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要聞學壇新論工作動態(tài)通知公告最新成果集萃資助學術期刊學者傳真學者專欄機構設置聯(lián)系我們
項目申報與管理項目動態(tài)成果管理成果發(fā)布經費管理各地社科規(guī)劃管理項目數據庫專家數據庫歷史資料
摘要:本文以中央電視臺2011年8月下旬至2012年2月下旬關于“走基層”、“新春走基層”系列專題報道為研究樣本,從新聞報道的選題內容、表現(xiàn)方式、影響和評價等角度,總結分析央視“走轉改”系列專題報道的表現(xiàn)特征,對“走轉改”的新聞實踐作出理論思考和闡釋,揭示“走轉改”活動對新聞工作帶來的觀念性改變,深化對新聞工作的規(guī)律性認識。
2011年8月中旬,根據中宣部、中央外宣辦、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中國記協(xié)等五部門的要求和部署,新聞戰(zhàn)線廣泛深入地開展了“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這是新聞戰(zhàn)線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群眾觀點,自覺踐行群眾路線,堅持黨的新聞事業(yè)性質宗旨,增強新聞宣傳吸引力、感染力,提升新聞隊伍能力素養(yǎng)的一次重要新聞實踐活動。這項活動開展以來,廣大新聞工作者帶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
走出高樓大院、文山會海,深入廠礦社區(qū)、田間地頭、沿海邊疆,用真情傾聽百姓心聲,用鏡頭捕捉時代變遷,采寫了大量鮮活生動、感人至深的報道,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引起強烈社會反響。
為總結分析“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取得的顯著成效和重要經驗,挖掘“走轉改”活動的精神內涵和實踐意義,我們以央視“走基層”和“新春走基層”兩組系列專題報道為研究對象,力求對“走轉改”的新聞實踐做出理論思考和闡釋,揭示“走轉改”活動對新聞工作帶來的觀念性改變,深化對新聞工作的規(guī)律性認識,更好地用以指導新聞宣傳工作實踐。
一、“走轉改”活動是堅持黨的新聞事業(yè)性質宗旨,推動新聞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基礎性工作,各新聞單位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打造富有特色的活動載體,領導帶頭全員參與,走基層蔚然成風
自2011年8月下旬“走轉改”活動開展以來,各新聞單位積極響應,紛紛建立基層聯(lián)系點;主要負責同志帶頭到基層蹲點調研、采寫新聞,廣大編輯記者踴躍參加,給新聞戰(zhàn)線帶來一股清新務實之風。與此同時,各新聞單位在重要版面、重要時段開設專欄,推出系列專題報道,一大批來自一線的新聞作品深深打動了讀者、聽眾和觀眾,引起廣泛共鳴。
中央電視臺在“走轉改”活動中精心組織策劃,于2011年8月下旬和2012年春節(jié)期間,分別推出“走基層”和“新春走基層”兩組系列專題報道!白咿D改”活動中共派出560多路報道團隊、1600多名編輯記者深入基層一線,開展了一系列形式新穎、有聲有色的調研采訪活動,足跡遍及全國31個省區(qū)市上百個縣鄉(xiāng)村,播發(fā)相關報道近3000條。
中央電視臺多位臺領導分別率隊進行調研采訪。副臺長魏地春率財經頻道“走基層”報道組到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采訪報道了當地苗木產業(yè)轉型升級帶動農民致富的經驗事例。副臺長高峰到云南省臨滄市鳳慶縣,深入當地麻風病村和佤族群眾當中,實地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聽取他們的愿望和要求。副總編輯程宏赴福建晉江安踏體育用品公司開展調研,深入車間與工人師傅一同勞動、座談,為企業(yè)解決發(fā)展問題出謀劃策。副總編輯黃傳芳以普通記者身份,深入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吳忠市,對該市生態(tài)移民安置情況進行調研采訪,并前往南川鄉(xiāng)菊花臺村報道當地生態(tài)移民中的殘疾人生活情況。
各部門積極行動,推進“走轉改”活動深入開展。綜合頻道、新聞頻道、財經頻道等多個頻道,《新聞聯(lián)播》、《朝聞天下》、《東方時空》等十幾個欄目聯(lián)合啟動“走轉改”宣傳報道活動,推出了一大批充滿濃郁生活氣息、描繪壯闊社會實踐、反映時代發(fā)展脈搏的精品佳作。
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廣泛參與。他們滿懷熱忱奔赴全國各地,走遍大江南北,上高原、下礦井、訪農家、進社區(qū),將鏡頭對準普通百姓,從群眾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中汲取智慧營養(yǎng)。他們走過的地方,有人跡罕至的新疆喀什皮里村,有祖祖輩輩依靠索道出行的云南怒江拉馬底村,有陷入銷售困境的內蒙古達茂旗土豆大田,有人滿為患的北京同仁醫(yī)院、兒童醫(yī)院,有海拔4000多米、零下20攝氏度的西藏江孜,有距離陸地最遠的福建臺山島,還有山西、江蘇、湖北、湖南的煤炭運輸線……既記錄城鄉(xiāng)基層的可喜變化、展示各族人民的嶄新風貌,也反映來自基層的各種矛盾和困難,推動了群眾實際困難和問題的解決,發(fā)揮了媒體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jiān)督的職責和作用,為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搭建了理解、溝通的橋梁。
央視的新聞實踐表明,“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開展,是對中國新聞界擔當的社會責任的重新審視,它提醒廣大新聞工作者面對中國轉型期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變化,深入思考新聞媒體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的內涵和意義,清醒認識實現(xiàn)這一社會責任的途徑和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講,“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不是一般性教育活動,而是對歷史的傳承,對傳統(tǒng)的發(fā)揚,更是面對現(xiàn)實的與時俱進,是改進新聞工作的根本途徑,代表著新聞宣傳的正確方向,應當成為廣大新聞工作者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
新聞事業(yè)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媒體被視為黨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和手段,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新聞宣傳工作的根本職責。當今時代,信息傳播技術空前發(fā)達,群眾獲取新聞的途徑十分便捷,借助媒體表達利益訴求的意識逐漸增強。黨的新聞工作必須成為新聞傳播的主干道,在更大的范圍、更深的程度上影響群眾、引領群眾。
深化“走轉改”活動,廣大新聞工作者要自覺貫徹黨的新聞工作方針原則,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多反映振奮人心的變遷變化,多展示改革發(fā)展的成果成就;要準確把握我國的基本國情,把握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在新聞宣傳導向、基調和內容上充分體現(xiàn)大局意識;要加強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引導,從社會關注點入手,多做統(tǒng)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多做平衡心理、促進和諧的工作。深化“走轉改”活動,要不斷探索有效辦法,推動更多新聞工作者奔赴基層一線;要確立領導干部示范帶動機制,各新聞單位負責同志要定期深入基層蹲點調研、采訪報道;要建立版面時段保障機制,舍得拿出重要版面、黃金時段刊播“走轉改”報道。
(責編:秦華、陳葉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