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wǎng)站入口

站內搜索

文化外交:歷史、現(xiàn)實的審視與思考【5】

吳白乙2016年11月29日08:17來源:《美國研究》

原標題:文化外交:歷史、現(xiàn)實的審視與思考

  二 文化外交的基本特性

  選取法、英、美三國文化外交加以概述,雖難免以偏概全之嫌,卻意在強調一個基本事實,即當代世界文化外交從何而來,其傳統(tǒng)、模式由何人打造,當下時尚和強勢地位何在。恩格斯說,“探討那些作為自覺的動機明顯地或不明顯地、直接地或以意識形態(tài)的形式、甚至以已被神圣化的形式反映在行動著的群眾及其領袖即所謂偉大人物的頭腦中的動因——這是能夠引導我們去探索那些在整個歷史中以及個別時期和個別國家歷史中起支配作用的規(guī)律的唯一途徑”。(23)就文化外交而言,其源頭無疑是來自西方對外殖民過程中的文化自覺意識,其過程無疑得益于近代以來其物質與精神文明的開放性、擴張性。然而,作為一般規(guī)律,哪些是“整個歷史”所展示并應當由人類所共享,特別是對于解決未來中國與世界文化融合問題有所啟示的基本經驗呢?

  其一,文化是外交的本源,沒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外交便失去了內在精神、個性和對外行動的定力。外交是國家對外行使主權,實施對外政策而進行的各種外事活動的總稱,是運用智慧和技巧,以和平的手段和交往藝術維護和促進其自身利益的政治行為。(24)“外交行為受領導人思想意識的支配,而領導人外交思想不僅是在對外部環(huán)境長期做出反應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本國家、本民族的政治文化、觀念形態(tài)的反映。國際政治包含著不同國家利益的協(xié)調與沖突,也充滿著不同思想原則的相互撞擊。因此,研究一個國家特別是大國的外交政策,必須聯(lián)系該國的政治傳統(tǒng)、價值觀念,以至廣義上的文化來進行考察”。(25)顯然,文化與外交之間具有天然的因果關系,一國文化基因而非具體時空和環(huán)境條件最終決定其對外關系的根本特征。法國外交的“民族榮譽感”與特立獨行風格、英國外交的“經驗至上”與實用主義傳統(tǒng)、美國外交的“使命觀”與“現(xiàn)實主義”思想交織并存,俄羅斯外交的“救世意識”與堅韌強悍氣質、日本外交的“無常觀”與機會主義手法等,無一不與各自特殊的歷史、文化形成過程密切相關。(26)總之,文化性格塑造國家的身份差異,也是形成內部認同和外部張力的基點。

  其二,文化外交是旨在拓展自身文化安全的對外競爭活動。國際體系的無政府主義特質和經濟、技術、信息全球化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加劇了各國文化疆域模糊,以及民族國家文化安全的脆弱性。盡管文化是平等的、對稱的,但會因客觀環(huán)境的制約、自身開發(fā)能力與對外影響給人以不同的存在感。在全球文化外交競技場上,不同民族的文化競爭組成了多彩的風景線,同時也是造成國家間主動與被動、強勢與弱勢緊張關系的重要原因之一。強大的民族文化催生先進的外交,貧弱的民族文化必然無法支撐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夢想。從這個意義上說,自覺而不斷地進行文化建設、改造和創(chuàng)新不僅是檢驗一個民族先進性、自信心的客觀標準,也是提升其對外部世界回應、融合與建構能力的根本之道。更重要的是,維護自身文化安全不能無視全球化浪潮之下對外開放的必然性,閉關鎖國環(huán)境只能保持暫時的文化“自大”,卻可能造成長期的文化僵化與落后。一旦打開國門,封閉、保守的文化反而會在外部世界的強烈沖擊下潰不成軍,甚至造成一個民族長期的心理陷落與精神迷失。相反,一個民族只有大力踐行文化外交,在全球多元文化的海洋中“會當水擊三千里”,把握大勢,識別暗流,取長補短,包容兼收,才不致陷于滅頂之災。

(責編:李葉)
开原市| 高淳县| 平阳县| 外汇| 南皮县| 页游| 渭源县| 苗栗县| 乌拉特前旗| 张掖市| 东乡| 扶绥县| 志丹县| 皮山县| 成武县| 西宁市| 邓州市| 景泰县| 万安县| 苍梧县| 永靖县| 扶风县| 河间市| 岚皋县| 方城县| 吉木乃县| 同仁县| 湖南省| 葵青区| 来安县| 保康县| 禄丰县| 黄龙县| 伊吾县| 东方市| 鄯善县| 玉山县| 师宗县| 普格县| 昂仁县|