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wǎng)站入口

站內(nèi)搜索

趙敬儀:“橫渠四句”的內(nèi)涵及其時代價值

趙敬儀2023年12月18日15:07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橫渠四句”的內(nèi)涵及其時代價值

作者:趙敬儀,系山東建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出自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家張載的《橫渠語錄》,馮友蘭先生稱之為“橫渠四句”。一千多年來,“橫渠四句”震爍寰宇,傳誦不絕,成為歷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理想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也引用此話,強調(diào)“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fā)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今天我們重思“橫渠四句”的內(nèi)涵,對于構建命運與共的倫理精神、確立人心和善的道德秩序、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髓、建設美美與共的美好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為天地立心

“為天地立心”是張載探究關于天人關系問題的哲學根基,在“橫渠四句”中具有統(tǒng)領甚至本源的地位和作用。其核心內(nèi)涵是指儒家精神文化倡導的,每個人都應有的道德自覺與精神境界,并主動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的大宇宙情懷和生命共同體意識。在中國哲學中,天地之心并不意味著這個天地是有意識、能知覺、能思維的存在,而是指天地、宇宙、世界運行的一種內(nèi)在的主導力量,或者稱之為宇宙生生不息的動機和來源!疤斓刂摹弊钤缫娪凇吨芤住贰稄汀坟藻柁o:“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復》卦卦象是冬至之后,陰氣剝盡,一陽復始所見到的天地之心,可見,天地之心與天地化育萬物相關。張載的解釋是“天地之大德曰生,則以生物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意為天地最大的德性是生養(yǎng)萬物。因此,天地的好生之德就體現(xiàn)為天地之心!吨芤住分v:“生生之謂易!崩韺W開山鼻祖周敦頤也曾在“綠滿窗前草不除”中體會生生之意,“生生”何以是天地最大的德性而成為天地之心?

一是,“生生”賦予了萬物以平等自由的生命權!对娊(jīng)》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鄙塾涸凇队^物外篇》中說:“動物自首生,植物自根生!币馑际侨f物化生各有其規(guī)則,得其和以生,得其養(yǎng)以成,生命不同的形式和種類取決于自我內(nèi)在生命的規(guī)定性而非他者。所以,世間萬物都是平等自由的,人也只是宇宙大化流行的參與者而非裁決者,這在張載“民吾同胞”的思想中表現(xiàn)為百姓皆是我的同胞兄弟,萬物皆為我同類,因此,“生生”是一種自然權利,世間萬物皆應受到尊重、敬畏、珍惜,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

二是,“生生”是一種至上美德。朱熹說:“仁者,天地生物之心。”張載說:“無我而后大,大成性而后圣!币鉃樘斓刂氖浅錆M仁愛和善意之心,它創(chuàng)生萬物無所偏倚,周乎萬物無親疏差等之分,天道自然之善灌注在世間,成就了萬事萬物的本性,所以人性與物性、與天地之性也是相通的。正因為人有“生生之仁心”,所以見孺子入井、鳥獸悲鳴、草木毀折、山河破碎,自然會生不忍之心、憐憫之心、顧惜之心。張載經(jīng)常說要“大其心”“擴其心”,人類只有超越一己私利,才能成就天地萬物的生生之意,這是至上的美德和最高的善。

為生民立命

“為生民立命”是為“天地立心”這一主題的延續(xù),是指儒家為天下百姓提供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確立道德秩序和人生方向以及共同的社會價值準則。“立命”沿著孟子思想展開,《孟子·盡心上》有云:“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泵献訉⒚譃椤罢焙汀胺钦,盡道而行即為“正命”,反之就是“非正命”,所以他主張士人君子要修身養(yǎng)性,養(yǎng)吾浩然正氣。與之稍有差別,張載的“立命”將范圍擴充到天下百姓!吧瘛弊钤缫娪凇渡袝罚褪侨嗣窕虬傩盏囊馑!盀樯窳⒚本褪菫榘傩仗峁┌采砹⒚畬W。

一是個體精神生命的安頓。張載將“命”分為“德命”和“氣命”,“德命”是受道德理性支配的力量,“氣命”是富貴貧賤壽夭禍福的偶然結果,他主張要在“德命”上下功夫,以“德命”駕馭“氣命”,以此來喚醒人的道德自覺。張載在《正蒙》中說:“尊道貴德,樂天知命!比寮椅幕摹疤烀^”更多的是一種人文價值的道德指向,即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將仁義發(fā)揮到極致,才能“上達則樂天,樂天則不怨”。事實證明,沒有仁德的人經(jīng)不起困頓、貧賤的考驗,也經(jīng)不起安逸、富貴的誘惑,所以,只有“安仁”才能在人生旅途中作出正確選擇,掌握自己的命運。

二是全社會共同的價值準則的確立。民族國家的共同體不僅是靠制度建構的法的共同體,而且是有共同道德和文化認同的信仰共同體,這是價值準則在任何社會都須存在的必要性之所在。張載在《經(jīng)學理窟》中提出:“仁不得義則不行,不得禮則不立,不得智則不知,不得信則不能守,此致一之道也!薄叭省笔侨酥舱,“義”是所走正路,“禮”是社會規(guī)范,“智”是道德認知,“信”是信守承諾。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理念,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在當今社會中對于幫助民眾實現(xiàn)人心和善、規(guī)范社會行為、樹立共同理想以及凝聚社會共識等方面都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為往圣繼絕學

“為往圣繼絕學”是指儒家知識分子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立場,通過“道統(tǒng)”的傳承和發(fā)揚,完成文化傳承以及知識分子積極入世的士風再造!巴ァ敝f源于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韓愈在《原道》篇中提出的“道統(tǒng)”思想,他認為中國文化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思想一脈相承,孟子之后,圣學不傳,“道統(tǒng)”斷裂!暗澜y(tǒng)”概念的提出源于佛老思想在唐代的迅速發(fā)展,儒家知識分子認為,佛家和道家的“消極無為、游出于世”間接導致了原儒精神喪失。宋代以降,面對佛教“出世”盛行,知識分子急需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政治文化傳統(tǒng)來維持世道人心,找回人倫世界的價值和意義,這從某種程度上奠定了宋明理學的勃興和積極入世精神的闡揚。

一是促進歷史文化復興,學以成人。張載的價值觀經(jīng)歷了“出入佛老,返于六經(jīng)”的過程,他反對“以心法起滅天地”,既然天地是生生不息的,那么這個世界就不是佛教所說的虛幻、寂無的世界,而是實實在在、充滿生機、有積極意義的世界,所以,人應該在宇宙的大化流行和現(xiàn)實世界中尋找萬事萬物的所以然和人倫日用的所當然,這才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分。他主張傳承圣賢學說,承繼圣人之志,“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志”,最終目的是“學以成人”。在張載看來,為學的根源,在于對社會的關懷、真理的追求還有信仰的堅守,為學是為人的基礎,為人是為學的目標,通過閱讀經(jīng)典,窮理盡性,學習圣王廣教天下,涵養(yǎng)圣賢氣象,成就圣賢人生。

二是為勇?lián)幕姑峁┚裰。國家之魂,文以鑄之。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和血脈,也是良好政治秩序的根基,“道統(tǒng)”的確立在于其歷史思想的合法性和權威性,而文化得以傳承,經(jīng)典作品是最重要的載體,是經(jīng)過歷史檢驗而具有恒久價值的作品,是公共性的精神資源和道德資源。幾千年來,經(jīng)典作品在維護國家統(tǒng)一,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鞏固文化主體性等方面都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因此,新時代,每個人都應堅定文化自信、奮發(fā)有為,勇?lián)鷤鞒邪l(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和使命。

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淑世情懷,“為萬世開太平”是他一生最大的理想追求。其核心含義是指儒家倡導的修齊治平的政治理想,即每個人都要充分挺立個體在宇宙大化中的主體性,成就家國天下的責任擔當!疤健奔瓷鐣捕,百姓富足,時世和平。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呂氏春秋》就有“天下太平,萬物安寧”的說法,經(jīng)過歷代思想者的闡發(fā),成為中國人一以貫之的愿景和追求。但張載并不限于當下社會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遠、更廣闊的視野,希望為無窮后世開創(chuàng)出千秋萬代的太平基業(yè),體現(xiàn)了他的政治主張。

一是為百姓創(chuàng)造富足安泰的有道社會。中國自古主張富民厚生,眾安道泰。孟子說:“民之為道也,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恒產(chǎn)”是維持生產(chǎn)生活的基本物質資料,“恒心”是民眾對于統(tǒng)治者維護之心的持久性或恒長性。張載體察農(nóng)民疾苦,為改變貧富不均,提出“家不富,志不寧”“治天下不由井地,終無由得平,周道止是均平”的經(jīng)濟主張,同時對于貧民耕而不免于饑、富民坐而飽于嬉的政治制度進行了猛烈批判,希望以此來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實現(xiàn)民富國強的美好愿景。盡管最終未能落實,但體現(xiàn)了中國知識分子自古以來“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張載一生充滿雄心壯志,心懷天下蒼生,少年時期即對兵法感興趣,渴望有朝一日能報效國家。他渴望三代之治,發(fā)出“望太平”的期盼,體現(xiàn)了修齊治平的天下情懷!盀槿f世開太平”源于中華民族戒慎警懼、執(zhí)中守正的憂患意識,表現(xiàn)了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奮斗精神,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倘若每個人都能念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太平美好的共同體秩序就會成為可能。

“橫渠四句”是相互貫通的體系,也是張載一生的事業(yè),集中體現(xiàn)了張載一生對個體、社會、文化、世界的責任擔當和博大胸懷。民族英雄文天祥、清代名臣曾國藩、共產(chǎn)黨人李大釗、一代偉人毛澤東同志等都曾借用這四句話,表明立志情懷,鼓勵國人為社會多作貢獻!皺M渠四句”直到今天仍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

(責編:皮博、黃瑾)
乐亭县| 申扎县| 巴彦淖尔市| 新昌县| 平邑县| 石屏县| 习水县| 四平市| 嘉鱼县| 成安县| 临汾市| 常熟市| 沽源县| 本溪| 西华县| 贵溪市| 饶阳县| 措美县| 武义县| 澄迈县| 边坝县| 隆德县| 盐津县| 白银市| 新巴尔虎右旗| 那曲县| 柘城县| 娱乐| 兴和县| 庄浪县| 孟津县| 马尔康县| 泌阳县| 修武县| 高唐县| 磐安县| 兴海县| 鄂伦春自治旗| 游戏| 平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