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難而上 總體概括晚宋史
剛開始擔任助教的那段時間,胡昭曦準備試講“慶歷新政與王安石變法”,由此接觸到了王安石變法的兩種評價——過分肯定和根本否定。在蒙文通的指導和鼓勵下,胡昭曦撰文《關于評價王安石變法的幾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初步意見,后又繼續(xù)研究,并獨立撰寫長篇論文《熙豐變法經(jīng)濟措施之再評價》進行系統(tǒng)闡述,認為此次變法應稱為“熙豐變法”,其有值得肯定之處,也有應該否定的地方。這一觀點提出后受到學界重視,被《中國歷史學年鑒》列為新中國成立以來評價這次變法的代表性觀點之一。此后,胡昭曦便以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進行宋史研究。
在晚宋史特別是宋蒙(元)關系史研究方面,胡昭曦有著重要貢獻。由于資料零散,晚宋史一直是宋史研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胡昭曦迎難而上,先后完成出版了《宋末四川戰(zhàn)爭史料選編》(合著)、《宋蒙(元)關系研究》(主編)、《宋蒙(元)關系史》(主編)、《宋理宗宋度宗》(合著)等專著,獲得學術界好評。有學者稱贊,胡昭曦“對宋理宗宋度宗時期的政治、宋蒙(元)關系、晚宋史分期等問題作了深入研究”,“對這一時期歷史的發(fā)展做出的總體概括性論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們對晚宋史的認識”。
讀行結合 開辟研究新領域
胡昭曦注重將宋史文獻資料與川渝地區(qū)的歷史遺跡考察相結合來進行研究。他以古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精神自勉,走訪四川省內(nèi)50多個市、縣及相關地區(qū),收集大量實地調(diào)查材料,將它們與文獻記載相結合,探討有關歷史問題。
“長期以來,研究宋代學派和地區(qū)學術者有一現(xiàn)象,就是特別重視濂、洛、關、閩一系的理學派,以及江西陸九淵心學、浙東功利學派,而對其他地區(qū)的學派學術則關注不夠!焙殃卣f。而這種狀況的改善,源自《湖湘學派源流》和《宋代蜀學研究》這兩本書的問世。胡昭曦與同事合著的《宋代蜀學研究》,將宋代蜀學置于宋代學術和巴蜀文化的廣闊背景中進行考察,全面探討宋代四川地區(qū)的學術思想乃至科學技術,是比較系統(tǒng)深入研究蜀學問題的第一部專著。
胡昭曦對四川書院史研究的開創(chuàng),亦為學人稱道。1990—2004年,胡昭曦先后查閱川渝地區(qū)新中國成立前編纂的地方志149部、新修的地方志65部,寫成《四川書院史》,該書首次從整體上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四川書院的歷史,被學者評價為“深入地研究了四川地區(qū)書院史,填補了我國書院史的空闕”。
2003年離休后,胡昭曦仍在研究領域耕耘,審讀了大量有關巴蜀歷史文化和地方志方面的研究成果,如《四川通史》、《成都通史》、《四川大學史稿》、《巴蜀文化通史》、《巴蜀全書》等成果中,都有他的心血。正像他所說,“回顧過去的80多年,我走過了一條充滿學習需求和實踐歷練的崎嶇山路,我不斷地攀登、不斷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