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語本是古時人們的迷信說法,不同場合有不同的禁忌。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禁忌語,粵語中自然也存在著一種富有地方特色的禁忌語。省港地區(qū)由于商業(yè)發(fā)達,講求吉利,所以粵語禁忌語在各方言中數量尤其多。
禁忌語反映人們趨吉避兇的心理
按照意義和讀音,粵語中的禁忌語可以分為兩類:意義禁忌語和諧音禁忌語。
意義禁忌語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習俗下,由于某一詞語的詞義容易讓人聯想到不祥的事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多采用與此相關或相反的字詞進行避諱的一種語言禁忌現象。例如,“豬血”“見血”,“血”有“人或動物體內循環(huán)系統的紅色的不透明液體”的義項,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血光之災,不吉利,又由于傳說中“紅”能辟邪驅鬼,所以粵語中不說“血”,“見血”稱為“見紅”,“豬血”稱為“豬紅”;“苦瓜”,“苦”有“辛苦、艱苦”的義項,所以廣東人稱“苦瓜”為“涼瓜”。廣東還有一種消暑的“苦藥”,粵語中稱為“涼茶”;“氣死我”“笑死我”,為避諱“死亡”,廣東人也分別用“激生我”“笑生我”來避諱。
諧音禁忌語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習俗下,由于某一詞語的讀音容易讓人聯想到不祥的事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多采用與此讀音相近或相關的字詞進行避諱的一種語言禁忌現象。例如,“空空如也”“空房子”,粵語中的“空”與“兇”同音,“兇”字不吉利,因而凡與“空”相關的詞語都要用“吉”來代替,所以廣東人把“空房子”改稱為“吉屋”;粵語中的“杠”和“降”同音,“降”就是減少,不吉利,所以“杠”就改稱為“升”,廣東出名的“竹杠面”一般稱為“竹升面”;粵語中的“傘”與“散”同音,容易聯想到失去,所以廣東人把“傘”改稱為“遮”,“雨傘”也因此稱為“雨遮”。
禁忌語通過替換貶義詞實現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有時需要表達不祥的內容,所以便要運用另一些褒義或中性詞來代替。
這種變通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用反義語來替換不吉的詞語,如廣東人把晚上關門停止營業(yè)稱為“打烊”。店家忌“關門”,含有破產倒閉的意思!办取钡囊馑际侨刍饘佟9艜r店家白天收的都是碎銀子,晚上得把它們熔化了鑄成大元寶,所以要“打烊”!按蜢取钡囊馑疾粌H不是關張,簡直就是招財進寶。即使當真破了產,也不能叫“關門”,得叫“歇業(yè)”,意思是先歇會兒,從頭再來。二是用相關或相近的事物名稱來代替。如粵語中的“棺材”一般稱為“壽木”,以此來避諱“死亡”義;“雞爪”改稱為“鳳爪”,因為生肖中的“雞”被譽為“小鳳”。
商業(yè)文化深刻影響粵語禁忌語
語言不僅是文化的載體,同時也受到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人們在特定條件下所蘊含的心理特征。
粵語中的禁忌語不僅反映了豐富的商業(yè)文化,也反映了人們焦慮恐懼、趨吉避兇的心理。首先,語言和文化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也只有了解文化才能理解語言。粵語中的禁忌語與廣東的商業(yè)文化關系十分緊密,它的形成不僅受到商業(yè)文化的影響,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業(yè)文化。廣東省南臨南海,背靠五嶺。境內河網縱橫,珠江三角洲為東、西、北江三江的匯合點,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在古代,廣東的交通運輸多靠船只,商品交換多在江邊河旁集市進行,經年累月,逐漸建立起許多市鎮(zhèn)。唐代開鑿梅嶺后,溝通了南北物資交流,外國商人前來經商的人非常多。清代,廣州曾一度是全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口岸。鴉片戰(zhàn)爭后,廣州、江門、汕頭、惠州等沿海口岸相繼開放。受海外風氣影響,商人思想較為開放,商業(yè)迅速發(fā)展。由此,廣東形成了一種古已有之的濃厚的商業(yè)文化氛圍。在這種商業(yè)文化不斷繁榮發(fā)展的基礎上,粵語中就出現了數量較多的禁忌語。如上所述,廣東人把晚上關門停止營業(yè)稱為“打烊”,“竹杠面”稱為“竹升面”,“空屋出租”叫“吉屋出租”,等等。其次,社會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當有清晰的危險近在眼前時,人們就會產生恐懼;當危險朦朧不清時,人們就會產生焦慮。在語言禁忌中,大多數的情況是由于人們對語言所代表的危險或不祥之物的焦慮和恐懼。由于遠古的愚昧和近代的迷信,人們往往將語言與語言所代表的事物等同起來,或者認為與語言所代表的事物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系,因此在心理上對忌諱的事物產生焦慮感和恐懼感,進而發(fā)展到用委婉的方式替代使人焦慮的語言?謶謺a生恐懼控制反應,也就是產生控制恐懼的心理和行為,或者是產生回避的想法和行為。因此,粵語中的禁忌語在一定程度上是人們焦慮恐懼心理的折射。由于迷信思想作祟,人們相信吉兇禍福是由命運安排的,由此產生了趨吉避兇的觀念。民間有“說兇即兇,說禍即禍”的畏懼心理,所以有“燈下不說鬼,進山不說狼”的禁忌。因此,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了與趨吉避兇心理相關的委婉語,從而通過委婉語的使用設法在言語活動中祈求吉利避免兇災。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吉利詞。如廣東有一道名菜叫作“發(fā)菜魚丸”,諧音“發(fā)財魚延”;春節(jié)時趕花市,家家都購回一盆金桔,取“桔”與“吉”同音,表示“吉祥如意”;大年初一要買回一把帶有根的生菜,取“生財”之義,并寓意“有頭有尾”;新年吃年糕,寄寓“年年高”的愿望。這些吉利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冀與向往。因此,粵語中的禁忌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們趨吉避兇心理的折射。
禁忌語屬于語言禁忌的范疇,是富有地方方言或社會方言特色的語言風俗現象。禁忌語既是一種語言現象,又是一種社會現象。它的形成主要是由各種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浾Z中的禁忌語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解、分析禁忌語的文化心理內涵,有助于了解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情況,加深對漢語語言現象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同時,正確運用禁忌語,也會促進人們之間交流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