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強調(diào),我們現(xiàn)在就需要像艾思奇那樣能夠把馬克思主義本土化講好的人才。我們要傳播好馬克思主義,不能照本宣科、尋章摘句,要大眾化、通俗化。這一重要論述,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做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我國,馬克思主義本土化說到底是中國化。絕大多數(shù)人都能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本土化、中國化的重大意義,但也有人存在模糊認識:既然馬克思主義是普遍真理,那為什么還要本土化呢?好像提本土化就是貶低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還有人認為,如果馬克思主義必須本土化,要經(jīng)過一番改造才能發(fā)揮作用,那就說明馬克思主義本來不具有普遍真理性,否則為什么不能直接拿來用?不難看出,這些看法是脫離實際、形而上學的。
馬克思主義真理具有普遍性,但從不排斥特殊性。馬克思主義所面對的各個國家都是具體的,或者說是“本土”的。所謂“本土”,是指一個國家的國情、歷史傳統(tǒng)和文化傳承。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力量就在于它能夠與各國實際情況相結(jié)合,實現(xiàn)本土化。好比一種植物能夠在被移植的土壤中茁壯成長,這不僅證明土壤適宜,而且證明這種植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本土化,可以理解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國情的結(jié)合。我國改革發(fā)展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當今中國舉世矚目的發(fā)展成就也充分證明,中國具有適宜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土壤,并且已經(jīng)結(jié)出豐碩的果實。
推進馬克思主義本土化,一直是我們黨高度重視的理論課題。《實踐論》《矛盾論》等著作,都是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的典范。李達、艾思奇等理論家都曾對推進馬克思主義本土化作出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培養(yǎng)了大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推進馬克思主義本土化,這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姓“馬”信“馬”,自然須承擔起推進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的神圣使命。
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同樣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需要肩負的責任。馬克思說過:“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zhì)力量只能用物質(zhì)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jīng)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zhì)力量!瘪R克思主義是大智慧,而大智慧往往能夠在共享中得到人們的認同、潤澤人們的思想。馬克思主義真理只有在大眾化進程中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頭腦,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跨越國度、跨越時代的影響力,是因為它植根于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
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話語闡釋馬克思主義。通俗化看似只是表達方式問題,實際上是關(guān)系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在人民群眾心中落地生根的大問題。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要把推動馬克思主義通俗化作為必須肩負的責任。如果著作文章滿紙都是玄而又玄、晦澀難懂的名詞,或者通篇從概念到概念、從理論到理論,這種“陽春白雪”只會知音難覓、和者甚少。實際上,真正有價值、有學術(shù)深度的理論文章往往是深入淺出的。應當看到,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和實踐性,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絕不限于在書齋里進行純學術(shù)著述、從書本中討生活,從來都是積極投身于火熱的實踐中,以通俗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人民群眾,努力作思想與時代相結(jié)合、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哲學與人民相結(jié)合的大學問。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9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