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丁放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唐宋詩文選本整理與研究》(項目批準號為:11BZW053),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課題組成員有:張智華、韓勝、溫世亮、張曉利。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對于唐宋詩文的編選可謂代不乏人,現(xiàn)存有關典籍的數(shù)量更是蔚為大觀,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和理論意義,在文學傳播接受史、文學理論史、文化史上產生了較大影響,但其綜合價值迄今為止尚未得到充分發(fā)掘,對這一課題進行系統(tǒng)而深入的推進,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唐宋詩文選該成果整體水平的提高,還有助于構建唐宋詩文選該成果通代式的全面圖景,進而豐富中國文學選本的研究領域。
二 成果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
該成果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研究思路。主要從文獻與理論兩個方面展開:文獻方面,考察唐宋詩文選本的種類及存佚情況,并對部分重要詩文選本的版本源流進行梳理;理論方面,探討唐宋詩文選本的編選原則及其與古文理論、詩歌理論、學術風會的關系。第二,研究方法。由于該成果涉及文學、歷史學、哲學等多個學科,故在研究過程中綜合運用了多種方法,大致包括:(1)整合法。有關唐宋詩文選本的研究涉及文學、歷史學、文字學、哲學等學科,因而在研究時采用了跨學科式的整合法,如數(shù)表統(tǒng)計、比較分析等。(2)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研究過程中,既注重宏觀的分析,也注重微觀的細節(jié)。宏觀的分析,只有建立在對微觀細節(jié)準確理解的基礎上,才能言之有據(jù);微觀細節(jié)的準確理解,只有上升到宏觀分析,才能言之成理。例如,首先把唐宋詩文選本放在古代文學發(fā)展的背景中來考察,借以形成對重點個案的深入探討,并最終把握其整體規(guī)模、文獻來源、編選原則等。(3)實證與推理相結合。該成果將出土實物與傳世文獻結合,在研究時既對材料進行篩汰剖析,又以其為基礎進行合乎邏輯的適當推理,以得出較為符合實際的結論。
該成果資料收集和數(shù)據(jù)采集主要包括:(1)傳世文獻。該成果涉及數(shù)量浩繁的傳世文獻,負責人對其進行了廣泛的搜羅篩汰工作,其重中之重是唐宋詩文總集及別集的相關材料。(2)出土文獻。20世紀以來,大量唐宋墓志陸續(xù)出土,它們對于研究唐宋詩文選本有著極大的助益作用,且大多尚未被充分利用。這些材料除匯編于《唐代墓志匯編》等書中之外,還有不少散見于專業(yè)的考古期刊中,因而負責人搜集排查了《文物》《考古》《考古學報》《中原文物》《考古與文物》等考古文物類專業(yè)期刊,掌握了大量的出土文獻。(3)電子文獻。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與推廣,大量文獻材料被數(shù)字化、電子化,有效而充分地利用電子文獻是未來學術研究的一個新趨勢。負責人為此搜集掌握了近300G的相關電子文獻,這些文獻確保了該成果的順利完成。(4)館藏文獻。除充分利用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和詩學中心資料室的豐富藏書之外,負責人來往出入于國家圖書館、安徽省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人民大學圖書館、南開大學圖書館等地,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館藏文獻的價值,為該成果的順利完成提供了可靠資料與數(shù)據(jù)基礎。
該成果研究成果分為三編,分別是上編三章“綜合研究”、中編六章“個案研究”、下編兩部分“文獻整理”,共十一個章節(jié)。上編對唐宋詩文選本的發(fā)展脈絡做出全景式陳述,剖析其與文學發(fā)展的關系,挖掘其蘊含的批評價值,屬于宏觀層面的鳥瞰;中編以若干唐宋詩文選本為經典個案,研究其與古典文學的互動關系,屬于縱深層面的挖掘;下編簡明著錄唐宋詩文選本的基本狀況,并詳細整理相關序跋,為進一步研究提供文獻依據(jù)和材料支撐,屬于文獻整理的工作。上中下三編構成一個既有宏觀鳥瞰,又有縱深挖掘,并包含豐富基礎材料的有機整體!吧暇帯碧扑卧娢倪x本“綜合研究”,首先對唐宋詩文選本的發(fā)展脈絡做出全景式陳述,并以宋詩為中心剖析選本與文學發(fā)展的關系,進而挖掘其蘊含著的重要批評價值。
第一章,唐宋詩文選本發(fā)展述略。唐宋詩文選本發(fā)展興盛的前提條件是唐宋六百多年文體齊備的繁盛文學創(chuàng)作,而其編選濫觴于唐宋,壯大于元明,至清代終呈百花齊放之勢,且每個階段均與當時的文學發(fā)展相呼應而各具特色。具體來說,唐宋兩代是唐宋詩文選本的濫觴期,唐代編選活動持續(xù)升溫,至宋代而內容漸次豐富、體例漸趨完備,社會文化的背景與文學發(fā)展的進程是其核心驅動力;元明兩代是唐宋詩文選本的壯大期,但其發(fā)展卻呈現(xiàn)不平衡性,即唐詩選本極大繁榮、宋詩選本沉寂不聞,而宋文則在唐宋文章選本中得到重視和肯定,前者影響了后世乃至今人對于唐詩的偏愛,后者則奠定了宋文在中國古代文章發(fā)展史上的地位;清代是唐宋詩文選本的繁榮期,不但數(shù)量巨大,而且種類繁多,僅唐詩選本一類,便已超過四百種,可謂百花齊放,蔚為大觀。
第二章,唐宋詩文選本與文學發(fā)展。選本作為連接作家、選家與讀者的中介,在打上時代烙印的同時還反映了文學的發(fā)展,唐宋詩文選本自然也不例外。成書于大中祥符年間的《唐文粹》,篇幅短小、內容精審,是北宋文人閱讀接受唐代文學的理想讀物。編者姚鉉秉持“止以古雅為命,不以雕篆為工”的選旨,借詩集的刊行而廣泛傳播,對以儒家思想為旨歸的北宋詩文革新運動起到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陳充的《九僧詩集》編選了宋初具有相同文學觀點和創(chuàng)作特點的僧人的大量詩歌作品。九僧的創(chuàng)作豐富了宋代詩壇,《九僧詩集》在北宋之后的廣泛流傳,對于“九僧”詩人身份的確認,及其逐漸被后人視為晚唐派的代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南宋中后期趙師秀的《眾妙集》專選五七言律詩,且多集中于中晚唐,表現(xiàn)出選家崇尚清理典雅、悠澹舒朗詩風的審美意趣。詩集的編選與流傳是四靈派宣揚晚唐詩風的重要舉措,在引領南宋的宗唐思潮風向中,起到重要的促進意義。
第三章,唐宋詩文選本的批評價值。選本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特殊批評形式,其批評價值在于選家可以通過對作品的鑒賞、銓擇,體現(xiàn)出其關于文學觀念、文學發(fā)展的認識與見解。唐宋詩文選本的序跋、編選體例以及注解點評等內容,蘊含著豐富的批評價值:第一,序跋。唐宋詩文選本的序跋蘊含著豐富的批評資料,包括:1.選家情況、選錄內容、編選宗旨、詩學主張。2.文學的功用、文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選家的文學思想。3.探討詩人創(chuàng)作風格的相關材料。4.唐、宋優(yōu)劣論的萌芽。5.有關詩藝的討論等。第二,編選體例。分類選編、分體選編、分人選編是選本的三種基本編選體例,也是其批評價值的重要載體。宋代詩歌選本的編選體例已經相當完備,不僅上述三種體例皆有出現(xiàn),甚至還出現(xiàn)了一個選集同時運用兩種體例的層級編選法。選家通過選擇不同的體例收錄文獻,或彰顯作家,或辨別文體,均是其獨特詩學價值的所在。第三,注解、評點。選集、注解、評點,三者的合刻出現(xiàn)在宋代,后二者通過注釋詩文、字詞、典故,疏通文義,進而探討藝術特征與寫作手法,顯著提高了讀者的藝術修養(yǎng),并增進其寫作技能。例如,謝枋得《注解章泉澗泉二先生選唐詩》秉持“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論詩方法,尊重儒家詩教觀,并表現(xiàn)出以“味”論詩的審美趣向等,這些均是其批評價值的所在。從唐宋詩文選本的序跋、編選體例、注解點評三方面著手,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握古代文學批評理論。
“中編”唐宋詩文選本“個案研究”,以《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古唐詩合解》《才調集》《唐宋詩醇》《唐宋詩舉要》《唐宋八大家文鈔》等質量上乘、流傳廣泛、影響深遠的唐宋詩文選本為經典個案,鉤稽爬梳、察微鑒幽,研究其與古典文學的互動關系。
第四章,《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與明代唐詩學。《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是明代唐詩選本中的巨著,直接影響了清代著名唐詩選本《唐詩別裁集》,是唐詩學研究,尤其是明代唐詩學研究領域中應當重點關注、深入挖掘的選本。作者周珽出身名門,家風良好,家學深厚,終身未仕,得享高壽,是一位純粹的學者與詩人。周珽嚴肅認真,傾半生精力完成《選脈》,體例嚴謹完備,版本承傳有序。周珽論詩沒有明顯的門戶之見與宗派之爭,合唐以來數(shù)百家學者的觀點于一爐而終成一家之言,其選目、注釋、評語均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第五章,《古唐詩合解》研究!豆盘圃姾辖狻肥乔宕盍餍械囊悦赏癁閷ο蟮钠占靶蕴圃娺x本之一,作者王堯衢的詩學思想受到葉燮的深刻影響,但又能多方吸收,博采眾長,不為葉燮所囿。王堯衢將古詩與唐詩合選,以揭示詩歌發(fā)展的脈絡,強調其源流承變,宗唐又不止于唐,并繼承了金圣嘆、徐增等人的分解論詩法且有所發(fā)展,形成了自己靈活巧妙的論詩特點,在注釋、評點等方面均別具一格。該書與《唐詩三百首》同為清代翻刻次數(shù)最多、流傳時間最長的唐詩童蒙選本,具有內在的相通性,為唐詩的傳播和唐詩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第六章,《才調集》批注該成果。《才調集》是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唐人選唐詩選本,至明末清初才受到廣泛關注,產生了多達十余種的批注本,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可以更加準確地把握當時的詩學思想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傾向。其中,馮舒、馮班借助評點《才調集》之機,標舉溫李,提倡西昆,反撥錢陸燦一派詩人的宗宋傾向,肯定了晚唐詩功夫細膩與文采華美的審美價值;王士禎晚年認識到當時宗宋詩風的弊端,因而刪選《才調集》而成《才調集選》,試圖通過該集使世人認識到唐詩的本來面目,進而重新確立唐詩在詩學史上的地位;殷元勛、宋邦綏補注《才調集》時,注重知人論世與推源溯流的注釋方法,具有不可否認的價值,但詩歌鑒賞能力及詩學思想的缺乏則是其白璧微瑕;紀昀秉持通變折中的批評態(tài)度,刪選補正《才調集》而成《刪正二馮評點才調集》,宣揚了興象與風骨兼?zhèn)涞膶徝览硐,代表了當時官方的詩學觀點。
第七章,《唐宋詩醇》研究。《唐宋詩醇》是唐詩選本中為數(shù)不多的帝王選本之一,地位獨特。與其他選集不同,該書是在乾隆皇帝明確的詩學思想指導下,由館閣文臣編訂而成的,是清政府文治政策下的產物,服務于一定的政治目的。該書具有明顯的特色,例如,詩人去取原則是“去名家,取大家”,共取唐宋詩人李杜韓白蘇陸六家;詩歌去取原則是重“風人之義”,即委婉地表達對社會現(xiàn)實的諷喻之旨;編書宗旨是以詩歌見唐宋二代的盛衰興廢,確立唐代以來詩歌的風雅典范,并在一定程度上調和唐宋詩之爭,反撥王士禎的“神韻說”;詩學思想豐富而獨特,包括尊古宗唐宗杜的傾向、溫柔敦厚與性情并重的詩教觀、強調知人論世等。在去取原則、編書宗旨、詩學思想的指導下,該書對所選六家詩人展開了頗具特色的評點分析,對當時學子影響甚大。
第八章,《唐宋詩舉要》。研究《唐宋詩舉要》是民國年間的唐宋詩選本,與王士禎的《古詩選》《唐人萬首絕句選》、姚鼐的《五七言今體詩鈔》等書的關系較為密切。該書體例謹嚴,選詩以時代為經,以詩人為緯,完整地體現(xiàn)了詩人的顯著特點及詩體的發(fā)展脈絡;其所選評論家多為桐城派人士又能適當兼顧別派,評論內容豐富翔實,十分注重詩藝的點評;其注釋因編者高步瀛淵博的學識涵養(yǎng)、深厚的考據(jù)功力與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而獨具特色,頗有價值。此外,高步瀛是桐城派后期大家吳汝綸的弟子,在《唐宋詩舉要》中體現(xiàn)出的詩學思想和詩學主張,有很多桐城派詩學的痕跡,但高氏同時也吸取了其他派別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對桐城詩派有所超越。
第九章,《唐宋八大家文鈔》研究!短扑伟舜蠹椅拟n》體例嚴謹,集自身點評和引用點評于一體,表現(xiàn)出編者茅坤對唐宋八大家散文的態(tài)度,及其散文理念和文學史觀念。在明清兩代以唐宋八大家散文為研究對象的選本中,獨具特色,頗有價值。茅坤態(tài)度認真、苦心孤詣地編撰唐宋八家之文,并加以評點標注,因而體例較為嚴謹,兼收各種文體,講究文章的正統(tǒng)性,對各種風格也做到兼收并蓄。但茅坤此舉并非為博得盛譽海內之聲名,而是為宣揚唐宋派的文藝思想,為后人進行文學研究指明方向,留下可資參考的經典范式。因而盡管存在若干不足,但茅坤之后關于八家選本均以“唐宋八家”命名,且均未能超出其編選范疇,可見該書影響范圍之大與波及面積之廣。此外,將茅編《文鈔》與唐順之《文編》、張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鈔》、高步瀛《唐宋文舉要》等唐宋文選本比較研究,其獨到見解和巨大價值可得到更為準確深刻的揭示。
“下編”唐宋詩文選本“文獻整理”,首先對存世的一千三百余種唐宋詩文選本作一簡明著錄,其次整理疏通七百余篇相關序跋。
唐宋詩文選本敘錄簡編。簡明著錄的唐宋詩文選本總量超過一千三百種,按照唐詩選本、唐文選本、唐詩文選本、宋詩選本、宋文選本、宋詩文選本、唐宋詩合選、唐宋文合選的順序進行編排,爭取標明版本及館藏地。
唐宋詩文選本序跋摘要。整理唐宋詩文選本序跋總量超過七百篇,與簡明著錄者編排順序相同,參照多個版本,校勘比對,疏通文字。許多材料在該成果得到首次披露。以上兩部分的宗旨和優(yōu)點是求全求備,其目的和價值是服務于進一步研究,為專業(yè)研究者和一般愛好者提供豐富可靠的文獻依據(jù)和材料支撐。
綜合來看,該成果上中下三編構成了一個條理清晰、邏輯嚴密、資料翔實、創(chuàng)新性強的有機整體。其學術價值、應用價值,以及社會影響和效益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六個方面:第一,點明唐宋詩文選本后世興盛的決定因素,強調其重要的文獻傳承價值,探究其資料來源和底本狀況;第二,搜集大量唐宋詩文選本,梳理其紛繁復雜的淵源流變,整理出脈絡清晰的基本概況,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文獻基礎;第三,以唐宋詩文選本為切入點,考察各代唐宋詩文的整理工作,獲得唐宋詩文輯佚的大致范圍,增進對于古代文學發(fā)展的總體認識;第四,將唐宋詩文選本作為文學批評的重要形式,研究其編選原則與當時古文理論、詩歌理論、學術風會之間的關系,進一步豐富和深化對詩論、文論、文壇風氣、文學觀等問題的認識與理解;第五,考察唐宋詩文選本與創(chuàng)作實踐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揭示兩者的互動關系;第六,考察唐宋詩文選本在中國文學選該成果史上的地位和意義,進而探索唐宋詩文選本的自身特點及其綜合價值,形成通代式的系統(tǒng)研究,對相關問題的推進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