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古漢語連詞研究

2024年09月12日11:21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湖南師范大學徐朝紅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古漢語連詞研究”(項目批準號為:12CYY045),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課題組成員有:張國良、羅曉林。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一)研究目的

首先,調研中古口語性相對較強的白話系文獻和文言性質相對較強的史書等文獻中的連詞,以期了解中古漢語時期的連詞系統。

其次,以在中古漢譯佛經中調查到的連詞為對象,在共時平面上比較這些連詞在中古兩種文獻里的使用情況,以進一步了解中古漢語連詞的特征。

最后,探討連詞產生、發(fā)展和演變的規(guī)律。從歷史的角度、宏觀地探討中古新生連詞在漢語史上的發(fā)展演變,此外,運用功能主義語言學和接觸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通過對各具特征且有代表性的新生連詞的個案研究和專題討論,探討漢語連詞語義演變的模式、機制和動因,揭示漢語連詞語義演變中的認知操作、語用策略和接觸動因。

(二)研究意義

中古漢語是漢語歷史一個重要的關鍵轉型時期,以漢語連詞為切入點,探求中古時期的語言特征,是中古漢語研究尤其是漢語語法史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對于構建漢語史特別是漢語語法史、漢語詞匯史具有重要的意義。虛詞是漢語語法表達的重要手段,而連詞是重要的虛詞。因此漢語連詞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的探討,對于豐富漢語語法系統、深入認識語言演變規(guī)律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

二  成果的主要內容

(一)主要內容

該成果仔細爬梳反映當時實際語言程度大小不一的白話系和文言系材料,對其中的連詞仔細甄別、詳細描寫、合理解釋,以期了解中古漢語時期的連詞系統;同時,通過共時比較,探討新生連詞在中古兩種文獻里的使用情況,從一個側面更全面地了解中古漢語連詞乃至整個中古漢語的語言特點。此外,通過歷時考察中古新生連詞的發(fā)展演變,特別是通過連詞的個案研究,總結了中古漢語連詞在漢語史上的地位以及連詞產生、發(fā)展演變的規(guī)律,探討了連詞語義演變模式。具體研究內容分為共時研究、歷時比較、個案研究和專題探討等幾個部分。

共時研究。共時研究既包括全面系統考察中古漢語聯合、中古漢語主從關系連詞,同時也包括對中古漢語兩種文獻材料中的連詞比較。我們把中古漢語連詞分為九個次類:并列連詞、選擇連詞、承接連詞、遞進連詞、假設連詞、因果連詞、條件連詞、轉折連詞、讓步連詞,從連詞的文獻使用范圍、使用頻率、語法意義和語法功能,以及連詞的來源、同義連詞的相互比較等方面詳細描寫我們在中古文獻材料里調查到的180個連詞,以期達到了解中古漢語連詞概貌之目的。除此之外,中古漢語時期的漢譯佛經文獻和本土文獻,是既有相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的兩種漢語歷史文獻,所以我們在研究中古漢語連詞的時候就有可能也有必要在共時平面上比較兩種文獻里的連詞使用情況。共時比較以我們在中古漢譯佛經本緣部里調查到的連詞為對象,在共時平面上比較這些連詞在兩種文獻里的使用情況,從一個側面更全面地了解中古漢語連詞乃至整個中古漢語的語言特征。

歷時比較。歷時比較既包括單個連詞描寫時歷時考察其連詞的語法意義和語法功能,同時也包括宏觀地探討整個中古新生連詞在漢語史上的發(fā)展演變,從而凸顯中古連詞在漢語史上的地位以及漢語連詞產生發(fā)展演變的規(guī)律。

個案研究。我們選取中古漢語中七個各具特征且有代表性的新生連詞,挖掘它們語義演變特征及其相應的原因和機制。包括因語言接觸而引起語義演變的典型代表并列連詞“亦”,借助中古漢譯佛經文獻并參考中古本土文獻探討連詞產生時間的并列連詞“并”、較好解釋連詞來源的并列連詞“合”,漢語史上具有時間特色的假設連詞“脫”、有違語言傾向性發(fā)展的假設連詞“如或”、中古特色連詞“正使”、句法結構對連詞產生有重要影響的讓步連詞“雖然”。

專題探討。運用功能主義語言學理論和方法,探討時間范疇到假設條件連詞語義演變!俺掷m(xù)義”時間詞以“還”“尚”“猶”為例、“追溯義”時間詞以“向”“鄉(xiāng)”為例探討它們的語義演變,概括語義演變過程的特征,分析兩類時間詞向連詞演變過程中呈現的差異,進而解釋時間范疇向條件范疇演變的動因和機制。

(二)重要觀點

(1)中古漢語連詞是一個歷時與共時、本土和外來以及方言和通語相互融合而成的、具有歷史層次的復雜的連詞系統。這個復雜的連詞系統,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中古漢語的語言特點,同時也反映了中古漢語承上啟下的過渡性特征。

(2)中古漢譯佛經文獻是一種非自然獨特的變體,這種變體造就了中古漢語連詞一些獨有的特征。從宏觀角度說,形成了一批中古漢譯佛經特有的連詞,如并列連詞“亦”、選擇連詞“或當”“或復”、假設連詞“若脫”、條件連詞“正使”;從微觀角度來說,連詞的語法功能也呈現特殊性:如改變了漢語常規(guī)的句法結構,如并列連詞“并”為滿足四字格的需要,句法位置特殊,一改漢語并列連詞“聯系項句中”的原則;雙音節(jié)連詞大大增加,雙音節(jié)的形成主要是通過同義復合和附加詞綴兩種方式構成,并且作為構詞語素的詞綴不只是湊足雙音節(jié)的作用,還會影響到連詞的語法功能。如“并”可以作并列連詞和遞進連詞;加上詞綴“復”后的“并復”只作遞進連詞,而不作并列連詞。

(3)對比中古漢語時期兩種重要文獻中連詞使用情況,我們發(fā)現了一條傾向性的語言演變規(guī)律:中古漢語時期,在中古漢譯佛經里使用頻率高、語法功能強的連詞,一般沿用到近代漢語乃至現代漢語;而在中古本土文獻里使用頻率高、語法功能強的連詞,一般使用時間短,至近代漢語時期就成了文言詞,只存在于唐五代時期文獻性質較強的史書文獻,近代后期幾近消亡。

(4)從歷時的角度看,中古漢語承上啟下的過渡性特征,不僅有新舊連詞的更替,更為重要的是有連詞語法意義和語法功能的變化。從新舊連詞的更替的角度看,中古漢語產生了一批新生連詞,有些甚至沿用到現代漢語,如因果連詞“所以”。從連詞的語法意義和語法功能來看,把中古漢語連詞的語義和語法特征置于歷時的角度,我們能夠更好地從一個側面了解漢語史的發(fā)展演變。如遞進連詞“而且”,中古漢語時期的“而且”為詞語連詞,連接單音節(jié)形容詞;而現代漢語里可以為詞語連詞時連接成分雙音節(jié)詞,同時也可以句間連詞。“而且”這種語法功能的變化或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漢語歷史語法的發(fā)展和演變。

(5)通過對中古漢語180個連詞系統考察,特別是對各具特征且有代表性8個新生連詞的個案研究,挖掘連詞產生、發(fā)展和演變的規(guī)律。我們認為,連詞的來源多樣化,漢語連詞可以通過動詞、代詞、介詞、副詞等詞類語法化而來,也可以通過連詞內部語義功能的演變、語言接觸引發(fā)的語義演變而來,同時,漢語雙音節(jié)連詞主要通過同義復合、附加詞綴、“臨近結構”詞匯化而來。此外,我們認為,連詞產生的機制主要是重新分析、類推以及借用,其中借用或許是中古漢譯佛經中特殊連詞形成的一個最主要的機制;其動因主要是語用推理和語言接觸,其中語言接觸或許對中古漢譯佛經中特殊連詞形成尤為重要。

(6)運用現代語言學理論對時間范疇向條件范疇演變的考察,我們發(fā)現不同義的時間詞在向條件演變的過程中,既具有時間范疇向條件范疇演變的跨語言反復出現的共性特征;同時“輸入端”語義和功能的差異,也導致了在演變過程中各自的差異,最終導致“輸出端”即條件連詞功能的差異。通過重新分析和擴展這兩個機制,時間范疇向條件演變,演變動因是基于“不過量原則”推理。

三  成果的主要價值

連詞是重要的虛詞,在全面探討漢語連詞系統的基礎上,運用現代語言學在句法環(huán)境下對漢語連詞語法化研究過程中所出現的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這是對漢語連詞研究方法的一種新的突破。該成果能幫助我們找出漢語歷時句法演變的規(guī)律,摸索出漢語歷時句法研究的新經驗,探索漢語歷時句法研究的新途徑,這是提升漢語歷時句法研究整體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時既可以豐富西方歷史句法理論的成果,也可以挖掘出漢語歷史句法新的理論。此外,對連詞產生的原因和機制等方面的研究,對當今計算語言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責編:金一、黃偉)
梧州市| 昌宁县| 轮台县| 宜黄县| 临漳县| 凤阳县| 绥滨县| 雷波县| 丹东市| 汝阳县| 乡城县| 志丹县| 太白县| 荔波县| 平邑县| 新巴尔虎左旗| 南昌市| 九江县| 新源县| 密云县| 保康县| 雷波县| 昭平县| 孝感市| 井冈山市| 永兴县| 新蔡县| 鄂伦春自治旗| 天柱县| 宝应县| 永济市| 福贡县| 哈巴河县| 繁峙县| 蕲春县| 奉贤区| 白水县| 浦江县| 阜康市| 任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