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wǎng)站入口

站內(nèi)搜索

曾昭聰:建設中國特色漢語詞源學

曾昭聰2020年10月09日11:13來源:光明日報國家社科基金?

原標題:建設中國特色漢語詞源學

作者:曾昭聰,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漢語詞源學理論建設與應用研究”首席專家、暨南大學教授

詞源是指詞的形式和意義的來源,漢語詞源學是研究漢語中詞的形式和意義來源的學科。從漢語、漢字的實際情況和漢語詞源學史的已有研究出發(fā),漢語詞源學研究需要強調(diào)研究理論與研究方法的中國特色,從而建設中國特色的漢語詞源學。

在中西學術傳統(tǒng)并重前提下重視傳統(tǒng)訓詁學的理論與方法

有人將詞源理解為僅指原初詞源,這是不全面的,詞源也應包括詞的音義的歷史來源。漢語詞源學的研究對象與漢語詞匯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演變一致,也不能局限于原初造詞的詞源,而應包括派生造詞、復合造詞的詞源。

漢語詞源學有來自傳統(tǒng)與西方的兩個不同淵源:基于西方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語源學研究和基于中國訓詁學的傳統(tǒng)詞源學研究,二者的研究任務是一樣的,但觀念和方法均有較大差異。中國傳統(tǒng)的詞源學偏重對派生造詞的詞源進行探討,而西方歷史比較語言學則更看重基于親屬語言比較的原初詞源探討。西方關于原初詞源的研究雖有其合理之處,但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結論多歧,理論與方法還需繼續(xù)探索。漢語發(fā)展史是依靠漢字記錄下來的,而漢字只有幾千年歷史,僅僅通過漢字尋求原初造詞的詞源是不夠的,須借助歷史比較法;但漢字又是我們尋求派生詞與復合詞詞源的有利因素,不可輕視之。漢字以形表義的特點遠超其表音性質,因此漢語詞源研究在區(qū)分詞源與字源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漢字的音義關系、形義關系以及通過孳乳造字而記錄新詞的特點。學界以形聲字聲符為線索進行同源詞系聯(lián)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就是基于漢語漢字特點的。

從漢語漢字特點出發(fā)探討派生詞與復合詞詞源,前人已有較豐富的理論與實踐成果。進行漢語詞源研究,要牢牢立足中國傳統(tǒng)的訓詁學,這是漢語詞源學的根本。

充分總結并汲取傳統(tǒng)漢語詞源學研究的優(yōu)點

中國古代詞源學研究包含于訓詁學之中。以往的中國古代詞源學史研究對先秦兩漢的聲訓、宋代以來的“右文說”和清代的“語轉說”比較重視,對于三個詞源學高峰之外的其他相關成果則關注、總結得不夠。研究詞源學史,要把握好兩個重點:一要重視前人的詞源研究思想與學術傳統(tǒng)的繼承性;二要正視前人的詞源研究材料的散見的特點。

前人關于詞源研究的繼承性,啟示我們研究詞源學史既要注意學術主流,又要注意學術支流。例如,在兩漢聲訓與宋代“右文說”之間的研究成果,大家關注得比較多的是晉代楊泉《物理論》中的闡述:“在金石曰堅,在草木曰緊,在人曰賢”,此語將同聲符同源詞進行了系聯(lián)。但學術史都有繼承有發(fā)展,在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這一歷史時期,詞源學的發(fā)展不絕如縷。這一階段雖未有系統(tǒng)的詞源研究理論出現(xiàn),但在隨文釋義的注解、筆記雜著和辭書編纂中,許多語料體現(xiàn)了詞源研究內(nèi)容。又如在現(xiàn)當代的漢語詞源學史上,章太炎建立了初步的漢語詞源學體系,其后大批學者如黃侃、沈兼士、楊樹達、黃永武、王力等都有很大貢獻。國外學者如瑞典漢學家高本漢《漢語詞類》、日本漢學家藤堂明!稘h字語源字典》等也做了有益的嘗試。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漢語詞源研究的成果很多,在研究領域與方法上也有很多新的進展。

漢語詞源學需要進行全面深入系統(tǒng)的整理與研究。在這項工作中,材料的挖掘與梳理尤為重要。因為古人的許多詞源研究成果不一定是語言文字的研究成果,而是散見于各種不同性質的語料中,例如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就特別重視對各種藥物進行“釋名”。當前詞源學研究的任務之一,就是撰寫一套按史分期分冊的漢語詞源學史叢書,充分總結汲取傳統(tǒng)漢語詞源學研究的優(yōu)點并發(fā)揚光大。

重視漢語詞源學的普及與應用工作

漢語詞源學是訓詁學的尖端課題,但并非象牙塔中的學問。任何基礎學科都有必要將基礎理論研究、普及與應用研究相結合。學界在詞語考源、流俗詞源研究、外來詞詞源研究、方言詞源考證以及詞源詞典的編纂及研究方面已經(jīng)取得不少成果,但往往還停留在專業(yè)圈子內(nèi)且時見缺失,而普及性成果往往魚龍混雜,更有甚者以專家之名胡亂解釋詞源,誤導大眾。真正科學嚴謹?shù)脑~源研究要重視漢語詞源的普及與應用工作,發(fā)揚傳統(tǒng)訓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深入挖掘漢語詞源,提高全民族的語文和傳統(tǒng)文化素質。漢代劉熙有感于“百姓日稱而不知其所以之意”,因而撰寫《釋名》,力圖挖掘出老百姓每天都稱呼卻不知其命名緣由的詞的詞源。我們在批判繼承傳統(tǒng)詞源學成果的基礎上,應進行漢語詞源學的普及與應用工作。

漢語詞源學的普及與應用研究方面,當前最為迫切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對現(xiàn)代漢語復合詞詞源進行研究,編纂一部立足于學術的普及型《現(xiàn)代漢語復合詞詞源詞典》。這是因為現(xiàn)代漢語以復合詞為主,是“百姓日稱”之詞。這些復合詞源自漢語歷史上的各個不同階段,其中許多詞的來源與發(fā)展變化不但一般人不了解,即使是專業(yè)人員也要進行深入考證才能明了。編纂詞源詞典,可謂“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里”的工作。

現(xiàn)代漢語復合詞詞源的探求,與漢語原初造詞、派生造詞的詞源探求有所不同。復合詞詞源的探求,尤需注重復合詞古今語法結構的變化、詞素義、語源義、文字的使用情況與修辭等。對現(xiàn)代漢語復合詞詞源進行探討,也是與語言教學、語文規(guī)范以及辭書編纂工作相結合的,充分體現(xiàn)出漢語詞源學的實際應用價值。

新時代的漢語詞源學研究應有新的發(fā)展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們的詞源研究應該向前推進一大步。早在1999年,王寧先生就認為“漢語詞源學將在二十一世紀有巨大發(fā)展”,這是老一輩語言學家對漢語詞源學的希望,也是時代的必然要求。

面向新時代的漢語詞源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學科建設意義與社會意義。已有的研究成果很多,主要表現(xiàn)在漢語詞源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詞源學史研究、詞源考證與詞源詞典的編纂及研究、詞源學的普及與應用研究四個方面。其成績在兩個方面最為明顯:一是漢語詞源學的基本內(nèi)容已在宏觀上確立,二是漢語詞源學研究上的跨學科、多語言比較的方法已開始采用。要想漢語詞源學在二十一世紀有巨大發(fā)展,必須重視上文所說的三方面工作。漢語詞源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詞源學史研究以及應用研究方面都需要繼續(xù)深入推進。

總之,重視漢語漢字的基本特點,立足中國傳統(tǒng)訓詁學研究,吸收西方的詞源學研究理論,進行具有中國特色、漢語特色的漢語詞源學的理論建設與應用研究,是漢語詞源學研究的必由之路,是語言學學科建設的需要,也是增強文化自信和提高文化軟實力的有力舉措,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責編:魏思敏、程宏毅)
佛教| 阿合奇县| 满洲里市| 华池县| 邵东县| 河池市| 壶关县| 双辽市| 昭觉县| 文安县| 柯坪县| 祁连县| 堆龙德庆县| 通江县| 康定县| 威远县| 信丰县| 离岛区| 鸡东县| 九江市| 连江县| 漳州市| 祁门县| 呼伦贝尔市| 庄河市| 鹿泉市| 德格县| 慈溪市| 阿克苏市| 巴里| 连平县| 北安市| 柘荣县| 盘锦市| 新营市| 昆明市| 竹山县| 新丰县| 罗甸县| 鲁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