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wǎng)站入口

站內(nèi)搜索

器物文化與器物美學研究新趨勢

白路2020年02月12日09:47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器物文化與器物美學研究新趨勢

東西方美學各自走過了兩千余年歷程,在當代合流,逐漸形成“環(huán)境界”“藝術界”“生活界”美學研究三大領域,“人類生活美學”是其中的最新熱點。而器物是生活的載體,也是藝術創(chuàng)新的媒介,器物審美是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表征,器物文化與器物美學研究是優(yōu)化生活的必然要求。因此,生活美學的興起必然伴隨器物美學的勃興。當代器物文化與器物美學研究也呈現(xiàn)出新的趨勢。

關注傳世器物再解讀與古典文獻再闡釋

近現(xiàn)代以來,傳世器物大多保存、收藏在各類博物館中。博物館是器物文化與器物美學研究與傳播的重要陣地,對傳世器物的再解讀發(fā)揮著重大作用,文化影響力因此越來越廣。最近,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向會員國發(fā)布了一項為“博物館”重新下定義的征集活動。其中,中國的定義為:“博物館是通過物的搜集、研究、教學以理解人和世界發(fā)展的社會機構!钡聡亩x為:“博物館是為公共福利服務的機構,是為了長久存在而建立的。為了未來,它保存了物證……并創(chuàng)造了關于這些對象的內(nèi)部和外部知識!笔澜绶秶鷥(nèi)的“博物館熱”,為傳世器物文化與器物美學的再解讀推波助瀾,形成了各門類器物收藏、鑒賞、展覽、研究的風尚。

對古典文獻的再闡釋,是器物文化與器物美學研究的另一領域。古典文獻記載了大量的器物文化史料與器物美學思想,是當代器物設計、器物文化與器物美學研究的傳統(tǒng)思想庫。所以,學術界對經(jīng)、史、子、集等古典文獻的校注、研究、再闡釋越來越多。研究者試圖通過對古典文獻的再闡釋,激活傳統(tǒng)器物美學思想,以實現(xiàn)古為今用。

重視器物文化與器物美學著作出版和翻譯

器物文化與器物美學研究是物質文化研究興起、日常生活審美化成為現(xiàn)實潮流后延伸出的新學術領域。孟悅、羅鋼在2008年主編的《物質文化讀本》中就“什么是物質文化”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他們認為:“物質文化是一個激發(fā)新思考和促進新的對話的場所。若是一定要規(guī)定物質文化的定義,那么不如把它想象成一個談話空間或論壇。它是在過去的兩個十年里開始形成的、有多學科參與的、具有自覺和自我批評意識的、同時又是開放的新學術空間。不同學科領域的人聚集到這個空間,不是為了尋找結論,而是為了發(fā)現(xiàn)問題和尋求啟示,以更深入更有效地理解和描述我們生存的世界!

受這一學術研究思潮影響,相關著作紛紛出版。人民出版社推出由劉悅笛主編的《東方生活美學》,內(nèi)容涉及“天之美”“地之美”“食之美”“文之美”“物之美”“居之美”“游之美”等。中華書局出版孫機的《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其涵蓋紡織服裝、建筑家具、玉器、漆器、瓷器等。人民出版社和研究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發(fā)行的《中國器物簡史》,從器物史角度多層次、全方位講述器物鑒定知識。商務印書館推出一系列器物文化研究叢書,其中有彭林的《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徐中舒的《古器物中的古代文化制度》、吳十洲的《兩周禮器制度研究》、劉學堂的《彩陶與青銅的對話》、趙強的《“物”的崛起:前現(xiàn)代晚期中國審美風尚的變遷》、楊泓的《古物的聲音:古人的生活日常與文化》、宋兆麟的《古代器物溯源》等。武漢大學出版社的“當代藝術研究前沿”系列中,有鄧軍海的《遠古器物美學研究》等。

除了國內(nèi)學者撰寫的研究著作外,學界也翻譯出版了不少國外學者研究器物文化與器物美學的專著。例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譯人類學名著叢書”中有法國人類學家馬賽爾·莫斯的《禮物》。三聯(lián)書店翻譯出版了柯律格的系列著作,包括《長物:早期現(xiàn)代中國的物質文化與社會狀況》《大明:明代中國的視覺文化與物質文化》。柯律格是當代研究中國物質文明史的重要學者,現(xiàn)任英國牛津大學藝術史系講座教授。德國藝術史學家雷德侯的著作《萬物》也有中文版本,《萬物》的副標題為“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guī);a(chǎn)”。該書從多個方面,通過書法、青銅器、秦始皇陵兵馬俑、建筑構件等,深入中國文化與審美觀念的內(nèi)層,分析中國工藝與藝術,揭示中國藝術史的基本特質。

上海人民出版社也翻譯出版了數(shù)部涉及“物”的研究著作。其中,鮑德里亞的《物體系》一書試圖對種類繁多的物品加以區(qū)分,并勾勒出一個物品的層級與體系。鮑德里亞認為,對于特定的“物”的結構語義系統(tǒng)的研究,“就是對物所安設的一套或多或少合理一致的意義構成系統(tǒng)的研究”。因此,必須假設在物的結構語義系統(tǒng)之外,有一個可與其分離的層次。此層次的結構更為嚴謹,甚至將超越物的功能性描述范圍,這個層次便是科技層次。

鮑德里亞把對“物”的研究與當代的科技發(fā)展結合起來考察,而許煜的《論數(shù)碼物的存在》則對21世紀數(shù)碼技術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思考。該書推薦語謂:“當海德格爾遭遇Facebook”會發(fā)生什么?從現(xiàn)代思想對于物體(或古代對于實體)的理解來看,數(shù)碼物仍是一個巨大謎團:它既非康德意義上的經(jīng)驗客體,也非直覺客體——誕生于科學儀器的科學物亦是如此。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物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的進步,對于數(shù)碼物的研究,越來越成為人類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許煜此書是在這一領域的積極探索。

推進器物審美化設計潮流發(fā)展和傳播

在當代社會,時尚具有優(yōu)化生活的功能,同時也促進了器物審美化設計潮流的興起。衣、食、住、行等關乎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不斷優(yōu)化升級。審美趣味、生活品位、人生意義等形而上的追求正不斷貫注和投射到形而下的器物建構與設計層面。學術界及時關注了這些現(xiàn)象,隨即展開了深入的研究。2016年,“首屆當代中國生活美學論壇”在云南省博物館舉辦,當代“生活美學”成為中國美學最新熱點。這也是理論界對時尚優(yōu)化生活功能與器物審美化設計潮流的自覺呼應。2018年,復旦大學成立生活美學研究中心。在此之前,復旦大學中文系于2017年10月15日舉辦了“‘生活美學’學術研討會”!渡虾N幕2017年第12期發(fā)表了《讓審美面向更廣闊的生活——“生活美學”學術研討會綜述》。2018年,天津美學學會成立器物美學分會,并于當年12月舉辦了中國藝術文化與器物美學會議。會議議題包括:中華傳統(tǒng)美學與日常生活、道氣關系論、中國傳統(tǒng)器物中的美學思想、器物美學與工匠精神、器物與日常生活美學、消費主義與當代器物文化、現(xiàn)代社會與器物文化的審美變遷等。

近年來,各地相關學術團體紛紛成立,相繼舉辦了各種以器物美學研究為主題的學術論壇,各門類器物文化與器物美學沙龍相繼活躍起來,以器物為主題的游學活動更是悄然興起。相關行業(yè)的專家及從業(yè)者都積極融入各類器物文化、器物美學的實踐與普及活動中,成為最活躍的器物美學研究群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形而下的器物設計實踐會不斷推陳出新,形而上的生活之道、人生之道、人類之道也會面臨社會轉型帶來的哲學、倫理、審美等諸多方面的考驗。當代人享受了發(fā)達物質文明帶來的審美多樣化的生活,但同時也遭遇到物的包圍。消費者與物的關系不再是使用與被使用的關系,人的全部生活幾乎都被消費所掌控和引導,這個悖論正在困擾著當代社會。如何在一個消費主義社會里葆有對器物的溫情與敬意,從而恒久地維護一種既有的審美生活范式?人與物的關系會走向何處?人與物乃至于與地球如何共處?這些都是學者必須思考的問題。而器物文化與器物美學研究或可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作者單位:天津工業(yè)大學藝術學院)

(責編:孫爽、艾雯)
余干县| 营口市| 壶关县| 晋城| 盐池县| 甘孜县| 余庆县| 交口县| 昭平县| 西林县| 新龙县| 会泽县| 平昌县| 玛沁县| 九龙城区| 巩留县| 长汀县| 贵定县| 开封市| 惠来县| 得荣县| 临邑县| 南宫市| 鹰潭市| 平遥县| 兴安盟| 崇州市| 兴和县| 田阳县| 湾仔区| 海林市| 滕州市| 新密市| 庆元县| 颍上县| 大同县| 株洲市| 安图县| 分宜县| 宝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