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4日,讀者在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閱讀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系列圖書。陳曉根攝/光明圖片
2021年6月,中共一大紀念館全新開館。新華社發(fā)
6月3日,上海。全新開館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中,醒目陳列的《新青年》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72種版本的《共產(chǎn)黨宣言》,直觀呈現(xiàn)了百年前催生中國革命的思想潮涌。
1921年的中國,山河告急,“已倒之狂瀾待挽”。馬克思主義如北斗高懸,指引著新生的中國共產(chǎn)黨邁出艱辛征程第一步。隨之面目一新的,是中國思想學術。
“可以說,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是以馬克思主義進入我國為起點的,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逐步發(fā)展起來的!绷暯娇倳浀囊幌盗兄匾撌錾羁陶咽荆涸谛挛幕\動洗禮中誕生的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之初便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并以其為思想武器,有力解答前進道路上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凝聚起整個民族保家衛(wèi)國的奮進之志。
今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迎來新發(fā)展、勇?lián)率姑,讓世界日益看到“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
一個大黨的深刻自覺:“歷來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
從南湖煙雨中初心深植的一葉紅船,到逐夢航程上劈浪前行的巍巍巨輪,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把馬克思主義寫在高揚的風帆之上。
一邊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問題,一邊以中國經(jīng)驗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坝冒l(fā)展著的理論指導發(fā)展著的實踐”,成為黨的幾代領導集體一以貫之的自覺追求。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的記憶里,中國社科院發(fā)展的每一步,都折射出黨對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的關懷與支持——
1955年,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成立。毛澤東同志早已深刻認識到,必須“用社會科學來了解社會,改造社會,進行社會革命”;1977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同年8月,鄧小平同志提出:我國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要從科學和教育著手”“科學當然包括社會科學”;2002年7月,江澤民同志考察中國社科院,對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建設提出五點要求;2005年3月,胡錦濤同志指出,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低估的戰(zhàn)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年,中國社科院經(jīng)中央批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院,2006年8月,成立中國社科院學部;從2017年到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后為中國社科院建院40周年、中國社科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寫了三封賀信,作出“繁榮中國學術,發(fā)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等重要指示……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1956年,國務院制定《1956—1967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草案(初稿)》;1983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成立;1986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設立;進入新世紀,“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啟動實施……一系列舉措堅定護航,哲學社科事業(yè)探索前行。
2016年5月17日,整個哲學社科界因一件大事而振奮——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首次提出“加快構(gòu)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論斷和戰(zhàn)略任務。教育部高校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對當時情形記憶猶新:“學習討論的熱潮自發(fā)掀起,持續(xù)了很長一段時間。大家認為,這個會議是劃時代的,總書記的講話是里程碑式的,標志著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掀開新篇章。”
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文史哲》雜志主編王學典看來,這次會議,在之前黨領導哲學社科界多年努力的基礎上,“強調(diào)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引領學界整體告別西方中心主義,極大張揚了立足于中國大地的文化自信”。
“我們切實感受到,進入新時代,黨領導和推動哲學社科事業(yè)的思考越來越深,舉措越來越實,效果越來越好!蔽錆h大學黨委副書記沈壯海表示。
戰(zhàn)略部署不斷深化。2004年1月,《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印發(fā);2017年,《關于加快構(gòu)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出臺。黨對哲學社科工作的時代使命、戰(zhàn)略地位認識更加深入,用中國理論、中國學術解讀中國實踐的要求更為明確。
統(tǒng)籌管理持續(xù)強化。從1991年設立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到2018年成立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哲學社科工作管理更加全程化、深入化、立體化。
經(jīng)費投入穩(wěn)步增長。國家社科基金總額逐年攀升,申報量和立項數(shù)不斷增加。“20世紀90年代初,我申請到了第一筆8000元國家社科基金。今天,一個重大項目的經(jīng)費已達60萬~80萬元!备吲嘤抡f。
重大工程深入推進!吧钊雽嵤R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寫入“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自2004年啟動起,這項思想理論建設的基礎工程、戰(zhàn)略工程始終挺立潮頭,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注入澎湃動力。
智庫建設提上日程。中辦、國辦印發(fā)《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在29家國家高端智庫示范帶動下,各級各類智庫咨政建言、服務發(fā)展,拿出亮眼成績單……
“經(jīng)過這些年的大力推進,過去一度‘重理輕文’的社會觀念明顯改變了。”王學典認為,“哲學社會科學成為黨的中心工作的一部分,在國家發(fā)展中的地位不斷提升、作用更加重要”。
幾代學人的矢志奮斗:“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習近平《論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關于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論述摘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中國共產(chǎn)黨簡史》……隨著黨史學習教育在全黨開展,這些讀本成為黨員干部“手邊書”,其中凝結(jié)著哲學社科界學者們的心血智慧。
12年前出版的10卷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5卷本《列寧專題文集》,已成為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離不開的權威文本。100多位老中青專家歷時5年精心編譯,近800萬字的皇皇著作惠澤后人。
黨的十九大以來,10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院)相繼成立,眾多學者在這一重要平臺上審思精研、筆耕不輟……
一邊研究闡釋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致力于講清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一邊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用深入實際、調(diào)查研究服務國家決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重大項目2852項,年度項目41990項。“十三五”時期,全國社科研究單位研究成果合計106.9萬項。數(shù)字背后,是一批服務“國之大局、國之大要、國之大事、國之大計”的研究成果。
每逢假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jīng)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曹立都會開啟鄉(xiāng)村調(diào)查,“三區(qū)三州”等地留下了她的腳步與汗水;2020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緊要關頭,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主動設置疫情防控專項課題,數(shù)十位學者夜以繼日,提出數(shù)百項對策建議;2020年3月26日,“都江堰—四姑娘山”山地軌道項目在汶川映秀鎮(zhèn)開工。此前,為了論證項目影響,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李后強3次帶隊田野調(diào)查,開展11次專題討論……
一幅氣韻生動的哲學社科畫卷徐徐鋪展,而構(gòu)建立足中國國情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則為這幅藍圖涂出濃厚底色。
“‘三大體系’必須建立在自身發(fā)展的基礎上,不能熱衷于用別人的理論和話語講我們的道理!北本⿴煼洞髮W學術委員會主任韓震認為。
2005年,馬克思主義理論成為一級學科,目前全國高校已設立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37所,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78個、碩士點226個。其他學科建設也一派蓬勃氣象。
17年前的春天,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李培林曾撰文許下三個愿望,其一是:中國社科院能辦一所研究型大學。2017年,他的愿望成為現(xiàn)實: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成立,形成12個科教融合學院,構(gòu)建起本、碩、博一體化的人才培育體系。
同時,“冷門學科”扶持力度增加,甲骨文、《儒藏》、“清華簡”等重大研究專項取得重要成果。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鎮(zhèn)豪談到甲骨文大數(shù)據(jù)平臺“殷契文淵”時,興致勃勃:對甲骨進行數(shù)據(jù)取樣,用超景深顯微觀察,再測量甲骨文筆道軌跡微痕變化……新技術為探尋甲骨奧秘打開了一扇窗。
如何更好傳播中國聲音,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設立。一批優(yōu)秀成果被譯成外文在國外出版。韓震牽頭實施的“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就是通過梳理、轉(zhuǎn)譯中華哲學思想概念及核心詞匯,推動中華思想文化“花開世界”。
讓“大道理”飛入尋常百姓家,是哲學社科界的又一努力方向。近年來,期刊、學術活動、新媒體產(chǎn)品等傳播方式作用凸顯。例如,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推出的“黨校公開課”,截至2020年8月底,在新媒體平臺播放量已經(jīng)過億。
新起點上的使命擔當:“加快構(gòu)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構(gòu)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從人抓起,久久為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
人員由少到多、隊伍由弱到強、研究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提升,哲學社科界“五路大軍”——高等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gòu)、黨校行政學院、黨政部門所屬研究機構(gòu)、軍隊院校齊發(fā)力,形成了老中青人才梯隊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良好態(tài)勢。
老學者退而不休,播火傳薪。
年過八旬,治學五十載,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史金波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人生信條,“在涼山彝族聚居區(qū)學習語言、在敦煌考察西夏洞窟、在安徽等地探尋西夏后裔,都在數(shù)月乃至一年以上”。
中青年奮力前行,勇于擔當。
2019年年初,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項久雨前往韓國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耙晃粐鈱W者會后對我說,中國價值觀念是全人類的珍貴財富,應該有更多中國學者走出國門,用學術聲音消除誤解與分歧。我很受觸動。每位學者及其作品,都可能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素材,引發(fā)跨文化共鳴!表椌糜暾f。
隊伍要想發(fā)揮戰(zhàn)斗力,學風問題必須解決好。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在國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中嚴把政治方向關、成果質(zhì)量關、項目出口關,加大學風審查力度,完善科研信譽制度,推動形成優(yōu)良學風。
在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孫正聿看來,真正的學術研究,必須鉆研而不能鉆營,以真誠、真實、真切求得真理。
在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如何展現(xiàn)更加閃亮之姿、日新月異之為?
“國家發(fā)展使我們可以深入思考中國制度的生成演進邏輯。我們當承擔起強化中國學術自覺、文化自覺與致用自覺的時代重任!鼻迦A大學青年學者林毅表示。
在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顏曉峰看來,一些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潛心研究不多、教學投入不夠等問題尚未明顯改觀。他建議,進一步理順評價和激勵機制,使其更有利于出精品、育名家。
山東大學校長、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組長樊麗明介紹,2018年,黨中央提出“發(fā)展新工科、新醫(yī)科、新農(nóng)科、新文科”,新文科建設全面啟動!拔覀円煤脤W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推動新文科建設行穩(wěn)致遠”。
“把準時代脈搏、緊跟時代節(jié)拍、解答時代亟須破解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才能真正創(chuàng)造出頂天立地的哲學社科成果!敝醒朦h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韓慶祥表示,哲學社科工作者要步履不停,勇于擔當,解百姓之渴,釋思想之惑,不負黨和人民期待、不負偉大時代召喚。
(光明日報記者 王斯敏 李曉 張勝 本文學術指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教育部社科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