題主持人蘇德教授主要圍繞課題的必要性與價值、目標與內容、思路與設計、實施及保障、創(chuàng)新及成果、現(xiàn)存主要問題等六個方面做的匯報。特別就課題推進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與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換意見。隨后,參會專家圍繞課題的研究站位、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特別是現(xiàn)存問題等方面的內容提出各自的觀點和看法,并明確指出了課題需要進一步完善的空間。尤其對蒙古族教育與一般教育、其他民族教育之間的文化生態(tài)關系,蒙古族教育階段的劃分,國際國內比較的視角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和期待。
最后,金炳鎬教授作會議總結發(fā)言。他認為,課題組準備工作充分、各位專家提出的意見建議細致入微,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課題推進會,為后續(xù)研究工作的順利推進起著重要作用。
課題總負責人蘇德教授代表課題組表態(tài),希望以本次推進會為契機,全力做好課題各項研究工作,保證該課題順利進行。同時,他還強調后續(xù)課題研究各項工作務必嚴格執(zhí)行國家社科基金《關于加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對項目管理工作提出的若干規(guī)定,加強過程管理,力爭2020年底2021年初圓滿完成該課題所有研究任務,保質保量的按時完成好課題,并順利結項。
2018年7月1日下午,在蘇德教授的指導下,教育學院召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蒙古族教育史(1947-2017)”課題組全體成員大會及課題任務布置會議,共有近40多名專家、學者、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參加了會議。此次會議進一步探討并明確課題下一階段的工作安排以及各項子課題的具體實施要求。課題組成員內蒙古教育廳楊惠良處長、內蒙古教科所孟根副研究員,內蒙古民族大學教科院院長白紅梅教授、額爾敦巴根教授、楊志娟老師,山西大同大學楊俊生教授等出席會議,教育學院承擔課題任務的部分老師及同學們參加會議。課題主持人對本課題的項目分工,研究進度等進行了詳細的部署。與此同時,課題組全體成員對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再次系統(tǒng)性的梳理,并將目標鎖定在最新的學術文獻、最新的國家政策綱領、最新的領導人講話精神,以此來實現(xiàn)研究文獻的銜接和升華。
二是積極開展田野調查。為了獲取“蒙古族教育”的一手素材,截至目前,課題組共進行了20多次實踐調研。分別是:2017年11月初——12月下旬,先后赴呼和浩特市、通遼市、興安盟、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等多地、教育出版社、民族中小學、蒙古族幼兒園、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調研;2018年3月初——6月初,先后赴呼和浩特市、通遼市、鄂爾多斯市、赤峰市巴林右旗等教育廳、教育出版社、少兒出版社、民族中小學和高?蒲袡C構進行調研;2018年7月底——12月底,先后赴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巴林右旗、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多倫縣等多地民族中小學、民族幼兒園、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調研;2019年2月初——4月底,先后赴呼和浩特市、通遼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等、民族中小學和高校科研機構進行調研;2019年5月初——6月底,先后赴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通遼市、赤峰市等民族中小學和高?蒲袡C構進行調研。通過扎根基層,對散落在民間的“過去的聲音”予以全面采擷,以此來實現(xiàn)與國家宏觀史料的相互印證,保障“歷史回眸”研究的系統(tǒng)性、全面性。
三是及時產出課題成果。課題組秉持研究成果“自然生成、隨時產出”的理念,在持續(xù)性的研究中,陸續(xù)推出相關研究成果。并通過前期研究成果,啟發(fā)、引動后續(xù)研究,形成整個課題研究的良性循環(huán)。截止目前,本課題共發(fā)表學術論文2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待發(fā)10篇,形成調研報告2篇。存檔錄音資料、圖片資料等約25 G。同時,圍繞本課題的展開,課題組還邀請國內外50多位專家做了專題報告,極大地活躍了團隊的學術氛圍、拓寬了團隊的學術視野。
四是科學構建保障體系。為了確保研究質量和研究進度,課題組還專門“建章立制”,建立月度小結會。每月在微信工作群集中進行研究進度情況通報,進行研究最新成果分享,以此來相互激發(fā)、相互砥礪,實現(xiàn)各子課題組成員之間的信息互通、成果共享。為了保障課題研究的科學性,課題組借鑒課程評價理念,堅持“目標導向”與“目標游離”相結合的研究取向。即,既按照既定的研究目標、研究成果不打折扣,也根據(jù)研究實踐情況,適時適當調整研究方案、研究策略、研究進度。
2.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課題共有5個子課題,分別為:蒙古族教育的歷史源流與思想基底研究、1947年以來的蒙古族教育思想研究、1947年以來蒙古族教育政策與學校管理實踐、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實踐、民族團結教育實踐研究、1947年以來蒙古族教師教育實踐、雙語教育實踐、專業(yè)教育實踐研究、1947年以來蒙古族教育的國內與國際比較研究。在課題主持人的協(xié)調統(tǒng)籌下,在各子課題組長及成員的積極努力下,目前均已按計劃有序推進。具體進展情況如下:
(1)子課題一的進展情況
本子課題既定的研究內容為:對蒙古族教育的起源,其在1947年之前經歷的發(fā)展歷程,蒙古族教育的本質內涵,所函括的基本概念、整體特征等,1947年之前所形成的蒙古族教育思想,其思想遺產對后世蒙古族教育產生的影響等問題展開研究。
目前,本子課題的進展情況如下:
第一,完成了蒙古族教育的“本體性”研究。通過翔實且系統(tǒng)的文獻綜述,全面總結前人觀點,對各種論說進行對比考證,最終,形成了本課題的理論邏輯平臺,即,對蒙古族教育的概念、內涵、緣起、發(fā)展階段等進行了合理地界定,為后續(xù)研究搭建牢固的地基。
第二,完成了蒙古族傳統(tǒng)教育思想研究。通過文獻研究的數(shù)量分析及專家訪談、民間調查等多維途徑,確定在蒙古族教育史上(古代和近代)具有較大影響的教育人物及其他人物,并以文獻法的手段,全面地采擷這些人物的教育思想,深度分析其教育思想的內涵、特質、影響等等。截止到目前,課題組已經完成了成吉思汗等古代教育人物和尹湛納希等近代教育人物的思想梳理,并進一步開展了傳統(tǒng)蒙古族教育思想的個性化分析。
總之,本部分的研究內容屬于前提性鋪墊,相當于后續(xù)研究的前提導引,F(xiàn)已基本全部完成。目前,子課題組成員正在對研究成果進行系統(tǒng)化、深入化的進一步打磨,以期為后面子課題提供范式參考和理論依據(jù)。
(2)子課題二的進展情況
本子課題既定的研究內容為:對1947年以來,思想的內容與類型、精華與核心基因、呈現(xiàn)出的歷史形態(tài),思想的基本傾向、根本性的價值立場、體現(xiàn)出怎樣的歷史進步性等問題進行研究。
目前,本子課題的進展情況如下:
第一,進一步明晰了子課題的研究閾度。自內蒙古自治區(qū)成立以來,在黨的帶領下,蒙古族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進步的社會主義教育思想家。囿于篇幅的原因,本研究無法一一窮盡。為了更加突出典型性、代表性,課題組通過文獻數(shù)量解析以及德爾菲訪談的形式,重點確定了烏蘭夫、杰爾格勒、巴圖巴根、賽春嘎、龍干、特木爾巴根等人為本部分的主要研究對象。
第二,進一步明確了課題組的責任分工。根據(jù)課題組成員的研究專長和研究旨趣,子課題組對成員進行了細致分工,每個教育人物的教育思想總結,均由相關責任人負責。相關責任人通過文獻梳理、專家訪談、民間考察等形式,力爭詳細立體的還原研究對象的教育思想。
第三,各項具體任務的完成情況。目前,烏蘭夫教育思想研究已基本完成,其余教育人物的思想梳理和研究也已接近尾聲。目前,子課題組正在集中匯總、總結交流,對1947年以來蒙古族教育思想的總體特質、內容范圍、價值影響等進行整合與提煉。
(3)子課題三的進展情況
本子課題既定的研究內容為:對1947年以來蒙古族教育政策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在政策內容、構成類型、價值重心等方面經歷的變化,以及在教育政策的指引下,蒙古族學校管理在指導思想、具體方法、組織架構、運行機制等方面發(fā)生的變遷,蒙古族教育政策與學校管理兩方面的互動機制,二者互動所產生的影響,蒙古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歷史基礎,所依托的歷史背景及成長歷程,其構成內容、內在類型、價值訴求、實施路徑等,及所體現(xiàn)出的時代特點,這一時期的蒙古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對蒙古族社會、教育各領域產生了樣的積極影響,具有的歷史性價值,蒙古族民族團結教育實踐經歷的發(fā)展過程,其每一階段所具有的特點,60年來蒙古族民族團結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思想理論、法律政策等外在保障,學校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實踐基礎,基于對發(fā)展成就的分析,體現(xiàn)蒙古族教育特色的成功經驗及推廣應用的原則、意義、方法等問題進行研究。
目前,本子課題的進展情況如下:
第一,在蒙古族教育政策研究方面,目前,課題組已完成了1947-2017年間的重要教育政策的梳理,并建立了系統(tǒng)的教育政策庫。這其中,既包含國家面向全體少數(shù)民族頒布的一些重大的關鍵性民族教育政策,更包含了地方政府(內蒙古)專門面向蒙古族及其他少數(shù)民族頒布的教育政策。同時,課題組已經按照既定的分析框架,從政策頒布的時代背景、政策出臺的主要目的、政策的主要內容、政策的價值取向、政策的實踐效果等方面,系統(tǒng)的展開研究。
第二,在蒙古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研究方面,課題已完成了有關“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文獻梳理,進一步得出蒙古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徑(怎么教)、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實踐影響(有何用)等等。同時,課題組通過多次調研,開展了深入的訪談和觀察,進一步了解了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之間博弈的現(xiàn)狀。目前,正在積極開展傳統(tǒng)文化教育路徑和對傳統(tǒng)文化教育時代審視兩個方面的研究。
第三,在蒙古族民族團結教育研究方面,鑒于“民族團結”的重要性,課題組兵分兩路開展蒙古族團結教育研究。一路是廣泛采集民間散落的“民族團結教育”故事,這一分隊的研究正在有效進展中,目前已進入對所搜集故事的篩選中。另一路是按照不同的歷史階段,來審視家庭場域、學校場域和社會場域所開展的民族團結教育。目前,這一路正在進行中。
(4)子課題四的進展情況
本子課題既定的研究內容為:對在中國社會不同階段的特定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下,蒙古族教師教育實踐的階段性乃至總體性的發(fā)展狀態(tài),每一歷史發(fā)展階段的教師教育體制演變、基本情況、主要特點、存在問題,乃至影響因素,其發(fā)展脈絡及規(guī)律,對當今蒙古族教師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啟示,蒙古族雙語教育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在各歷史發(fā)展階段,不同學段、不同地區(qū)等所展開的雙語教育實踐的特點、內容及目標,及所存在的問題與取得的成就,在不同歷史時期,雙語教育對推進蒙古族普及乃至教育現(xiàn)代化的意義,其可供學習的經驗,蒙古族專業(yè)教育的層次、類型、目標等,各層次蒙古族專業(yè)教育機構的學制與培養(yǎng)目標、課程與教材、師資與管理的特點等,具有典型意義的蒙古族專業(yè)教育范例及其成功的經驗,對未來蒙古族專業(yè)教育發(fā)展的啟示,60年來蒙古族專業(yè)教育的總體特征,其在促進蒙古族教育現(xiàn)代化等方面的意義等問題進行研究。
經過開題及課題推進會,結合有關專家的意見,課題組對這一部分的研究內容進行了擴充,并及時對研究成員進行了相應的增加。目前,本子課題的進展情況如下:
第一,在現(xiàn)代蒙古族雙語教育研究方面,囿于課題主持人一直以來對該領域的深耕,故課題組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在原有研究成果的積淀上,課題組進一步對不同時期雙語教育的目標、內容、做法、經驗、意義等進行了梳理,同時重點突出了內蒙古師范大學等學校的個案經驗。目前,這些工作已基本完成。
第二,在現(xiàn)代蒙古族學校教材建設方面,目前已經完成了相關教材的收集整理,正在進行不同歷史階段蒙古族學校課程、教材,在價值、內容等維度的變遷。
第三,在現(xiàn)代蒙古族學校教育管理實踐方面,目前已經選定了調查對象,正在進行教師管理、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后勤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維度的研究。
第四,在現(xiàn)代蒙古族學前教育方面,目前已經確定了調查點,并已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對近20年蒙古族學前教育的嬗變圖景進行系統(tǒng)素描。同時,正在通過文獻梳理、專家學者和一線資深教師訪談的形式,對1947年以來的蒙古族學前教育辦學模式、規(guī)模、成就、問題等進行系統(tǒng)的還原在現(xiàn)。
第五,在現(xiàn)代蒙古族基礎教育方面,目前正在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量化分析,輔以政策文本分析等相關手段,開展深入研究。
第六,在現(xiàn)代蒙古族高等教育方面,本部分主要兵分兩路。一路開展蒙古族高等教育系統(tǒng)的特色專業(yè)教育研究,目前已經對幾個調查對象(高校)的蒙古學、蒙古語言文學、蒙醫(yī)藥、蒙古族藝術/體育、蒙古族農牧業(yè)等方面開展研究。另一路正在開展蒙古族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研究,如蒙古族干部教育、專業(yè)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培養(yǎng)等等。
第七,在現(xiàn)代蒙古族教師教育方面,課題組將本部分劃分四個歷史階段,每一階段分別從蒙古族教師職前教育、職后教育的視角審視不同時期的教師教育辦學形式、政策、問題及實效。目前已經完成一個階段的梳理。
第八,在現(xiàn)代蒙古族職業(yè)教育方面,主要研究不同時期職業(yè)教育的規(guī)模、內容、對象,不同時期職業(yè)教育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等等。目前已經開展了2個階段的研究。
第九,在現(xiàn)代蒙古族繼續(xù)教育方面,課題組將本部分劃分四個歷史階段,并就不同的時期的政策、實踐(辦學模式)、規(guī)模、成就、問題及反思等方面展開研究,目前已經完成1個階段的研究。
(5)子課題五的進展情況
本子課題既定的研究內容為:該子課題的研究任務是對1947年以來中國各蒙古族聚居區(qū)在中央有關政策指導下,結合所在地區(qū)的具體情況,探索推進蒙古族教育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歷程、實施途徑等,蒙古族聚居區(qū)教育發(fā)展的典型案例,基于綜合比較而概括的經驗與教訓,乃至其意義,國際上富于典型意義的蒙古族教育發(fā)展案例,其教育現(xiàn)代化事業(yè)興起、發(fā)展的歷史進程,通過與中國的比較,考察兩國蒙古族教育發(fā)展的歷史背景、指導方針、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共性與差異,基于比較得出的蒙古族教育教育發(fā)展經驗,對未來蒙古族教育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啟示等問題進行研究。
經過開題及課題推進會,結合有關專家的意見,本子課題主要聚焦為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國際合作與交流(重點談與蒙古國),二是總結升華。目前,本子課題的進展情況如下:
第一,在國際交流與合作部分,目前已增加部分研究力量,并利用相關項目,派遣這部分人員赴蒙古國實地調研,力爭獲取一手資料。同時,國內研究組正在從文獻梳理、政策文本分析、高校調研等維度,開展相關的研究。
第二,“總結升華”部分是整個課題的系統(tǒng)總結,需要基于前期所有子課題成果,進行最后的綜述與升華。目前,課題組已經設計好了本部分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如,從蒙古族教育遷移到整個民族教育的視角,論及民族教育的本質、應然價值和未來走向等等。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1.調查研究
為了進一步推進內蒙古民族教育發(fā)展,2006年初,內蒙古自治區(qū)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有關法律,結合自治區(qū)民族教育實際,起草完成了《內蒙古自治區(qū)民族教育條例》初稿。經6次區(qū)外調研,5次區(qū)內調研,3次專家論證會,16次修改完善,2016年正式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qū)民族教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稐l例》解決了對民族教育定義的認識問題,明確了民族教育工作中民族語言文字教學和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地位,系統(tǒng)規(guī)劃了內蒙古自治區(qū)民族教育工作的目標、方針和任務等頂層設計,是目前我國地方民族教育條例體系最為完善、效果最為明顯的地方性法規(guī),它將內蒙古自治區(qū)長期以來民族教育政策以法規(guī)形式予以確認,對依法促進內蒙古自治區(qū)民族教育健康發(fā)展,保障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條例》的頒布實施,促進了區(qū)內各項民族教育事業(yè)的進步與發(fā)展,在全國民族地區(qū)得到了高度贊譽。同時,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問題。本課題組選取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通遼市、錫林郭勒盟、烏蘭浩特市、赤峰市等地作為田野點,對其進行實地調查,深度挖掘與分析《條例》實施中的問題及其原因,以問題為導向,精準發(fā)力。
2.學術交流情況
①2018年3月20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蒙古族教育史(1947-2017)”開題報告會在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533會議室成功召開。會議由中央民族大學科研處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郝時遠教授,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陳洪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色音教授,《世界民族》副主編包勝利教授,中央民族大學烏小花教授,課題負責人蘇德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高兵教授等專家及課題組成員共30余位參加本次報告會。烏小花教授介紹了本課題的基本情況及出席會議的專家學者,會議由郝時遠教授主持。會議首先聽取了課題主持人蘇德教授圍繞課題的必要性與價值、目標與內容、思路、策略及設計、實施及保障、創(chuàng)新及成果等五個方面做的匯報。隨后,與會人員圍繞課題的研究站位與指導思想、研究目標、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等問題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交流與討論,并明確指出了需要改進的方面。此外,會議達成重要共識,本課題的研究并非止于“史學呈現(xiàn)”,更側重于“以史為鑒”后的策略建構,進而在新時代背景下,為國家提供決策參考,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
最后,郝時遠教授作會議總結發(fā)言。他認為,課題組準備工作充分、各位專家提出的意見建議務實合理,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課題開題會。對本課題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為后續(xù)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②2018年5月13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蒙古族教育史(1947—2017)”課題推進會在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533會議室成功召開。會議由中央民族大學科研處、教育學院主辦。會議邀請了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資深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金炳鎬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于述勝教授,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陳·巴特爾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張海洋教授。課題總負責人、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蘇德教授,各子課題負責人及課題組成員共30余位參加本次報告會。會議由金炳鎬教授主持。
會上,蘇德教授向受邀的五位專家、各研究專題負責人及全體課題組成員對該課題研究的重視和支持表示感謝,并介紹了本課題推進中的相關情況。首先,蘇德教授圍繞課題的必要性與價值、目標與內容、思路與設計、實施及保障、創(chuàng)新及成果、現(xiàn)存主要問題等六個方面做的匯報,特別就課題推進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與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換意見。隨后,參會專家圍繞課題的研究站位、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特別是現(xiàn)存問題等方面的內容提出各自的觀點和看法,并明確指出了課題需要進一步完善的空間。尤其對蒙古族教育與一般教育、其他民族教育之間的文化生態(tài)關系,蒙古族教育階段的劃分,國際國內比較的視角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建議和期待。
金炳鎬教授作會議總結發(fā)言。他認為,課題組準備工作充分、各位專家提出的意見建議細致入微,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課題推進會,為后續(xù)研究工作的順利推進起著重要作用。蘇德教授代表課題組表態(tài),希望以本次推進會為契機,全力做好課題各項研究工作,保證該課題順利進行。同時,他還強調后續(xù)課題研究各項工作務必嚴格執(zhí)行國家社科基金《關于加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對項目管理工作提出的若干規(guī)定,加強過程管理,力爭2020年底2021年初圓滿完成該課題所有研究任務,保質保量的按時完成好課題,并順利結項。
③2018年9月1日下午,在蘇德教授的指導下,教育學院召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蒙古族教育史(1947-2017)”課題任務布置會議。此次會議進一步探討并明確課題下一階段的工作安排以及各項子課題的具體實施要求。課題組成員內蒙古教育廳楊惠良處長、內蒙古教科所孟根副研究員,內蒙古民族大學教科院院長白紅梅教授、額爾敦巴根教授、楊志娟老師,山西大同大學楊俊生教授等出席會議,教育學院承擔課題任務的部分老師及同學們參加會議。
首先,蘇德教授對前來參加此次課題任務布置會議的老師和同學們表示感謝和歡迎。接著,蘇德教授簡要介紹了“蒙古族教育史(1947-2017)”課題選題的重要背景、課題研究應堅定的正確政治立場、研究基礎、選題的戰(zhàn)略意義與學術價值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從課題申報到批準立項的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和上個學期舉行的課題開題會、課題推進會情況。隨后,蘇德教授對今后課題任務的推進與完成提出了幾點具體的工作要求。第一,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課題的總體基調應是對70年來蒙古族教育發(fā)展的肯定。第二,課題具體撰寫過程中要有注意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和科學嚴謹?shù)难芯繎B(tài)度,使用規(guī)范的學術語言,謹嚴的科學理論,客觀的呈現(xiàn)1947年以來蒙古族教育的歷史。第三,要嚴格按規(guī)定時間進度表,按時高質量完成要經過嚴格的時間把控,課題組成員之間有效的溝通、交流和協(xié)調,最后研究出經得起自己推敲、時間考驗、同行審閱的高質量研究成果。
會上,江濤老師具體介紹了課題的任務分解情況,并將課題分解為具體的章節(jié)內容,分章陳述各個章節(jié)的責任人具體的工作任務。隨后,與會人員就課題研究內容與具體子課題名稱等積極展開討論,并對有疑惑的問題與課題總負責人詢問、交流。楊處長提出,課題開篇導論部分具體說明,并應清晰界定應研究哪一階段的蒙古族教育史,以及要以哪一地區(qū)的蒙古族教育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具體分析。從而保證與后面子課題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相一致。傅淳華老師提出,在課題展開的過程中可以充分了解、吸收、比較1947年以來國外蒙古族教育史的相關研究,抽絲剝繭,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參考。
蘇德教授指出,此次會議非常重要,是對今后開展研究工作的具體部署與大動員,同時衷心感謝大家的辛勤付出。接下來希望整個課題組人員繼續(xù)努力,嚴格按照時間安排完成自己承擔的工作,以期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為今后的蒙古族教育的發(fā)展乃至55個少數(shù)民族教育的進步與提升貢獻一份力量。
④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
先后舉辦國內外知名學者學術報告近百場,其中國外學者學術報告:牛津大學西蒙·馬金森做了題為《作為學生自我形成的高等教育:追問高等教育的本質》的報告、英國女王大學Allen Thurston教授做了題為“Us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enhance school outcomes for children from low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的報告、芬蘭赫爾辛基大學Fred Dervin教授做了題為:Introduction to the notion of interculturality、Interculturality in education around the world、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western' perspectives on interculturality、Critiques of interculturality today、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education、Training teachers for interculturality、Perspectives from outside the 'western' world.8.Global testing of global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s in education、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hared Humanity and interculturality.10.Future directions for interculturality in research and practice”的報告等;國內學者的報告:江西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吳重涵教授做了題為《基于證據(jù)的教育實證研究》的報告、西北師范大學副校長萬明鋼教授做了題為《從學前教育做起完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雙語教育模式的行動研究》的報告等50多場次。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論文《蒙古族傳統(tǒng)教育的當代審視》已發(fā)表在《民族教育研究》,2019(2).
2.論文《民族教育的本質及應然邏輯:價值論的視角》已發(fā)表在《貴州民族研究》,2018(5).
3.論文《民族教育史的梳理邏輯》,《貴州民族研究》擬于2019年8月刊發(fā)。
4.論文《新時代背景下的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機遇·挑戰(zhàn)·策略》,《民族教育研究》,2019(5)待刊。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龐雜的歷史素材導致了研究者的“亂花漸欲迷人眼”。本課題的歷史跨度雖然不大(僅70年),但是,蒙古族教育系統(tǒng)卻是前所未有的龐大和豐富。面對如此眾多的研究素材,研究者無法也不可能在一個課題中窮盡所有的歷史內容。如何在浩瀚的史料中,分清主次,有所取舍,選取出重要的“關節(jié)點”,則是本課題行進中面臨的首要問題。
二是多樣的已有研究導致了研究者的“舉棋不定難落子”。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對科學研究的愈發(fā)重視,有關蒙古族教育的研究日益豐盛。在這種“百花齊放”“各美其美”的理念關照下,不同的學者基于各自的研究立場,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觀點,形成了研究成果的形式迥異、觀點相左,如何甄選更為合理的研究成果,將其建構到本研究的學術大廈中,則需要一種科學的價值導向來破解研究團隊的“莫衷一是”。
2.改進措施
一是要解決好民族教育史的梳理邏輯問題。民族教育史是客觀存在的,但對史料的梳理卻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可以說,民族教育史的梳理是一個縱橫交織的情境再現(xiàn)過程。從縱向的維度審視,逆時溯源、由遠及近是學界慣用的研究定勢。而從橫向的維度審視,在浩瀚的史海煙波中,研究者以哪些要素作為重點鉤沉對象,采用何種方式去整合零散的歷史事件,則囿于研究者的多元旨趣而顯得風格迥異。
二是要堅持科學正確的民族教育觀。從本質上看,科學正確的民族教育觀是一種大教育觀、大發(fā)展觀、大團結觀和大文化觀。它是在民族教育實踐中形成的對民族教育活動本質的理性確認,能夠指導并影響著民族教育實踐活動的根本價值與邁進方向。新的時代背景,必須要樹立科學正確的民族教育觀。這就需要我們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以文化人”的視角出發(fā),堅持民族文化傳承與更新相統(tǒng)整、雙重語言和雙重文化相統(tǒng)整、“民族性”和“國家性”相統(tǒng)整的原則,以多向度的理路來保障科學正確民族教育觀的實踐運行。
3.研究心得
自獲批以來,在課題負責人的集中帶領下,各課題組勠力攻堅、集思廣益,在不斷的研究行進中,獲得了一定的研究心得,可概括為“八個堅持”。
一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蒙古族教育史梳理屬民族教育研究范疇,其學科性質具有一定的敏感性。需要研究團隊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覺悟,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凸顯研究成果的政治方向。
二是堅持嚴謹?shù)难芯繎B(tài)度。研究團隊的端正態(tài)度,是高質量成果的重要保障。特別要注意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的科學性。
三是堅持規(guī)范的語言表述。以往的民族教育史中,囿于民族志方法的影響,多傾向將“原汁原味”的調研素材和盤托出。二本研究的定位是一種對事件背后規(guī)律的呈現(xiàn),這就要求學術成果具有規(guī)范的形式表述。
四是堅持濃厚的理論色彩。歷史研究不僅在于簡單的還原重現(xiàn),更在于揭示歷史事件背后的規(guī)律。要通過教育史的嬗變路徑,演繹出教育的“所以然”。
五是堅持客觀的歷史呈現(xiàn)。史學研究重在客觀真實,重在對歷史如其所是的還原再現(xiàn)。對于所采集的教育歷史素材,一定要事出有源、事出有據(jù),切不可斷章取義、道聽途說。所引的文獻,必須要“史出有源”,要做好標注。
六是堅持高質的研究成果。蒙古族教育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對蒙古族當代教育史的研究,無疑具有重要的推廣意義。因此,本課題的研究成果一定要經得起自己推敲,經得起同行專家的審閱,經得起時間考驗。
七是堅持嚴格的時間把控。由于課題涉及的內容較多,必須嚴格按規(guī)定時間進度表,才能按時高質量完成。
八是堅持有效的溝通協(xié)調。由于本課題分為好多子課題,子課題內的成員又較多,需要研究團隊積極溝通、積極反饋,不僅要分享問題,更要分享經驗,以此來形成研究的合力。
4.意見建議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課題組在對蒙古族現(xiàn)代教育史的梳理中,逐漸取得了一定的“應然價值”體認,具體說來,可以概括為“三個觀照”。
第一,要實現(xiàn)教育場域和非教育場域的雙向觀照。在對蒙古族當代教育歷史的搜集中,不能僅僅局限于教育場域,在非教育場域,亦會散存豐沛的蒙古族教育思想。凡是涉及蒙古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可獲得民族教育的相關信息。也只有將收集場域予以延伸拓展,方能獲取更加全面、系統(tǒng)和深入的蒙古族教育史料。
第二,要實現(xiàn)“主流”與“非主流”的雙向觀照。在蒙古族當代教育史的素材采擷中,既需要以“主流”的方式向文字典籍中索取教育史實,更需要以“非主流”的方式向民族群眾的“口頭敘述”中索取歷史回憶。確保在史料豐沛充足的前提下,開展對民族教育史的批判性承襲。
第三,要實現(xiàn)“教育”與“教化”的雙向觀照。對蒙古族教育史料的價值確證,就必須跳出“教育”的段位,要將“教育”上升至“教化”的高度,系統(tǒng)審視蒙古族社會場域中,助推蒙古族教育發(fā)展的生產方式、政治決策、民間信仰、文化習俗等要素,并進一步反思當代蒙古族教育所帶來的人才培養(yǎng)、社會助推等實踐功效,以此來兌現(xiàn)對當代蒙古族教育史實評價的客觀公允和系統(tǒng)全面。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蒙古族教育史(1947-2017),不僅僅是教育學研究范疇,更是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的研究范疇,事關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國家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因此,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凡是涉及公開發(fā)表的研究成果,均由課題組負責人親自把關、親自審定,在考量成果學術性的同時,重點審查研究成果的政治性,確保全部研究成果均的政治立場和學術站位。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一、代表性成果簡介
1.論文《蒙古族傳統(tǒng)教育的當代審視》
對蒙古族傳統(tǒng)教育予以當代審視,不僅是發(fā)展現(xiàn)代蒙古族教育的邏輯起點,也是對我國少數(shù)民族“模范自治區(qū)”成因的“教育解密”。蒙古族傳統(tǒng)教育以其理性實用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英雄的教育目的、倡導實踐砥礪的教育方法、促進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內容等教育精粹,而彰顯出“草原性”“融合性”“實用性”和“生活性”的特質,并在助力現(xiàn)代蒙古族教育的革新跟進、主體能動、開放自覺和特色復興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承繼蒙古族傳統(tǒng)教育精粹,需要從呈現(xiàn)底色與規(guī)律、開展審視與揚棄、預設價值與模式、推進承繼與革新、實施評價與省思等維度予以展開。本研究的價值在于總結現(xiàn)代中國蒙古族教育規(guī)律。作為社會中的重要子系統(tǒng),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教育難免會印上深刻而又獨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烙印。1947年以來的蒙古族教育,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所開展的新的現(xiàn)代化少數(shù)民族教育,它既有傳統(tǒng)蒙古族教育的文化底色,更帶有新的政治思想價值。對這一獨特教育景象的呈現(xiàn),個性教育規(guī)律的發(fā)掘,往往更能突出本土色彩,彰顯中國氣派,進而為少數(shù)民族教育實踐的自覺邁進,平添若干理論保障。
2.論文《民族教育的本質及應然邏輯:價值論的視角》
實踐的科學有效, 多囿于實踐主體明確的目的動機, 更源自實踐主體對事物內在規(guī)律與本質的精準把握, 源自人們基于“實然”和可能的基礎上, 做出的合理性應然預設。據(jù)此, 為了更好地開展民族教育實踐, 就必須呈現(xiàn)民族教育的本質, 科學正確地解讀民族教育的內涵, 確保民族教育發(fā)展的起點精準、方向正確。價值論視閾下民族教育的本質,主要體現(xiàn)在民族教育對主體的滿足程度。它是促進少數(shù)民族“社會化”“民族化”“一體化”的實踐活動。不僅要培養(yǎng)“個性化”“國本化”“現(xiàn)代化”“未來化”的民族個體,還要在外爍與內發(fā)相統(tǒng)整的實踐中助力少數(shù)民族民族性格的承襲和民族超越的實現(xiàn),更要基于廣義教育的視角來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和“人類共同體”的全面建構。
3.論文《民族教育史的梳理邏輯》(擬于2019年8月在《貴州民族研究》發(fā)表)
民族教育史的梳理,需要基于主客性與主體間性相統(tǒng)整、教育性與社會性相融合的研究立場。堅持“內涵——外延”式的個體性和從屬性研究原則。在史料搜集場域、史料采擷方式、史料甄選標準以及對史料的歷史評判和價值分析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秉持“教育場域與非教育場域”“主流與非主流”“精英與大眾”“歷史與現(xiàn)實”“教育與教化”雙向觀照的價值取向。并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維度系統(tǒng)聚焦民族教育底色、民族教育思想及民族教育語言等內容。
4.論文《新時代背景下的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機遇·挑戰(zhàn)·策略》
在新時代背景下,民族地區(qū)鄉(xiāng)村振興的有序推進為雙語教育發(fā)展提供了新契機,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為雙語教育發(fā)展提出了新目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雙語教育發(fā)展提供了新動力。當然,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民族地區(qū)鄉(xiāng)村振興計劃推行中少數(shù)民族語言將會面臨工具屬性逐漸弱化的挑戰(zhàn),“一帶一路”倡議推廣中國家通用語言將會面臨語言安全威脅的挑戰(zhàn),熔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社會主體將會出現(xiàn)雙語教育認知偏差的挑戰(zhàn)。因此,構建城鄉(xiāng)共同體過程中應注重民族語言保護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過程中應加強語言認同教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應提高語言安全意識。
5.論文《新中國成立70年內蒙古民族教育政策的邏輯進路與時代走向》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內蒙古民族教育政策經歷了以“國家體制建立”為導向的起步和探索期(1949-1966年)、以“區(qū)域經濟建設”為導向的調整與發(fā)展期(1976-2000年)和以“予人平等個性發(fā)展”為導向的繁榮與成熟期(2001年至今)等三個階段。政策在變遷過程中,呈現(xiàn)出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等特點,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內蒙古個性的民族教育之路。新中國成立70年來內蒙古民族教育政策的演變與發(fā)展,體現(xiàn)著內蒙古民族教育在時代變遷的過程中,對國家體制建設、經濟發(fā)展、文化傳承、教育公平等多元訴求的回應。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內蒙古民族教育政策需要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秉持“公平與效率兼?zhèn)洹钡恼邇r值取向,兼顧“國家性和民族性兼具”的政策制定依據(jù),建立“統(tǒng)一管理、協(xié)同合作”的政策執(zhí)行機制,推動民族教育的內涵式發(fā)展,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6.論文《烏蘭夫民族教育思想的當代審視》
烏蘭夫民族教育思想是烏蘭夫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對民族教育本質、規(guī)律和價值的認識和思考,系統(tǒng)性地回答了“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誰來培養(yǎng)人”這一教育根本性問題。烏蘭夫的民族教育思想,助力了經濟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助力了民族教育自身的完善躍進,助力了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革故鼎新,對當下發(fā)展社會主義民族教育事業(yè),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xiàn)教育強國的目標具有重要的啟示。烏蘭夫熱衷于發(fā)展教育,始終把民族教育視為建設社會主義偉業(yè)、鞏固與發(fā)展民族經濟、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徑。正因如此,其民族教育思想雖歷久而彌新。因此,有必須深入挖掘和系統(tǒng)研究烏蘭夫民族教育思想,發(fā)揮烏蘭夫作為民族教育“先行者”“開拓者”的引領作用,以更好的指導我國民族教育在正確的道路上砥礪奮進。
7.論文《論烏蘭夫教育思想的形成邏輯》
作為一名具有卓識遠見的政治家和教育家,烏蘭夫在教育方面提出諸多創(chuàng)生性觀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思想體系,開辟了一條兼具國家和地方發(fā)展特色的教育之路,對講好“中國教育故事”,促進各民族的團結進步以及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從邏輯起點、邏輯主線、邏輯支點和邏輯終點等四個方面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烏蘭夫教育思想從“建設經濟文化事業(yè)”出發(fā),以“人才培養(yǎng)”為主線,發(fā)展“高等教育”和“干部教育”,注重“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彰顯人才培養(yǎng)特色”,加強“黨的領導”和“民族團結教育”,達到“建設社會主義偉業(yè)”“促進民族地區(qū)發(fā)展”和“提高民族素質”目的,形成了科學嚴密的邏輯體系。這一邏輯體系的形成,賦予烏蘭夫教育思想以科學性,增強了其影響力和指導力。
8.論文《我國內蒙古民族教育政策演進(1949-2019年)——基于運用Nvivo軟件對政策文本的分析》
認真梳理我國內蒙古民族教育政策的發(fā)展里路,對其它民族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及我國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實踐具有重要借鑒意義。本研究以1949-2019年期間內蒙古自治區(qū)成立發(fā)行的內蒙古民族教育相關政策文件為研究對象,運用 NVivo11.0 軟件進行編碼分析,梳理并總結我國內蒙古民族教育政策發(fā)展歷程:“重視·初創(chuàng)”的起步和探索階段(1949-1956年)、“阻滯·調試”的困頓與挫折階段(1957-1966年)、“穩(wěn)步·提質”的恢復與發(fā)展階段(1977-2000年)、“優(yōu)質·特色”的繁榮與創(chuàng)新階段(2001-2019年)。呈現(xiàn)出內蒙古民族教育政策的價值理性不斷凸顯、政策適切性不斷加強、政策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的演變邏輯;诖耍瑸榇龠M民族教育事業(yè)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應加快民族教育立法,構建民族教育政策督導評估機制,加強民族教育政策科學研究。
9.論文《新中國成立70年蒙古族家庭教育內容的演變與內在因果分析》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蒙古族家庭教育的內容經歷了一個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再到多元結合的過程,分為以下三個階段:一是穩(wěn)定與繼承:傳統(tǒng)游牧家庭教育;二是停留與轉變:家庭教育的“二元化”;三是傳承與創(chuàng)新:家庭教育的“一體化”。其因果關系主要表明蒙古族家庭教育的變遷是“現(xiàn)代性”與“傳統(tǒng)性”的博弈、是“共同體”與“小家園”的鑲嵌,是“社會化”與“個性化”等多重矛盾的沖突中發(fā)展而來。民族特色家庭教育在新時代民族教育中扮演著“文化保障園”、“天然孵化場”和“民族奠基石”的重要角色,同時起著不可忽視的關鍵性功能和作用。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按時推進。
根據(jù)課題研究的實際進展,對課題的運行情況進行如下的調整。
2019年12月,各子課題組基本完成本組的研究工作,同時提交研究材料初稿至課題負責人。
2020年3月,課題組負責人完成對各子課題組研究材料初稿的審議,并將修改完善意見反饋各子課題組。
2020年7月,各子課題組結合課題負責人的意見反饋,進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并再次上交課題組負責人。
2020年8月,課題組負責人組織專家論證會,對研究成果進行初步鑒定。
2020年11月,課題組根據(jù)專家論證會意見,完成成果的修訂。
2020年12月,課題組舉辦專家鑒定會,對成果再次鑒定。
2021年3月,根據(jù)二次專家鑒定會意見,完成修訂。
2.及時調整。
在具體的研究進程中,課題組將依據(jù)新發(fā)現(xiàn)、新知識、新體會,對既定的研究內容進行適度地調整、豐富和完善。具體而言,在民眾團結教育方面,將新增增加民眾學生的城市融入等相關研究。在蒙古族教師教育方面,將新增新時代背景下教師教育發(fā)展趨勢的預測。在蒙古族基礎教育部分,要進一步增加量化指標,通過數(shù)據(jù)的嬗變呈現(xiàn)蒙古族當代基礎教育的發(fā)展。在高等教育部分,要進一步凸顯內蒙古大學和內蒙古師范大學等學校的特色成就。在最后的“升華”部分,要增加對蒙古族教育的上位概念——民族教育的理論思辨,等等。
3.做好統(tǒng)籌
經過前期研究,課題組已經形成了有效的溝通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研究的整體性,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了各子課題的研究合力。在課題研究的后半段,課題組要進一步加大統(tǒng)籌,一是要集中跟進各子課題組的研究進度,保障“不讓一個小組掉隊”。二是要進一步完善集中交流機制,在以往微信群及時溝通的同時,要加強課題組全體會議的頻次,通過集體研討的形式,勠力攻關,以集體智慧消解各個研究難點。三是要進一步加強研究成果的“多元一體”,既要保留各個研究要點的方法特色、內容特色、話語特色,更要凸顯所有研究內容的政治統(tǒng)一、價值統(tǒng)一、動機統(tǒng)一。
4.嚴保質量
本課題最終將以10篇以上學術論文、專著1部(上下兩冊)、研究報告2-4篇為結題成果。為了確保研究的高質量,課題組長將嚴格把關,對未達標及與本課題不相干的“成果”堅決不予發(fā)表。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