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
在全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之際,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更加深刻認識到哲學社會科學在實現(xiàn)民族復興大業(yè)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深刻認識到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自信方能自強,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首先要增強學術自信。
我們要以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覺增強學術自信。我國是哲學社會科學大國,這個“大”主要體現(xiàn)在隊伍、數(shù)量和投入等方面,而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準、學術話語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不太相稱。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增強志氣、骨氣、底氣,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強化責任擔當,從黨和人民的實踐出發(fā),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邏輯,形成我們的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準、學術話語。實踐—理論—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發(fā)展歷程的寫照,也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fā)展之道和優(yōu)勢所在。
增強學術自信,就要堅定為黨和人民做學問的信念。從事任何一項工作和事業(yè),都有一個為什么的價值取向問題。馬克思說:“哲學家并不像蘑菇那樣是從地里冒出來的,他們是自己的時代,自己的人民的產(chǎn)物,人民最美好、最珍貴、最隱蔽的精髓都匯集在哲學思想里。”我們要讓自己的專業(yè)志趣服從社會需要,個人的小專業(yè)服從服務黨和人民的大事業(yè)。這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有的良知和責任。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始終站在黨的立場認識問題,從人民利益出發(fā)分析問題。站對了立場,才會運用正確的武器,否則害莫大焉。我們要堅定為黨和人民做學問的志趣,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用學術講政治,以政治強學術,做出馬克思主義大學問、真學問。
增強學術自信,就要走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的路子。馬克思曾說過,對哲學家們來說,從思想世界降到現(xiàn)實世界是最困難的任務之一。這恰恰是哲學社會科學的任務和作用。關于學術,《共產(chǎn)黨宣言》譯者、語言學家陳望道說,“學就是原理,術就是應用”。研究科學原理,是對真理的追求;應用科學原理進行實踐,就可以解決社會存在的問題。他還說過,“我們研究語文,應該屁股坐在中國的今天,伸出一只手向古代要東西,伸出另一只手向外國要東西。這也就是說立場要站穩(wěn),方法上要能網(wǎng)羅古今中外”。而問題在于要能“化”。既不能“據(jù)外論中”乃至“以外律中”,又不能“據(jù)古論今”乃至“以古律今”。中國當前的實踐是我們研究學術的出發(fā)點、立足點。哲學社會科學要在揭示規(guī)律、講好中國奇跡背后的道理學理哲理上下功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币朴谌谕ü沤裰型飧鞣N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這是我們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的科學路徑,也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校要旗幟鮮明、大張旗鼓講馬克思主義、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講共產(chǎn)主義,旗幟鮮明、大張旗鼓講黨的性質、講黨的宗旨、講黨的傳統(tǒng)、講黨的作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講好,不是容易的事,需要真學問、大學問。我們要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的執(zhí)著和堅守,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始終貫穿到做學問當中,把做出真學問、大學問奉為價值追求、畢生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