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馬士遠:《尚書》學與漢代政治倫理

馬士遠2016年03月15日08:58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尚書》學與漢代政治倫理

  《尚書》提出了“天之斷命”、“續(xù)命于天”、“剿絕其命”、“恭行天之罰”、“改殷之命”等說法,這表明商人、周人認為其之所以能得天下,蓋由天命所賜,并將此倫理哲學理念昭信于天下,初步形成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天命觀。

  《尚書》是中華民族原初歷史記憶和政治文化基因的有效載體,集中體現了上古虞、夏、商、周統(tǒng)治者的政治觀點、治政理念與施政法則,以其無可比擬的思想智慧成為歷代帝王將相必讀必遵的中華元典。

  《尚書》所涉諸多治政命題,如以“九州”、“十二牧”、“五服”等理念為核心的大一統(tǒng)思想,以“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為特質的民本天命觀,以“明德慎罰”為主張的德治精神,以“君明臣諧”、“俊乂在官”為標準的用人之道,以“柔遠能邇”為理念的民族和平相處原則等,經過周秦學者的不斷詮釋,逐漸形成有益于構建古代政治倫理體系的《尚書》學傳統(tǒng)。早在孔子之前的王官之學時代,社會就已形成“掌《書》以贊治”、“執(zhí)《書》以造士”的普遍風尚,孔子及其后學將此官學傳統(tǒng)下移,構建起儒家政治倫理哲學和德政說教,開啟并奠基了以“資政”為特色的漢代《尚書》學傳統(tǒng)。這一傳統(tǒng)對漢民族政治文化特色形成具有奠基意義,對幾千年來中國政治哲學的產生與發(fā)展亦產生巨大影響。

  盡管飽受秦始皇“焚書坑儒”及秦漢之際戰(zhàn)亂的嚴重破壞,《尚書》在漢初僅有29篇得以保存,但在漢代統(tǒng)治者的大力提倡及積極推動下,在官、私兩個層面均得以普遍傳播,不同風格的《尚書》學派隨之形成并流衍爭勝不斷。各家各派《尚書》學詮釋的著力點均未超越資政化民的范疇,特別是在漢武帝“罷黜百家,表彰六經”之后,立為官學的歐陽、大小夏侯三家《尚書》今文學,多能把《尚書》作為立政治政的歷史依據用于指導政治實踐,并取得了明顯的資政效果,直接影響了兩漢政治社會的變遷。

  《尚書》在漢代成為實至名歸的帝王之書。諸多人君研習《尚書》,尊崇《尚書》學者,依《尚書》布政、施政,促進漢代《尚書》學社會功用的發(fā)揮,如以《尚書》決獄、以《禹貢》治河、以《洪范》察變,等等。

  以民為本的天命觀對漢代立政倫理的影響

  在中國古代,敬畏天命常被視為奉天治世的最大法則。在今傳《尚書》中,“天”字出現107次,與天同義的“帝”字出現34次,由此足見《尚書》諸篇之天命思想的多寡!渡袝诽岢隽恕疤熘當嗝、“續(xù)命于天”、“剿絕其命”、“恭行天之罰”、“改殷之命”等說法,這表明商人、周人認為其之所以能得天下,蓋由天命所賜,并將此倫理哲學理念昭信于天下,初步形成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天命觀。

(責編:李葉)
固镇县| 汶川县| 蓬安县| 棋牌| 大庆市| 邹城市| 台南市| 道孚县| 太保市| 望江县| 武隆县| 景宁| 巴青县| 乌兰县| 贵定县| 新平| 呼伦贝尔市| 海盐县| 达孜县| 舒城县| 清远市| 中西区| 平乡县| 雅江县| 郑州市| 辽源市| 台中市| 平武县| 莱阳市| 延安市| 沂源县| 长顺县| 皮山县| 阳原县| 五河县| 奈曼旗| 宜川县| 临潭县| 佳木斯市| 固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